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才子以金庸为第一
版主: Softfist
-
- 论坛元老
Caravel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535
- 帖子: 24110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7:21
#1 四大才子以金庸为第一
金庸创造了中文文学的新经典 华人世界第一
黄沾到歌还可以但是歌写的不错的很多吧
倪匡的科幻算是marvel这样的科幻超级英雄 也就中等水平 远比不上大陆的硬科幻作品
蔡澜是美食作家,影响只在香港吧
黄沾到歌还可以但是歌写的不错的很多吧
倪匡的科幻算是marvel这样的科幻超级英雄 也就中等水平 远比不上大陆的硬科幻作品
蔡澜是美食作家,影响只在香港吧
-
- 论坛元老
wanmeishijie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2015
- 帖子: 67867
- 注册时间: 2022年 12月 10日 23:58
#5 Re: 四大才子以金庸为第一
倪匡蔡澜都是凑数的……蔡澜更是害死陈宝莲的罪魁祸首
理解了老将是代入狗的视角之后,你就理解了老将
viewtopic.php?t=120513
理解了它们是代入狗的视角之后,它们为什么会嘲笑不愿意当狗的人,以及为什么会害怕想要反抗的人,就都可以理解了:
“放着好好的狗不当”
viewtopic.php?t=120513
理解了它们是代入狗的视角之后,它们为什么会嘲笑不愿意当狗的人,以及为什么会害怕想要反抗的人,就都可以理解了:
“放着好好的狗不当”

-
- 论坛元老
2023-24年度十大优秀网友
datoumao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2549
- 帖子: 15061
- 注册时间: 2022年 10月 22日 01:42
#11 Re: 四大才子以金庸为第一
小说是过了那个时代基本就没人看了,比如歧路灯儿女英雄传,现在谁看,小孩子宁愿花几百块钱追漏洞百出现写现卖的穿越修仙小说,也不去看这些前朝红火的小说。只有那些教材要求要看的才会有人被逼着看。
#13 Re: 四大才子以金庸为第一
书最近考古,金庸还是抄了不少本子的梗
总设计师最大成就其实是:
俺为宝书抓翻墙的增国库收入:

把工人农民阶级偷偷顺利从国家主任忽悠成打工仔地位,偷偷改成资本主义
俺为宝书抓翻墙的增国库收入:
redot,UncleTony,chinaren,fulvshou,saibaster,mlforlife,SOD,matlab,F1450,becky,changjiang,midlander,DongshanGe,autoking,redcar,lahei

#16 Re: 四大才子以金庸为第一
说说金庸小说的硬伤,以及他的小说为什么只能称为意淫
金庸小说的硬伤在于违背常识的地方实在是太多,可谓遍地皆是。让读者读了以后,觉得严重违反常理,荒诞不经,因此失去阅读的兴趣。
这些硬伤,让金庸小说难以成为一代经典。下面举几个例子
1,冰火岛的描写严重违背地理与生态常识。
冰火岛的设定自相矛盾,违背地理与生态常识,体现了金庸的地理常识严重匮乏,使小说更接近“意淫”而非经典。经典需具备现实依据与参考价值,而冰火岛的非现实性严重削弱了这些特质。
在《倚天屠龙记》中,冰火岛是谢逊、张翠山和殷素素被困的孤岛,位于极北之地。小说描述冰火岛具有以下特征:
地理与气候:半年白昼、半年黑夜,气候奇寒,表明其位于北极圈内。
地质活动:岛上有火山喷发,暗示地质活跃。
生态系统:动植物繁茂,奇花异草遍布,岛上有蛇等冷血爬行动物。
叙事功能:冰火岛是谢逊、张翠山和殷素素的避世之地,张无忌在此出生并成长,岛上的奇特环境为剧情(谢逊的隐居、张无忌的童年)提供背景。
这里的具体矛盾包括:
半年白昼半年黑夜与奇寒:这表明冰火岛位于北极圈内(如冰岛、格陵兰),纬度极高(约66.5°以北)。此类地区冬季极夜、夏季极昼,气温常低于-20°C,生态系统受限,植被以苔藓、地衣为主,动物多为耐寒物种(如北极熊、驯鹿),冷血爬行动物(如蛇)因低温无法存活。
动植物繁茂与奇花异草:热带或亚热带生态的特征(如繁茂植被、奇花异草)需要温暖湿润的气候,与北极圈的奇寒环境冲突。蛇等冷血动物依赖外部热源,极寒地区几乎无生存可能。
火山喷发:火山活动可能带来局部热源(如冰岛的温泉),但不足以改变整体生态,使岛上呈现热带特征。火山岛(如夏威夷)多位于板块边界,生态与纬度相关,北极圈的火山岛(如冰岛的赫马岛)仍以寒带生态为主。
现实对照:冰岛或格陵兰作为北极圈的代表,其生态以苔原为主,动植物稀疏,无奇花异草或蛇类。反之,热带火山岛(如印尼的爪哇岛)虽有火山与繁茂生态,但无极昼极夜现象。因此,冰火岛的设定在现实中无对应,属于地理与生态的硬伤。
冰火岛结合了北极圈的地理特征(极昼极夜、奇寒)与热带生态(奇花异草、蛇类),并加入火山活动。这种组合在现实世界中无原型,火山热源不足以将北极生态转变为热带生态,蛇类在极寒环境下的存在尤为荒谬。
结论:冰火岛的设定在地理与生态上自相矛盾,违背科学常识,现实世界中无对应地点。这一硬伤反映了金庸在地理与生态知识上的不足,支持了我关于“意淫”与“地理常识匮乏”的论点。
参考地区:俄罗斯雅库斯克
2,琅嬛福地的描写严重违背地质学常识。
在《天龙八部》中,段誉因被无量剑派追逐,误入无量山附近的一个神秘山洞(即“琅嬛福地”),发现玉像和秘籍,意外习得《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从而成为武林高手。这一情节包含以下虚构元素:
神秘山洞:山洞内有玉像、蒲团和秘籍,环境安全且适宜阅读。
偶然性:段誉误入山洞并发现绝学的过程高度依赖巧合(逃跑中跌入洞中、恰好找到秘籍)。
武侠设定:《北冥神功》(吸取他人内力)和《凌波微步》(轻功身法)基于虚构的武学体系。
这里的具体矛盾包括:
无量山位于云南省境内,地下都是喀斯特地形。
喀斯特地形特点:
暗河与钟乳石:无量山位于云南大理,属喀斯特地貌,地下多暗河、钟乳石和石笋,洞穴潮湿且布满障碍。
洞中套洞:喀斯特洞穴地形复杂,分支众多,类似广西天坑的迷宫结构,极易迷路。而且一旦下雨,雨水灌入洞中,很容易阻断洞穴通路,形成一个个隔离的封闭空间。空间内氧气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越来越稀薄。洞中的人很容易因为缺氧死去。
生存难度:缺乏照明、导航和补给,普通人(即使是段誉)误入后难以存活,更不用说原路返回或研读秘籍。
专业设备需求:即使现代地质科考队,也需携带照明设备、绳索和GPS导航,否则有生命危险。
情节的非现实性:段誉作为一个书生,缺乏探险经验与装备,却能在复杂洞穴中安全进出并习得武功,明显违背地理与生存常识,凸显了金庸在地质学知识上的严重不足。
结论:从现实主义与科学角度,我的批评完全成立。无量山的喀斯特地形(暗河、迷宫化洞穴、生存难度)使段誉误入山洞并获得绝学的设定高度虚构,与实际地理条件严重脱节。这种硬伤支持了我的“意淫”论点,严重削弱了情节的可信度与参考价值。
参考事件:泰国睡美人洞救援事件
3,昆仑仙境的描写缺乏地理学常识
在《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因受伤和被追杀,意外坠入昆仑山一个隐秘谷地(即“昆仑仙境”),在那里遇到世外桃源般的环境,疗伤并习得《九阳真经》,从而武功大进。这一情节高度虚构,包含以下非现实元素:
地理奇迹:谷地气候温暖、物产丰富,与昆仑山的严酷环境形成强烈反差,宛如仙境。
偶然性:张无忌误入谷地的过程依赖巧合(坠崖未死、恰好发现秘境)。
武侠设定:谷中的《九阳真经》和张无忌的快速疗伤,基于虚构的内功体系。
文中严重不合理之处:
海拔与高原反应:昆仑山主峰(如格拉丹东)海拔超6000米,普通人(即使是张无忌这样的武侠主角)在无现代装备(如氧气瓶)的情况下,难以承受低氧环境,走着走着就会因为缺氧而晕倒。
天气与地形:昆仑山的暴雪、陡崖和冰缝构成致命威胁,坠崖后存活并发现温暖谷地的概率极低。
生存难度:缺乏补给和导航,偏离路径几乎等于死亡,与小说中张无忌的轻松生存形成反差。
结论: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我的核心论点成立——张无忌误入昆仑仙境的情节高度虚构,与昆仑山的实际地理环境严重脱节。这种脱离现实的设定削弱了情节的参考价值,使其更接近“意淫”式的浪漫想象,而非基于事实的文学表达。
参考事件: 乔格里峰山难
4,蓝凤凰为令狐冲输血的描写严重缺乏医学常识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蓝凤凰使用一种特殊方法为受伤的令狐冲输血,具体是通过水蛭从几十个不同男人身上抽取血液,再输给令狐冲。这一情节旨在展现武侠世界的奇幻与浪漫,但从医学角度看,它存在显著的科学错误。
医学分析:三大硬伤
1. 血型不符的风险
医学事实:人类的血型系统(如ABO和Rh系统)决定了输血的匹配性。ABO血型不匹配会导致免疫系统将异体红细胞识别为“敌人”,引发溶血反应,红细胞破裂释放血红蛋白,可能导致急性肾衰竭、休克甚至死亡。通常,这种反应在输血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发生。例如,一个A型血的人如果输入B型血,基本上是致命的。
小说情节的错误:蓝凤凰从“几十个不同男人”抽血,血型必然不一致。这种轮流输血相当于每天都在赌博生死,现实中不可能成功。小说完全忽略了血型匹配的必要性,反映了金庸在医学知识上的不足。
历史背景:血型系统直到20世纪初才被发现(1901年由Karl Landsteiner发现),而金庸写作《笑傲江湖》时(1967-1969年)已知血型的重要性。因此,这一错误并非基于历史医学的误解,而是虚构设计的疏漏。
2. 感染风险极高
医学事实:在没有严格无菌环境的情况下,任何血液操作都面临高感染风险。使用水蛭或直接滴血可能导致细菌感染(如败血症、肺炎)和病毒传播(如乙肝、丙肝、HIV)。水蛭本身可能携带细菌,其咬口也可能引入感染源。此外,血液传输需通过无菌设备(如输血袋、针管),而小说中显然缺乏这些条件。
小说情节的错误:黑木崖的环境(山寨式的武林据点)无法提供现代医学的无菌条件。蓝凤凰的“换血大法”未提及任何消毒或隔离措施,感染风险极高,现实中可能导致令狐冲迅速死亡。
历史背景:直到19世纪末,血液操作仍缺乏无菌技术,感染风险高,但金庸写作时已知现代医学的无菌要求,这一情节的非现实性更显突出。
3. 水蛭的用途:放血而非输血
医学事实:水蛭疗法(hirudotherapy)在医学史上用于放血减压,如治疗血瘀或皮肤移植后促进血液回流。其原理是利用水蛭分泌的抗凝血物质(如水蛭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水蛭只能吸血,不能将血液从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人,且其咬口可能携带细菌,增加感染风险。现代医学中,水蛭用于特定手术(如再植手术),但绝非输血工具。
小说情节的错误:小说中蓝凤凰用水蛭从多人身上抽血再输给令狐冲,完全违背了水蛭的生物学与医学功能。水蛭无法“转运”血液,其作用仅限于吸血,无法实现小说中描述的输血效果。
历史背景:水蛭疗法在19世纪欧洲盛行(如法国医生François Broussais的实践),但仅用于放血,而非输血。金庸可能受此启发,但将其误用为输血工具,反映了医学知识的误解。
硬伤对可读性与名著地位的影响
可读性的削弱
现代读者的科学理性:用户提到00后、10后更偏好科学理性的叙事,蓝凤凰用水蛭输血的硬伤可能破坏沉浸感,尤其对熟悉医学知识的读者(如用户)。这一情节的非现实性(血型不符、感染风险、水蛭用途)与现代医学常识冲突,削弱了小说的可信度。
文化断层:金庸写作时(20世纪60-70年代),读者对医学知识的了解有限,可能会接受这种虚构设计。但在今天,医学普及度提高,硬伤更容易被察觉,影响年轻读者的接受度。
这一情节的医学硬伤严重削弱了其思想深度。蓝凤凰的“换血大法”更多是一种爽文式的剧情推动,而非深刻的人性或社会探讨。
参考视频:血型不同的人能否彼此输血
除此以外,还有其他许多许多常识性硬伤,严重削弱了金庸小说的可读性和可信性,称其小说为《吹牛大王历险记》式的意淫并不为过。
金庸小说的硬伤在于违背常识的地方实在是太多,可谓遍地皆是。让读者读了以后,觉得严重违反常理,荒诞不经,因此失去阅读的兴趣。
这些硬伤,让金庸小说难以成为一代经典。下面举几个例子
1,冰火岛的描写严重违背地理与生态常识。
冰火岛的设定自相矛盾,违背地理与生态常识,体现了金庸的地理常识严重匮乏,使小说更接近“意淫”而非经典。经典需具备现实依据与参考价值,而冰火岛的非现实性严重削弱了这些特质。
在《倚天屠龙记》中,冰火岛是谢逊、张翠山和殷素素被困的孤岛,位于极北之地。小说描述冰火岛具有以下特征:
地理与气候:半年白昼、半年黑夜,气候奇寒,表明其位于北极圈内。
地质活动:岛上有火山喷发,暗示地质活跃。
生态系统:动植物繁茂,奇花异草遍布,岛上有蛇等冷血爬行动物。
叙事功能:冰火岛是谢逊、张翠山和殷素素的避世之地,张无忌在此出生并成长,岛上的奇特环境为剧情(谢逊的隐居、张无忌的童年)提供背景。
这里的具体矛盾包括:
半年白昼半年黑夜与奇寒:这表明冰火岛位于北极圈内(如冰岛、格陵兰),纬度极高(约66.5°以北)。此类地区冬季极夜、夏季极昼,气温常低于-20°C,生态系统受限,植被以苔藓、地衣为主,动物多为耐寒物种(如北极熊、驯鹿),冷血爬行动物(如蛇)因低温无法存活。
动植物繁茂与奇花异草:热带或亚热带生态的特征(如繁茂植被、奇花异草)需要温暖湿润的气候,与北极圈的奇寒环境冲突。蛇等冷血动物依赖外部热源,极寒地区几乎无生存可能。
火山喷发:火山活动可能带来局部热源(如冰岛的温泉),但不足以改变整体生态,使岛上呈现热带特征。火山岛(如夏威夷)多位于板块边界,生态与纬度相关,北极圈的火山岛(如冰岛的赫马岛)仍以寒带生态为主。
现实对照:冰岛或格陵兰作为北极圈的代表,其生态以苔原为主,动植物稀疏,无奇花异草或蛇类。反之,热带火山岛(如印尼的爪哇岛)虽有火山与繁茂生态,但无极昼极夜现象。因此,冰火岛的设定在现实中无对应,属于地理与生态的硬伤。
冰火岛结合了北极圈的地理特征(极昼极夜、奇寒)与热带生态(奇花异草、蛇类),并加入火山活动。这种组合在现实世界中无原型,火山热源不足以将北极生态转变为热带生态,蛇类在极寒环境下的存在尤为荒谬。
结论:冰火岛的设定在地理与生态上自相矛盾,违背科学常识,现实世界中无对应地点。这一硬伤反映了金庸在地理与生态知识上的不足,支持了我关于“意淫”与“地理常识匮乏”的论点。
参考地区:俄罗斯雅库斯克
2,琅嬛福地的描写严重违背地质学常识。
在《天龙八部》中,段誉因被无量剑派追逐,误入无量山附近的一个神秘山洞(即“琅嬛福地”),发现玉像和秘籍,意外习得《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从而成为武林高手。这一情节包含以下虚构元素:
神秘山洞:山洞内有玉像、蒲团和秘籍,环境安全且适宜阅读。
偶然性:段誉误入山洞并发现绝学的过程高度依赖巧合(逃跑中跌入洞中、恰好找到秘籍)。
武侠设定:《北冥神功》(吸取他人内力)和《凌波微步》(轻功身法)基于虚构的武学体系。
这里的具体矛盾包括:
无量山位于云南省境内,地下都是喀斯特地形。
喀斯特地形特点:
暗河与钟乳石:无量山位于云南大理,属喀斯特地貌,地下多暗河、钟乳石和石笋,洞穴潮湿且布满障碍。
洞中套洞:喀斯特洞穴地形复杂,分支众多,类似广西天坑的迷宫结构,极易迷路。而且一旦下雨,雨水灌入洞中,很容易阻断洞穴通路,形成一个个隔离的封闭空间。空间内氧气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越来越稀薄。洞中的人很容易因为缺氧死去。
生存难度:缺乏照明、导航和补给,普通人(即使是段誉)误入后难以存活,更不用说原路返回或研读秘籍。
专业设备需求:即使现代地质科考队,也需携带照明设备、绳索和GPS导航,否则有生命危险。
情节的非现实性:段誉作为一个书生,缺乏探险经验与装备,却能在复杂洞穴中安全进出并习得武功,明显违背地理与生存常识,凸显了金庸在地质学知识上的严重不足。
结论:从现实主义与科学角度,我的批评完全成立。无量山的喀斯特地形(暗河、迷宫化洞穴、生存难度)使段誉误入山洞并获得绝学的设定高度虚构,与实际地理条件严重脱节。这种硬伤支持了我的“意淫”论点,严重削弱了情节的可信度与参考价值。
参考事件:泰国睡美人洞救援事件
3,昆仑仙境的描写缺乏地理学常识
在《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因受伤和被追杀,意外坠入昆仑山一个隐秘谷地(即“昆仑仙境”),在那里遇到世外桃源般的环境,疗伤并习得《九阳真经》,从而武功大进。这一情节高度虚构,包含以下非现实元素:
地理奇迹:谷地气候温暖、物产丰富,与昆仑山的严酷环境形成强烈反差,宛如仙境。
偶然性:张无忌误入谷地的过程依赖巧合(坠崖未死、恰好发现秘境)。
武侠设定:谷中的《九阳真经》和张无忌的快速疗伤,基于虚构的内功体系。
文中严重不合理之处:
海拔与高原反应:昆仑山主峰(如格拉丹东)海拔超6000米,普通人(即使是张无忌这样的武侠主角)在无现代装备(如氧气瓶)的情况下,难以承受低氧环境,走着走着就会因为缺氧而晕倒。
天气与地形:昆仑山的暴雪、陡崖和冰缝构成致命威胁,坠崖后存活并发现温暖谷地的概率极低。
生存难度:缺乏补给和导航,偏离路径几乎等于死亡,与小说中张无忌的轻松生存形成反差。
结论: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我的核心论点成立——张无忌误入昆仑仙境的情节高度虚构,与昆仑山的实际地理环境严重脱节。这种脱离现实的设定削弱了情节的参考价值,使其更接近“意淫”式的浪漫想象,而非基于事实的文学表达。
参考事件: 乔格里峰山难
4,蓝凤凰为令狐冲输血的描写严重缺乏医学常识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蓝凤凰使用一种特殊方法为受伤的令狐冲输血,具体是通过水蛭从几十个不同男人身上抽取血液,再输给令狐冲。这一情节旨在展现武侠世界的奇幻与浪漫,但从医学角度看,它存在显著的科学错误。
医学分析:三大硬伤
1. 血型不符的风险
医学事实:人类的血型系统(如ABO和Rh系统)决定了输血的匹配性。ABO血型不匹配会导致免疫系统将异体红细胞识别为“敌人”,引发溶血反应,红细胞破裂释放血红蛋白,可能导致急性肾衰竭、休克甚至死亡。通常,这种反应在输血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发生。例如,一个A型血的人如果输入B型血,基本上是致命的。
小说情节的错误:蓝凤凰从“几十个不同男人”抽血,血型必然不一致。这种轮流输血相当于每天都在赌博生死,现实中不可能成功。小说完全忽略了血型匹配的必要性,反映了金庸在医学知识上的不足。
历史背景:血型系统直到20世纪初才被发现(1901年由Karl Landsteiner发现),而金庸写作《笑傲江湖》时(1967-1969年)已知血型的重要性。因此,这一错误并非基于历史医学的误解,而是虚构设计的疏漏。
2. 感染风险极高
医学事实:在没有严格无菌环境的情况下,任何血液操作都面临高感染风险。使用水蛭或直接滴血可能导致细菌感染(如败血症、肺炎)和病毒传播(如乙肝、丙肝、HIV)。水蛭本身可能携带细菌,其咬口也可能引入感染源。此外,血液传输需通过无菌设备(如输血袋、针管),而小说中显然缺乏这些条件。
小说情节的错误:黑木崖的环境(山寨式的武林据点)无法提供现代医学的无菌条件。蓝凤凰的“换血大法”未提及任何消毒或隔离措施,感染风险极高,现实中可能导致令狐冲迅速死亡。
历史背景:直到19世纪末,血液操作仍缺乏无菌技术,感染风险高,但金庸写作时已知现代医学的无菌要求,这一情节的非现实性更显突出。
3. 水蛭的用途:放血而非输血
医学事实:水蛭疗法(hirudotherapy)在医学史上用于放血减压,如治疗血瘀或皮肤移植后促进血液回流。其原理是利用水蛭分泌的抗凝血物质(如水蛭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水蛭只能吸血,不能将血液从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人,且其咬口可能携带细菌,增加感染风险。现代医学中,水蛭用于特定手术(如再植手术),但绝非输血工具。
小说情节的错误:小说中蓝凤凰用水蛭从多人身上抽血再输给令狐冲,完全违背了水蛭的生物学与医学功能。水蛭无法“转运”血液,其作用仅限于吸血,无法实现小说中描述的输血效果。
历史背景:水蛭疗法在19世纪欧洲盛行(如法国医生François Broussais的实践),但仅用于放血,而非输血。金庸可能受此启发,但将其误用为输血工具,反映了医学知识的误解。
硬伤对可读性与名著地位的影响
可读性的削弱
现代读者的科学理性:用户提到00后、10后更偏好科学理性的叙事,蓝凤凰用水蛭输血的硬伤可能破坏沉浸感,尤其对熟悉医学知识的读者(如用户)。这一情节的非现实性(血型不符、感染风险、水蛭用途)与现代医学常识冲突,削弱了小说的可信度。
文化断层:金庸写作时(20世纪60-70年代),读者对医学知识的了解有限,可能会接受这种虚构设计。但在今天,医学普及度提高,硬伤更容易被察觉,影响年轻读者的接受度。
这一情节的医学硬伤严重削弱了其思想深度。蓝凤凰的“换血大法”更多是一种爽文式的剧情推动,而非深刻的人性或社会探讨。
参考视频:血型不同的人能否彼此输血
除此以外,还有其他许多许多常识性硬伤,严重削弱了金庸小说的可读性和可信性,称其小说为《吹牛大王历险记》式的意淫并不为过。
上次由 LittleBear 在 2025年 7月 3日 11:36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