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
设计就是虚拟世界,你自然无法验证
就像游戏世界人物,无法验证电脑存在一样
版主: kazaawang, wh
并不奇怪,只是主流不太能接受。cover 写了: 2025年 7月 13日 09:18 没啥奇怪的
万物皆有灵这句话听说过吗,这是来自原始的萨满,中国也有,就是人类的原始信息流传下来,那时候人类通灵能力最强
“万物皆有灵“其实说白了,就是高维度的能量,其实也有灵性,就是意识。不过可能比较傻,不像人类
光子作为很小的意识能量单位,也会受到人类意识能量的影响
并非如此,和集体意识有关。
_zxcvbnm_ 写了: 2025年 7月 13日 10:17 并非如此,和集体意识有关。
目前主流科学刻入集体意识,其他基底的理论自然难以验证。
如果所有人都不相信万物可分的原子论,那时或许观测原子存在都很困难。
双缝实验导致的意识干涉效应主要是因为:
1. 波粒二相性的遗留问题。
2. 认知触底的量子概率论。
个人意识很难和集体意识相抗衡。
孙储琳 种子发芽
为什么非得手捂着?为什么不能在透明桌子底下装一个摄像头?
仔细观察的话,实际上你没有办法分辨这到底是魔术还是事实。
因为她要想成功做到这个并留下录像,就必须留一个魔术或手法的可能来和集体意识中的认知自恰。
完全曝光拍摄的记录下,她几乎不可能成功,因为未来的意识干涉,会强迫此刻的现实符合集体意识的认知。
叔要讲一个遗憾,波斯/阿拉伯的代数学(即使有‘伊尔汗国’在也)没有东渐,而是随十字军去了欧洲,xexz 写了: 2025年 7月 13日 11:10 从方法论的角度讲:
一种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
实验--->现象--->抽象--->代数--->基于逻辑推理预言--->实验验证预言--->获得在实验前提下的相对真理。
数学(不需要实验现象)、医学(不需要逻辑推理、基于概率)、历史学(按照文献叙事),考古学(按照现象叙事)方法也能认识客观世界,但是方法论上有区别。
说的是“超心理学的双缝实验”。
_zxcvbnm_ 写了: 2025年 7月 13日 11:27 说的是“超心理学的双缝实验”。
https://zhuanlan.zhihu.com/p/489553608
技术问题目前没办法检测光子路径。
试想一个思想实验,假设装置探测器来观察光子到底是从那一条狭缝经过,因此能够获得路径信息(不论是否真正读取这路径信息),则干涉图样会消失[1]:38-60。这种路径实验演示出粒子性与波动性的互补原理,光子可以表现出粒子性,也可以表现出波动性,但不能同时表现出粒子性与波动性[20][21]。虽然这思想实验对于量子力学的基础理论极为重要,但直到1970年代也没有出现任何可能的技术体现这思想实验的提议。实际而言,这类实验也无法简单地设置,因为旧式探测器会将光子吸收[22]。但现今,已完成多个实验展示关于互补性的各个方面,例如量子擦除实验[2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B%99 ... 6%E9%A9%97
量子擦除实验
为了只检试纠缠光子对,将两个探测器Dp、Ds跟符合电路(coincidence circuit)连结在一起。
路径信息和干涉条纹耦合,没办法拆开单独测试意识是否因看到路径信息而导致的干涉条纹出现与否。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7%8F ... 6%E9%A9%97
惠勒延迟选择实验
观察者现在的行为可以决定过去发生的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3%A0 ... E%E9%AA%8C
上面都没有明确的介入意识。
干涉条纹出现与否全部可以推给测量效应。
如果要测试意识对干涉条纹的影响。
需要把测量光子设备和光子路径信息解耦。
比如说把路径信息(单个光子具体通过双缝中的哪一个)的输出接入单独的计算机。
分别观测:
1. 不记录路径信息。
2. 记录路径信息成文件(人后续会去看)。
3. 记录路径信息成文件(人不去看)然后够延时删除。
如果分别呈现:
1. 有干涉条纹
2. 无干涉条纹
3. 有干涉条纹
相当于把测量干涉转嫁到信息载体上。
大概能验证意识对现实的影响,但目前技术貌似达不到。
波粒二象,在科学方法:“实验--->现象--->抽象--->代数--->基于逻辑推理预言--->实验验证预言--->获得在实验前提下的相对真理。”的长链上,_zxcvbnm_ 写了: 2025年 7月 13日 11:27 说的是“超心理学的双缝实验”。
https://zhuanlan.zhihu.com/p/489553608
技术问题目前没办法检测光子路径。
试想一个思想实验,假设装置探测器来观察光子到底是从那一条狭缝经过,因此能够获得路径信息(不论是否真正读取这路径信息),则干涉图样会消失[1]:38-60。这种路径实验演示出粒子性与波动性的互补原理,光子可以表现出粒子性,也可以表现出波动性,但不能同时表现出粒子性与波动性[20][21]。虽然这思想实验对于量子力学的基础理论极为重要,但直到1970年代也没有出现任何可能的技术体现这思想实验的提议。实际而言,这类实验也无法简单地设置,因为旧式探测器会将光子吸收[22]。但现今,已完成多个实验展示关于互补性的各个方面,例如量子擦除实验[2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B%99 ... 6%E9%A9%97
量子擦除实验
为了只检试纠缠光子对,将两个探测器Dp、Ds跟符合电路(coincidence circuit)连结在一起。
路径信息和干涉条纹耦合,没办法拆开单独测试意识是否因看到路径信息而导致的干涉条纹出现与否。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7%8F ... 6%E9%A9%97
惠勒延迟选择实验
观察者现在的行为可以决定过去发生的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3%A0 ... E%E9%AA%8C
上面都没有明确的介入意识。
干涉条纹出现与否全部可以推给测量效应。
如果要测试意识对干涉条纹的影响。
需要把测量光子设备和光子路径信息解耦。
比如说把路径信息(单个光子具体通过双缝中的哪一个)的输出接入单独的计算机。
分别观测:
1. 不记录路径信息。
2. 记录路径信息成文件(人后续会去看)。
3. 记录路径信息成文件(人不去看)然后够延时删除。
如果分别呈现:
1. 有干涉条纹
2. 无干涉条纹
3. 有干涉条纹
相当于把测量干涉转嫁到信息载体上。
大概能验证意识对现实的影响,但目前技术貌似达不到。
数学就是抽象xexz 写了: 2025年 7月 13日 11:55 波粒二象,在科学方法:“实验--->现象--->抽象--->代数--->基于逻辑推理预言--->实验验证预言--->获得在实验前提下的相对真理。”的长链上,
出问题的地方是‘抽象’,不是数学,‘量子现象’可以用数学(比如场论、路径积分),‘量子客体’需要‘新概念(抽象)’、‘新数学’。
那需要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意识,什么是物质。
意识在量子坍缩过程中参与与否目前来说就是信仰问题。xexz 写了: 2025年 7月 13日 11:55 波粒二象,在科学方法:“实验--->现象--->抽象--->代数--->基于逻辑推理预言--->实验验证预言--->获得在实验前提下的相对真理。”的长链上,
出问题的地方是‘抽象’,不是数学,‘量子现象’可以用数学(比如场论、路径积分),‘量子客体’需要‘新概念(抽象)’、‘新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