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Re: 浑河血战八旗 戚家军的最后一战
发表于 : 2024年 8月 28日 15:44
戚继光干倭寇是实打实的战功,特别是那些斩首数,明朝有文官督军,不是你随便报多少就是多少。尤其这都是在内地,汉地核心区域,想杀良冒功也没那么容易,不像李成梁在辽东。
戚继光干倭寇是实打实的战功,特别是那些斩首数,明朝有文官督军,不是你随便报多少就是多少。尤其这都是在内地,汉地核心区域,想杀良冒功也没那么容易,不像李成梁在辽东。
Caravel 写了: 2024年 8月 28日 14:15 倭寇就是武装海盗,老百姓怎么了,张士诚还是盐贩子。
不懂就少说点,戚继光车营的配置里面火器已经占一半了,还发明了火枪骑兵。
戚继光的时代是火器逐渐替代冷兵器的时代,火器的威力巨大,但是射速和准头还不行,所以需要和冷兵器士兵混合编组,让持矛或者刀的保护火枪兵。
同时代日本出现了织田信长,火枪兵大破武田信玄。
西方也出现了拿骚的莫里斯亲王等军事改革家,都是开始以火器为主要输出,冷兵器负责防守。
戚继光凭啥比李成梁厉害,凭没打过正规的仗?Caravel 写了: 2024年 8月 28日 15:20 野猪皮很聪明,等李成梁死了才发动七大恨,碰上比李成梁更厉害的戚继光肯定更没戏。
当然前提是皇帝不要犯傻。
戚继光只是将领,朝中乱来他也没有办法。他比较幸运的是碰到几个中兴名臣,胡宗宪,张居正。
李成梁就是一个old style军人,打仗比较厉害而已,但是从军事思想角度毫无新意。戚继光对明末的家丁模式深恶痛绝,并且对李成梁这种轻骑突进也反感,主张大兵团作战,正面迎敌。加上戚继光对火器使用的洞见,把准了热兵器时代变革的脉搏。
Caravel 写了: 2024年 8月 28日 16:58 李成梁就是一个old style军人,打仗比较厉害而已,但是从军事思想角度毫无新意。戚继光对明末的家丁模式深恶痛绝,并且对李成梁这种轻骑突进也反感,主张大兵团作战,正面迎敌。加上戚继光对火器使用的洞见,把准了热兵器时代变革的脉搏。
当然朝政破败,戚继光也未必能成功。但是如果你穿越崇祯,晚明选一个将军力挽狂澜,戚继光是首选。
作者:搜粟都尉赵过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778976 ... 347969780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所以哪怕戚继光活着时候,在蓟镇都不能完全落实他的军事思想。比如戚继光特别反感明朝后期流行的家丁制,不但戚家军里没有,而且他在《练兵纪实》中明确说
“今诸将每人统兵一枝,二、三千不等,原要各将将此二、三千众,教练精强,又召家丁二、三百,厚养以充先锋,今却顾此遗彼,爱小失大,就以军士之马供家丁骑乘,以军士之身供家丁役使,以军士之粮作家丁养瞻,是得二、三百人之心,尽失部下二、三千军之心,以有用之军,置之不用之地。是费朝延二、三千军士之粮饷,而仅得二、三百家丁之力。本为求精,适至冗费,本为求多,反以致寡。”
他说的都对,但明军的钱,不划拉集中一下养家丁,洒在全军也没啥用啊。所以他是不希望这样,但整个大明后期所有将领都必须这样。甚至很可能还在他活着时候,他的族侄,也是戚家后人里唯一有点名气的戚金都养家丁了。
他也反对明朝当时的主流作战方式
“诸将又且利于此,习于此,偷马打帐房得功,视此为备边之长策,及至大举而入,便谓此必不可交锋,必不可堂堂相对,凡能神出鬼没,偷窃零骑,挑壕自固,便是好汉,此牢不可破之习也。”
明军这种玩法,完全不擅长大兵团作战,只能小规模偷一把算一把。他希望的是军队学会的是蓟镇必是大举,必要大战,大战之道在我,必要合十一路全镇之兵,合众人之心为一心,合众人之力为一体。
Caravel 写了: 2024年 8月 28日 15:44 戚继光干倭寇是实打实的战功,特别是那些斩首数,明朝有文官督军,不是你随便报多少就是多少。尤其这都是在内地,汉地核心区域,想杀良冒功也没那么容易,不像李成梁在辽东。
Caravel 写了: 2024年 8月 28日 16:58 李成梁就是一个old style军人,打仗比较厉害而已,但是从军事思想角度毫无新意。戚继光对明末的家丁模式深恶痛绝,并且对李成梁这种轻骑突进也反感,主张大兵团作战,正面迎敌。加上戚继光对火器使用的洞见,把准了热兵器时代变革的脉搏。
当然朝政破败,戚继光也未必能成功。但是如果你穿越崇祯,晚明选一个将军力挽狂澜,戚继光是首选。
作者:搜粟都尉赵过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778976 ... 347969780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所以哪怕戚继光活着时候,在蓟镇都不能完全落实他的军事思想。比如戚继光特别反感明朝后期流行的家丁制,不但戚家军里没有,而且他在《练兵纪实》中明确说
“今诸将每人统兵一枝,二、三千不等,原要各将将此二、三千众,教练精强,又召家丁二、三百,厚养以充先锋,今却顾此遗彼,爱小失大,就以军士之马供家丁骑乘,以军士之身供家丁役使,以军士之粮作家丁养瞻,是得二、三百人之心,尽失部下二、三千军之心,以有用之军,置之不用之地。是费朝延二、三千军士之粮饷,而仅得二、三百家丁之力。本为求精,适至冗费,本为求多,反以致寡。”
他说的都对,但明军的钱,不划拉集中一下养家丁,洒在全军也没啥用啊。所以他是不希望这样,但整个大明后期所有将领都必须这样。甚至很可能还在他活着时候,他的族侄,也是戚家后人里唯一有点名气的戚金都养家丁了。
他也反对明朝当时的主流作战方式
“诸将又且利于此,习于此,偷马打帐房得功,视此为备边之长策,及至大举而入,便谓此必不可交锋,必不可堂堂相对,凡能神出鬼没,偷窃零骑,挑壕自固,便是好汉,此牢不可破之习也。”
明军这种玩法,完全不擅长大兵团作战,只能小规模偷一把算一把。他希望的是军队学会的是蓟镇必是大举,必要大战,大战之道在我,必要合十一路全镇之兵,合众人之心为一心,合众人之力为一体。
戚继光既有辉煌战绩,又有理论,跟莫里斯亲王一样。ridgway 写了: 2024年 8月 28日 17:30 你也知道,哪怕戚继光活着时候,在蓟镇都不能完全落实他的军事思想。那么戚继光穿越到明末,更不可能贯彻了。一切都是纸面上,理论无敌。而孙承宗袁崇焕,真正建立起了关宁锦防线,使女真只能绕着走,是真正取得实际战果的。
老袁打了几个城防战你吹上了天,充其量也就是不败,胜利都谈不上。八旗兵没有大炮之前,攻城能力也不强。只是当时明军出丑太多,什么沈阳城门被流民打开,相比之下,袁算个老老实实守城池的。
Caravel 写了: 2024年 8月 28日 20:26 老袁打了几个城防战你吹上了天,充其量也就是不败,胜利都谈不上。八旗兵没有大炮之前,攻城能力也不强。只是当时明军出丑太多,什么沈阳城门被流民打开,相比之下,袁算个老老实实守城池的。
他哪有什么野战,坚守不出大炮轰就是老袁的秘诀,满桂要出城野战,每次都被袁制止。ridgway 写了: 2024年 8月 28日 20:36 老袁之前,八旗所向披靡,沈阳辽阳清河抚顺都被攻克了。老袁第一次能守住城,已经很不容易了。老袁之前之后,还有谁能面对八旗保持不败的?唯老袁一人而已。像洪承畴卢象升之类,在关内面对流寇再牛逼,碰到八旗都要吃瘪被全歼。老袁不仅能守住城,也能和八旗野战保持不败,还有谁能做到?
而且袁手下的将领比如满桂赵率教祖大寿,只有在袁麾下才能对满清不败,自己独立面对满清也都难免全军覆没。
楼上的不懂,把袁崇焕这样的政委拿来跟戚继光比xiaxia 写了: 2024年 8月 28日 22:31 你们对戚继光评价这么不高啊
我的看法,戚继光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他开启啦中国军制由古代向近代的转化,当然这个过程太长啦,200多年,到曾国藩才完成。
比较一下戚继光的“记效新书“与”孙子兵法“
就算你吧孙子兵法倒背如流,你也不知道如何行军打仗。孙子兵法讲的是道,是皇帝国王的东西
记效新书讲的是术,等于是锁男的technical menu, 一个白丁读完后都能当指挥
它从怎么招兵买马开始,然后是兵马如何分组,每个组里的编制和兵器配备
各个兵钟如何训练,下级如何管理,上下级间如何联络,
行军时,要什么队形,扎营时,如何警戒
作战时侦察兵怎么放出去,各种地形下,盾牌手和长枪手怎么列阵,弓箭手放那
可惜他这套体制理论没有推广开来,而且随着张居正被清算,他也被废啦
后来曾国藩,完全按照“记效新书“来编练湘军,还有后来李鸿章的淮军。 其实太平军里的李秀成也是按记效新书来组军的
可以说戚继光的理论到啦慈禧年间才开出花果。
别碰瓷好吧。莫里斯亲王那是真正打出来的,他打过多少仗啊。戚继光比的了吗?
Caravel 写了: 2024年 8月 28日 21:26 他哪有什么野战,坚守不出大炮轰就是老袁的秘诀,满桂要出城野战,每次都被袁制止。
北京城下大捷也是扯淡,满朝文武,打仗谁占上风应该很容易看懂把,如果大捷,不至于要让袁崇焕下狱。
Caravel 写了: 2024年 8月 28日 21:26 他哪有什么野战,坚守不出大炮轰就是老袁的秘诀,满桂要出城野战,每次都被袁制止。
北京城下大捷也是扯淡,满朝文武,打仗谁占上风应该很容易看懂把,如果大捷,不至于要让袁崇焕下狱。
Caravel 写了: 2024年 8月 28日 21:26 他哪有什么野战,坚守不出大炮轰就是老袁的秘诀,满桂要出城野战,每次都被袁制止。
北京城下大捷也是扯淡,满朝文武,打仗谁占上风应该很容易看懂把,如果大捷,不至于要让袁崇焕下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