司言女官笑道:“职责所在,臣等敢不尽力?多谢陛下关心。”
上官婉儿道:“驿站接待者,其实可以教上书人整理自己的书函,将之编撰成文集。”
太平公主道:“妙哉!教人慎言,不如教人惜言。“
天后点头道:“教化于无形,善莫大焉!”
关于博客
版主: MaLaRabbit
#2 Re: 关于博客
武三思道:“上官昭仪高论,胜我等读十年书!”
天后道:“三思你有话说吗?”
武三思道:“便是上官昭仪提议给臣的灵感。圣人的教化之道已经很完备,只要稍加调整就好了。便不需要关注沉默者。”
天后之前与众人有过讨论,铜匦上书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有人沉默寡言,天后也望他开口。
天后道:“爱卿是何主意?”
武三思道:“所有忠君爱国之道都须保留。只是男女之间应地位平等。”
天后道:“三思你有话说吗?”
武三思道:“便是上官昭仪提议给臣的灵感。圣人的教化之道已经很完备,只要稍加调整就好了。便不需要关注沉默者。”
天后之前与众人有过讨论,铜匦上书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有人沉默寡言,天后也望他开口。
天后道:“爱卿是何主意?”
武三思道:“所有忠君爱国之道都须保留。只是男女之间应地位平等。”
+2.00 积分 [版主 MaLaRabbit 发放的奖励]
#3 Re: 关于博客
自陈胜讲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以后,忠君就称为儒家制胜的法宝。因为儒家讲君臣父子,依托礼制来维护社会结构。
统治者是一个孤独的群体。他无时无刻不得想着他以外的族群,又得依赖他们,照料他们,又得统治他们、维护自己的权威。这还是仁爱的统治者,有些统治者连照料也不想。维护皇权就够了!
当统治者看到一个学说,说社会和平安定的关键,乃是要维持现有的秩序,忠于他,不给他添麻烦,他是什么心情?!不会乐开了花儿吗?所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段因果其实逻辑不够严密。汉武帝喜欢儒术,独尊儒术可以,罢黜百家似乎不必。当决策者的数量稀少,思维方式又有漏洞,概念又不清晰,就容易犯这种非此即彼的错误。个人精力有限,如果专注儒学,自然没时间兼顾其他思想。但一个国家是可以兼收并蓄,分主流支流的。
又有人说作者的逻辑也不够严密。统治者并不孤独。全天下的人都赶着来给皇帝献计献策呢!他们不都是统治阶层的一员吗?
当统治者是世袭而不存在和平的阶层跃迁时,从法理角度看统治阶层就只有那么多。书籍、臣属都只是服务于统治目的。即使把整个政府机构都算进统治阶层,人数也太少了。而除了金字塔顶端的人是的确要面对全国百姓,其他人可能都还在为谋生从业。人生需求都还没有完全满足,还能无私地以天下为己任,思考天下兴亡,这样的崇高者还是太少了。
而人的需求是没有止境的,靠满足官员的需求来使他们从统治者的角度来看问题几乎不可实现。所以后世搞选举,换届。
董仲舒上书罢黜百家时,很难说没有带自己的立场。当然也许不应该恶意揣测前贤,前贤也许真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历史上这样的圣贤的确有很多。不能跟总人口比就是了。
对后世苦哈哈的学生来说,一个人一辈子只学习思想品德课,没有时间学别的,简直是异想天开!老师绝不会批准他为此请假!后世的学习方法、学习环境都已大大改善,在汉代这种局限性还是可能存在的。
汉代也没有真正罢黜百家,至少黄老之术一直有地位,汉代皇帝的执政理念是儒道并存。儒家占主流。
但是孔夫子对女子和孩子的一句牢骚却无形中抑制了女性的地位。女性地位本来也不高。
武三思此言如果是在朝堂上讲,一定是嘘声一片。但在后殿天后面前,女官环绕,公主在座,众人都竖起耳朵睁大眼睛等听下文。
武三思道:“管他沉默寡言也好,爱说爱笑也好,晓得要忠君,不要造反不就行了?君即是君主,陛下、圣人,都是君主!”
统治者是一个孤独的群体。他无时无刻不得想着他以外的族群,又得依赖他们,照料他们,又得统治他们、维护自己的权威。这还是仁爱的统治者,有些统治者连照料也不想。维护皇权就够了!
当统治者看到一个学说,说社会和平安定的关键,乃是要维持现有的秩序,忠于他,不给他添麻烦,他是什么心情?!不会乐开了花儿吗?所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段因果其实逻辑不够严密。汉武帝喜欢儒术,独尊儒术可以,罢黜百家似乎不必。当决策者的数量稀少,思维方式又有漏洞,概念又不清晰,就容易犯这种非此即彼的错误。个人精力有限,如果专注儒学,自然没时间兼顾其他思想。但一个国家是可以兼收并蓄,分主流支流的。
又有人说作者的逻辑也不够严密。统治者并不孤独。全天下的人都赶着来给皇帝献计献策呢!他们不都是统治阶层的一员吗?
当统治者是世袭而不存在和平的阶层跃迁时,从法理角度看统治阶层就只有那么多。书籍、臣属都只是服务于统治目的。即使把整个政府机构都算进统治阶层,人数也太少了。而除了金字塔顶端的人是的确要面对全国百姓,其他人可能都还在为谋生从业。人生需求都还没有完全满足,还能无私地以天下为己任,思考天下兴亡,这样的崇高者还是太少了。
而人的需求是没有止境的,靠满足官员的需求来使他们从统治者的角度来看问题几乎不可实现。所以后世搞选举,换届。
董仲舒上书罢黜百家时,很难说没有带自己的立场。当然也许不应该恶意揣测前贤,前贤也许真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历史上这样的圣贤的确有很多。不能跟总人口比就是了。
对后世苦哈哈的学生来说,一个人一辈子只学习思想品德课,没有时间学别的,简直是异想天开!老师绝不会批准他为此请假!后世的学习方法、学习环境都已大大改善,在汉代这种局限性还是可能存在的。
汉代也没有真正罢黜百家,至少黄老之术一直有地位,汉代皇帝的执政理念是儒道并存。儒家占主流。
但是孔夫子对女子和孩子的一句牢骚却无形中抑制了女性的地位。女性地位本来也不高。
武三思此言如果是在朝堂上讲,一定是嘘声一片。但在后殿天后面前,女官环绕,公主在座,众人都竖起耳朵睁大眼睛等听下文。
武三思道:“管他沉默寡言也好,爱说爱笑也好,晓得要忠君,不要造反不就行了?君即是君主,陛下、圣人,都是君主!”
+2.00 积分 [版主 MaLaRabbit 发放的奖励]
#4 Re: 关于博客
关于霸凌
皇帝李旦从胃里返上来一股恶心劲儿,手脚发冷,兼且头晕。他住在温室里,做着春秋大梦。有一瞬间他觉得宫殿其实是鲸鱼的大口,要把他吞下去。
天后注意地看着他:“陛下,你想说什么?“
李旦勉强笑了一下。“儿臣——“
上官婉儿、太平公主、一众女官,明亮的、年轻的、美丽的眼睛们,坦坦荡荡地瞧着他。武承嗣面无表情,武三思接了茶,在品茶,武攸暨打量着李旦。武攸暨看谁都有种好奇劲儿,不知道他好奇什么。李旦觉得脸上发热。他说:“儿臣需要更衣。“
皇帝李旦从胃里返上来一股恶心劲儿,手脚发冷,兼且头晕。他住在温室里,做着春秋大梦。有一瞬间他觉得宫殿其实是鲸鱼的大口,要把他吞下去。
天后注意地看着他:“陛下,你想说什么?“
李旦勉强笑了一下。“儿臣——“
上官婉儿、太平公主、一众女官,明亮的、年轻的、美丽的眼睛们,坦坦荡荡地瞧着他。武承嗣面无表情,武三思接了茶,在品茶,武攸暨打量着李旦。武攸暨看谁都有种好奇劲儿,不知道他好奇什么。李旦觉得脸上发热。他说:“儿臣需要更衣。“
#6 Re: 关于博客
檐角的风铃轻轻碰撞,发出细微的叮咛。李旦一路回到宫中,后妃们又凑在一起玩乐。窦德妃抱着三皇子一颠一颠的,两位公主轮流逗他应答。一个会咿咿呀呀的婴儿,可比布娃娃好玩儿多了!
刘皇后迎上来,抱了个空。李旦避开了。
刘皇后“咦“了一声,返身又抱,李旦推了她一下,用了点力,刘皇后后背撞在殿柱上,”哎呦“叫了一声。
豆卢贵妃瞥了一眼,拍拍李捴的头,继续看手中的书卷。窦德妃抬起头来说:“怎么了?伤到了吗?”她还以为两个人逗着玩不小心。
刘皇后吃了疼,象小虎一样儿发了性儿,想上去抓挠李旦,一瞥众人都在座,她好歹母仪天下一点吧!收了手。
豆卢贵妃笑嘻嘻道:“吃瘪了吧?”
刘皇后气哼哼地说:“他使蛮!不许我欺负他!”
窦德妃笑道:“谁欺负谁啊!”看看李旦神色不快,不说了。她怀中的三皇子一纵一纵的,要扑李旦。李旦没有看见。大公主没有上前,小公主走上前要父皇抱,李旦也没有看见。他走到龙床边坐下了。
刘皇后迎上来,抱了个空。李旦避开了。
刘皇后“咦“了一声,返身又抱,李旦推了她一下,用了点力,刘皇后后背撞在殿柱上,”哎呦“叫了一声。
豆卢贵妃瞥了一眼,拍拍李捴的头,继续看手中的书卷。窦德妃抬起头来说:“怎么了?伤到了吗?”她还以为两个人逗着玩不小心。
刘皇后吃了疼,象小虎一样儿发了性儿,想上去抓挠李旦,一瞥众人都在座,她好歹母仪天下一点吧!收了手。
豆卢贵妃笑嘻嘻道:“吃瘪了吧?”
刘皇后气哼哼地说:“他使蛮!不许我欺负他!”
窦德妃笑道:“谁欺负谁啊!”看看李旦神色不快,不说了。她怀中的三皇子一纵一纵的,要扑李旦。李旦没有看见。大公主没有上前,小公主走上前要父皇抱,李旦也没有看见。他走到龙床边坐下了。
#7 Re: 关于博客
关于言外意
讲话直接是有好处的。这样容易顺畅地交流。不直接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呢?有时候人不是很明白自己的言外意,有时候是不明白对方的言外意,有时候是两面都不明白。这时候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困扰。
甲说,乙看不起我!
事情是怎么起来的呢?
甲跟乙说,你赚这点钱,够花吗?
乙压根不理甲,神色臭得熏死狗。
观者说是你甲先看不起了乙,所以乙才给你摆臭脸。
但是甲说话的时候,并没意识到自己有言外意。他也许是怀着怜悯,看看乙很憔悴,工薪又不高,问候了一句。
然后乙的言外意甲接收到了。
这种矛盾是可以解决的。后世有语义解析软件,可以把善意和挑战都分析出来。有些善良的软件使用者,看到善意的可能也就不气了。
不需要让甲忏悔自己自视过高,指控他人轻蔑而又无力回击的往往是弱者。时间长了吃亏的人也就慢慢看清现状了。世上还是霸凌多,一直不知天高地厚的弱者少。
没赚什么钱的乙也未必是强者,他被很多人“问候”,也会养成对自己的新视角。
强势个体也会有暂时无力回击的时候。那甲将面对的就不是冷漠的神色那么简单了。可能的负面影响包括关系疏远、长期摩擦、报复等等。
为了避免误会,后世人常以天气为话题。天气好也罢、坏也罢,与个人无关。
但是很多事回避是不行的,还是要谈的。政治、经济、教育、卫生,一样一样,谁都不谈,社会怎么发展?
因此语义解析软件越做越复杂,得把语气、场合、交谈双方关系都算进去啊!总让善良的使用者自己想开点也不行啊!最终人们还是希望把每个人的意愿精准地传递给别人啊!交流的功用有点象翻译,大体上也要做到信、达、雅。
语义软件总是不够完美,会不会有算法偏见,情景误判?善意的表达被解读成恶意的攻击怎么办?
言外之意不仅影响个体沟通,在政治权谋中更是至关重要。古代没有语义解析软件,人们依靠直觉与谋略来解读话语背后的真正用意。
天后搞了个铜匦,朝臣不知道谁是上书者,然后众人来谈一谈。即使各怀利益,有了个线头,众位卿家总得追逐一下吧?
在追逐中,看看谁是什么花花肠子,谁有意谋反。
朝臣有话不敢说吗?你也可以匿名来建言啊!
你能在建言里谋反吗?匿名上书天后自己先看!大不敬的信函怎么处置,天后决定!嗬嗬!
还没开始施行,武家三兄弟上场,也不匿名,实名,提了个男女平权。天后还没有研究明白群臣谋反的言外意,李旦先需要解读武三思的言外意。
当话题附着在确定的个体上,言外意就发生效用。
所谓的言外意,其实是从上下文生发出的联想,对话题的起因、后果的各种联想。
对于深通中国几千年历史的读者而言,假若男女平权是由李旦、天后、上官婉儿、太平公主提出来的,上下文都不一样。
· 李旦提,可能想拉拢女官。
· 天后提,可能想篡位。
· 上官婉儿提,可能想升官。
· 太平公主提,可能想参政。
· 武三思提,想讨好天后,同时对李旦釜底抽薪。
后世某国爆发内战,单方宣布解放对方境内的所有农奴。
真是釜底抽薪!
然后农奴得了解放,废奴成为定局。
对李旦来说,男女平权听着是好事情。当然应该平权!夫妻相爱,然后可以繁育后代。就象天地分阴阳,手脚分左右一样。如果一男一女可以繁育后代,理所当然应该是男女对等的吧?
李旦你怎么有那么多妃嫔?李旦是皇帝啊!特殊情况吧?
天后当然也是欢迎男女平权的。天后自己一直也在争取。临朝称制,以亚献身份封禅泰山,并称二圣。天后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也在提高妇女地位,比如为父母守丧用同等规格。
但是加上了言外意,李旦是在被进一步侵凌权力啊!
武三思是在推动天后取代李旦,成为唯一的执政者啊!
对于温良恭谨地与天后和武家兄弟共坐的李旦来说,武三思就是这个意思。
天后是不是想篡位?权力不是一直在天后手里吗?她需要篡位吗?李旦为什么要担心皇权旁落?他本来也没有皇权,只有个名义。
天后的权力已稳固。然而,在政治斗争中,权力的象征仍然重要。李旦实权几乎被架空。真正的问题不是‘是否篡位’,而是‘如何彻底去除名义上的皇权威胁’。
刘皇后说她不在乎男女平权,她一直过得也很好。要不要象刘皇后一样,天后喜欢就给天后拿去吧?把名义上的皇权威胁去掉,把李旦的命留下来。
天后一直以天下为己任。即使是西汉篡权的王莽,李旦读书时看他的言行,觉得他也许真是有一点社会理想的。王莽恭俭勤奋,孝事老母,总体上是书上说什么样是好的,他就做什么。书中的制度过时了,他也就走到了人生辉煌的尽头。学好学错了,人们好歹还看到他一点理想吧?
言外有没有恶意是一方面,没有恶意的举措会不会带来善果是另一方面。
讲话直接是有好处的。这样容易顺畅地交流。不直接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呢?有时候人不是很明白自己的言外意,有时候是不明白对方的言外意,有时候是两面都不明白。这时候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困扰。
甲说,乙看不起我!
事情是怎么起来的呢?
甲跟乙说,你赚这点钱,够花吗?
乙压根不理甲,神色臭得熏死狗。
观者说是你甲先看不起了乙,所以乙才给你摆臭脸。
但是甲说话的时候,并没意识到自己有言外意。他也许是怀着怜悯,看看乙很憔悴,工薪又不高,问候了一句。
然后乙的言外意甲接收到了。
这种矛盾是可以解决的。后世有语义解析软件,可以把善意和挑战都分析出来。有些善良的软件使用者,看到善意的可能也就不气了。
不需要让甲忏悔自己自视过高,指控他人轻蔑而又无力回击的往往是弱者。时间长了吃亏的人也就慢慢看清现状了。世上还是霸凌多,一直不知天高地厚的弱者少。
没赚什么钱的乙也未必是强者,他被很多人“问候”,也会养成对自己的新视角。
强势个体也会有暂时无力回击的时候。那甲将面对的就不是冷漠的神色那么简单了。可能的负面影响包括关系疏远、长期摩擦、报复等等。
为了避免误会,后世人常以天气为话题。天气好也罢、坏也罢,与个人无关。
但是很多事回避是不行的,还是要谈的。政治、经济、教育、卫生,一样一样,谁都不谈,社会怎么发展?
因此语义解析软件越做越复杂,得把语气、场合、交谈双方关系都算进去啊!总让善良的使用者自己想开点也不行啊!最终人们还是希望把每个人的意愿精准地传递给别人啊!交流的功用有点象翻译,大体上也要做到信、达、雅。
语义软件总是不够完美,会不会有算法偏见,情景误判?善意的表达被解读成恶意的攻击怎么办?
言外之意不仅影响个体沟通,在政治权谋中更是至关重要。古代没有语义解析软件,人们依靠直觉与谋略来解读话语背后的真正用意。
天后搞了个铜匦,朝臣不知道谁是上书者,然后众人来谈一谈。即使各怀利益,有了个线头,众位卿家总得追逐一下吧?
在追逐中,看看谁是什么花花肠子,谁有意谋反。
朝臣有话不敢说吗?你也可以匿名来建言啊!
你能在建言里谋反吗?匿名上书天后自己先看!大不敬的信函怎么处置,天后决定!嗬嗬!
还没开始施行,武家三兄弟上场,也不匿名,实名,提了个男女平权。天后还没有研究明白群臣谋反的言外意,李旦先需要解读武三思的言外意。
当话题附着在确定的个体上,言外意就发生效用。
所谓的言外意,其实是从上下文生发出的联想,对话题的起因、后果的各种联想。
对于深通中国几千年历史的读者而言,假若男女平权是由李旦、天后、上官婉儿、太平公主提出来的,上下文都不一样。
· 李旦提,可能想拉拢女官。
· 天后提,可能想篡位。
· 上官婉儿提,可能想升官。
· 太平公主提,可能想参政。
· 武三思提,想讨好天后,同时对李旦釜底抽薪。
后世某国爆发内战,单方宣布解放对方境内的所有农奴。
真是釜底抽薪!
然后农奴得了解放,废奴成为定局。
对李旦来说,男女平权听着是好事情。当然应该平权!夫妻相爱,然后可以繁育后代。就象天地分阴阳,手脚分左右一样。如果一男一女可以繁育后代,理所当然应该是男女对等的吧?
李旦你怎么有那么多妃嫔?李旦是皇帝啊!特殊情况吧?
天后当然也是欢迎男女平权的。天后自己一直也在争取。临朝称制,以亚献身份封禅泰山,并称二圣。天后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也在提高妇女地位,比如为父母守丧用同等规格。
但是加上了言外意,李旦是在被进一步侵凌权力啊!
武三思是在推动天后取代李旦,成为唯一的执政者啊!
对于温良恭谨地与天后和武家兄弟共坐的李旦来说,武三思就是这个意思。
天后是不是想篡位?权力不是一直在天后手里吗?她需要篡位吗?李旦为什么要担心皇权旁落?他本来也没有皇权,只有个名义。
天后的权力已稳固。然而,在政治斗争中,权力的象征仍然重要。李旦实权几乎被架空。真正的问题不是‘是否篡位’,而是‘如何彻底去除名义上的皇权威胁’。
刘皇后说她不在乎男女平权,她一直过得也很好。要不要象刘皇后一样,天后喜欢就给天后拿去吧?把名义上的皇权威胁去掉,把李旦的命留下来。
天后一直以天下为己任。即使是西汉篡权的王莽,李旦读书时看他的言行,觉得他也许真是有一点社会理想的。王莽恭俭勤奋,孝事老母,总体上是书上说什么样是好的,他就做什么。书中的制度过时了,他也就走到了人生辉煌的尽头。学好学错了,人们好歹还看到他一点理想吧?
言外有没有恶意是一方面,没有恶意的举措会不会带来善果是另一方面。
#8 Re: 关于博客
因为妃嫔们常来相聚,李旦寝殿与外殿之间的屏风已撤去了,众人都能看见李旦神色不愉快。
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胤,本来跟李捴坐在一起听豆卢贵妃讲故事。乳母看看不妙,跟豆卢贵妃道一声别领着孩子悄悄出殿去了。
柳宫人逗着李宪说:“殿下,你又看见那吓人的尸首了吗?”
李宪摇摇头。
崔孺人抚着肚子问:“圣人又跟你玩好人坏人游戏了吗?”
李宪道:“没有!”
刘皇后道:“宪儿,阿爷跟圣人生气了吗?”她在人前被李旦推了,很没有面子。转念一想,不见得是冲着她来的。
李宪道:“没生气。”
那是怎么回事呢?李宪到底年纪小,众人问了一圈,没问明白。
夜里共寝,刘皇后幽幽问:“陛下不喜欢臣妾了吗?”
李旦闷了一傍晚,已经解过来一些了。他搂住刘皇后道:“还疼吗?撞在哪里了?”
刘皇后道:“在这!啊!好疼啊!”她转过身去,李旦轻轻抚着她的背脊,说“你读书吧!”
刘皇后转头道:“读啊!?”
李旦道:“不是《列女传》那样的,经史子集。”
刘皇后道:“宪儿小,课程少,他读的书不都是我们帮着教吗?经史子集都在读啊!”
李旦有点郁闷。刘皇后道:“我着人去打听去了,说是男女平权。陛下不高兴吗?”
李旦说:“哪里?朕心甚慰。”
刘皇后还没答话,李旦把刘皇后推远一点,道:“皇后,你说‘朕心甚慰’。”
刘皇后拨开李旦的胳膊凑近来道:“我要那个做什么?你不喜欢就不平权呗!”
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胤,本来跟李捴坐在一起听豆卢贵妃讲故事。乳母看看不妙,跟豆卢贵妃道一声别领着孩子悄悄出殿去了。
柳宫人逗着李宪说:“殿下,你又看见那吓人的尸首了吗?”
李宪摇摇头。
崔孺人抚着肚子问:“圣人又跟你玩好人坏人游戏了吗?”
李宪道:“没有!”
刘皇后道:“宪儿,阿爷跟圣人生气了吗?”她在人前被李旦推了,很没有面子。转念一想,不见得是冲着她来的。
李宪道:“没生气。”
那是怎么回事呢?李宪到底年纪小,众人问了一圈,没问明白。
夜里共寝,刘皇后幽幽问:“陛下不喜欢臣妾了吗?”
李旦闷了一傍晚,已经解过来一些了。他搂住刘皇后道:“还疼吗?撞在哪里了?”
刘皇后道:“在这!啊!好疼啊!”她转过身去,李旦轻轻抚着她的背脊,说“你读书吧!”
刘皇后转头道:“读啊!?”
李旦道:“不是《列女传》那样的,经史子集。”
刘皇后道:“宪儿小,课程少,他读的书不都是我们帮着教吗?经史子集都在读啊!”
李旦有点郁闷。刘皇后道:“我着人去打听去了,说是男女平权。陛下不高兴吗?”
李旦说:“哪里?朕心甚慰。”
刘皇后还没答话,李旦把刘皇后推远一点,道:“皇后,你说‘朕心甚慰’。”
刘皇后拨开李旦的胳膊凑近来道:“我要那个做什么?你不喜欢就不平权呗!”
+2.00 积分 [版主 MaLaRabbit 发放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