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斯所设想的这种把中国踢出全球化的想法根本行不通
版主: Softfist
#23 Re: 万斯所设想的这种把中国踢出全球化的想法根本行不通
NativeMan8080 写了: 2025年 3月 22日 12:59 美国现在做的就是利用现有的在经济和军事上的影响力强制其他国家和中国在贸易上断链。
文明的办法就加关税:你不和中国脱钩,我就和你脱钩。这对和美国贸易明显大于和中国贸易的国家(墨西哥,加拿大,欧洲)会有效,但是对大多数国家无效。这时美国就要使用经济制裁的方法强制这些国家妥协(比如说中国迫害少数民族,和中国交易就导致二级制裁。何患无辞?)。考虑到美国在金融上的优势和美元的绝对强势,众多小国即使愤恨也是不得不从。对剩下的坚决抵制的个别国家,美国甚至可以搞政变和军事威胁。
既然川普政府一点儿也不惮于以流氓形象示人,还有什么他不能做的呢?待中国在经济上被隔绝后,再换上一个温文尔雅的绅士做总统,美国又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导世界了。
对此有何破解良策?
这个办法能行得通的大前提,就是碰不上硬茬。
一旦遇上伊朗这样的硬茬,再有中国在背后大力支持(跟支持俄罗斯一样),美国就骑虎难下了。硬搞搞不定。
不搞定的话,其他国家一看接受中国的全球化可以过的更好,那么也会有样学样,都不接受美国的全球化,那么美国这套制度就崩了。
#24 Re: 万斯所设想的这种把中国踢出全球化的想法根本行不通
看这段话,你比万斯更傻逼。
clearjks 写了: 2025年 3月 22日 12:03 万斯确实傻逼,美国政客也很傻逼!
解决问题的根本就是把中共搞下台,让中共国民主化以后,所有的问题都不存在了!
而搞死中共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开放星链,然后直接武装中共国底层屁民,其他的就是等着!
这群傻逼害怕中共国搞第二次珍珠港,就怂成这样,完全就是短视!哈哈!
青天余一角
白日生狗牙
杀人流血满地红
白日生狗牙
杀人流血满地红
#26 Re: 万斯所设想的这种把中国踢出全球化的想法根本行不通
意思是民主化后中国就不跟美国进行产业竞争了?clearjks 写了: 2025年 3月 22日 12:03 万斯确实傻逼,美国政客也很傻逼!
解决问题的根本就是把中共搞下台,让中共国民主化以后,所有的问题都不存在了!
而搞死中共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开放星链,然后直接武装中共国底层屁民,其他的就是等着!
这群傻逼害怕中共国搞第二次珍珠港,就怂成这样,完全就是短视!哈哈!
你这话千万别让中国老百姓知道
买买提纪检委书记 sex版版主
#28 Re: 万斯所设想的这种把中国踢出全球化的想法根本行不通
正解,就是这个意思。
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的。有宽广的阳关道,为什么偏要走独木桥?
只要中国能不断地向全球证明,接受中国的全球化能更快的发展起来,显然全世界都会逐渐接受中国的全球化,而不是美国的。
美国的全球化在过去80年里,只让欧洲、澳洲、加拿大、日韩台新富裕起来,这是个非常糟糕的示范。南方国家会更倾向于接受中国的全球化。
上次由 LittleBear 在 2025年 3月 22日 13:40 修改。
#29 Re: 万斯所设想的这种把中国踢出全球化的想法根本行不通
狗子自己撸自己high起来clearjks 写了: 2025年 3月 22日 12:03 万斯确实傻逼,美国政客也很傻逼!
解决问题的根本就是把中共搞下台,让中共国民主化以后,所有的问题都不存在了!
而搞死中共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开放星链,然后直接武装中共国底层屁民,其他的就是等着!
这群傻逼害怕中共国搞第二次珍珠港,就怂成这样,完全就是短视!哈哈!

#31 Re: 万斯所设想的这种把中国踢出全球化的想法根本行不通
所以你看美国也不是很鲁莽的推这个事情。他先从高度依赖他的北美开始,欧洲即将开始,然后是拉美,中东,最后是非洲和东南亚,逐渐侵入中国的经济地盘。前期示范一旦形成,改变后来的国家就会容易一些。碰上个别硬碴就不管了,和中国打包一起制裁,所谓邪恶轴心集团。中国面对这种赤裸裸的帝国主义不能消极等着美国栽跟头,但如何主动应对是难题。
LittleBear 写了: 2025年 3月 22日 13:26 这个办法能行得通的大前提,就是碰不上硬茬。
一旦遇上伊朗这样的硬茬,再有中国在背后大力支持(跟支持俄罗斯一样),美国就骑虎难下了。硬搞搞不定。
不搞定的话,其他国家一看接受中国的全球化可以过的更好,那么也会有样学样,都不接受美国的全球化,那么美国这套制度就崩了。
x1

-
- 论坛元老
clearjks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848
- 帖子: 14022
- 注册时间: 2022年 10月 2日 22:54
#32 Re: 万斯所设想的这种把中国踢出全球化的想法根本行不通
当然会竞争,但是收入分配合理以后,中国老百姓会变富,然后也没人愿意再996和007了!中国人会变得和欧美一样,work life balance!
中国从而也不会像今天一样生产过剩,用廉价垃圾冲击全世界!哈哈!
中国从而也不会像今天一样生产过剩,用廉价垃圾冲击全世界!哈哈!
#33 Re: 万斯所设想的这种把中国踢出全球化的想法根本行不通
善攻者,攻其必救。NativeMan8080 写了: 2025年 3月 22日 14:02 所以你看美国也不是很鲁莽的推这个事情。他先从高度依赖他的北美开始,欧洲即将开始,然后是拉美,中东,最后是非洲和东南亚,逐渐侵入中国的经济地盘。前期示范一旦形成,改变后来的国家就会容易一些。碰上个别硬碴就不管了,和中国打包一起制裁,所谓邪恶轴心集团。中国面对这种赤裸裸的帝国主义不能消极等着美国栽跟头,但如何主动应对是难题。
主动应对就是从以色列这种美国必须救援的地方开始。
如果中国在以色列与伊朗的冲突中介入,并通过经济和军事援助使冲突久拖不决,将会对全球政治、经济和军事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以下是可能发生的情况:
1. 地区局势升级,战争长期化
以色列和伊朗的冲突若久拖不决,中东地区的局势将进一步恶化,可能演变为一场长期代理人战争,类似于叙利亚内战或也门冲突。
伊朗可能加大对其地区盟友(如真主党、哈马斯、胡塞武装)的支持,甚至尝试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对以色列发动更多袭击。
以色列则可能在美国的支持下对伊朗本土进行更大规模的打击,如袭击核设施或关键军事基地。
2. 美国及盟友的反应
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最重要的盟友,如果冲突被长期化,美国可能:
加大对以色列的军事支持,包括提供先进武器、实时情报支持、甚至直接军事干预(如空袭伊朗)。
对中国实施更多制裁,尤其是针对可能向伊朗提供军事援助的中国企业或金融机构。
推动中东国家联合遏制伊朗,可能加强沙特、阿联酋等国对伊朗的封锁和孤立。
北约和欧洲国家可能会在能源安全受威胁的情况下,采取外交手段遏制冲突升级,甚至可能对中国施加额外经济压力。
3. 中美地缘政治对抗加剧
如果中国的援助导致伊朗在冲突中更具持久战能力,美国可能认为中国在挑战其全球霸权,双方的地缘政治对抗会进一步升级,甚至可能影响台海局势。
美国可能加速围堵中国,包括:
强化印太战略,进一步支持台湾、日本、菲律宾等地区盟友。
对中国的关键技术行业(如半导体、AI、军工)施加更严厉制裁。
施压盟友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
4. 全球能源市场震荡
伊朗是全球重要的原油供应国,如果冲突长期化,伊朗可能会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影响全球石油供应。
油价可能大幅上涨,对依赖中东能源的国家(如中国、印度、欧盟)造成冲击,进而影响全球经济增长。
能源替代方案被加速推进,如美国可能扩大本土能源开采(页岩油、天然气)、欧洲可能加速开发新能源(氢能、核能)。
5. 中东国家立场分化
沙特、阿联酋等国虽然与伊朗有竞争关系,但也不希望战争长期化影响经济发展,它们可能会寻求外交方式遏制冲突升级。
土耳其可能会利用冲突,从中谋取战略利益,例如在叙利亚扩大影响力。
俄罗斯可能支持伊朗,以牵制美国和北约的注意力,同时试图在能源市场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6. 中国的战略收益与风险
可能的收益:
通过援助伊朗,可以增强其在中东的影响力,与沙特等国建立更平衡的外交关系。
如果冲突导致美国被拖入中东战事,中国可能在印太地区获得更多战略空间。
以色列和伊朗冲突会削弱美国的全球控制力,使得中国有更多时间推进自身经济和军事发展。
潜在风险:
如果被美国及盟友认定为战争推手,中国可能面临更严重的经济制裁,影响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
如果冲突失控并导致中东核危机,中国在全球外交上的信誉可能受损,影响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如果以色列受到严重打击,美国可能加大在印太的军事部署,以震慑中国。
总结
如果中国介入并使以色列与伊朗的冲突久拖不决,将会加剧中美对抗,推动全球能源市场震荡,并可能导致美国加强对中国的围堵策略。虽然这可能在短期内削弱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但中国也需要谨慎权衡风险,以免自身经济和国际地位受到严重冲击。
#34 Re: 万斯所设想的这种把中国踢出全球化的想法根本行不通
那就是新冷战。如果形成美帝集团对中帝集团,人口素质科技水平方面后者先天弱势,可能会延续美苏冷战的结果,对中不利。
Knifer 写了: 2025年 3月 22日 13:14 中国尽可能地占领市场,能为大部分国家提供美帝曾经提供的技术包括军事装备,最后就形成两大集团,美帝及其附庸,中国及其附庸。
最后,估计还得战争解决
#35 Re: 万斯所设想的这种把中国踢出全球化的想法根本行不通
如果以色列与伊朗的冲突扩大化,并且黎巴嫩真主党、哈马斯、也门胡塞武装,甚至埃及也加入对以色列的战争,同时中国提供持续不断的军事和经济援助,中东局势可能发生剧烈变化,甚至可能影响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以下是可能的后果:
1. 以色列面临多线战争,生存压力激增
如果多个武装组织和国家加入战争,以色列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军事压力:
北线:黎巴嫩真主党——以色列与真主党之间的冲突将升级,可能涉及精确制导导弹、大规模无人机攻击,甚至地面战。
南线:哈马斯——加沙地带的冲突可能进一步升级,导致全面战争。
西南线:埃及——如果埃及加入,西奈半岛可能成为战场,以色列的南部防线将极度紧张。
东线:叙利亚、伊拉克的亲伊朗武装可能通过戈兰高地或约旦向以色列施压。
远程打击:胡塞武装可能使用远程导弹和无人机袭击以色列的关键基础设施,包括港口、机场和油田。
以色列的应对策略:
以色列可能会实施全面战争动员,包括征召预备役、强化“铁穹”防御系统,以及对邻国展开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
以色列可能会请求美国直接军事介入,并可能使用战术核武器作为最后防线。
2. 美国被迫全面介入,可能对中国实施更严厉制裁
如果以色列面临生存威胁,美国可能被迫大规模军事介入:
增派航母战斗群至地中海和红海。
对伊朗、也门、黎巴嫩的军事目标发动大规模空袭,削弱反以武装。
可能部署战术核武器威慑伊朗及其盟友。
美国会将中国视为战争幕后黑手,可能采取以下制裁:
全面禁止中国高科技企业进入美国市场,包括半导体、AI、5G等领域。
冻结中国在全球的部分金融资产,特别是涉及伊朗、埃及、胡塞武装的银行交易。
推动全球对中国的经济封锁,施压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减少对华贸易。
3. 中东战争波及全球,油价飙升至前所未有的水平
如果战争持续升级,可能导致全球能源市场剧烈动荡:
霍尔木兹海峡被封锁:伊朗可能封锁全球40%海运石油运输通道,导致油价突破每桶200美元。
以色列港口瘫痪:中东-欧洲贸易航线受阻,全球供应链危机加剧。
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如果埃及加入冲突,可能限制以色列及其盟友使用苏伊士运河,进一步扰乱全球贸易。
这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美国、欧洲、日本经济受冲击,通胀飙升。
中国能源安全受威胁,虽然中国有大量石油储备,但长期战争将增加能源获取难度。
俄罗斯成为最大赢家,能源价格暴涨,俄国财政状况大幅改善。
4. 以色列可能使用核武器,中东进入“末日模式”
如果以色列面临生存威胁,可能采取极端措施:
针对伊朗使用战术核武器,摧毁其核设施和军事基地。
对黎巴嫩、加沙、叙利亚发动大规模毁灭性打击,确保生存空间。
美国可能默认以色列使用核武器,但将试图控制冲突不演变为全球战争。
这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核扩散:
伊朗可能加快核武器研发,甚至秘密获取核弹头。
沙特、埃及可能寻求核武器,加剧中东核军备竞赛。
5. 中国的战略收益与风险
潜在收益
中东反美力量崛起:美国如果深陷战争,将减少对印太的战略投入,给中国腾出发展空间。
削弱美元霸权:能源危机可能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部分国家可能用人民币结算石油。
全球产业链重构:欧美供应链受阻,中国可能利用危机吸引部分制造业回流。
严重风险
中国可能被西方孤立:如果被认为直接资助伊朗及其盟友,中国可能面临类似俄罗斯的全球经济封锁。
台海局势复杂化:美国如果因中东战争对华施加更大压力,可能加快在台海地区的军事行动。
经济受损:如果全球经济动荡,中国出口市场萎缩,国内经济可能陷入危机。
6. 全球新冷战格局形成
中俄伊 vs. 美欧以:如果中国支持伊朗,美国全面介入支持以色列,全球可能形成新的冷战阵营。
印度的关键角色:印度可能在中东能源危机下与美国进一步接近,削弱中国在亚太的地缘优势。
全球军事竞赛加剧:各国加快军事扩张,特别是人工智能战争、无人机战术和太空战。
1. 以色列面临多线战争,生存压力激增
如果多个武装组织和国家加入战争,以色列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军事压力:
北线:黎巴嫩真主党——以色列与真主党之间的冲突将升级,可能涉及精确制导导弹、大规模无人机攻击,甚至地面战。
南线:哈马斯——加沙地带的冲突可能进一步升级,导致全面战争。
西南线:埃及——如果埃及加入,西奈半岛可能成为战场,以色列的南部防线将极度紧张。
东线:叙利亚、伊拉克的亲伊朗武装可能通过戈兰高地或约旦向以色列施压。
远程打击:胡塞武装可能使用远程导弹和无人机袭击以色列的关键基础设施,包括港口、机场和油田。
以色列的应对策略:
以色列可能会实施全面战争动员,包括征召预备役、强化“铁穹”防御系统,以及对邻国展开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
以色列可能会请求美国直接军事介入,并可能使用战术核武器作为最后防线。
2. 美国被迫全面介入,可能对中国实施更严厉制裁
如果以色列面临生存威胁,美国可能被迫大规模军事介入:
增派航母战斗群至地中海和红海。
对伊朗、也门、黎巴嫩的军事目标发动大规模空袭,削弱反以武装。
可能部署战术核武器威慑伊朗及其盟友。
美国会将中国视为战争幕后黑手,可能采取以下制裁:
全面禁止中国高科技企业进入美国市场,包括半导体、AI、5G等领域。
冻结中国在全球的部分金融资产,特别是涉及伊朗、埃及、胡塞武装的银行交易。
推动全球对中国的经济封锁,施压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减少对华贸易。
3. 中东战争波及全球,油价飙升至前所未有的水平
如果战争持续升级,可能导致全球能源市场剧烈动荡:
霍尔木兹海峡被封锁:伊朗可能封锁全球40%海运石油运输通道,导致油价突破每桶200美元。
以色列港口瘫痪:中东-欧洲贸易航线受阻,全球供应链危机加剧。
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如果埃及加入冲突,可能限制以色列及其盟友使用苏伊士运河,进一步扰乱全球贸易。
这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美国、欧洲、日本经济受冲击,通胀飙升。
中国能源安全受威胁,虽然中国有大量石油储备,但长期战争将增加能源获取难度。
俄罗斯成为最大赢家,能源价格暴涨,俄国财政状况大幅改善。
4. 以色列可能使用核武器,中东进入“末日模式”
如果以色列面临生存威胁,可能采取极端措施:
针对伊朗使用战术核武器,摧毁其核设施和军事基地。
对黎巴嫩、加沙、叙利亚发动大规模毁灭性打击,确保生存空间。
美国可能默认以色列使用核武器,但将试图控制冲突不演变为全球战争。
这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核扩散:
伊朗可能加快核武器研发,甚至秘密获取核弹头。
沙特、埃及可能寻求核武器,加剧中东核军备竞赛。
5. 中国的战略收益与风险
潜在收益
中东反美力量崛起:美国如果深陷战争,将减少对印太的战略投入,给中国腾出发展空间。
削弱美元霸权:能源危机可能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部分国家可能用人民币结算石油。
全球产业链重构:欧美供应链受阻,中国可能利用危机吸引部分制造业回流。
严重风险
中国可能被西方孤立:如果被认为直接资助伊朗及其盟友,中国可能面临类似俄罗斯的全球经济封锁。
台海局势复杂化:美国如果因中东战争对华施加更大压力,可能加快在台海地区的军事行动。
经济受损:如果全球经济动荡,中国出口市场萎缩,国内经济可能陷入危机。
6. 全球新冷战格局形成
中俄伊 vs. 美欧以:如果中国支持伊朗,美国全面介入支持以色列,全球可能形成新的冷战阵营。
印度的关键角色:印度可能在中东能源危机下与美国进一步接近,削弱中国在亚太的地缘优势。
全球军事竞赛加剧:各国加快军事扩张,特别是人工智能战争、无人机战术和太空战。
#36 Re: 万斯所设想的这种把中国踢出全球化的想法根本行不通
如果以色列与伊朗的冲突扩大,并且多个武装组织和国家(黎巴嫩真主党、哈马斯、胡塞武装、埃及)参与战争,同时中国持续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使得战争长期化,的确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形成类似越南战争的拖累效应。不过,要真正“拖垮美国经济”,仍然取决于战争规模、美国的应对策略,以及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
1. 美国会不会像越战一样被拖入长期战争?
美国在越南战争中被拖入的核心因素包括:
敌人具有强大战斗韧性(北越和越共得到苏联、中国长期支持)。
美国无法快速赢得战争(丛林游击战+后勤压力)。
战争持续多年,耗费巨大财政资源(约1万亿美元,折合今天的约8-10万亿美元)。
国内反战情绪高涨(反战运动导致政治压力巨大)。
在中东战争中,美国是否会重蹈覆辙?
与越战不同,中东地形不利于游击战:中东多为沙漠、平原,美国空军优势明显,长期战争方式不同于越南。
美国不会直接派大量地面部队:相比越战的50万驻军,美国更可能采取“代理战争”+无人机+导弹打击的方式,减少人力消耗。
美国的财政承受能力更强:当前美元仍是全球储备货币,美联储可通过金融手段转嫁战争成本。
但如果中国持续援助伊朗及其盟友,战争可能拖延多年,最终仍可能形成以下局势:
美国每年消耗数千亿美元进行军事打击、援助以色列,并应对中东恐怖主义扩散。
国内财政赤字加剧,债务膨胀,使美国陷入长期经济负担。
若美国政策失败,可能导致政治内部分裂,类似越战时期的反战运动。
结论:战争可能会长期化,并对美国财政和政治造成压力,但未必会完全拖垮美国,如同越南战争的影响。
2. 中美博弈:会不会像美苏冷战一样?
在越战时期,中国和苏联都向越南提供了大量援助,使得美国始终无法彻底取胜。如果中国对伊朗等势力提供类似的长期援助,美国的全球战略可能受到牵制:
经济层面:美国可能不得不长期增加军费开支,同时中国通过能源、基建、贸易等手段支持伊朗,使其保持战斗能力,类似于当年北越得到苏中援助。
军事层面:美国在中东的军事资源被牵制,使其在印太地区(台海、南海)难以集中优势力量。
外交层面:美国盟友(如欧洲)可能因能源危机和战争成本上升,对长期战争产生不满,导致联盟裂痕。
但不同于冷战时期的苏联:
中国的经济与美国深度交织,若全面对抗,中国自身也会面临全球市场萎缩的问题。
中国可能更倾向于**“隐蔽支持”**,而非直接军事介入,以免引发西方全面制裁。
结论:这更像是一场“低烈度冷战”,而不是完全复制美苏冷战或越战。中国会避免直接卷入,而是通过经济、能源、科技支持,拉长美国的战线,使其承受长期压力。
3. 美国经济会不会像越战后期一样崩溃?
越战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政府债务大幅增加:战争期间,美国财政赤字迅速膨胀,导致1970年代的“滞胀”。
美元贬值,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越战导致财政赤字激增,美国最终在1971年放弃金本位,导致全球金融体系大变。
国内经济危机:高通胀、高失业率、社会动荡,影响美国经济长达十多年。
如果中东战争长期化,美国经济会崩溃吗?
可能导致美元贬值:如果美国政府长期赤字化、债务持续增长,美元可能面临贬值压力。
能源危机:如果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全球油价飙升,美国经济可能因高通胀受冲击。
美国军费增加:若战争持续,美国军费可能突破冷战时期水平,削弱其国内经济投资。
但与越战时期的区别
美元仍是全球主导货币,不像当年必须依赖金本位。
美军依赖科技战,而非人海战术,减少人力和长期军费压力。
美国能源独立能力更强(页岩油产业发达),不像1970年代那么依赖中东石油。
结论:中东战争可能导致美国经济压力增加,甚至引发一定程度的衰退,但不会完全像越战后期那样导致美元体系崩溃。
4. 战争如果持续10-20年,美国会发生什么?
如果战争长期化(类似阿富汗战争的20年消耗战):
美国财政赤字持续恶化,但可能通过提高债务上限、削减国内福利支出来维持。
美国可能放弃部分中东控制权,转向更加注重印太地区(对中国的长期对抗)。
全球产业链加速重组,中国、俄罗斯等国可能利用战争混乱,推进去美元化进程。
但要真正“拖垮”美国:
战争必须消耗数万亿美元,并且无法取得胜利(类似越战、阿富汗)。
国内出现严重政治动荡,导致政策失效(如民粹化、极端党派冲突)。
全球金融体系发生巨变,美元丧失霸权。
目前来看,这些条件尚未完全具备,因此美国仍有能力通过调整政策应对战争压力。
5. 可能的终极结果
(1)如果美国在战争中失败
以色列可能被迫接受中东国家的政治妥协,甚至丧失部分领土。
美国影响力削弱,盟友信心下降,欧盟、日本可能寻求更独立的外交政策。
中国成为全球经济主导者,并通过中东影响力加快去美元化进程。
(2)如果美国胜出
以色列可能摧毁伊朗核计划,削弱中东反美势力。
中国的中东战略受挫,甚至面临全球经济制裁,影响长期发展。
全球进入新冷战格局,美国巩固其霸权地位。
(3)如果战争长期胶着
美国陷入财政困境,但不会立即崩溃,而是陷入类似阿富汗战争的“拖延模式”。
中美竞争进一步白热化,可能引发全球性冷战。
全球供应链调整,能源市场动荡,国际政治不确定性增加。
1. 美国会不会像越战一样被拖入长期战争?
美国在越南战争中被拖入的核心因素包括:
敌人具有强大战斗韧性(北越和越共得到苏联、中国长期支持)。
美国无法快速赢得战争(丛林游击战+后勤压力)。
战争持续多年,耗费巨大财政资源(约1万亿美元,折合今天的约8-10万亿美元)。
国内反战情绪高涨(反战运动导致政治压力巨大)。
在中东战争中,美国是否会重蹈覆辙?
与越战不同,中东地形不利于游击战:中东多为沙漠、平原,美国空军优势明显,长期战争方式不同于越南。
美国不会直接派大量地面部队:相比越战的50万驻军,美国更可能采取“代理战争”+无人机+导弹打击的方式,减少人力消耗。
美国的财政承受能力更强:当前美元仍是全球储备货币,美联储可通过金融手段转嫁战争成本。
但如果中国持续援助伊朗及其盟友,战争可能拖延多年,最终仍可能形成以下局势:
美国每年消耗数千亿美元进行军事打击、援助以色列,并应对中东恐怖主义扩散。
国内财政赤字加剧,债务膨胀,使美国陷入长期经济负担。
若美国政策失败,可能导致政治内部分裂,类似越战时期的反战运动。
结论:战争可能会长期化,并对美国财政和政治造成压力,但未必会完全拖垮美国,如同越南战争的影响。
2. 中美博弈:会不会像美苏冷战一样?
在越战时期,中国和苏联都向越南提供了大量援助,使得美国始终无法彻底取胜。如果中国对伊朗等势力提供类似的长期援助,美国的全球战略可能受到牵制:
经济层面:美国可能不得不长期增加军费开支,同时中国通过能源、基建、贸易等手段支持伊朗,使其保持战斗能力,类似于当年北越得到苏中援助。
军事层面:美国在中东的军事资源被牵制,使其在印太地区(台海、南海)难以集中优势力量。
外交层面:美国盟友(如欧洲)可能因能源危机和战争成本上升,对长期战争产生不满,导致联盟裂痕。
但不同于冷战时期的苏联:
中国的经济与美国深度交织,若全面对抗,中国自身也会面临全球市场萎缩的问题。
中国可能更倾向于**“隐蔽支持”**,而非直接军事介入,以免引发西方全面制裁。
结论:这更像是一场“低烈度冷战”,而不是完全复制美苏冷战或越战。中国会避免直接卷入,而是通过经济、能源、科技支持,拉长美国的战线,使其承受长期压力。
3. 美国经济会不会像越战后期一样崩溃?
越战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政府债务大幅增加:战争期间,美国财政赤字迅速膨胀,导致1970年代的“滞胀”。
美元贬值,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越战导致财政赤字激增,美国最终在1971年放弃金本位,导致全球金融体系大变。
国内经济危机:高通胀、高失业率、社会动荡,影响美国经济长达十多年。
如果中东战争长期化,美国经济会崩溃吗?
可能导致美元贬值:如果美国政府长期赤字化、债务持续增长,美元可能面临贬值压力。
能源危机:如果伊朗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全球油价飙升,美国经济可能因高通胀受冲击。
美国军费增加:若战争持续,美国军费可能突破冷战时期水平,削弱其国内经济投资。
但与越战时期的区别
美元仍是全球主导货币,不像当年必须依赖金本位。
美军依赖科技战,而非人海战术,减少人力和长期军费压力。
美国能源独立能力更强(页岩油产业发达),不像1970年代那么依赖中东石油。
结论:中东战争可能导致美国经济压力增加,甚至引发一定程度的衰退,但不会完全像越战后期那样导致美元体系崩溃。
4. 战争如果持续10-20年,美国会发生什么?
如果战争长期化(类似阿富汗战争的20年消耗战):
美国财政赤字持续恶化,但可能通过提高债务上限、削减国内福利支出来维持。
美国可能放弃部分中东控制权,转向更加注重印太地区(对中国的长期对抗)。
全球产业链加速重组,中国、俄罗斯等国可能利用战争混乱,推进去美元化进程。
但要真正“拖垮”美国:
战争必须消耗数万亿美元,并且无法取得胜利(类似越战、阿富汗)。
国内出现严重政治动荡,导致政策失效(如民粹化、极端党派冲突)。
全球金融体系发生巨变,美元丧失霸权。
目前来看,这些条件尚未完全具备,因此美国仍有能力通过调整政策应对战争压力。
5. 可能的终极结果
(1)如果美国在战争中失败
以色列可能被迫接受中东国家的政治妥协,甚至丧失部分领土。
美国影响力削弱,盟友信心下降,欧盟、日本可能寻求更独立的外交政策。
中国成为全球经济主导者,并通过中东影响力加快去美元化进程。
(2)如果美国胜出
以色列可能摧毁伊朗核计划,削弱中东反美势力。
中国的中东战略受挫,甚至面临全球经济制裁,影响长期发展。
全球进入新冷战格局,美国巩固其霸权地位。
(3)如果战争长期胶着
美国陷入财政困境,但不会立即崩溃,而是陷入类似阿富汗战争的“拖延模式”。
中美竞争进一步白热化,可能引发全球性冷战。
全球供应链调整,能源市场动荡,国际政治不确定性增加。
#37 Re: 万斯所设想的这种把中国踢出全球化的想法根本行不通
1. 中东是否适合“地道战式”游击战?
虽然越南战争中地道战(如“古芝地道”)对美军造成了极大困扰,但中东的地理条件与越南丛林地形存在显著区别,游击战的可行性和效果有所不同:
(1)地形对比
越南:多山地、热带丛林、地下水位高,适合隐蔽作战,地道难以被空袭摧毁。
中东:主要是沙漠和戈壁,土壤较为松软,但地下水位较低,大规模深层地道不易维持,容易因塌陷或空气流通问题失效。
(2)地道战在中东的可行性
尽管沙漠地带地道战的可行性有限,但部分地区可能具备战术价值:
加沙地带:哈马斯已挖掘大量地道,用于物资运输、伏击和突袭,以色列多次清剿但无法彻底根除。
黎巴嫩南部:真主党可能借助山地和岩层挖掘防御工事。
伊朗:伊朗部分山区地区,如库尔德斯坦地区、扎格罗斯山脉,可能适合藏匿战术防御性地道。
也门胡塞武装:该地区的山区地形比沙漠更适合游击战,胡塞武装已成功利用洞穴和地道抵御沙特联军的空袭。
(3)以色列和美国的反制手段
“穿透炸弹”+无人机探测:美国和以色列已开发出反地道战术武器,如GBU-28穿透炸弹,可击穿混凝土掩体。
人工智能+声波探测:美军开发的地道探测技术可利用地下声波反射数据,分析是否存在大型地道网络。
地道战仅限于局部战场,难以在整个中东形成与越南相似的战略优势。
结论:虽然某些地区(加沙、黎巴嫩、也门山区)仍可能利用地道战,但沙漠地区的地道战效果有限,不足以形成与越战相同的消耗战局面。
2. 如果伊朗在中国的技术援助下成功研制核武器,并对以色列发动核反击?
如果以色列先发制人地对伊朗发动核打击,但伊朗在中国的技术援助下已经秘密制造了战术核武器,并实施成功的核反击,中东局势将进入“核末日模式”。
(1)可能的核攻击方式
伊朗使用弹道导弹核打击:伊朗拥有沙赫德系列弹道导弹,射程可达以色列,如果成功装备战术核弹头,可直接打击特拉维夫、海法或以色列军用基地。
无人机+潜入式核袭击:伊朗可能通过无人机或地下特工,利用爆炸装置在以色列境内发动核袭击。
真主党或哈马斯发动“代理核战”:如果伊朗不愿直接暴露自己可能拥有的核武器,可以将战术核武交由真主党或哈马斯,从加沙或黎巴嫩南部发动核攻击。
(2)以色列的反应
以色列拥有约80-90枚核弹头,其军事原则是**“最后手段报复”(Samson Option,参孙选项)**,如果以色列遭受核攻击,可能采取以下行动:
全面核报复:使用“耶利哥-3”洲际导弹发动多点核打击,彻底摧毁伊朗军事基地和核设施,甚至针对德黑兰。
大规模入侵伊朗:以色列可能与美军合作,实施联合地面攻势,占领伊朗部分战略要地。
针对伊朗盟友使用核武器:如黎巴嫩南部、叙利亚、也门胡塞武装基地等地。
(3)全球局势升级为“第三次世界大战”?
美国立场:美国可能被迫进行全球军事动员,防止中东核战蔓延。
中国和俄罗斯:如果中国被认定为帮助伊朗研制核武器,美国可能以此为借口,对中国发动前所未有的经济制裁,甚至采取极端措施(如冻结中国海外资产)。
欧洲可能分裂:部分国家(如法国、德国)可能推动外交解决,而英国则可能加入美国的军事行动。
印度可能调整外交立场:如果中东全面核战,印度可能倒向美国,增强对华遏制政策。
3. 长远影响
(1)全球经济崩溃
中东石油产业崩溃:伊朗、沙特、以色列都可能遭受核打击,霍尔木兹海峡彻底封锁,全球油价飙升至每桶500美元以上,全球经济陷入滞胀。
美元霸权受到挑战:美国为应对战争可能大规模印钞,导致美元贬值,全球经济进入“超级通胀”时代。
(2)全球核扩散
沙特、埃及、土耳其可能寻求核武器,形成新的中东核竞赛。
亚洲局势恶化:如果伊朗能在中国帮助下发展核武,韩国、日本、台湾等也可能寻求核武器,导致全球进入“多极核威慑”局面。
(3)中美全面冷战
如果中国的援助导致伊朗成功进行核反击,美国可能:
直接与中国进入“冷战模式”,加速全球科技、金融、军事“脱钩”。
实施全方位经济围堵,冻结中国在西方的资产,并推动对华全面禁运。
军事围堵中国,加强印太军事存在,包括强化“印太小北约”体系,甚至推动台海提前爆发冲突。
虽然越南战争中地道战(如“古芝地道”)对美军造成了极大困扰,但中东的地理条件与越南丛林地形存在显著区别,游击战的可行性和效果有所不同:
(1)地形对比
越南:多山地、热带丛林、地下水位高,适合隐蔽作战,地道难以被空袭摧毁。
中东:主要是沙漠和戈壁,土壤较为松软,但地下水位较低,大规模深层地道不易维持,容易因塌陷或空气流通问题失效。
(2)地道战在中东的可行性
尽管沙漠地带地道战的可行性有限,但部分地区可能具备战术价值:
加沙地带:哈马斯已挖掘大量地道,用于物资运输、伏击和突袭,以色列多次清剿但无法彻底根除。
黎巴嫩南部:真主党可能借助山地和岩层挖掘防御工事。
伊朗:伊朗部分山区地区,如库尔德斯坦地区、扎格罗斯山脉,可能适合藏匿战术防御性地道。
也门胡塞武装:该地区的山区地形比沙漠更适合游击战,胡塞武装已成功利用洞穴和地道抵御沙特联军的空袭。
(3)以色列和美国的反制手段
“穿透炸弹”+无人机探测:美国和以色列已开发出反地道战术武器,如GBU-28穿透炸弹,可击穿混凝土掩体。
人工智能+声波探测:美军开发的地道探测技术可利用地下声波反射数据,分析是否存在大型地道网络。
地道战仅限于局部战场,难以在整个中东形成与越南相似的战略优势。
结论:虽然某些地区(加沙、黎巴嫩、也门山区)仍可能利用地道战,但沙漠地区的地道战效果有限,不足以形成与越战相同的消耗战局面。
2. 如果伊朗在中国的技术援助下成功研制核武器,并对以色列发动核反击?
如果以色列先发制人地对伊朗发动核打击,但伊朗在中国的技术援助下已经秘密制造了战术核武器,并实施成功的核反击,中东局势将进入“核末日模式”。
(1)可能的核攻击方式
伊朗使用弹道导弹核打击:伊朗拥有沙赫德系列弹道导弹,射程可达以色列,如果成功装备战术核弹头,可直接打击特拉维夫、海法或以色列军用基地。
无人机+潜入式核袭击:伊朗可能通过无人机或地下特工,利用爆炸装置在以色列境内发动核袭击。
真主党或哈马斯发动“代理核战”:如果伊朗不愿直接暴露自己可能拥有的核武器,可以将战术核武交由真主党或哈马斯,从加沙或黎巴嫩南部发动核攻击。
(2)以色列的反应
以色列拥有约80-90枚核弹头,其军事原则是**“最后手段报复”(Samson Option,参孙选项)**,如果以色列遭受核攻击,可能采取以下行动:
全面核报复:使用“耶利哥-3”洲际导弹发动多点核打击,彻底摧毁伊朗军事基地和核设施,甚至针对德黑兰。
大规模入侵伊朗:以色列可能与美军合作,实施联合地面攻势,占领伊朗部分战略要地。
针对伊朗盟友使用核武器:如黎巴嫩南部、叙利亚、也门胡塞武装基地等地。
(3)全球局势升级为“第三次世界大战”?
美国立场:美国可能被迫进行全球军事动员,防止中东核战蔓延。
中国和俄罗斯:如果中国被认定为帮助伊朗研制核武器,美国可能以此为借口,对中国发动前所未有的经济制裁,甚至采取极端措施(如冻结中国海外资产)。
欧洲可能分裂:部分国家(如法国、德国)可能推动外交解决,而英国则可能加入美国的军事行动。
印度可能调整外交立场:如果中东全面核战,印度可能倒向美国,增强对华遏制政策。
3. 长远影响
(1)全球经济崩溃
中东石油产业崩溃:伊朗、沙特、以色列都可能遭受核打击,霍尔木兹海峡彻底封锁,全球油价飙升至每桶500美元以上,全球经济陷入滞胀。
美元霸权受到挑战:美国为应对战争可能大规模印钞,导致美元贬值,全球经济进入“超级通胀”时代。
(2)全球核扩散
沙特、埃及、土耳其可能寻求核武器,形成新的中东核竞赛。
亚洲局势恶化:如果伊朗能在中国帮助下发展核武,韩国、日本、台湾等也可能寻求核武器,导致全球进入“多极核威慑”局面。
(3)中美全面冷战
如果中国的援助导致伊朗成功进行核反击,美国可能:
直接与中国进入“冷战模式”,加速全球科技、金融、军事“脱钩”。
实施全方位经济围堵,冻结中国在西方的资产,并推动对华全面禁运。
军事围堵中国,加强印太军事存在,包括强化“印太小北约”体系,甚至推动台海提前爆发冲突。
#38 Re: 万斯所设想的这种把中国踢出全球化的想法根本行不通
如果伊朗利用盾构机和中国的隧道工程技术,在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之间构建深层地道网络,确实可能形成类似越战“胡志明小道”的战略通道。这将极大提升伊朗及其盟友(真主党、叙利亚政府军、哈马斯、胡塞武装)在与以色列和美国的长期战争中的战术优势。以下是可能的战术和战略影响:
1. 盾构机深层地道的可行性
(1)地理可行性分析
相比越南战场的丛林地道,中东地区的土壤条件虽然不同,但深层隧道建设仍然可行:
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距离较短:
伊朗至伊拉克巴格达:约200公里
巴格达到叙利亚边境:约250公里
叙利亚至黎巴嫩贝鲁特:约100公里
整体约500-600公里,比胡志明小道的1000+公里更容易施工
地质条件不同,但可借鉴中国高原隧道工程:
青藏铁路、成昆铁路、川藏铁路均经过复杂地形(高山、地震带、冻土层)。
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扎格罗斯山脉可利用山体掩护深层隧道网络,形成天然防御工事。
沙漠地下隧道可以采用现代加固技术(如喷射混凝土+钢筋结构)。
如果深度超过100米,甚至可避免美军穿透炸弹(如GBU-28)打击。
(2)中国技术支持的可能性
盾构机与TBM(隧道掘进机)技术:
中国目前拥有全球最先进的盾构机和隧道掘进技术,如中铁装备、三一重工等企业生产的大直径盾构机可快速掘进。
如果中国以“基础设施建设”名义出口这些设备,伊朗完全有能力在数年内挖掘贯通中东的地下通道。
现有工程经验借鉴:
青藏铁路:青藏高原冻土层比伊朗—伊拉克地层更复杂,工程难度更大,但中国仍成功建设。
成昆铁路:穿越地震带和悬崖,使用了大量防护措施,类似于伊朗山区环境。
川藏铁路(在建):需要在高海拔地区进行超长隧道掘进,施工技术先进。
战略意义:
如果伊朗获得类似中国高铁、地铁建设中的盾构机+爆破掘进技术支持,在几年内构建“中东地下交通网”是可行的。
这条地道网络不仅可以运送武器、士兵、补给,还可以作为战时快速撤离通道,有效应对以色列和美国的轰炸。
2. 盾构地道网络的军事影响
如果伊朗成功挖掘这条地道网络,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彻底改变中东战争格局:
(1)形成“地下版胡志明小道”
隐蔽运输:通过地下隧道,伊朗可以不受以色列和美军监控,向黎巴嫩真主党、叙利亚政府军、哈马斯、胡塞武装提供稳定军火,避免制裁和空袭拦截。
机动作战: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的武装力量可通过地道快速调动,类似于越战中的**“胡志明小道”**。
核武器秘密部署(如果伊朗成功研发):伊朗可利用地下通道将战术核武器运送至以色列边境,进行战略威慑。
(2)美国和以色列的应对难度加大
传统空袭无效:如果地道深度超过100米,常规炸弹无法摧毁。
美国需开发更先进的“深层穿透武器”:
可能发展类似俄罗斯的核深水炸弹(深层震荡摧毁地道)。
可能尝试地震诱发战术,利用精确爆破制造塌方。
地道战将成为长期消耗战:如果以色列和美国无法有效摧毁地道,战争可能会变成类似越战的长期消耗战。
3. 如果伊朗在中国帮助下拥有战术核武,并利用地道进行核袭击?
如果伊朗成功获得战术核武器,并利用地下网络秘密运输到以色列边境甚至境内,将产生以下极端后果:
(1)可能的核攻击战术
战术核武渗透攻击:
通过隧道运送小型战术核弹头,直接在以色列腹地引爆(如特拉维夫、海法)。
可能采取**“核地雷”**战术,利用地道在关键基础设施下埋设核爆装置。
核导弹奇袭:
如果伊朗已掌握战术核武,可能利用地下掩体发射中程导弹(如沙赫德-136)攻击以色列城市。
以色列的反应:
立即动用“参孙选项”(Samson Option),对伊朗进行全面核报复,目标可能包括:
德黑兰(政治中心)
布什尔(核设施)
伊斯法罕(军事工业基地)
霍尔木兹海峡(封锁伊朗能源出口)
(2)美国的立场
美国可能迅速对伊朗实施战略打击,甚至包括战术核武打击。
全球进入“新冷战核恐怖平衡”:
沙特、埃及、土耳其可能竞相发展核武,形成新的中东核竞赛。
美国对中国实施全球制裁,可能冻结中国海外资产,并推动全球金融脱钩。
世界能源市场崩溃,油价突破500美元,全球经济陷入长期衰退。
4. 结论
盾构机深层地道网络在中东完全可行,如果伊朗借助中国技术挖掘类似“胡志明小道”的地下通道,将极大削弱以色列和美国的军事优势。
地道网络可用于隐蔽军火运输、战术机动,甚至核武部署,使伊朗及其盟友能够长期与以色列进行消耗战。
如果伊朗在中国帮助下获得核武,并利用地道发动核袭击,中东将爆发全面核战,以色列和美国可能进行核报复,导致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崩溃。
全球可能进入“多极核恐怖平衡”,中东核竞赛加速,中美冷战加剧,世界进入长期不稳定状态。
最终,中东战争如果升级到这个级别,将不再是“代理人战争”,而是直接改变全球格局的“战略核冲突”,影响深远。
1. 盾构机深层地道的可行性
(1)地理可行性分析
相比越南战场的丛林地道,中东地区的土壤条件虽然不同,但深层隧道建设仍然可行:
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距离较短:
伊朗至伊拉克巴格达:约200公里
巴格达到叙利亚边境:约250公里
叙利亚至黎巴嫩贝鲁特:约100公里
整体约500-600公里,比胡志明小道的1000+公里更容易施工
地质条件不同,但可借鉴中国高原隧道工程:
青藏铁路、成昆铁路、川藏铁路均经过复杂地形(高山、地震带、冻土层)。
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扎格罗斯山脉可利用山体掩护深层隧道网络,形成天然防御工事。
沙漠地下隧道可以采用现代加固技术(如喷射混凝土+钢筋结构)。
如果深度超过100米,甚至可避免美军穿透炸弹(如GBU-28)打击。
(2)中国技术支持的可能性
盾构机与TBM(隧道掘进机)技术:
中国目前拥有全球最先进的盾构机和隧道掘进技术,如中铁装备、三一重工等企业生产的大直径盾构机可快速掘进。
如果中国以“基础设施建设”名义出口这些设备,伊朗完全有能力在数年内挖掘贯通中东的地下通道。
现有工程经验借鉴:
青藏铁路:青藏高原冻土层比伊朗—伊拉克地层更复杂,工程难度更大,但中国仍成功建设。
成昆铁路:穿越地震带和悬崖,使用了大量防护措施,类似于伊朗山区环境。
川藏铁路(在建):需要在高海拔地区进行超长隧道掘进,施工技术先进。
战略意义:
如果伊朗获得类似中国高铁、地铁建设中的盾构机+爆破掘进技术支持,在几年内构建“中东地下交通网”是可行的。
这条地道网络不仅可以运送武器、士兵、补给,还可以作为战时快速撤离通道,有效应对以色列和美国的轰炸。
2. 盾构地道网络的军事影响
如果伊朗成功挖掘这条地道网络,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彻底改变中东战争格局:
(1)形成“地下版胡志明小道”
隐蔽运输:通过地下隧道,伊朗可以不受以色列和美军监控,向黎巴嫩真主党、叙利亚政府军、哈马斯、胡塞武装提供稳定军火,避免制裁和空袭拦截。
机动作战: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的武装力量可通过地道快速调动,类似于越战中的**“胡志明小道”**。
核武器秘密部署(如果伊朗成功研发):伊朗可利用地下通道将战术核武器运送至以色列边境,进行战略威慑。
(2)美国和以色列的应对难度加大
传统空袭无效:如果地道深度超过100米,常规炸弹无法摧毁。
美国需开发更先进的“深层穿透武器”:
可能发展类似俄罗斯的核深水炸弹(深层震荡摧毁地道)。
可能尝试地震诱发战术,利用精确爆破制造塌方。
地道战将成为长期消耗战:如果以色列和美国无法有效摧毁地道,战争可能会变成类似越战的长期消耗战。
3. 如果伊朗在中国帮助下拥有战术核武,并利用地道进行核袭击?
如果伊朗成功获得战术核武器,并利用地下网络秘密运输到以色列边境甚至境内,将产生以下极端后果:
(1)可能的核攻击战术
战术核武渗透攻击:
通过隧道运送小型战术核弹头,直接在以色列腹地引爆(如特拉维夫、海法)。
可能采取**“核地雷”**战术,利用地道在关键基础设施下埋设核爆装置。
核导弹奇袭:
如果伊朗已掌握战术核武,可能利用地下掩体发射中程导弹(如沙赫德-136)攻击以色列城市。
以色列的反应:
立即动用“参孙选项”(Samson Option),对伊朗进行全面核报复,目标可能包括:
德黑兰(政治中心)
布什尔(核设施)
伊斯法罕(军事工业基地)
霍尔木兹海峡(封锁伊朗能源出口)
(2)美国的立场
美国可能迅速对伊朗实施战略打击,甚至包括战术核武打击。
全球进入“新冷战核恐怖平衡”:
沙特、埃及、土耳其可能竞相发展核武,形成新的中东核竞赛。
美国对中国实施全球制裁,可能冻结中国海外资产,并推动全球金融脱钩。
世界能源市场崩溃,油价突破500美元,全球经济陷入长期衰退。
4. 结论
盾构机深层地道网络在中东完全可行,如果伊朗借助中国技术挖掘类似“胡志明小道”的地下通道,将极大削弱以色列和美国的军事优势。
地道网络可用于隐蔽军火运输、战术机动,甚至核武部署,使伊朗及其盟友能够长期与以色列进行消耗战。
如果伊朗在中国帮助下获得核武,并利用地道发动核袭击,中东将爆发全面核战,以色列和美国可能进行核报复,导致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崩溃。
全球可能进入“多极核恐怖平衡”,中东核竞赛加速,中美冷战加剧,世界进入长期不稳定状态。
最终,中东战争如果升级到这个级别,将不再是“代理人战争”,而是直接改变全球格局的“战略核冲突”,影响深远。
#40 Re: 万斯所设想的这种把中国踢出全球化的想法根本行不通
伊朗不可靠。内部亲西方势力从来都不弱。指望伊朗替中国火中取栗,太难了。现实中伊朗人是精明的,绝不会替人挡枪。
LittleBear 写了: 2025年 3月 22日 14:05 善攻者,攻其必救。
主动应对就是从以色列这种美国必须救援的地方开始。
如果中国在以色列与伊朗的冲突中介入,并通过经济和军事援助使冲突久拖不决,将会对全球政治、经济和军事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以下是可能发生的情况:
1. 地区局势升级,战争长期化
以色列和伊朗的冲突若久拖不决,中东地区的局势将进一步恶化,可能演变为一场长期代理人战争,类似于叙利亚内战或也门冲突。
伊朗可能加大对其地区盟友(如真主党、哈马斯、胡塞武装)的支持,甚至尝试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对以色列发动更多袭击。
以色列则可能在美国的支持下对伊朗本土进行更大规模的打击,如袭击核设施或关键军事基地。
2. 美国及盟友的反应
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最重要的盟友,如果冲突被长期化,美国可能:
加大对以色列的军事支持,包括提供先进武器、实时情报支持、甚至直接军事干预(如空袭伊朗)。
对中国实施更多制裁,尤其是针对可能向伊朗提供军事援助的中国企业或金融机构。
推动中东国家联合遏制伊朗,可能加强沙特、阿联酋等国对伊朗的封锁和孤立。
北约和欧洲国家可能会在能源安全受威胁的情况下,采取外交手段遏制冲突升级,甚至可能对中国施加额外经济压力。
3. 中美地缘政治对抗加剧
如果中国的援助导致伊朗在冲突中更具持久战能力,美国可能认为中国在挑战其全球霸权,双方的地缘政治对抗会进一步升级,甚至可能影响台海局势。
美国可能加速围堵中国,包括:
强化印太战略,进一步支持台湾、日本、菲律宾等地区盟友。
对中国的关键技术行业(如半导体、AI、军工)施加更严厉制裁。
施压盟友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
4. 全球能源市场震荡
伊朗是全球重要的原油供应国,如果冲突长期化,伊朗可能会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影响全球石油供应。
油价可能大幅上涨,对依赖中东能源的国家(如中国、印度、欧盟)造成冲击,进而影响全球经济增长。
能源替代方案被加速推进,如美国可能扩大本土能源开采(页岩油、天然气)、欧洲可能加速开发新能源(氢能、核能)。
5. 中东国家立场分化
沙特、阿联酋等国虽然与伊朗有竞争关系,但也不希望战争长期化影响经济发展,它们可能会寻求外交方式遏制冲突升级。
土耳其可能会利用冲突,从中谋取战略利益,例如在叙利亚扩大影响力。
俄罗斯可能支持伊朗,以牵制美国和北约的注意力,同时试图在能源市场中占据更有利地位。
6. 中国的战略收益与风险
可能的收益:
通过援助伊朗,可以增强其在中东的影响力,与沙特等国建立更平衡的外交关系。
如果冲突导致美国被拖入中东战事,中国可能在印太地区获得更多战略空间。
以色列和伊朗冲突会削弱美国的全球控制力,使得中国有更多时间推进自身经济和军事发展。
潜在风险:
如果被美国及盟友认定为战争推手,中国可能面临更严重的经济制裁,影响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
如果冲突失控并导致中东核危机,中国在全球外交上的信誉可能受损,影响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如果以色列受到严重打击,美国可能加大在印太的军事部署,以震慑中国。
总结
如果中国介入并使以色列与伊朗的冲突久拖不决,将会加剧中美对抗,推动全球能源市场震荡,并可能导致美国加强对中国的围堵策略。虽然这可能在短期内削弱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但中国也需要谨慎权衡风险,以免自身经济和国际地位受到严重冲击。
#41 Re: 万斯所设想的这种把中国踢出全球化的想法根本行不通
好逸恶劳时间长了,我弟从屁民到精英都幻想一不流汗二不流血继续好逸恶劳。准确的说,屁民是这么想的。精英估计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帝国积重难返,不妨顺势而为能捞多少捞多少。
LOL
LOL
离题
不裸聊不裸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