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明院士和陈志明院士--证明数学命题形式错误(归纳法)和或然判断结论

版主: CaravelTheMatrixmolen

回复
wxmwrkhp(教授)楼主
正式写手
正式写手
帖子互动: 6
帖子: 176
注册时间: 2024年 2月 16日 08:12

#1 马志明院士和陈志明院士--证明数学命题形式错误(归纳法)和或然判断结论

帖子 wxmwrkhp(教授)楼主 »

下面是马志明院士的工作,前提中有三个假设,命题有:暂且假设-假设....。证明中前提:我们可假设,假设存在....。结论:对于任何“几乎必然成立”....。
”弱几乎必然“,当:“几乎必然”。荒唐!证明的前提不能是没有证明的假设;结论不能是或然判断的“几乎必然”。

图片

【在下一节中,我们将证明存在一个具有连续样本
暂且假设我们已经获得了这样的连续版本。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命题3.8。假设(-Xt)t≥0具有连续样本路径,.....且满足Rd空间中相交路径必须合并的规则。(ii)上述性质(i)与弱费勒性质共同保证了(Xt)t≥0的唯一性。
证明如下。我们可假设r = 1。对于.....,沿.........。
(ii)假设存在另一个满足上述性质.......。
那么X—I的半群{TI t}必须满足:对于任何......,几乎必然成立。
注意到µN→µ弱几乎必然;
因此根据{TI t}的弱费勒性质,我们得到.....。当N→∞时,...。几乎必然成立。】

陈志明院士逃不脱历史留下的遗憾。
数学家千百年来不尊重逻辑学,造成千千万万的数学家犯错误。
几百万条数学定理需要重新证明。下面就是陈志明院士的错误证明:


结合上述两个不等式,我们得到:.....。通过数学归纳法,由于k≤L + 1且L根据.....。其中我们在第二个估计中使用了(3.6)。
利用假设(H3),我们得出:....。
这表明引理的第一个估计由(3.8)给出。
第二个估计可以通过标准逆估计证明:....。

图片


+1.00 积分 [用户 altopalo 给您的打赏]
wxmwrkhp(教授)楼主
正式写手
正式写手
帖子互动: 6
帖子: 176
注册时间: 2024年 2月 16日 08:12

#2 Re: 马志明院士和陈志明院士--证明数学命题形式错误(归纳法)和或然判断结论

帖子 wxmwrkhp(教授)楼主 »

首先,所有的数学定理都是明确的全称判断,明确的意思就是必然判断,而不能是模棱两可的或然判断。

其次,要想结论是必然判断,就必须每一步都是必然判断。必然判断结论只能是演绎推理。

如果前提是或然判断,那么结论必然是或然判断。

估计,多重估计;假设,多重假设都是或然判断。

因为数学是研究数量-空间结构-数量和空间结构的变化,我们面对的情况是复杂的和变化的,常常需要从一个时空到另外一个时空,从一个命题推出另外一个命题,从一个判断中得到另外一个判断。

我们从已知命题推断出未知命题的行为叫推理,已知命题叫前提,未知命题叫结论。我们证明一个结论的系统化行为,叫做论证。

逻辑就是确保这些推理和论证能够有效的规则。逻辑学就是研究这些有效推论和论证规则与标准的学科。

我们借助从老命题引向新的命题-从已知引向未知的。

只有演绎推理形式是必然有效的,因为大范畴的存在,是小范畴存在的充分条件,所以,演绎推理是必然的因果关系推理。

而归纳和类比推理不是,逻辑上也不会用有效性与否来评价这两类推理,只会说归纳强度和类比的可接受性。所以也叫或然性推理。

数学定理不能是或然判断。逻辑的本质就是必然得出。演绎推理的前提不能是或然判断的“估计”。

所以,逻辑的合法性来自于形式的合理性,而形式的合理性来自于实践的有效性。

回复

回到 “史海钩沉(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