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大了才学中文就很难坚持?
版主: noles
#1 是不是大了才学中文就很难坚持?
我们家俩大人平时中文说得挺多的,孩子从小在家也听着中文长大。说实话我一直以为,哪怕不会写,起码听和说总没问题吧?结果现在刚满八岁,前几天我提了一下说”咱周末去听听中文课去啊?“他直接来了句“好烦啊,为什么要学中文?”
语气不重,但我难过的一晚上睡不着觉。他小时候听我们讲故事听得多认真啊,那时候天天跟在屁股后面我们说什么他学什么,最喜欢的节日就是过年。怎么那么喜欢中国文化那么缠着我们学中文的小孩,现在一说中文,就条件反射地烦呢?是我们太push他了吗?
之前希望他的中文像native一样,所以还是花了很多时间的。从线下周末班,到那种一节课十几个孩子一起在线的,来回折腾他也不开心。也买了很多绘本互动app什么的一直坚持着,还跟风买过中文点读笔,就希望他保持和国内同龄孩子一样的熟练度。 全都是刚开始新鲜,三天热度一过就全无兴趣。
那时候总觉得,是不是我孩子专注力差,是不是他太懒,其实现在想想,是我自己的方式出了问题。我们家其实一开始中文氛围不算差,只是我自己着急,于是一通安排、打卡、布置作业,把我自己都累坏了,更别说他。
他不是不想学,是我们总在“怎么教”的路上走太急,忽略了“他怎么想”。你能看得出他有那个兴趣,小时候听中文故事、认路牌、问生字的时候,眼睛是亮的。但后来就是越来越不爱张口,一说中文就有点怕错,怕被纠正,我那时候也没意识到,反而越催他越抗拒。
有一次群里有人随口提到她娃最近在上 LingoAce,还挺愿意开口的。我当时就是好奇点进去试了试,结果那一节课下来,他回头跟我说:“这个老师讲得好懂。”就这么一句话,我突然有点想哭。原来他不是不想学,而是从前的那些课,他压根听不进去。他不是故意抗拒,是我们用了一种不适合他的方式,慢慢把那点兴趣磨没了。
现在我越来越觉得,语言这东西说到底,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关系。他可能一时半会儿说不流利,写不标准,但他在靠近。他不怕说错的时候,就是他开始重新连接的时候。
当然,他现在也不是多积极,也还会有不耐烦的时候。但我开始学会不去“管进度”,不再强调“你这字怎么还不会写”,更多的是去听他愿意表达什么。有时候他会讲两句中文,我已经不再纠正他的表达方式或者给他拓展了。我们一起做lingoace的作业,他偶尔会问我“这个什么意思?”我不急着告诉他,而是说:“你猜猜”。有时候他真能蒙对,我们两个还会偷偷乐半天。
想跟任何一个一度灰心过,怀疑过自己方式错了的爸爸妈妈说,也许我们都还来得及慢慢补回来。孩子长得太快,有些东西不补,现在就真的没有机会了。
语气不重,但我难过的一晚上睡不着觉。他小时候听我们讲故事听得多认真啊,那时候天天跟在屁股后面我们说什么他学什么,最喜欢的节日就是过年。怎么那么喜欢中国文化那么缠着我们学中文的小孩,现在一说中文,就条件反射地烦呢?是我们太push他了吗?
之前希望他的中文像native一样,所以还是花了很多时间的。从线下周末班,到那种一节课十几个孩子一起在线的,来回折腾他也不开心。也买了很多绘本互动app什么的一直坚持着,还跟风买过中文点读笔,就希望他保持和国内同龄孩子一样的熟练度。 全都是刚开始新鲜,三天热度一过就全无兴趣。
那时候总觉得,是不是我孩子专注力差,是不是他太懒,其实现在想想,是我自己的方式出了问题。我们家其实一开始中文氛围不算差,只是我自己着急,于是一通安排、打卡、布置作业,把我自己都累坏了,更别说他。
他不是不想学,是我们总在“怎么教”的路上走太急,忽略了“他怎么想”。你能看得出他有那个兴趣,小时候听中文故事、认路牌、问生字的时候,眼睛是亮的。但后来就是越来越不爱张口,一说中文就有点怕错,怕被纠正,我那时候也没意识到,反而越催他越抗拒。
有一次群里有人随口提到她娃最近在上 LingoAce,还挺愿意开口的。我当时就是好奇点进去试了试,结果那一节课下来,他回头跟我说:“这个老师讲得好懂。”就这么一句话,我突然有点想哭。原来他不是不想学,而是从前的那些课,他压根听不进去。他不是故意抗拒,是我们用了一种不适合他的方式,慢慢把那点兴趣磨没了。
现在我越来越觉得,语言这东西说到底,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关系。他可能一时半会儿说不流利,写不标准,但他在靠近。他不怕说错的时候,就是他开始重新连接的时候。
当然,他现在也不是多积极,也还会有不耐烦的时候。但我开始学会不去“管进度”,不再强调“你这字怎么还不会写”,更多的是去听他愿意表达什么。有时候他会讲两句中文,我已经不再纠正他的表达方式或者给他拓展了。我们一起做lingoace的作业,他偶尔会问我“这个什么意思?”我不急着告诉他,而是说:“你猜猜”。有时候他真能蒙对,我们两个还会偷偷乐半天。
想跟任何一个一度灰心过,怀疑过自己方式错了的爸爸妈妈说,也许我们都还来得及慢慢补回来。孩子长得太快,有些东西不补,现在就真的没有机会了。
+4.00 积分 [版主 noles 发放的奖励]
标签/Tags:
#2 Re: 是不是大了才学中文就很难坚持?
很多小孩上学后就会对学中文失去兴趣。我孩子小学时去我们这里华人协会办的周末中文班学了几年。后来初中高中都没再学。基本上是听得懂,不会说。现在上了大学,周围朋友们不少不是华人的说中文都比她好。今年秋天要学一门中文课了。是专门给ABC开的。半只橘子 写了: 昨天 21:07 我们家俩大人平时中文说得挺多的,孩子从小在家也听着中文长大。说实话我一直以为,哪怕不会写,起码听和说总没问题吧?结果现在刚满八岁,前几天我提了一下说”咱周末去听听中文课去啊?“他直接来了句“好烦啊,为什么要学中文?”
语气不重,但我难过的一晚上睡不着觉。他小时候听我们讲故事听得多认真啊,那时候天天跟在屁股后面我们说什么他学什么,最喜欢的节日就是过年。怎么那么喜欢中国文化那么缠着我们学中文的小孩,现在一说中文,就条件反射地烦呢?是我们太push他了吗?
之前希望他的中文像native一样,所以还是花了很多时间的。从线下周末班,到那种一节课十几个孩子一起在线的,来回折腾他也不开心。也买了很多绘本互动app什么的一直坚持着,还跟风买过中文点读笔,就希望他保持和国内同龄孩子一样的熟练度。 全都是刚开始新鲜,三天热度一过就全无兴趣。
那时候总觉得,是不是我孩子专注力差,是不是他太懒,其实现在想想,是我自己的方式出了问题。我们家其实一开始中文氛围不算差,只是我自己着急,于是一通安排、打卡、布置作业,把我自己都累坏了,更别说他。
他不是不想学,是我们总在“怎么教”的路上走太急,忽略了“他怎么想”。你能看得出他有那个兴趣,小时候听中文故事、认路牌、问生字的时候,眼睛是亮的。但后来就是越来越不爱张口,一说中文就有点怕错,怕被纠正,我那时候也没意识到,反而越催他越抗拒。
有一次群里有人随口提到她娃最近在上 LingoAce,还挺愿意开口的。我当时就是好奇点进去试了试,结果那一节课下来,他回头跟我说:“这个老师讲得好懂。”就这么一句话,我突然有点想哭。原来他不是不想学,而是从前的那些课,他压根听不进去。他不是故意抗拒,是我们用了一种不适合他的方式,慢慢把那点兴趣磨没了。
现在我越来越觉得,语言这东西说到底,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关系。他可能一时半会儿说不流利,写不标准,但他在靠近。他不怕说错的时候,就是他开始重新连接的时候。
当然,他现在也不是多积极,也还会有不耐烦的时候。但我开始学会不去“管进度”,不再强调“你这字怎么还不会写”,更多的是去听他愿意表达什么。有时候他会讲两句中文,我已经不再纠正他的表达方式或者给他拓展了。我们一起做lingoace的作业,他偶尔会问我“这个什么意思?”我不急着告诉他,而是说:“你猜猜”。有时候他真能蒙对,我们两个还会偷偷乐半天。
想跟任何一个一度灰心过,怀疑过自己方式错了的爸爸妈妈说,也许我们都还来得及慢慢补回来。孩子长得太快,有些东西不补,现在就真的没有机会了。
语言还是小时候学的快。多鼓励。
#8 Re: 是不是大了才学中文就很难坚持?
那就不学了吧
孩子作为华人
承受的压力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为何还要去学中文 remind他自己的身份
孩子作为华人
承受的压力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为何还要去学中文 remind他自己的身份
半只橘子 写了: 昨天 21:07 我们家俩大人平时中文说得挺多的,孩子从小在家也听着中文长大。说实话我一直以为,哪怕不会写,起码听和说总没问题吧?结果现在刚满八岁,前几天我提了一下说”咱周末去听听中文课去啊?“他直接来了句“好烦啊,为什么要学中文?”
语气不重,但我难过的一晚上睡不着觉。他小时候听我们讲故事听得多认真啊,那时候天天跟在屁股后面我们说什么他学什么,最喜欢的节日就是过年。怎么那么喜欢中国文化那么缠着我们学中文的小孩,现在一说中文,就条件反射地烦呢?是我们太push他了吗?
之前希望他的中文像native一样,所以还是花了很多时间的。从线下周末班,到那种一节课十几个孩子一起在线的,来回折腾他也不开心。也买了很多绘本互动app什么的一直坚持着,还跟风买过中文点读笔,就希望他保持和国内同龄孩子一样的熟练度。 全都是刚开始新鲜,三天热度一过就全无兴趣。
那时候总觉得,是不是我孩子专注力差,是不是他太懒,其实现在想想,是我自己的方式出了问题。我们家其实一开始中文氛围不算差,只是我自己着急,于是一通安排、打卡、布置作业,把我自己都累坏了,更别说他。
他不是不想学,是我们总在“怎么教”的路上走太急,忽略了“他怎么想”。你能看得出他有那个兴趣,小时候听中文故事、认路牌、问生字的时候,眼睛是亮的。但后来就是越来越不爱张口,一说中文就有点怕错,怕被纠正,我那时候也没意识到,反而越催他越抗拒。
有一次群里有人随口提到她娃最近在上 LingoAce,还挺愿意开口的。我当时就是好奇点进去试了试,结果那一节课下来,他回头跟我说:“这个老师讲得好懂。”就这么一句话,我突然有点想哭。原来他不是不想学,而是从前的那些课,他压根听不进去。他不是故意抗拒,是我们用了一种不适合他的方式,慢慢把那点兴趣磨没了。
现在我越来越觉得,语言这东西说到底,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关系。他可能一时半会儿说不流利,写不标准,但他在靠近。他不怕说错的时候,就是他开始重新连接的时候。
当然,他现在也不是多积极,也还会有不耐烦的时候。但我开始学会不去“管进度”,不再强调“你这字怎么还不会写”,更多的是去听他愿意表达什么。有时候他会讲两句中文,我已经不再纠正他的表达方式或者给他拓展了。我们一起做lingoace的作业,他偶尔会问我“这个什么意思?”我不急着告诉他,而是说:“你猜猜”。有时候他真能蒙对,我们两个还会偷偷乐半天。
想跟任何一个一度灰心过,怀疑过自己方式错了的爸爸妈妈说,也许我们都还来得及慢慢补回来。孩子长得太快,有些东西不补,现在就真的没有机会了。
-
- 论坛元老
wanmeishijie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2033
- 帖子: 68100
- 注册时间: 2022年 12月 10日 23:58
#18 Re: 是不是大了才学中文就很难坚持?
大约几岁到几岁?
理解了老将是代入狗的视角之后,你就理解了老将
viewtopic.php?t=120513
理解了它们是代入狗的视角之后,它们为什么会嘲笑不愿意当狗的人,以及为什么会害怕想要反抗的人,就都可以理解了:
“放着好好的狗不当”
viewtopic.php?t=120513
理解了它们是代入狗的视角之后,它们为什么会嘲笑不愿意当狗的人,以及为什么会害怕想要反抗的人,就都可以理解了:
“放着好好的狗不当”

#19 Re: 是不是大了才学中文就很难坚持?
美帝这个鸟样,哪里还有“三代”。
美帝的未来,是种族战争,群雄逐鹿。还“三代”,下一代就兵荒马乱了。美华要么沦为食物,要么独立战争求生存(组建自己的乞活军)。
美帝的未来,是种族战争,群雄逐鹿。还“三代”,下一代就兵荒马乱了。美华要么沦为食物,要么独立战争求生存(组建自己的乞活军)。
上次由 hci 在 2025年 7月 8日 12:00 修改。
#20 Re: 是不是大了才学中文就很难坚持?
Deepseek:
心理学中的**语言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CPH)**认为,人类在特定年龄段内(通常是童年到青春期)学习语言的能力最强,尤其是对**母语习得**和**第二语言的语音、语法掌握**。这一理论由神经心理学家**Eric Lenneberg**在1967年提出,基于生物学和大脑可塑性的研究。
---
### **关键期的核心观点**
1. **年龄界限**:
- **母语习得**:关键期通常认为是 **0-12岁**(尤其是0-5岁)。若儿童在此阶段未接触语言(如“狼孩”案例),后续语言能力会严重受损。
- **第二语言**:青春期(约12-15岁)前学习,更容易达到接近母语水平,尤其是**语音**和**直觉语法**。
2. **关键期后的变化**:
- **大脑可塑性下降**:青春期后,大脑语言功能区(如布罗卡区、韦尼克区)的神经连接逐渐固化,学习效率降低。
- **语音敏感度减弱**:成人更难区分和模仿非母语发音(如日本人区分英语的/r/和/l/)。
---
### **支持关键期的证据**
- **“吉妮案例”**:美国女孩吉妮在13岁前被隔离,缺乏语言输入,解救后虽经训练仍无法完全掌握语法。
- **移民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者中,青春期前移民者比成年移民者的语言能力更强(Johnson & Newport, 1989)。
- **神经科学研究**:儿童学习语言时,大脑左右半球均参与;成人则主要依赖左半球,灵活性降低。
---
### **争议与补充**
1. **关键期≠绝对期限**:
- 成人仍可高效学习语言,但需更多刻意练习(如通过语法学习补偿直觉缺失)。
- **语音**受影响最大,但词汇、阅读等可通过努力提升。
2. **“敏感期”替代说**:
部分学者认为应称“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即学习难度逐渐增加,而非突然关闭。
3. **个体差异**:
- 动机、学习环境(如沉浸式vs课堂)能部分抵消年龄劣势。
- 某些成人学习者仍能达到近母语水平(但概率较低)。
---
### **对语言学习者的启示**
1. **儿童优势**:
- 尽早提供多语言环境(如双语家庭),无需刻意教学即可自然习得。
- 重视语音输入(儿歌、动画),利用模仿能力。
2. **成人策略**:
- **强化听力与模仿**:通过影子跟读(Shadowing)改善发音。
- **显性学习**:系统学习语法规则,弥补直觉不足。
- **创造沉浸环境**:如与母语者交流、观看无字幕影视。
---
### **总结**
关键期理论揭示了**生物学约束**,但并非决定论。儿童在语音和语法内化上确有优势,而成人依靠方法、动机和练习仍能高效学习,只是路径不同。**“关键期”是机会窗口,而非能力上限**。
心理学中的**语言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CPH)**认为,人类在特定年龄段内(通常是童年到青春期)学习语言的能力最强,尤其是对**母语习得**和**第二语言的语音、语法掌握**。这一理论由神经心理学家**Eric Lenneberg**在1967年提出,基于生物学和大脑可塑性的研究。
---
### **关键期的核心观点**
1. **年龄界限**:
- **母语习得**:关键期通常认为是 **0-12岁**(尤其是0-5岁)。若儿童在此阶段未接触语言(如“狼孩”案例),后续语言能力会严重受损。
- **第二语言**:青春期(约12-15岁)前学习,更容易达到接近母语水平,尤其是**语音**和**直觉语法**。
2. **关键期后的变化**:
- **大脑可塑性下降**:青春期后,大脑语言功能区(如布罗卡区、韦尼克区)的神经连接逐渐固化,学习效率降低。
- **语音敏感度减弱**:成人更难区分和模仿非母语发音(如日本人区分英语的/r/和/l/)。
---
### **支持关键期的证据**
- **“吉妮案例”**:美国女孩吉妮在13岁前被隔离,缺乏语言输入,解救后虽经训练仍无法完全掌握语法。
- **移民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者中,青春期前移民者比成年移民者的语言能力更强(Johnson & Newport, 1989)。
- **神经科学研究**:儿童学习语言时,大脑左右半球均参与;成人则主要依赖左半球,灵活性降低。
---
### **争议与补充**
1. **关键期≠绝对期限**:
- 成人仍可高效学习语言,但需更多刻意练习(如通过语法学习补偿直觉缺失)。
- **语音**受影响最大,但词汇、阅读等可通过努力提升。
2. **“敏感期”替代说**:
部分学者认为应称“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即学习难度逐渐增加,而非突然关闭。
3. **个体差异**:
- 动机、学习环境(如沉浸式vs课堂)能部分抵消年龄劣势。
- 某些成人学习者仍能达到近母语水平(但概率较低)。
---
### **对语言学习者的启示**
1. **儿童优势**:
- 尽早提供多语言环境(如双语家庭),无需刻意教学即可自然习得。
- 重视语音输入(儿歌、动画),利用模仿能力。
2. **成人策略**:
- **强化听力与模仿**:通过影子跟读(Shadowing)改善发音。
- **显性学习**:系统学习语法规则,弥补直觉不足。
- **创造沉浸环境**:如与母语者交流、观看无字幕影视。
---
### **总结**
关键期理论揭示了**生物学约束**,但并非决定论。儿童在语音和语法内化上确有优势,而成人依靠方法、动机和练习仍能高效学习,只是路径不同。**“关键期”是机会窗口,而非能力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