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夏普、松下、日立、东芝、三洋,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日本家电巨头,而现在,除了索尼、松下之外,其他公司的家电业务基本都由中国公司在运营,也就是说,日本大部分家电生产线都卖给了中国。
先说东芝。2015年,东芝把印度尼西亚的彩电生产工厂和洗衣机制造基地的土地和建筑资产出售给中国创维集团,作价约2500万美元;2016年,东芝把主营洗衣机、冰箱等白色家电的子公司出售给了中国美的集团;2017年,东芝电视机股权的95%转让给海信,转让完成后,海信电气享有东芝电视产品、品牌、运营服务等一缆子业务,并拥有东芝电视全球40年品牌授权,该项股权转让金额仅为129亿日元,约7.9亿人民币,业内认为便宜得令人“难以置信”。
再看三洋电机的情况。2011年,海尔正式收购三洋在日本、越南、印尼、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白电业务。2014年,TCL收购三洋电视墨西哥工厂及品牌运营公司95%的股权。2015年,中国长虹集团收购了松下旗下三洋电视业务,获得三洋品牌在中国大陆的独家使用权,并承接三洋品牌电视的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夏普曾是全球液晶技术的发明者和领导者,但是,正是液晶产业的投资失败,致使公司经营陷入困境。由于日本企业向来风格保守,夏普也不例外,其主要面板厂设在日本国内,主要向自己供给,而不是像行业内的三星、LG一样,结成企业同盟,因此,当全球液晶面板供应过剩时,夏普首先遭遇打击。2016年,台湾鸿海精密以3888亿日元的注资,获得了夏普66%的股权,使夏普成为了鸿海公司的子公司。
成立于1899年的NEC即日本电气株式会社,1970年开发了日本第一颗人造卫星,1972年向全世界转播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况,2002年制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2011年,联想开始收购NEC计算机企业,并与NEC成立了合资公司,联想占合资公司51%的股权,到2016年,联想以13亿人民币约合200亿日元收购了合资公司90%的股份。
富士通是日本排名第一的IT厂商,是全球著名的服务公司、服务器及PC机生产商及硬盘驱动器的主要制造商,2017年联想集团收购富士通个人电脑业务51%的股权,交易金额2.24亿美元。
为什么日本家电企业纷纷委身于中国企业,中国国内的主流观点认为是日本家电辉煌过后的衰落,在互联网时代没有跟上市场的脚步,让日企失去了对市场的掌控,只得纷纷拍卖家当以求自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