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6 年,埃及派出首任驻新中国大使哈桑·拉加卜(Hassan Ragab)。
这位大使其实是一位工程师兼植物学家,任内跑了不少中国乡村作坊。当他第一次看到中国人沿用蔡伦体系——泡料、蒸煮、捣浆、帘抄、压榨、烘干——造出一张韧性极好的宣纸时,脑子里突然闪回尼罗河畔早已失传的莎草纸:
“我们的祖先只是把莎草茎切片、横竖叠压、捶干成‘板’,中国人却把纤维彻底打散再重组,怪不得人家的纸可以卷、可以折、可以印!”
于是,“学习”分成了两条线并行:
1. 他本人在山东、安徽的作坊里蹲点,把整套“植物纤维纸浆”流程记了满满十几本笔记;
2. 1960 年,他又专程去苏丹把野生纸莎草的根茎挖回埃及,在吉萨苗圃小规模试种,确保原料可持续。
1962 年,拉加卜把“中国纸浆技术”嫁接到“古埃及莎草原料”上,终于让失传千年的莎草纸重生——既保留了淡黄纹理、纤维交错的外观,又提高了柔韧度,能用水墨、水彩甚至丝网印刷。
1964 年,拉杰布辞去官职,专心于造纸术的研究。他查阅历史书籍,与专家交流,学习古墓画,观察法老古墓中纸草文书的纹理,并借助中国家庭造纸作坊的传统工艺进行实验。同时,他还解决了纸莎草在埃及绝迹的问题,将邻国苏丹的纸莎草移植到开罗南郊尼罗河上的雅克布岛进行试种,经过数年精心栽培,纸莎草终于在埃及复活。
经过研究、分析、综合、试验,拉杰布在 1966 年总结出一套莎草纸再造的工艺,成功制造出与埃及古墓中出土的莎草纸几乎一模一样的纸张,使莎草纸制作工艺得以恢复。
今天埃及旅游纪念品店里 90% 的莎草纸画,追根溯源都是那一次“埃及人来中国学造纸”的副产品。
1960 年埃及人“来中国学习”并不是学政治、学农业,而是把中国的纤维造纸术带回去,复活了他们自己 3000 年前的莎草纸。
分割线——————
埃及第五次生物多样性国家报告
提交至《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
2014年7月17日
节选:
1. 莎草纸植物与古代造纸
第9章 9.3节 “Ancient Egyptian Papyrus”
莎草纸(Cyperus papyrus)是一种高挺的莎草科植物,古埃及人用它制作了人类最早的“纸张”——莎草纸(Papyrus paper)。
用途:书写、造船(《出埃及记》中摩西摇篮即莎草编篮)、绳索、草席。
词源:英文“paper”一词即源自“papyrus”。
衰落:公元10世纪后,因阿拉伯人引入棉纸,莎草纸技术失传,埃及本土植株几近灭绝。
2. 1960年莎草纸重现埃及
第9章 9.3节末段
关键人物:哈桑·拉加卜(Hassan Ragab)
1960年,时任埃及驻中国大使的拉加卜赴苏丹采集莎草根茎,带回吉萨尼罗河畔试种。
成果:建立苗圃,复兴莎草纸手工业,50年间生产并出口超1000万张莎草纸,用于绘制古埃及艺术复制品。
英文标题:Ancient Egyptian Papyrus
页码:第 120 页(PDF 页码 120,对应正文第 119–120 页)
位置:第 9 章(Section 9.3)末尾,紧接 Figure 9-3 Cyperus papyrus Plant and Paper 的图注下方。
英文标题:无单独标题,位于同一段落末尾
页码:第 120 页(PDF 页码 120)
关键句:
"Ragab was the first one to bring back papyrus to Egypt after its disappearance. In 1960..."
分割线————
我没有说古埃及是假的,我只是看见了这个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