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中国的偷渡客去欧洲会得到教皇和国王接见

版主: CaravelTheMatrixmolen

回复
FoxMe(令狐)楼主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157
帖子: 5599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6日 16:46

过去中国的偷渡客去欧洲会得到教皇和国王接见

帖子 FoxMe(令狐)楼主 »

历史:英国近代的五位知名华人
胥一凝
BBC英伦网特约撰稿人
2019年7月10日
华人世界每谈及英中关系话题,想到的往往不是19世纪的鸦片战争、香港殖民地,便是21世纪的经贸交流和留学潮。
其实,在过去三百年的近现代史上,英中交流远远不止上述这些地缘政治大格局。从人与人的交流层面讲,谁是第一位抵达英国的中国人?谁是第一个在英国作画或著书的中国人?这些在英中交流历史上创造了众多第一的华人,他们因何而来,又有何事迹?历史纷繁复杂,许多故事也许并不为大众所知……
留英“海归”第一人——清朝书生黄亚东
人物特写:伦敦的华人京剧迷与她的英国学生
揭秘:华人在英军服役的百年沧桑
图像来源, ROYAL COLLECTION TRUST
图像加注文字,
沈福宗:英国国王接见的第一位华人
沈福宗:英国国王接见的第一位旅英华人
1687年5月,第一位来到英国的中国人出现了,他叫沈福宗(Michael Alphonsius Shen FuTsung), 南京人,中医药师,罗马天主教徒,他跟随比利时神父菲利普·库普莱(Philippe Couplet)来到了欧洲,后来到了英国。
他在英国引起轰动,毕竟这是第一位到访英国的中国人。国王詹姆斯二世接见他。国王对沈的容貌很好奇,命人画了一副沈的画像,挂在他卧室旁边的房间里。从画像上看,沈福宗很年轻,皮肤白皙,一身清朝民间服装打扮,墨绿色长衫,头戴绒帽,显得教养良好。
沈福宗在英国见到许多有名望的人物,包括科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胡克尝试了一次针灸,还做了一个算盘,用于课堂授课。沈福宗遇到了牛津大学伯德雷恩图书馆(Bodleians Library)的托马斯·海德(Thomas Hyde),他正为图书馆里近百本像天书一样的中国书籍发愁,沈福宗花了几个月时间帮助完成了中文书籍的分类整理工作。
沈福宗走的时候,海德写了一封信送給他,“致阅信人:您现在见到的这位中国人,他和我们一起在牛津将图书馆的中文书籍分类,并告知书籍的大致内容和科目……他的拉丁文有点不完美,但幸好他懂些拉丁文。”
1691年,沈福宗完成了在欧洲的学习和培训,成为了一名耶稣会传教士,启程返回中国。遗憾的是,他逝世于旅途中,两年后遗体运到了中国。
黄亚东:第一位留学英国的“海归”
图像来源, NATIONAL TRUST
图像加注文字,
第一位留英学生黄亚东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幅黄亚东的画像,一幅英国绅士的打扮。在英国肯特诺尔庄园(Knole House)里也藏有一幅黄亚东的画像,由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第一任院长乔舒亚·雷诺兹(Joshua Reynolds)所画,画中的黄亚东头戴红缨礼帽,身着对襟衫,右手握着一把半开的扇子,盘腿坐在扶手长椅上。
“我最近在伦敦遇见中国人黄亚东,他是个22岁的年轻人,来自广州。两、三年前,他从中国陶塑艺术家邓其华那里听到在英格兰所受的礼待,决心也到英国来。一方面他很好奇,另一方面也想多学些科学知识,同时也想在今后能让他和兄长的生意更上一层楼……他是去年8月到的,英语已经能发音,也能听懂一些我们说的话,但是他能写一手英文好字……他对知识的追求,可谓如饥似渴。” 这是刊登在英国国家名胜古迹信托(National Trust)网站上的一封信, 写信者是乔舒亚·雷诺兹。
1774年清朝乾隆年间,在英国商人约翰·布莱德比·布莱克的帮助下,21岁的黄亚东抵达英国,来到肯特诺尔庄园,成为一名侍从,并就读于附近的七橡树学校,他是该校接收的最早国际留学生。
英语技能和他的中国背景,还有布莱克爵士的人际关系,使黄亚东成为了当时英国上流社会的名人。黄亚东去过在伦敦的皇家学会,英国著名瓷器制造商威治伍德(Wedgewood)的创始人约书亚·威治伍德(Josiah Wedgewood)向他请教过中国瓷器的制作工艺,伦敦皇家内科医学院院长安德烈·邓肯曾与黄亚东交流过针灸,并发表过文章。黄亚东还为当时著名的女花卉画家玛丽·德兰妮,讲解中国植物的药用和食用方法。
黄亚东应该是中国“海归”第一人, 他后来回到了中国,继续经商, 并与英国的朋友们保持信件往来。英国著名汉学家威廉·琼斯爵士曾经邀请他一起翻译中国经典作品,但是被婉言谢绝了,“生意太忙了”,他说,但 “我将永远记住英格兰朋友们对我的情谊”。
上次由 FoxMe 在 2023年 2月 8日 16:11 修改。
FoxMe(令狐)楼主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157
帖子: 5599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6日 16:46

Re: 过去中国的偷渡客去欧洲会得到国王接见

帖子 FoxMe(令狐)楼主 »

划重点:

沈福宗在英国见到许多有名望的人物,包括科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胡克尝试了一次针灸,还做了一个算盘,用于课堂授课。沈福宗遇到了牛津大学伯德雷恩图书馆(Bodleians Library)的托马斯·海德(Thomas Hyde),他正为图书馆里近百本像天书一样的中国书籍发愁,沈福宗花了几个月时间帮助完成了中文书籍的分类整理工作。


有资料显示,伦敦当时的皇家内科医学院院长安德烈·邓肯曾与黄亚东交流过针灸,并发表过文章。
黄亚东去过在伦敦的皇家学会;他还曾去牛津大学帮助重新规整中文词典和书籍。
英国著名瓷器制造商威治伍德(台湾译瑋緻活Wedgewood) 的鼻祖约书亚·威治伍德(Josiah Wedgewood)还向他讨教过中国瓷器的制作工艺。甚至有一种说法认为,是黄亚东将生产瓷器的主要原料高岭土带到英国来的。
FoxMe(令狐)楼主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157
帖子: 5599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6日 16:46

Re: 过去中国的偷渡客去欧洲会得到国王接见

帖子 FoxMe(令狐)楼主 »

胡克是牛顿同时代的人,可见那时候英国就得到了很多中国文献。那么很可能牛顿的很多思想来源于中国。
FoxMe(令狐)楼主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157
帖子: 5599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6日 16:46

Re: 过去中国的偷渡客去欧洲会得到国王接见

帖子 FoxMe(令狐)楼主 »

https://zh.wikipedia.org/zh-sg/沈福宗

沈福宗(英文:Michael Alphonsius Shen Fu-Tsung,或Michel Sin、Michel Chin-fo-tsoung、Shen Fo-tsung;1657年-1692年[1]),生于今江苏南京,是早期到达欧洲的中国人之一。中国史籍对他的生平只字不载,西方史料却对他的经历和事迹有诸多描述。
1681年,沈福宗随比利时教士柏应理由澳门启程前往欧洲,一路游历了荷兰、意大利、法国和英格兰等欧洲六国。他们一行分别与教宗以及法国和英格兰两国国王会见,并结识当地社会名流。沈福宗出国时随身带有中国儒家经典和诸子书籍四十多部,因此也就把中国语言文字、儒家道德哲学和波动说等文化传到欧洲,帮助西方学家从事汉学研究。

早年[编辑]
顺治十四年(1657年,丁酉鸡年)沈福宗生于江南省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读书后没有参加科举活动。他在结识当时在江南传教的比利时耶稣会士柏应理后,从其学习拉丁文。康熙二十年(1681年),柏应理奉召向罗马教廷陈述康熙帝对“仪礼问题”(Question des rites)的立场。离华之前,他约定与时年二十五岁的沈福宗和五十岁的吴历等中国人同往欧洲。吴历可能因体弱多病而未能成行。
欧洲之行[编辑]
葡萄牙与罗马[编辑]
沈福宗一行于1681年12月5日自澳门启航,途径南洋各国,横渡印度洋,再绕到非洲南端,于1682年在葡萄牙靠岸。他们先参观了柏应理的出生地梅赫伦并拜访了他的家人[2]。后沈福宗在柏应理的安排下进入培养初级修士的神学学校——葡京里斯本初修院(Novitiatus)[3]。他因为聪敏好学很好掌握了所学科目。而后沈福宗的老师为其取葡萄牙名Michel Alfonso,这个名字也从而成为沈福宗在英、法等国的代名。但是这个名字在不同的国家写法会有些偏差。
当其还在里斯本学习时,柏应理先行至罗马述职,顺便请求教宗允许其可以用中文举行弥撒[2]。教宗得知有中国人在欧后,表示想与之会见的意愿。于是沈福宗从里斯本起身前往罗马,并与柏应理一道将一批中国文献赠予教宗英诺森十一世。这批书籍后被藏入梵蒂冈图书馆,这也是该馆拥有的早期汉籍藏本。其后,沈福宗留居罗马以为深造。
法国[编辑]
1684年,沈福宗和柏应理应邀访问法国。9月15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会见了沈福宗一行,沈福宗也将《大学》、《中庸》和《论语》的拉丁文译版赠给了路易十四,并请求在法国出版。沈福宗是历史上第一个会见法国国王的汉人[1]。会面时,路易十四不时向沈福宗提问,沈福宗则对答如流,一时便成为巴黎的新闻人物。
9月26日,路易十四宴请沈福宗。宴会上,路易十四询问沈福宗如何使用中国餐具,于是沈福宗拾起桌上从中国进口的镶金象牙筷,当场展示了使用筷子的方法[4]。当时法国正流行“中国风”,沈福宗的适时到来使其结识了一些法国贵族、政府要员和社会名流。
据描述,他和柏应理还参加了一次王宫宴会。沈福宗身着青丝蓝缎纹龙织锦[2]。他们一行还参观了圣路易王宫,并在那展出了中国丝画艺术[2]。
在沈福宗访法期间,巴黎学者除了作出文字报道以外,还绘制了沈福宗的肖像画。此画现藏于巴黎国家图书馆的版画部,藏品编号OE48,画像作家应是9月26日宴会上的法国宫廷画家[1]。
英格兰[编辑]
访法结束后,沈福宗于1685年应邀出访英格兰,在伦敦与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二世会面。[5]这是有记录以来第一次中国人来到英国。[6]詹姆斯二世年轻时就对中国历史文物感兴趣,即位以前就观看中国戏剧、阅读中国书籍。在与沈福宗会面之后,詹姆斯二世邀请他出席宫廷宴会,并让英国宫廷画师克内勒爵士为沈画像,并将画挂于其国王卧室[6]。
沈福宗在牛津(一说在宫廷宴会上[1])遇见了托马斯·海德[7],二者共同探讨了中国历史、哲学和语言等问题[1],沈福宗还教了海德一些中文[8]。他们之间应该是用拉丁语交流的[9]。
沈福宗还能对博德利图书馆的中国书籍一一分类,同时描述它们的内容,这都是当时期没人能够做到的事情[6]。此外,他还向图书馆人员展示了如何翻阅中文书籍[6]。
逝世[编辑]
在英国居住了两年之后,沈福宗回到法国与柏应理重聚,然后又一起在比利时居住了一段时间,最后从比利时前往荷兰,等待商船返回中国。
1692年,沈、柏二人搭载荷兰商船启程返华,沿大西洋南下至非洲西海岸时,沈福宗突然染病,于9月2日在非洲东南葡属东非(今莫桑比克)附近去世,得年三十六岁[1][10]。
FoxMe(令狐)楼主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157
帖子: 5599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6日 16:46

Re: 过去中国的偷渡客去欧洲会得到教皇和国王接见

帖子 FoxMe(令狐)楼主 »

沈福宗带去不少书,估计传教士偷运了很多中国文献。
FoxMe(令狐)楼主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157
帖子: 5599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6日 16:46

Re: 过去中国的偷渡客去欧洲会得到教皇和国王接见

帖子 FoxMe(令狐)楼主 »

黄嘉略(法语:Arcade Huang,1679年11月15日-1716年10月13日),又作黄加略[1],本名黄日升,西方典籍一般以他的教名Arcadius或Arcadio相称。福建莆田县筱唐村人。18世纪初随传教士抵达罗马及巴黎,协助编撰汉法字典、讲解汉语语法及中国哲学,曾任法王路易十四的皇家汉语译员 ,此后未能返回中国,在当地与一名巴黎女子结婚,育有一女,最终英年病逝,享年仅36岁,估计被安葬于巴黎的一家公墓。
黄嘉略的《中国官话》乃西方论述汉语语法的先驱著作,协助编修的傅尔蒙、费雷莱(Nicholas Fréret,又译尼古拉·弗雷列)在他去世后整理其遗稿,两人为了争取名誉、地位,刻意令黄氏在法国汉学界寂然无名。[2]
FoxMe(令狐)楼主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157
帖子: 5599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6日 16:46

Re: 过去中国的偷渡客去欧洲会得到教皇和国王接见

帖子 FoxMe(令狐)楼主 »

扫马生于北京,其父名“昔班”,是北京地区的景教巡察使。扫马30岁时正式成为景教修士,在房山修行,成为远近闻名的修士。不久,一名来自山西霍山(今内蒙古东胜)的景教徒马古斯投入其门下,与其共同修行。

他首先抵达君士坦丁堡,见到了东罗马帝国皇帝安德洛尼卡二世。其后他又前往罗马,不走运的是,当时教宗和诺理四世刚刚去世,其位恰好空缺,无人能给与其明确的答复。于是,扫马又转道前往巴黎,拜见法国国王腓力四世,腓力表示愿意派军与伊尔汗国合作夺取耶路撒冷。接下来,他又在加斯科涅会见了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当时可能是在波尔多的首都。爱德华一世对该使团做出了热情的回应,但最终证明由于国内的冲突,特别是与威尔斯人和苏格兰人的冲突,他无法加入军事联盟。
1288年,在回程中,他会见了新任的教宗尼各老四世,向其递交了阿鲁浑的国书。尼各老四世则允许其留在罗马过复活节。在此期间,扫马举行了景教圣餐礼,受到尼各老四世的认可,认为“语不同但礼相同”。5月,尼各老四世通过扫马分别向忽必烈和阿鲁浑回信,感谢他们对基督教的支持。同时,尼各老四世也承认马·雅巴拉哈为东方基督徒的主管。
pspsps(PSPS)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203
帖子: 5389
注册时间: 2022年 11月 21日 12:11

Re: 过去中国的偷渡客去欧洲会得到教皇和国王接见

帖子 pspsps(PSPS) »

FoxMe 写了: 2023年 2月 8日 15:59 历史:英国近代的五位知名华人
胥一凝
BBC英伦网特约撰稿人
2019年7月10日
华人世界每谈及英中关系话题,想到的往往不是19世纪的鸦片战争、香港殖民地,便是21世纪的经贸交流和留学潮。
其实,在过去三百年的近现代史上,英中交流远远不止上述这些地缘政治大格局。从人与人的交流层面讲,谁是第一位抵达英国的中国人?谁是第一个在英国作画或著书的中国人?这些在英中交流历史上创造了众多第一的华人,他们因何而来,又有何事迹?历史纷繁复杂,许多故事也许并不为大众所知……
留英“海归”第一人——清朝书生黄亚东
人物特写:伦敦的华人京剧迷与她的英国学生
揭秘:华人在英军服役的百年沧桑
图像来源, ROYAL COLLECTION TRUST
图像加注文字,
沈福宗:英国国王接见的第一位华人
沈福宗:英国国王接见的第一位旅英华人
1687年5月,第一位来到英国的中国人出现了,他叫沈福宗(Michael Alphonsius Shen FuTsung), 南京人,中医药师,罗马天主教徒,他跟随比利时神父菲利普·库普莱(Philippe Couplet)来到了欧洲,后来到了英国。
他在英国引起轰动,毕竟这是第一位到访英国的中国人。国王詹姆斯二世接见他。国王对沈的容貌很好奇,命人画了一副沈的画像,挂在他卧室旁边的房间里。从画像上看,沈福宗很年轻,皮肤白皙,一身清朝民间服装打扮,墨绿色长衫,头戴绒帽,显得教养良好。
沈福宗在英国见到许多有名望的人物,包括科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胡克尝试了一次针灸,还做了一个算盘,用于课堂授课。沈福宗遇到了牛津大学伯德雷恩图书馆(Bodleians Library)的托马斯·海德(Thomas Hyde),他正为图书馆里近百本像天书一样的中国书籍发愁,沈福宗花了几个月时间帮助完成了中文书籍的分类整理工作。
沈福宗走的时候,海德写了一封信送給他,“致阅信人:您现在见到的这位中国人,他和我们一起在牛津将图书馆的中文书籍分类,并告知书籍的大致内容和科目……他的拉丁文有点不完美,但幸好他懂些拉丁文。”
1691年,沈福宗完成了在欧洲的学习和培训,成为了一名耶稣会传教士,启程返回中国。遗憾的是,他逝世于旅途中,两年后遗体运到了中国。
黄亚东:第一位留学英国的“海归”
图像来源, NATIONAL TRUST
图像加注文字,
第一位留英学生黄亚东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幅黄亚东的画像,一幅英国绅士的打扮。在英国肯特诺尔庄园(Knole House)里也藏有一幅黄亚东的画像,由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第一任院长乔舒亚·雷诺兹(Joshua Reynolds)所画,画中的黄亚东头戴红缨礼帽,身着对襟衫,右手握着一把半开的扇子,盘腿坐在扶手长椅上。
“我最近在伦敦遇见中国人黄亚东,他是个22岁的年轻人,来自广州。两、三年前,他从中国陶塑艺术家邓其华那里听到在英格兰所受的礼待,决心也到英国来。一方面他很好奇,另一方面也想多学些科学知识,同时也想在今后能让他和兄长的生意更上一层楼……他是去年8月到的,英语已经能发音,也能听懂一些我们说的话,但是他能写一手英文好字……他对知识的追求,可谓如饥似渴。” 这是刊登在英国国家名胜古迹信托(National Trust)网站上的一封信, 写信者是乔舒亚·雷诺兹。
1774年清朝乾隆年间,在英国商人约翰·布莱德比·布莱克的帮助下,21岁的黄亚东抵达英国,来到肯特诺尔庄园,成为一名侍从,并就读于附近的七橡树学校,他是该校接收的最早国际留学生。
英语技能和他的中国背景,还有布莱克爵士的人际关系,使黄亚东成为了当时英国上流社会的名人。黄亚东去过在伦敦的皇家学会,英国著名瓷器制造商威治伍德(Wedgewood)的创始人约书亚·威治伍德(Josiah Wedgewood)向他请教过中国瓷器的制作工艺,伦敦皇家内科医学院院长安德烈·邓肯曾与黄亚东交流过针灸,并发表过文章。黄亚东还为当时著名的女花卉画家玛丽·德兰妮,讲解中国植物的药用和食用方法。
黄亚东应该是中国“海归”第一人, 他后来回到了中国,继续经商, 并与英国的朋友们保持信件往来。英国著名汉学家威廉·琼斯爵士曾经邀请他一起翻译中国经典作品,但是被婉言谢绝了,“生意太忙了”,他说,但 “我将永远记住英格兰朋友们对我的情谊”。
哪里看出来是偷渡去的英国?
pspsps(PSPS)
论坛精英
论坛精英
帖子互动: 203
帖子: 5389
注册时间: 2022年 11月 21日 12:11

Re: 过去中国的偷渡客去欧洲会得到国王接见

帖子 pspsps(PSPS) »

FoxMe 写了: 2023年 2月 8日 16:01 划重点:

沈福宗在英国见到许多有名望的人物,包括科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胡克尝试了一次针灸,还做了一个算盘,用于课堂授课。沈福宗遇到了牛津大学伯德雷恩图书馆(Bodleians Library)的托马斯·海德(Thomas Hyde),他正为图书馆里近百本像天书一样的中国书籍发愁,沈福宗花了几个月时间帮助完成了中文书籍的分类整理工作。


有资料显示,伦敦当时的皇家内科医学院院长安德烈·邓肯曾与黄亚东交流过针灸,并发表过文章。
黄亚东去过在伦敦的皇家学会;他还曾去牛津大学帮助重新规整中文词典和书籍。
英国著名瓷器制造商威治伍德(台湾译瑋緻活Wedgewood) 的鼻祖约书亚·威治伍德(Josiah Wedgewood)还向他讨教过中国瓷器的制作工艺。甚至有一种说法认为,是黄亚东将生产瓷器的主要原料高岭土带到英国来的。
替某欧洲质疑派向您请教个问题:

“欧洲啥时候有过修史?”
回复

回到 “史海钩沉(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