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小札上周干的事,就是又一个金融创新。
弄了一个300亿的数据中心项目,看看小札是怎么玩的:
Meta出5亿,然后拉25亿私募,一起建一个公司30亿,然后拿Meta的租赁合同(对,是租用,不是拥有)找银行贷款270亿,建个300亿的数据中心。
最终其实就是Meta花了5亿建了个数据中心自己使用,但是好处是账面上只花了5亿,而且把风险几乎全部转嫁给了单独建立的公司和银行,既不影响自己的财报,又不影响Meta本身的信用评级。
相比起奥特曼傻逼呵呵的自己去签几百亿的订单,把风险全部栓在OpenAI身上,实在是高明的太多太多了。
其实类似招数老黄也在用,就比如尻尾翼,但是女大由于是卖方而非使用方,投入的太多,而且关联太大,其实是走的监管的漏洞,如果深究的话,是典型的财务造假,当然现在没人愿意查,但不代表以后不会查,老黄的方式虽说目前是work,但是还是留了小辫子的。
小札开创的金融创新几乎是无懈可击,估计以后大科技们都会纷纷效仿。
空手套白狼,把风险转嫁给银行,赢了我获利,输了银行去背锅。
小札虽然FOMO了,但是金融智慧却远远高于奥特曼。
版主: 牛河梁
#1 小札虽然FOMO了,但是金融智慧却远远高于奥特曼。

#2 Re: 小札虽然FOMO了,但是金融智慧却远远高于奥特曼。
somesome 写了: 昨天 09:08看看小札上周干的事,就是又一个金融创新。
弄了一个300亿的数据中心项目,看看小札是怎么玩的:
Meta出5亿,然后拉25亿私募,一起建一个公司30亿,然后拿Meta的租赁合同(对,是租用,不是拥有)找银行贷款270亿,建个300亿的数据中心。
最终其实就是Meta花了5亿建了个数据中心自己使用,但是好处是账面上只花了5亿,而且把风险几乎全部转嫁给了单独建立的公司和银行,既不影响自己的财报,又不影响Meta本身的信用评级。
相比起奥特曼傻逼呵呵的自己去签几百亿的订单,把风险全部栓在OpenAI身上,实在是高明的太多太多了。
其实类似招数老黄也在用,就比如尻尾翼,但是女大由于是卖方而非使用方,投入的太多,而且关联太大,其实是走的监管的漏洞,如果深究的话,是典型的财务造假,当然现在没人愿意查,但不代表以后不会查,老黄的方式虽说目前是work,但是还是留了小辫子的。
小札开创的金融创新几乎是无懈可击,估计以后大科技们都会纷纷效仿。
空手套白狼,把风险转嫁给银行,赢了我获利,输了银行去背锅。
牛!!!
#4 Re: 小札虽然FOMO了,但是金融智慧却远远高于奥特曼。
somesome 写了: 昨天 09:08看看小札上周干的事,就是又一个金融创新。
弄了一个300亿的数据中心项目,看看小札是怎么玩的:
Meta出5亿,然后拉25亿私募,一起建一个公司30亿,然后拿Meta的租赁合同(对,是租用,不是拥有)找银行贷款270亿,建个300亿的数据中心。
最终其实就是Meta花了5亿建了个数据中心自己使用,但是好处是账面上只花了5亿,而且把风险几乎全部转嫁给了单独建立的公司和银行,既不影响自己的财报,又不影响Meta本身的信用评级。
相比起奥特曼傻逼呵呵的自己去签几百亿的订单,把风险全部栓在OpenAI身上,实在是高明的太多太多了。
其实类似招数老黄也在用,就比如尻尾翼,但是女大由于是卖方而非使用方,投入的太多,而且关联太大,其实是走的监管的漏洞,如果深究的话,是典型的财务造假,当然现在没人愿意查,但不代表以后不会查,老黄的方式虽说目前是work,但是还是留了小辫子的。
小札开创的金融创新几乎是无懈可击,估计以后大科技们都会纷纷效仿。
空手套白狼,把风险转嫁给银行,赢了我获利,输了银行去背锅。
什么叫尻尾翼?这是个什么新名词?
#6 Re: 小札虽然FOMO了,但是金融智慧却远远高于奥特曼。
这金融智慧的确牛逼。但这未必是小渣自己想出来的。应该是他背后的大佬 搓出来的。要按说银行也不是傻逼,那么多分析师在后面评估风险,就那么心甘情愿来背风险?我们只是看到了别人愿意让我们看到的,还有桌子下面的,我们根本没资格看到。

#8 Re: 小札虽然FOMO了,但是金融智慧却远远高于奥特曼。
其实也正常。
不想大赌的人会把钱借给meta,但不会把钱借给openai。
赌性重的人可能会把钱投资到openai, 而不是meta。
#9 Re: 小札虽然FOMO了,但是金融智慧却远远高于奥特曼。
没那么简单。25亿私募如果亏了算谁的?私募愿意出钱,肯定也是拿到了Meta的某种保证。银行银行贷款270亿也是因为Meta的租赁合同,所以Meta也有担保责任。所以算下来,Meta虽然只出了5亿现金,但是有很多连带责任,也算是一种隐形的出资。
somesome 写了: 昨天 09:08看看小札上周干的事,就是又一个金融创新。
弄了一个300亿的数据中心项目,看看小札是怎么玩的:
Meta出5亿,然后拉25亿私募,一起建一个公司30亿,然后拿Meta的租赁合同(对,是租用,不是拥有)找银行贷款270亿,建个300亿的数据中心。
最终其实就是Meta花了5亿建了个数据中心自己使用,但是好处是账面上只花了5亿,而且把风险几乎全部转嫁给了单独建立的公司和银行,既不影响自己的财报,又不影响Meta本身的信用评级。
相比起奥特曼傻逼呵呵的自己去签几百亿的订单,把风险全部栓在OpenAI身上,实在是高明的太多太多了。
其实类似招数老黄也在用,就比如尻尾翼,但是女大由于是卖方而非使用方,投入的太多,而且关联太大,其实是走的监管的漏洞,如果深究的话,是典型的财务造假,当然现在没人愿意查,但不代表以后不会查,老黄的方式虽说目前是work,但是还是留了小辫子的。
小札开创的金融创新几乎是无懈可击,估计以后大科技们都会纷纷效仿。
空手套白狼,把风险转嫁给银行,赢了我获利,输了银行去背锅。

#11 Re: 小札虽然FOMO了,但是金融智慧却远远高于奥特曼。
CFO没那么简单,很多比较成熟的公司,CFO权力比CEO还大。
不过META这里应该确实小札说了算,毕竟是founder/owner。位高权重。
#12 Re: 小札虽然FOMO了,但是金融智慧却远远高于奥特曼。
你们真是,干什么都赶不上热的。叔给你们分析分析....
meta这个是美帝以前的惯常操作,off-balance sheet,优点大家都知道了,缺点呢,就是
整个产业链的垄断不够好。土工就不是这么做的,土工讲究一个布局整个产业链,垂直整合。
结果大家也看见了,就是土工吃独食,全世界都看着,连汤都喝不上。
OpenAI这次野心很大,基本就是既要,也要,还要。完全是土工的风格,步子太大,整个金融
圈都没整明白,但是OpenAI的目标是要垄断整个AI产业。会不会步子太大,扯到蛋就不知道了。
somesome 写了: 昨天 09:08看看小札上周干的事,就是又一个金融创新。
弄了一个300亿的数据中心项目,看看小札是怎么玩的:
Meta出5亿,然后拉25亿私募,一起建一个公司30亿,然后拿Meta的租赁合同(对,是租用,不是拥有)找银行贷款270亿,建个300亿的数据中心。
最终其实就是Meta花了5亿建了个数据中心自己使用,但是好处是账面上只花了5亿,而且把风险几乎全部转嫁给了单独建立的公司和银行,既不影响自己的财报,又不影响Meta本身的信用评级。
相比起奥特曼傻逼呵呵的自己去签几百亿的订单,把风险全部栓在OpenAI身上,实在是高明的太多太多了。
其实类似招数老黄也在用,就比如尻尾翼,但是女大由于是卖方而非使用方,投入的太多,而且关联太大,其实是走的监管的漏洞,如果深究的话,是典型的财务造假,当然现在没人愿意查,但不代表以后不会查,老黄的方式虽说目前是work,但是还是留了小辫子的。
小札开创的金融创新几乎是无懈可击,估计以后大科技们都会纷纷效仿。
空手套白狼,把风险转嫁给银行,赢了我获利,输了银行去背锅。
#13 Re: 小札虽然FOMO了,但是金融智慧却远远高于奥特曼。
oqɯnɾoɔoɔ 写了: 昨天 13:08你们真是,干什么都赶不上热的。叔给你们分析分析....
meta这个是美帝以前的惯常操作,off-balance sheet,优点大家都知道了,缺点呢,就是
整个产业链的垄断不够好。土工就不是这么做的,土工讲究一个布局整个产业链,垂直整合。
结果大家也看见了,就是土工吃独食,全世界都看着,连汤都喝不上。
OpenAI这次野心很大,基本就是既要,也要,还要。完全是土工的风格,步子太大,整个金融
圈都没整明白,但是OpenAI的目标是要垄断整个AI产业。会不会步子太大,扯到蛋就不知道了。
土工这么搞,只有产业链没有市场,只要欧美给关上市场大门,整个资金链就会断掉,只剩下三角债
#14 Re: 小札虽然FOMO了,但是金融智慧却远远高于奥特曼。
somesome 写了: 昨天 09:08看看小札上周干的事,就是又一个金融创新。
弄了一个300亿的数据中心项目,看看小札是怎么玩的:
Meta出5亿,然后拉25亿私募,一起建一个公司30亿,然后拿Meta的租赁合同(对,是租用,不是拥有)找银行贷款270亿,建个300亿的数据中心。
最终其实就是Meta花了5亿建了个数据中心自己使用,但是好处是账面上只花了5亿,而且把风险几乎全部转嫁给了单独建立的公司和银行,既不影响自己的财报,又不影响Meta本身的信用评级。
相比起奥特曼傻逼呵呵的自己去签几百亿的订单,把风险全部栓在OpenAI身上,实在是高明的太多太多了。
其实类似招数老黄也在用,就比如尻尾翼,但是女大由于是卖方而非使用方,投入的太多,而且关联太大,其实是走的监管的漏洞,如果深究的话,是典型的财务造假,当然现在没人愿意查,但不代表以后不会查,老黄的方式虽说目前是work,但是还是留了小辫子的。
小札开创的金融创新几乎是无懈可击,估计以后大科技们都会纷纷效仿。
空手套白狼,把风险转嫁给银行,赢了我获利,输了银行去背锅。
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操作。什么时候成了小扎的创新了。多读书 学一堆数学和理科 不懂经济学基本原理
下面是人类简史中的科普的资本主义。
第十六章 资本主义教条
不论是建立帝国还是推广科学,没有钱都是万万不能的。然而,金钱究竟是这些作为的最终目的,又或是个避不掉的危险?
我们很难掌握金钱在现代历史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虽然已经有许多著作,告诉我们各个国家是如何成也金钱、败也金钱,我们也看到金钱是如何为人类展开新视野,但也让数百万人遭受奴役,如何推动着产业的巨轮,但又让数百种的物种惨遭灭绝,然而,想要了解现代经济史,其实重点就只有一个词:成长。不论结果是好是坏,究竟是生病还是健康,现代经济就像是一个荷尔蒙过盛的青少年一样不断成长,吞噬着它看到的一切,而且成长的速度叫人完全赶不上。
历史上大多数时候,经济规模并没有太大的改变。虽然确实全球产值会增加,但多半是因为人口成长、移居到新的土地,而每人平均产值则维持不变。然而,到了现代,一切都已改观。在1500年,全球商品和服务总产值约是2500亿美元;而今天是大约60兆美元。更重要的是,在1500年,每人年平均产值约为550美元,但今天不论男女老幼,每人年平均产值高达8800美元。91这种惊人的成长该如何解释?
经济学向来就是出了名的复杂。为了方便解释,让我们假设一个简单的例子。
有一位精打细算的金融家A先生,在加州开了一家银行。
另外有一个建筑承包商B先生,才刚完成一件大案子,赚到了100万美元的现金。他把这笔现金存进了A先生的银行。于是,这家银行目前拥有了100万美元现金的资金。
这时,有一位经验丰富但资金不足的面包师傅C小姐,觉得她看到了一个大好的商机:这个城市还没有一个真正好的面包店。只不过,她自己的钱还不足以买到全套需要的设备,像是工业烤箱、水槽、刀、锅碗瓢盆之类。于是,她到银行向A先生提出商业计划,说服他这项计划值得投资。A先生于是就用转账的方式,将100万美元的贷款转到C小姐的银行账户,账面上她就有了100万。
接着,C小姐请承包商B先生来盖她的面包店,价格刚好又是100万美元。
等到她写了支票给B先生,B先生又拿去存在A先生的银行里了。
所以,现在B先生户头里有多少钱?没错,200万美元。
然而,银行的保险库里实际上到底有多少钱?也没错,100万美元。
而且,还不光只是这样。就像一般常见的情形,B先生这位承包商在两个月之后告诉C小姐,因为某些无法预期的问题和费用,面包店的建筑费用得涨到200万美元。虽然C小姐非常不高兴,但动工到一半,已经无法喊停了。于是她只好再次到银行,又说服了A先生再贷给她100万。
于是,A先生又另外转了100万美元到她的账户里。而她也再将钱转到了承包商B先生的账户。
这样一来,现在B先生户头里有多少钱?已经来到300万美元了。
但银行里实际上呢?其实一直就只有100万美元。而且事实上,这100万现金从来就没有出过银行。
根据目前的美国银行法,这种作业还可以再重复7次。所以,就算银行的保险库从头到尾就只有100万美元,但这位承包商的户头最后可以达到1000万美元。银行每次真正持有1元的时候,就能够放款10元;换句话说,也代表我们银行户头上看到的那些金钱,有超过九成其实只是数字,而没有实体的硬币或钞票。92举例来说,如果今天汇丰银行的所有储户都忽然要求结清账户、提领现金,汇丰银行就会立刻倒闭(除非政府介入拯救)。而且,就算是产业龙头的英国劳埃德银行(Lloyds)、德意志银行、花旗银行,世上任何银行都是如此。
这听起来就像是个巨大的庞氏骗局,不是吗?但如果你觉得这就是骗局一场,那么可以说整个现代经济就只是一场骗局。这事实上并不是件诈骗案,而是另一次人类想象力的惊人发挥。真正让银行(以及整个经济)得以存活甚至大发利市的,其实是我们对未来的信任。“信任”就是世上绝大多数金钱的唯一后盾。

#15 Re: 小札虽然FOMO了,但是金融智慧却远远高于奥特曼。
信任要崩塌只需要一瞬间
真正能维持这种骗局的是政府的权利。比如挤兑,银行如果被挤兑要倒闭,政府不会坐视不理,政府会直接不让你取钱,那么这个挤兑的影响就很小,银行就不会倒闭,政府还会bailout银行或者出来担保银行。
dealfinder10 写了: 昨天 13:23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操作。什么时候成了小扎的创新了。多读书 学一堆数学和理科 不懂经济学基本原理
下面是人类简史中的科普的资本主义。
第十六章 资本主义教条
不论是建立帝国还是推广科学,没有钱都是万万不能的。然而,金钱究竟是这些作为的最终目的,又或是个避不掉的危险?我们很难掌握金钱在现代历史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虽然已经有许多著作,告诉我们各个国家是如何成也金钱、败也金钱,我们也看到金钱是如何为人类展开新视野,但也让数百万人遭受奴役,如何推动着产业的巨轮,但又让数百种的物种惨遭灭绝,然而,想要了解现代经济史,其实重点就只有一个词:成长。不论结果是好是坏,究竟是生病还是健康,现代经济就像是一个荷尔蒙过盛的青少年一样不断成长,吞噬着它看到的一切,而且成长的速度叫人完全赶不上。
历史上大多数时候,经济规模并没有太大的改变。虽然确实全球产值会增加,但多半是因为人口成长、移居到新的土地,而每人平均产值则维持不变。然而,到了现代,一切都已改观。在1500年,全球商品和服务总产值约是2500亿美元;而今天是大约60兆美元。更重要的是,在1500年,每人年平均产值约为550美元,但今天不论男女老幼,每人年平均产值高达8800美元。91这种惊人的成长该如何解释?
经济学向来就是出了名的复杂。为了方便解释,让我们假设一个简单的例子。
有一位精打细算的金融家A先生,在加州开了一家银行。
另外有一个建筑承包商B先生,才刚完成一件大案子,赚到了100万美元的现金。他把这笔现金存进了A先生的银行。于是,这家银行目前拥有了100万美元现金的资金。
这时,有一位经验丰富但资金不足的面包师傅C小姐,觉得她看到了一个大好的商机:这个城市还没有一个真正好的面包店。只不过,她自己的钱还不足以买到全套需要的设备,像是工业烤箱、水槽、刀、锅碗瓢盆之类。于是,她到银行向A先生提出商业计划,说服他这项计划值得投资。A先生于是就用转账的方式,将100万美元的贷款转到C小姐的银行账户,账面上她就有了100万。
接着,C小姐请承包商B先生来盖她的面包店,价格刚好又是100万美元。
等到她写了支票给B先生,B先生又拿去存在A先生的银行里了。
所以,现在B先生户头里有多少钱?没错,200万美元。
然而,银行的保险库里实际上到底有多少钱?也没错,100万美元。
而且,还不光只是这样。就像一般常见的情形,B先生这位承包商在两个月之后告诉C小姐,因为某些无法预期的问题和费用,面包店的建筑费用得涨到200万美元。虽然C小姐非常不高兴,但动工到一半,已经无法喊停了。于是她只好再次到银行,又说服了A先生再贷给她100万。
于是,A先生又另外转了100万美元到她的账户里。而她也再将钱转到了承包商B先生的账户。
这样一来,现在B先生户头里有多少钱?已经来到300万美元了。
但银行里实际上呢?其实一直就只有100万美元。而且事实上,这100万现金从来就没有出过银行。
根据目前的美国银行法,这种作业还可以再重复7次。所以,就算银行的保险库从头到尾就只有100万美元,但这位承包商的户头最后可以达到1000万美元。银行每次真正持有1元的时候,就能够放款10元;换句话说,也代表我们银行户头上看到的那些金钱,有超过九成其实只是数字,而没有实体的硬币或钞票。92举例来说,如果今天汇丰银行的所有储户都忽然要求结清账户、提领现金,汇丰银行就会立刻倒闭(除非政府介入拯救)。而且,就算是产业龙头的英国劳埃德银行(Lloyds)、德意志银行、花旗银行,世上任何银行都是如此。
这听起来就像是个巨大的庞氏骗局,不是吗?但如果你觉得这就是骗局一场,那么可以说整个现代经济就只是一场骗局。这事实上并不是件诈骗案,而是另一次人类想象力的惊人发挥。真正让银行(以及整个经济)得以存活甚至大发利市的,其实是我们对未来的信任。“信任”就是世上绝大多数金钱的唯一后盾。
#16 Re: 小札虽然FOMO了,但是金融智慧却远远高于奥特曼。
故事没问题,但是最终结论有点欠缺
银行不是始终只有100万,这个故事的最后,银行有100万现金+200万欠条(不包含利息);C小姐欠银行200万,这两百万是基于某种“信任”,基于银行对C小姐面包市场的信任,认为这些钱(含利息)最终会由这个城市买面包的老百姓买单,换句话说就是刺激消费产生的价值。
如果这种信任的基础成立,这就是个圆满的故事;反之就是一笔烂账
dealfinder10 写了: 昨天 13:23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操作。什么时候成了小扎的创新了。多读书 学一堆数学和理科 不懂经济学基本原理
下面是人类简史中的科普的资本主义。
第十六章 资本主义教条
不论是建立帝国还是推广科学,没有钱都是万万不能的。然而,金钱究竟是这些作为的最终目的,又或是个避不掉的危险?我们很难掌握金钱在现代历史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虽然已经有许多著作,告诉我们各个国家是如何成也金钱、败也金钱,我们也看到金钱是如何为人类展开新视野,但也让数百万人遭受奴役,如何推动着产业的巨轮,但又让数百种的物种惨遭灭绝,然而,想要了解现代经济史,其实重点就只有一个词:成长。不论结果是好是坏,究竟是生病还是健康,现代经济就像是一个荷尔蒙过盛的青少年一样不断成长,吞噬着它看到的一切,而且成长的速度叫人完全赶不上。
历史上大多数时候,经济规模并没有太大的改变。虽然确实全球产值会增加,但多半是因为人口成长、移居到新的土地,而每人平均产值则维持不变。然而,到了现代,一切都已改观。在1500年,全球商品和服务总产值约是2500亿美元;而今天是大约60兆美元。更重要的是,在1500年,每人年平均产值约为550美元,但今天不论男女老幼,每人年平均产值高达8800美元。91这种惊人的成长该如何解释?
经济学向来就是出了名的复杂。为了方便解释,让我们假设一个简单的例子。
有一位精打细算的金融家A先生,在加州开了一家银行。
另外有一个建筑承包商B先生,才刚完成一件大案子,赚到了100万美元的现金。他把这笔现金存进了A先生的银行。于是,这家银行目前拥有了100万美元现金的资金。
这时,有一位经验丰富但资金不足的面包师傅C小姐,觉得她看到了一个大好的商机:这个城市还没有一个真正好的面包店。只不过,她自己的钱还不足以买到全套需要的设备,像是工业烤箱、水槽、刀、锅碗瓢盆之类。于是,她到银行向A先生提出商业计划,说服他这项计划值得投资。A先生于是就用转账的方式,将100万美元的贷款转到C小姐的银行账户,账面上她就有了100万。
接着,C小姐请承包商B先生来盖她的面包店,价格刚好又是100万美元。
等到她写了支票给B先生,B先生又拿去存在A先生的银行里了。
所以,现在B先生户头里有多少钱?没错,200万美元。
然而,银行的保险库里实际上到底有多少钱?也没错,100万美元。
而且,还不光只是这样。就像一般常见的情形,B先生这位承包商在两个月之后告诉C小姐,因为某些无法预期的问题和费用,面包店的建筑费用得涨到200万美元。虽然C小姐非常不高兴,但动工到一半,已经无法喊停了。于是她只好再次到银行,又说服了A先生再贷给她100万。
于是,A先生又另外转了100万美元到她的账户里。而她也再将钱转到了承包商B先生的账户。
这样一来,现在B先生户头里有多少钱?已经来到300万美元了。
但银行里实际上呢?其实一直就只有100万美元。而且事实上,这100万现金从来就没有出过银行。
根据目前的美国银行法,这种作业还可以再重复7次。所以,就算银行的保险库从头到尾就只有100万美元,但这位承包商的户头最后可以达到1000万美元。银行每次真正持有1元的时候,就能够放款10元;换句话说,也代表我们银行户头上看到的那些金钱,有超过九成其实只是数字,而没有实体的硬币或钞票。92举例来说,如果今天汇丰银行的所有储户都忽然要求结清账户、提领现金,汇丰银行就会立刻倒闭(除非政府介入拯救)。而且,就算是产业龙头的英国劳埃德银行(Lloyds)、德意志银行、花旗银行,世上任何银行都是如此。
这听起来就像是个巨大的庞氏骗局,不是吗?但如果你觉得这就是骗局一场,那么可以说整个现代经济就只是一场骗局。这事实上并不是件诈骗案,而是另一次人类想象力的惊人发挥。真正让银行(以及整个经济)得以存活甚至大发利市的,其实是我们对未来的信任。“信任”就是世上绝大多数金钱的唯一后盾。

#18 Re: 小札虽然FOMO了,但是金融智慧却远远高于奥特曼。
融资概念本来不难。但小渣能融,你我不能融。融资就是讲故事,说服别人把钱借给你。而这借来的270+25亿并不是说就属于小渣了。而是在某段时间内他有动用这笔资金的权力,然后用钱去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来回报那些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