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说体回忆录《大师是怎样炼成的》
以下都提取于我的小说,小说的分三步
第一部,大省崛起基本记录了一个上海人在山东学习足球的历程,和一个山东人在上海备受歧视压迫的日子
本书的前言,模仿了北京人在纽约的方式
If you love someone, bring him to Shandong; if you hate someone, bring him to Shandong as well
如果你爱一个人,请你把他带去山东,因为那里有最美妙的足球
如果你狠一个人,请你也把他带去山东,因为那里有最受歧视的户口
上一章最后提到两个贵州家长建议我不要以外地人而自卑,多去追求。
第一个家长,是现在中超出场王,汪嵩的父亲。第二个贵州家长,我发帖的时候很多人
不认识,现在也认识了,那是陈懋。他们已经在上海浦东足校生活了很久了。后来这个
队伍演变成了上海国际的青年队,陈懋第一次上职业队也是上海国际,后来去了八一南
昌跟山东人程晓鹏做过队友。后来就失去联系了,两个月以前,我才从报纸上看到,他
居然成了贵州队主教练,接替的还是我的小学校友,叶钊颖的现任大舅子郝海涛。
他们介绍我去的是个民办学校,夫妻档,女的叫钱慧,男的叫张翔。他们当时都是刚刚
从上海体院毕业,在普陀体校当老师。钱慧老师平时在普陀区跟长宁区交界的华师大附
近金沙江路小学教足球。这个小学一直都有大量接收外地人打工子女的传统,学校里是
上海人为数不多的通用普通话的学校。尽管跟华师大近在咫尺,但是华师大的子弟都不
上这个学校的。这个学校在中国女足的地位就是第一!!很多牛逼哄哄的上海足球前辈
都是这个学校出来的,现役的赵丽娜,王琳琳,赵瑜洁都是这个学校的。
我一开始就在这里,平时文化课在梅陇中学上。因为当时户口问题没解决,我没法上正
规中学,只能在民办梅陇中学上初三,上海的学校都是54制,小学5年,中学有一年预
初。条件没法跟青岛二中比,完全没有任何学习的气氛。
当时我妈就给我说,你在青岛二中班里永远是倒数,跑到上海估计也不会多好,当时就
打算读个中专,去找王叔叔在中远当个海员。这个王叔叔过了8年以后很意外的踏进的
足球圈,还当了上海国际的领队。
后来有一次在华师大附近的长风公园练球,我跟对方发生了冲突,我直接用拳头打上海
孩子,对方打不过我,就把警察还是保安的叫来了。警察说你踢球怎么可以大家呢,我
说我在家乡踢球从来都不炒家,都是直接动拳头。保安问我你是哪里人?我说我是山东
的。他说他是东海舰队的复员军人,也是山东青岛人。他给我说,青岛不学习的孩子来
上海都能考上重点,建议我不要在民办学校混了,去中考。
我后来就在户口所在地,徐汇区参加了中考,结果成绩特别好,当时我太自卑,根本没
有敢报考华师大二附中或者上海中学这种骨灰级的学校,结果只去了南模。
真的,我在青岛从来都是班里最后几名。上海人根本不学习,根本不懂死记硬背,我的
语文水平到了上海就是如雷贯耳,数理化基本无敌,就是英语比上海人差了一些。
也不是这该死的户口,上海孩子要是公平的跟山东孩子一起考试,我保证华师大二附中
至少90%都是山东人。
狗娘养的户口制度啊!
这就告别了普陀梅陇中学,到了徐汇。徐汇的学校没有足球队,所以我的足球生涯就暂
且停止了。当时外人都给我说山东的学习水平和足球水平都不如上海,起码我证明了上
海的学习水平比山东差了10万8千里。
令人遗憾的是,当我在学习领域小试牛刀,给上海人证明了山东人的学习天赋以后;我居然没有想到,在足球领域,上海也是个纸老虎。号称宇宙的那支江湾的青年队,我却因为要忙着学习,没有机会去见识一下那个球队的真面目。戳穿上海人画皮的任务,居然一下子就到了几年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