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Re: 白人的歧视是一种种姓制度 华人在美国混得不如印度人好 是因为缺乏这个观念
发表于 : 2025年 2月 23日 15:57
amrk
jiujianoufu 写了: 2025年 2月 23日 16:02 中国有很强的地域歧视,城市对农村的歧视,上级对下级的歧视,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的歧视,主体民族对非主体民族的歧视,央企对民企的歧视,重点大学对非重点大学的歧视,比印度的种姓制度更为糟糕。
煞笔。这些是强对弱的歧视。种姓是血统歧视。一出生,不需要努力就啥都有了。你一个屌丝考上清北了,也可以歧视北京土著。懂吗?jiujianoufu 写了: 2025年 2月 23日 16:02 中国有很强的地域歧视,城市对农村的歧视,上级对下级的歧视,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的歧视,主体民族对非主体民族的歧视,央企对民企的歧视,重点大学对非重点大学的歧视,比印度的种姓制度更为糟糕。
LittleBear 写了: 2024年 9月 24日 14:39 华人在美国混得不如印度人好 是因为缺乏这个观念
什么观念?就是种姓观念。
先介绍一下什么是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
印度的封建社会产物
种姓制度是曾在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1]普遍存在的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其中以印度最为严重。又称贱籍制度、印度卡斯特体系(印地语:हिन्दू वर्ण व्यवस्था,英语:Caste system in India)。
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这些聚落种姓最后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印度次大陆的社会体系。因此,种姓制度涵盖印度社会绝大多数的群体,并与印度的社会体制、宇宙观、宗教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可说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
种姓制度最初是随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而创立的社会制度。原本的种姓制度并非要划分阶级及人的高低贵贱,而是要确保本身雅利安人的执政权和保持各种工作都有一定的人数。然而随着马穆鲁克、蒙兀尔等外来伊斯兰教征服者统治印度,种姓制度为了政权需要而经历过许多调整,并在英属印度时期为符合殖民者需要而被固定、僵化,成为阶级森严的阶序体系。
由于该体系中的不平等与近代西方兴起的民主制度与人权思想大相径庭,因此常被批评为反现代化的落后制度,甚至被视为妨碍印度社会进步的毒瘤。1947年印度脱离殖民体系独立后,种姓制度的法律地位正式被废除,各种种姓分类与歧视被视为非法,然而在实际社会运作与生活上,其仍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
种姓制度2千多年前欧洲雅利安人入侵者建立的,为的就是永保自己在印度的统治地位。这已经成为印度的传统毒瘤。而印度人因为从小就在那种落后的种姓制度里面生活,知道如何对待种姓比自己高和自己低的人,所以来到美国以后,也能应付自如。
因为美国本质上也是一个隐形的种姓社会。
最高层婆罗门就是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里的英国皇室血脉,其次的刹帝利是美犹,再其次的吠舍大约是红脖子、烙印、教化后的天使,再其次的首陀罗是华人、劳模、印第安原住民和中美洲移民。如果不理解白皮这种心态,可以参照基督教里面的“天选子民”这个概念。白皮相信雅利安人(Aryan race)是“神所选定”而优越的,支配其他低等民族(印度人、中国人、黑人、劳模、日本人)是他们的使命。
https://zh.m.wikipedia.org/zh-hans/选民_(神学)
观察一下美国普通人的生活,基本上不同美国种姓之间的通婚很少。超过两个种姓的婚姻几乎没有。奥巴马那样的跨阶层是极少数,是因为奥巴马的妈妈极度叛逆。
所以美国各个种姓之间基本是相安无事、没有交集也不可逾越的。
但是华人没有种姓制度这个概念,华人的文化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种姓种姓,说的就是王侯将相是有种的。而华人的文化则从根本上否定了这种种姓制度的合法性,而且是2000年前就否定了。
所以在华人眼里,努力学习、努力工作,然后就要冲破阶层,娶白女、娶犹太女甚至娶英国王室都是合情合理、水到渠成的。因为王侯将相本来就是“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事。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面,上下阶层的对流畅通非常重要。汉朝以后的300年,为什么总是战乱频仍,叛乱频发,国家难以统一?就是因为没有建立科举制度。上下阶层几乎完全隔绝。由东汉建立者刘秀开始,他于建国后大封功臣造就了第一批贵族。在东汉后期有大量农民破产,土地兼并的严重现象造成了第一批大地主的出现。直到九品中正制的出现,里头的统治阶级皆为等级较高贵族与地主,造成门阀制度的确认。下层平民中的优秀人物,完全没有机会上升到中层甚至高层。于是这些优秀人物频频造反,谋求跨越阶层,而平庸的上层人物又无力对抗,所以很轻松的就被推翻了。而后这些优秀人物的后代又变得平庸,再次被下一代的优秀人物推翻。而587年以后,到了隋唐时期,当政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而决定对门阀世家造成沉重的打击,提拔寒门子弟而采用科举制度,门阀制度正式宣告没落。隋朝建立科举制度,唐朝对其进行完善以后,中国的封建制度就稳定多了。唐、宋、明、清这几个实行了科举制度的朝代,基本上都有250年~400年左右的国祚。因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不再是理想,而是成了活生生的现实。而且不光有文状元、还有武状元。优秀人物只需要把书念好、把武练精,那么出人头地就是个时间问题。这样一来优秀人物就没有造反的动力了,只一心想着闭关,读书、练功,然后去考试 了。
而没有实行科举制度的元朝只坚持了100年不到就玩儿完了。因为游牧民族搞了个中国版的种姓制度. 元朝统治阶级把全国各族人分成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地位最高;第二等是色目人,即姓氏复杂的“各色名目”之人,包括西夏人、回回人和畏兀儿(维吾尔)人等我国西北地区各族,以及居留在我国境内的中亚、东欧人;第三等是汉人,指原金朝统治区的汉人、契丹人和女真人,以及渤海人和早先被蒙古族征服的四川、云南的汉人等;第四等是南人,指原南宋统治区的汉人和其他各族人。结果自然是重演了隋唐时期废除门阀制度的历史, 很快就被推翻了. 元朝之所以国祚如此之短, 就是因为不懂得科举对于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性。
而在美国统治阶层因为不懂得中国科举制度,不懂得中国人多么重视上下阶层流通, 因此在他们眼里,美国华人也好,中国也好,都是野心勃勃,时刻想要上位、篡位。美国华人总是想着冲破甚至瓦解美国的种姓制度,而中国则总想着冲破和瓦解西方建立的国际秩序(国际版种姓制度)。所以中国人总是让美国高度紧张。
《007》里面就对他们的这种中国人印象做过细致描写,典型的对象就是No博士。为什么是NO? 否定的是谁?其实就是否定美国种姓制度,否定英国皇室血脉的高贵,总想着逆天改命、人定胜天。
这是中美文化根本冲突之一。这个矛盾冲突就像的定时炸弹一样迟早爆发。迟早有一天,小黄人会试图夺取政权,然后建立一套现代化的、西方版的“科举制度”,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决定社会阶层。这就是中华文化。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你就会完全理解,为什么美国白人总是指责成功以后的小黄人“burning the bridge”,也就是忘恩负义。因为华人,也就是小黄人成功以后想的就是:要跨越阶层、光宗耀祖。而在美国白人看来:让你做我奴才是看得起你,怎么你还想要要做主人?这不是犯上作乱吗?你那身黄皮说明你不是“天选子民”, 你的种姓本身就不够格,你这个种族就不够格,凭什么做主人?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你也能理解,为什么西方国家无法容忍中国继续发展壮大,无法容忍中国推行人民币国际化。道理是一样的,就是他们认定中国的行为是“乱了国际社会尊卑次序,要谋反叛乱”。什么研发前沿科技、搞人民币国际化、掌握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和结算权,在他们看来完全是“谋逆”。因为这都不是中国人“这种低种姓应该操心的事情”, 是“天选子民”应该操心的事情。在他们看来眯眯眼的小黄人只配永远做裤子、做鞋子、做袜子这些苦力。从这个角度看美国所有针对华人的行为,就能够理解为什么西方人在中国贫穷落后的时候鄙视中国人,在中国富裕强大的时候敌视和防备中国人?因为在他们心里,他们本来就跟中国人是不平等的,他们才是“天选子民”,中国人不是。。。。。。(不想写了,快吐了)
印度人来美国以后,就混的很好,因为印度人天生就有种姓的观念,知道什么是自己该做的,什么是自己不该做的。什么是自己该关心的,什么是自己不该关心的。这让美国白人很放心,觉得印度人不会“谋逆造反”,所以很多管理职位都给了印度人,让他们看着“不安分”的华人。
写到这里,并不是说我同意美国人的这种种姓制度,而只是建立了一个粗略的思维模型,让大家能够理解美国人一天到晚想的都是些啥乌七八糟的玩意儿。
今天美国人的这套思维模型仍然没有改变,只不过隐藏的很好而已。拿着这个思维模型,你就可以理解很多美国文化现象。譬如Andrew Young参加总统选举为什么得票那么少?因为他的种姓太低,红脖子不服华人的管. 为什么好莱坞里面所有种族所有性别都有正面形象,唯独华人男性几乎没有?因为华人是一个野心勃勃的种姓, 不值得提倡. 为什么美国电影里面的亚裔Alpha男,只要出现,都是才高八斗,愤愤不平,脑子里面整天酝酿着各种极其危险的主意,就跟《狮子王》里面的刀疤一样.电影想要表现的是: 低种姓总是想着逆袭上位,该打!注意,《狮子王》里面的刀疤一头黑发,身体瘦削,心机很多,野心勃勃,非常符合白皮眼中华人的形象。而土狼无非就是亚非拉那些美国眼中的所谓的专制国家和失败国家。狮子王就是一个含蓄的为西方白皮的种族种姓制度辩护和增添合理性的卡通片, 为的就是要在儿童心理种下种姓制度的种子.
LittleBear 写了: 2024年 9月 24日 14:39 华人在美国混得不如印度人好 是因为缺乏这个观念
什么观念?就是种姓观念。
先介绍一下什么是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
印度的封建社会产物
种姓制度是曾在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1]普遍存在的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其中以印度最为严重。又称贱籍制度、印度卡斯特体系(印地语:हिन्दू वर्ण व्यवस्था,英语:Caste system in India)。
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各种姓依所居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这些聚落种姓最后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印度次大陆的社会体系。因此,种姓制度涵盖印度社会绝大多数的群体,并与印度的社会体制、宇宙观、宗教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可说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
种姓制度最初是随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而创立的社会制度。原本的种姓制度并非要划分阶级及人的高低贵贱,而是要确保本身雅利安人的执政权和保持各种工作都有一定的人数。然而随着马穆鲁克、蒙兀尔等外来伊斯兰教征服者统治印度,种姓制度为了政权需要而经历过许多调整,并在英属印度时期为符合殖民者需要而被固定、僵化,成为阶级森严的阶序体系。
由于该体系中的不平等与近代西方兴起的民主制度与人权思想大相径庭,因此常被批评为反现代化的落后制度,甚至被视为妨碍印度社会进步的毒瘤。1947年印度脱离殖民体系独立后,种姓制度的法律地位正式被废除,各种种姓分类与歧视被视为非法,然而在实际社会运作与生活上,其仍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
种姓制度2千多年前欧洲雅利安人入侵者建立的,为的就是永保自己在印度的统治地位。这已经成为印度的传统毒瘤。而印度人因为从小就在那种落后的种姓制度里面生活,知道如何对待种姓比自己高和自己低的人,所以来到美国以后,也能应付自如。
因为美国本质上也是一个隐形的种姓社会。
最高层婆罗门就是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里的英国皇室血脉,其次的刹帝利是美犹,再其次的吠舍大约是红脖子、烙印、教化后的天使,再其次的首陀罗是华人、劳模、印第安原住民和中美洲移民。如果不理解白皮这种心态,可以参照基督教里面的“天选子民”这个概念。白皮相信雅利安人(Aryan race)是“神所选定”而优越的,支配其他低等民族(印度人、中国人、黑人、劳模、日本人)是他们的使命。
https://zh.m.wikipedia.org/zh-hans/选民_(神学)
观察一下美国普通人的生活,基本上不同美国种姓之间的通婚很少。超过两个种姓的婚姻几乎没有。奥巴马那样的跨阶层是极少数,是因为奥巴马的妈妈极度叛逆。
所以美国各个种姓之间基本是相安无事、没有交集也不可逾越的。
但是华人没有种姓制度这个概念,华人的文化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种姓种姓,说的就是王侯将相是有种的。而华人的文化则从根本上否定了这种种姓制度的合法性,而且是2000年前就否定了。
所以在华人眼里,努力学习、努力工作,然后就要冲破阶层,娶白女、娶犹太女甚至娶英国王室都是合情合理、水到渠成的。因为王侯将相本来就是“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事。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面,上下阶层的对流畅通非常重要。汉朝以后的300年,为什么总是战乱频仍,叛乱频发,国家难以统一?就是因为没有建立科举制度。上下阶层几乎完全隔绝。由东汉建立者刘秀开始,他于建国后大封功臣造就了第一批贵族。在东汉后期有大量农民破产,土地兼并的严重现象造成了第一批大地主的出现。直到九品中正制的出现,里头的统治阶级皆为等级较高贵族与地主,造成门阀制度的确认。下层平民中的优秀人物,完全没有机会上升到中层甚至高层。于是这些优秀人物频频造反,谋求跨越阶层,而平庸的上层人物又无力对抗,所以很轻松的就被推翻了。而后这些优秀人物的后代又变得平庸,再次被下一代的优秀人物推翻。而587年以后,到了隋唐时期,当政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而决定对门阀世家造成沉重的打击,提拔寒门子弟而采用科举制度,门阀制度正式宣告没落。隋朝建立科举制度,唐朝对其进行完善以后,中国的封建制度就稳定多了。唐、宋、明、清这几个实行了科举制度的朝代,基本上都有250年~400年左右的国祚。因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不再是理想,而是成了活生生的现实。而且不光有文状元、还有武状元。优秀人物只需要把书念好、把武练精,那么出人头地就是个时间问题。这样一来优秀人物就没有造反的动力了,只一心想着闭关,读书、练功,然后去考试 了。
而没有实行科举制度的元朝只坚持了100年不到就玩儿完了。因为游牧民族搞了个中国版的种姓制度. 元朝统治阶级把全国各族人分成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地位最高;第二等是色目人,即姓氏复杂的“各色名目”之人,包括西夏人、回回人和畏兀儿(维吾尔)人等我国西北地区各族,以及居留在我国境内的中亚、东欧人;第三等是汉人,指原金朝统治区的汉人、契丹人和女真人,以及渤海人和早先被蒙古族征服的四川、云南的汉人等;第四等是南人,指原南宋统治区的汉人和其他各族人。结果自然是重演了隋唐时期废除门阀制度的历史, 很快就被推翻了. 元朝之所以国祚如此之短, 就是因为不懂得科举对于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性。
而在美国统治阶层因为不懂得中国科举制度,不懂得中国人多么重视上下阶层流通, 因此在他们眼里,美国华人也好,中国也好,都是野心勃勃,时刻想要上位、篡位。美国华人总是想着冲破甚至瓦解美国的种姓制度,而中国则总想着冲破和瓦解西方建立的国际秩序(国际版种姓制度)。所以中国人总是让美国高度紧张。
《007》里面就对他们的这种中国人印象做过细致描写,典型的对象就是No博士。为什么是NO? 否定的是谁?其实就是否定美国种姓制度,否定英国皇室血脉的高贵,总想着逆天改命、人定胜天。
这是中美文化根本冲突之一。这个矛盾冲突就像的定时炸弹一样迟早爆发。迟早有一天,小黄人会试图夺取政权,然后建立一套现代化的、西方版的“科举制度”,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决定社会阶层。这就是中华文化。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你就会完全理解,为什么美国白人总是指责成功以后的小黄人“burning the bridge”,也就是忘恩负义。因为华人,也就是小黄人成功以后想的就是:要跨越阶层、光宗耀祖。而在美国白人看来:让你做我奴才是看得起你,怎么你还想要要做主人?这不是犯上作乱吗?你那身黄皮说明你不是“天选子民”, 你的种姓本身就不够格,你这个种族就不够格,凭什么做主人?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你也能理解,为什么西方国家无法容忍中国继续发展壮大,无法容忍中国推行人民币国际化。道理是一样的,就是他们认定中国的行为是“乱了国际社会尊卑次序,要谋反叛乱”。什么研发前沿科技、搞人民币国际化、掌握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和结算权,在他们看来完全是“谋逆”。因为这都不是中国人“这种低种姓应该操心的事情”, 是“天选子民”应该操心的事情。在他们看来眯眯眼的小黄人只配永远做裤子、做鞋子、做袜子这些苦力。从这个角度看美国所有针对华人的行为,就能够理解为什么西方人在中国贫穷落后的时候鄙视中国人,在中国富裕强大的时候敌视和防备中国人?因为在他们心里,他们本来就跟中国人是不平等的,他们才是“天选子民”,中国人不是。。。。。。(不想写了,快吐了)
印度人来美国以后,就混的很好,因为印度人天生就有种姓的观念,知道什么是自己该做的,什么是自己不该做的。什么是自己该关心的,什么是自己不该关心的。这让美国白人很放心,觉得印度人不会“谋逆造反”,所以很多管理职位都给了印度人,让他们看着“不安分”的华人。
写到这里,并不是说我同意美国人的这种种姓制度,而只是建立了一个粗略的思维模型,让大家能够理解美国人一天到晚想的都是些啥乌七八糟的玩意儿。
今天美国人的这套思维模型仍然没有改变,只不过隐藏的很好而已。拿着这个思维模型,你就可以理解很多美国文化现象。譬如Andrew Young参加总统选举为什么得票那么少?因为他的种姓太低,红脖子不服华人的管. 为什么好莱坞里面所有种族所有性别都有正面形象,唯独华人男性几乎没有?因为华人是一个野心勃勃的种姓, 不值得提倡. 为什么美国电影里面的亚裔Alpha男,只要出现,都是才高八斗,愤愤不平,脑子里面整天酝酿着各种极其危险的主意,就跟《狮子王》里面的刀疤一样.电影想要表现的是: 低种姓总是想着逆袭上位,该打!注意,《狮子王》里面的刀疤一头黑发,身体瘦削,心机很多,野心勃勃,非常符合白皮眼中华人的形象。而土狼无非就是亚非拉那些美国眼中的所谓的专制国家和失败国家。狮子王就是一个含蓄的为西方白皮的种族种姓制度辩护和增添合理性的卡通片, 为的就是要在儿童心理种下种姓制度的种子.
你在美国呆过没有?呆蛙
扯jb蛋,在自由的美帝都受歧视,说明你活的有多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