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b 2.0 的七宗罪

如果您对本站有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

版主: wh

回复
cernivtsi楼主
职业作家
职业作家
帖子互动: 43
帖子: 565
注册时间: 2025年 1月 5日 03:03

#1 🕸️ Web 2.0 的七宗罪

帖子 cernivtsi楼主 »

“Web 2.0 的七宗罪”不是简单批判技术,而是在说:
曾承诺“让每个人都有声音”的互联网 Web 1.0,
一步步沦为了注意力、情绪与数据的炼狱,
值得BBS运营者思考平台逻辑时引以为鉴。

cernivtsi楼主
职业作家
职业作家
帖子互动: 43
帖子: 565
注册时间: 2025年 1月 5日 03:03

#2 Re: 🕸️ Web 2.0 的七宗罪

帖子 cernivtsi楼主 »

💋 色欲(Lust)——欲望商品化

社交平台把“吸引”变成算法。
身体、颜值、亲密、孤独都被格式化为内容。
人不再追求真实的连结,而是追求“被渴望的形象”。

欲望被数字化、可视化、可交易。
性不再是隐秘的冲动,而是点击率的货币。

本质:欲望被数字化、可视化、量化。

cernivtsi楼主
职业作家
职业作家
帖子互动: 43
帖子: 565
注册时间: 2025年 1月 5日 03:03

#4 Re: 🕸️ Web 2.0 的七宗罪

帖子 cernivtsi楼主 »

🍔 暴食(Gluttony)——信息过剩的瘾

无限滚动(infinite scroll)与推送机制,
把用户变成“数据摄取者”。

无限滚动、推荐算法、视频瀑布,
让人从“获取知识”变成“吞噬刺激”。
大脑被信息糖分麻醉,灵魂在饱和中失重。

我们不是在选择信息,而是在被信息喂养。
一天刷 6 小时,也不一定获得真正的知识。

本质:人类理性在数据洪流中被消化。

cernivtsi楼主
职业作家
职业作家
帖子互动: 43
帖子: 565
注册时间: 2025年 1月 5日 03:03

#5 Re: 🕸️ Web 2.0 的七宗罪

帖子 cernivtsi楼主 »

💰 贪婪(Greed)——流量资本主义

平台经济以“曝光”为神,以“转化率”为圣经。
每一次点赞、转发、评论,都是资本积累。
创作者从表达者变成生产者,从思考者变成“流量农民”。

平台不再是“公共空间”,而是注意力矿场。

每一次点击、每一条评论,都是可交易的资产。
创作者不再问“我要表达什么”,而问“能不能爆”。

创意沦为算法的供品,注意力成为唯一的货币。

本质:算法把创意变成了商品化的生产线。

cernivtsi楼主
职业作家
职业作家
帖子互动: 43
帖子: 565
注册时间: 2025年 1月 5日 03:03

#6 Re: 🕸️ Web 2.0 的七宗罪

帖子 cernivtsi楼主 »

🛋️ 懒惰(Sloth)——思考的退化

推荐算法替代了选择,
自动播放替代了阅读。

主动学习变成被动接受,
深度被即刻满足感取代。

技术越智能,人的意志越懒惰。
人们不再寻找真理,而是等待被推送。

本质:Web 2.0 把“主动探索”退化成“被动滑动”。

cernivtsi楼主
职业作家
职业作家
帖子互动: 43
帖子: 565
注册时间: 2025年 1月 5日 03:03

#7 Re: 🕸️ Web 2.0 的七宗罪

帖子 cernivtsi楼主 »

🔥 愤怒(Wrath)——情绪即武器

平台的算法奖励“高情绪内容”。
愤怒传播比理性快六倍。

算法偏爱冲突与愤怒,因为它能留住眼球。
于是公共讨论退化为群体爆发,
理性被嘲笑,暴躁被奖励。

愤怒成了社交货币,极端成了传播策略。
舆论场被极化,人类被训练成自动反应的愤怒单元。

本质:愤怒成了商业模式的一部分。

cernivtsi楼主
职业作家
职业作家
帖子互动: 43
帖子: 565
注册时间: 2025年 1月 5日 03:03

#8 Re: 🕸️ Web 2.0 的七宗罪

帖子 cernivtsi楼主 »

👁️ 嫉妒(Envy)——比较经济的牢笼

社交平台把生活变成了展览。
他人的幸福成了镜像中的刀,
每次滑动都是自我比较的瞬间。

信息透明让每个人都能看见他人的“成功”。
Instagram 的奢华生活、微博的热搜、抖音的爽感视频,
让“羡慕”成为算法的燃料。

每一次刷屏,都是在提醒你:
“别人比你更好看、更聪明、更有钱。”
“看见别人过得好”,成了最有效的流量引擎。

本质:算法放大了比较本能,制造集体焦虑。

cernivtsi楼主
职业作家
职业作家
帖子互动: 43
帖子: 565
注册时间: 2025年 1月 5日 03:03

#11 Re: 🕸️ Web 2.0 的七宗罪

帖子 cernivtsi楼主 »

👑 傲慢(Pride)——数字巴别塔

Web 1.0:匿名表达思想。
Web 2.0:实名经营人设。

“我思故我在”变成“我被看见故我在”。
社交网络把身份包装成产品,人活成了品牌。

在 Web 2.0 的镜厅中,每个人都在打造“我是谁”。
身份、立场、风格、标签……全为展示。
我们在自我叙事中迷失,在被看见中消失。

人类重新发明了“塔”,只是这次是数字的。

本质:用外部的赞取代内部价值感。

回复

回到 “意见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