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你也说上海话?那是上海人吗?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992677
上海话里,洗澡叫“汰(da音)浴”,早先时候却都叫做“淴浴”。 过去,没有淋浴的条件,洗澡都是盆汤,人坐在澡盆里,用手泼水,或者用脸盆、水壶浇水清洗,上海人叫“淴浴”,“淴”,《广韵》里注解:“水出声”。 南京东路的背后有条“盆汤弄”,弄口在福建中路上,至今还醒目地留着“盆汤弄1864”的字样。
版主: kazaawang, wh
哈,你也说上海话?那是上海人吗?
你们城里娃,啥都没见过 lol
"好消息,本店因为经营管理不善,急需归还贷款,现特价清仓一批 xxx..."wh 写了: 2025年 5月 18日 21:53 昨天回复gofan的床帖时,在网上查到小时候听过的手艺人修棕绷的叫卖声,非常亲切转贴这篇上海弄堂里的叫卖声,不过很多我没听到过:
栀子花白兰花见过卖的,不记得听到过叫卖声;
爆米花也见过吃过,没听过叫卖——通常听到嘭的巨响声,就知道是爆米花来了![]()
修伞修鞋我们那儿都是固定的摊位,不记得有沿街叫卖的;
磨剪刀也不记得,只听过刘欢唱磨剪子哎戗菜刀……
卖零食、箍桶、补碗都没听到过……
我记得的叫卖声还有弹棉花的;印象更深的其实是弹棉花的声音,和漫天的白絮![]()
我妈说她小时候还有人挑牛奶桶和馄饨担子沿街叫卖的。我前几年去苏州玩,听到仿古街上有人敲着馄饨担子叫卖,顿时想起笑傲江湖里的何三七苏州好像叫的笃馄饨,就是因为敲竹担的的笃声吧。
你们还记得哪些叫卖声?
在我印象里,有走街串巷的老手艺人 喊钯锅钜盆。电视上看到一个,黑~芝麻糊呦
不知道还有叫钯锅的。知道锔锅。待会儿看看楼上的视频,再找找以前博物馆拍的照片mnls 写了: 2025年 5月 19日 21:10 在我印象里,有走街串巷的老手艺人 喊钯锅钜盆。电视上看到一个,黑~芝麻糊呦
后来大多数做小生意的就不自己喊了,都是用小喇叭录下来循环播放,连火车站的警察蜀黍都这样![]()
wh 写了: 2025年 5月 20日 03:24 哈哈,现在看还很搞笑其实两位男女配角都很专业啊。帅哥有点像另一个楼里说的红楼剧里演柳湘莲的那位,唱歌还是美声
女团长也很美丽飒爽,走路动作都很有架势。
不过还是不太懂为啥用大米换面粉。面粉要用粮票买?农民是没有粮票,买不到面粉吗?所以用自己种的大米来换?
以前有粮票就可以买粮食wh 写了: 2025年 5月 20日 03:24 哈哈,现在看还很搞笑其实两位男女配角都很专业啊。帅哥有点像另一个楼里说的红楼剧里演柳湘莲的那位,唱歌还是美声
女团长也很美丽飒爽,走路动作都很有架势。
不过还是不太懂为啥用大米换面粉。面粉要用粮票买?农民是没有粮票,买不到面粉吗?所以用自己种的大米来换?
wh 写了: 2025年 5月 18日 21:53 昨天回复gofan的床帖时,在网上查到小时候听过的手艺人修棕绷的叫卖声,非常亲切转贴这篇上海弄堂里的叫卖声,不过很多我没听到过:
栀子花白兰花见过卖的,不记得听到过叫卖声;
爆米花也见过吃过,没听过叫卖——通常听到嘭的巨响声,就知道是爆米花来了![]()
修伞修鞋我们那儿都是固定的摊位,不记得有沿街叫卖的;
磨剪刀也不记得,只听过刘欢唱磨剪子哎戗菜刀……
卖零食、箍桶、补碗都没听到过……
我记得的叫卖声还有弹棉花的;印象更深的其实是弹棉花的声音,和漫天的白絮![]()
我妈说她小时候还有人挑牛奶桶和馄饨担子沿街叫卖的。我前几年去苏州玩,听到仿古街上有人敲着馄饨担子叫卖,顿时想起笑傲江湖里的何三七苏州好像叫的笃馄饨,就是因为敲竹担的的笃声吧。
你们还记得哪些叫卖声?
只记得全国粮票比地区粮票值钱。我也是听我妈说的。想起来中学的食堂最初是饭票和菜票分开用的,饭票好像是一两二两的面值,菜票是一分一角之类。饭票买饭,菜票买菜。后来取消了饭票,买饭也用菜票/钱来买。想来应该是取消粮票之后。liufanghe 写了: 2025年 5月 20日 14:13 以前有粮票就可以买粮食
那城里人粮票怎么来的,
每个人根据工种,性别,年龄有定额,
清楚地写在粮本上。
买平价的粮食可以通过粮本购买
每月买了多少有记录
如果在商店餐馆小卖铺买米面
不是交钱就可以的,要提供粮票。
粮票不是发的,同样算在你个人的定量上
你粮本上买粮食以外的余额都可以换成粮票
有一件事记不清了,粮食定量是啥时过期
反正过期你就没法买了。
可以你可以用粮票和粮本去当期以外的粮食。
这两个一定要一起使用,
就是说没粮本你买不到粮食
就是说你只能在粮本所在地买粮食。
比如我小时从A区搬去了B区
但是没转户口,
我只能回到A区所在街道的粮店买粮
粮票有地方和全国之分
但全国粮票是给出差和高校假期回家的学生用的
因为他们户口在学校
假期回去得用家里户口本粮本在当地买粮食
农村有没有粮本我不知道
农村是统购统销
第一不太可能又种米又种面
第二你种出来的粮食能留多少可不是你说了算
具体怎么操作我就不知道了
很多时候换鸡蛋的也喜欢直接带粮食回去
因为城里的米面更新,价格更”公道”
我就常拿了粮本带着他们去粮店儿
对了北方臭豆腐是王致和那种
估计南方人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