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叫经历限制了想象力啊,户子就是如此。没上过中国好大学的人,很难想象这些好大学有多水。最近武大某硕士的论文被全网评审,发现重重问题,很多人惊呼名校硕士生就这水平?在我看来,虽然她“优秀硕士论文”这一点被辟谣了,但即便真是优秀硕士论文,也不稀奇,因为矮子里拔将军,绝对水平差,相对水平已经不错了。
清北看上去全球排名能有30甚至20,但很大程度上是靠研究成果卷上去的。而且恰恰因为卷研究成果,KPI完全偏重研究,而无视教学,清北的教学可以说一塌糊涂,指导缺失,资源匮乏,全靠学生中天赋异禀、雄心勃勃、自主性极强的卷王来撑场面。相比之下,大部分普通学生都得不到有效的训练。从学生培养的角度来看,清北跟美国前30完全没法比,甚至能不能比得上美国前100都得打个问号。
评论区有人说现在清北的青椒师资水平已经不输美国前10,确实可以这么说,但两方面的因素制约了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一是水平较差的老一代教授还没有被彻底淘汰,这一批教授中也有爱岗敬业、热爱和擅长教学的,但是是绝对少数,绝大部分是水平差且态度敷衍的,而且还占着位置。第二是青椒的科研压力大,在教学上投入太多精力等于牺牲自己的前途,你不能指望青椒们都这么无私奉献。还拿武大这个同学来举例,她的导师可以说是武大经管发表成果最优秀的研究者了,已经堪称是学院的栋梁,但显然对这个学生是疏于指导的。为啥?高投入,低回报甚至负回报,傻子都知道该怎么办。
世界排名里面有水的,但水的那是英澳新的某些学校,美国大学可一点也不水。况且,大家日常说的留学水硕,通常是指商科、旅游管理、文化产业之类专业的硕士,那问题来了,这些专业的国内硕士就不水?在我看来更水,如果说有啥优势,那就是两点:竞争激烈,生源好;学制长,能做更多实习。仅此而已。
补充点数据吧,前几年Nature Human Behavior上发了一篇文章,基于3万多大学生的跟踪调查(这个调查我参加了,因此我知道他们的问卷设计得其实还不错,结果具有参考价值)。调查发现,中国大学的生源是最好的,新生的数理测试成绩最高,可是在大学里上了一年学之后,数理能力居然下降了。
淡蓝色-第一年入学时水平
蓝色-第二学年末水平
红色-技能增进(中国学生为负)
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与一般刻板印象认为的中国应试教育压制批判性思维不同,实际上大一新生的批判性思维比印度、俄罗斯强,跟美国差不多。这可能是因为生源好:优秀的学生即使在应试教育中也能养成反思的习惯。
结果,四年大学读下来,中国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衰退也是最严重的。顶尖大学还好,只衰退17%,普通大学则足足衰退68%,到底为什么?我想上过大学的各位都好理解。
大家平心而论,究竟是高考要靠死记硬背,还是大学里的考试要靠死记硬背?在我看来是大学里的考试。因为高考光靠死记硬背是考不了好成绩的,对知识的消化理解是非常重要的。而到了大学阶段,反而充满了水课,背题库、背重点,期末考试就过去了。
我认为,中国的大学如果实在没有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那就该狠狠砍课时量,多设免修考试,取消日常考勤,认可一些权威慕课平台上的学分,给学生自学、依据优质资源学习、外出实习等提供便利。如果上课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那至少别给学生的进步增加束缚和负担。
再补充一点,我认为清北(清华相对来说更严重一些)对于他们的优秀学生,培养也是不足的,甚至是具有误导性的。因为评价体系总是鼓励“六边形战士”,而不鼓励学生在某一方向专注前进,导致学生精力分散,方向迷茫,浪费天赋。清华特奖当然是大神辈出,一些多年前的得主如今已经是无可争议的顶尖人才。可是,从近年的清华特奖评选的结果看,要得特奖的标配条件是什么?学习成绩优秀,GPA接近满分,这意味着不能偏科,哪怕是水课也要取得好成绩;还得有学生干部岗位上的突出成绩,这意味着你不能是科学怪人,不能是nerd,还得懂点管理协调和人情世故。我只能说,用这两条标准去筛人,当然筛出来的都是人才,但也有很多人才是经不起这么筛的。
另外一点,相对来说没那么有害,就是要有科研成果。有害的地方在于,本科生做科研能做几年?这意味着你最好做能快速出成果的东西。不过坏处有限,因为本科生做科研本应就是练手、熟悉的性质,也不应指望一开始就奔着重大问题去。只能说这一条运气成分有点大——你是一个对科研感兴趣的天才学生,那么你最好是对热门和快节奏方向感兴趣。
所以,我个人看来,中国大学还应做出的改变就是,修改“三好学生”、“国奖”、“特奖”、“年度人物”等重要表彰的评选逻辑,不要多维度综合,而是看个人特色。如果没那个本事改良,那就干脆取消掉,只进行单项奖评选。六边形战士不会因此吃亏,大不了可以多拿几个奖,但更应该鼓励的是学生百花齐放,个性发展,突出自身优势和特色。
目前从评论区来看,对这个回答,上过清北的纷纷表示赞同。而表示反对的人,显然没上过清北,有的甚至没上过国内意义上的好大学。
作者:伏罗希洛夫枪手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456064 ... 21450267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