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帖子:孤独星球前员工推荐的山西古建游览路线及美图
可查不到天下第一彩塑,只查到天下第一韦陀;也不在晋东南,而在晋中的平遥双林寺:


这个双林寺和韦陀,倒是上面那个山西古建帖的第一第二幅图,当时还不知道(天王殿的匾额上写的是”天竺胜境“)。抄一段天下第一韦陀的介绍,重在曲线:
http://www.silkroads.org.cn/portal.php? ... &aid=61303
千佛殿的韦驮像,在全国同类彩塑题材作品中,这尊塑像可谓之精品,……说他刚中有柔,武中蕴文,威而不悍,机智勇猛,浑身是力,身如强弓等等。概括之约有三点:双重性格的深入刻画;夸张变形身躯表现力度;面部表情高度传神。……
此外,还有一项重要因素应强调指出,即韦驮静态典型中所表现出的运动——不动之动……由于是寺庙中的圆雕,观赏的最佳视点被巧妙地安排于一进殿门的位置,这既是由于当时宗教活动的形式所限,以符合人们的观赏习惯。从此视点看韦驮像的构图,其身体重心基于左足,下肢朝前站立,从腰部开始,由头部带动整个上体躯干向右侧扭曲,这种扭曲程度,已极大地超出了人体生理所允许的限度,很像一节麻花。但人们从整体气势观看,这种违反人体解剖结构的姿态,不仅没有一点不舒服的感觉,相反却从这种艺术夸张变形之中,感到一种强大的力度和动势。这是由一条从头到脚贯穿于韦驮全身的S形曲线所表现出来的,这条曲线极富弹力和流动感,构成了韦驮身体动态的主轴线,加之韦驮身上的飘带萦绕飞舞,本身就是大的曲线,从视觉上也加强了动势。韦驮右臂握拳下垂,肘部向外部伸出,让人感觉肌肉紧张,充满力量。左臂抬起,同右臂形成对比(手部已残,原来似握金刚杵)。韦驮整个身躯外轮廓构成一个略带倾斜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由左手、右手肘部和足部三个突出点形成。由于这个锐角三角形的顶点在下部并呈倾斜状态,给人心理上造成了一种微妙的不平衡和不稳定感,因而也增加了这尊塑像的活力和行动感觉。



文章里还说敦煌、华严寺和晋祠等地的彩塑都很精美,但数量不多;双林寺有宋元明清历代彩塑2056尊,保存完整,数量众多,且圆雕浮雕壁塑齐全,色彩艳丽,形神兼备,雕刻技术非常精湛。楼下再搬一点图片;顺便问问@lpz9678,@闪光的二猫,@oldogzhao,还有其他网友,有没有去过双林寺和晋东南古建?感觉如何?天下第一彩塑到底是哪个?在哪里?
前面那个山西古建帖里没写地名寺庙名的图片,要是各位认出是哪里的话也说一声,我去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