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轮谈判结束后,精疲力尽的李鸿章在养子李经方等人陪同下,乘坐着中国特有的八抬大轿,返回他的住所——接引寺。突然,人来人往的街道上有一道灰影闪过,瞬间到达李鸿章轿子的正前方站定,几乎同时,“呯”的一声枪响,此人右手所持手枪发出一颗罪恶的子弹,正中李鸿章左脸……在人们还没回过神来时,该凶手迅速钻入人群之中,不见了。
李鸿章满脸是血,所幸子弹并未伤及要害,送医后捡回一条命。至于杀手,日本警察很快抓到了,这个名叫小山丰太郎的日本杀手,是典型的日本军国主义者。在接受审问时,小山丰太郎振振有词,他认为日本根本不应该与清朝谈判和解,而应该:
“一路追击毫无骨气的支那兵,铁鞭遥遥北指……用不了半年,就能让四亿支那人在北京城的日章旗下跪倒了。”
小山丰太郎可真是煞费苦心,他希望刺杀李鸿章后,清政府大发雷霆,不会再谈判,而是将战争进行到底。
可是,小山丰太郎失算了,李鸿章沒有死,原先处于胶着状态的谈判因他这一枪反而有了进展:李鸿章欲借“枪击案”制造国际舆论,日本害怕西方列强干涉,将赔款由3亿俩白银减为2亿俩。《马关条约》最终签署,大清少赔 一亿白银,中日休战。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枪击事件后,大骂小山丰太郎:“罔顾国家大计”,“愚不可及”。为什么伊藤博文会骂小山丰太郎“愚不可及”,因为小山丰太郎只顾着怂勇日本侵略,却忽视了日本自身的难处:日本是个小国,“资源贫乏,市场狭小”是他的先天不足,也是它永远也改变不了的硬伤。与中国甲午一战,日本已经尽了全力,再打下去,就会受国内资源的限制,举步维艰。所以它只能一打赢就和谈,索取赔款,医治战伤;积聚力量后再打,再和谈…
小山丰太郎一介小民,又岂能考虑到这些?所以,伊藤博文异常恼怒,一定要处死小山丰太郎。只是,按日本律法,此次行刺不足以处死,法院顶住伊藤博文的压力,只判了小山丰太郎无期徒刑,将其关押在北海道的网走郡。
然而12年后————即1907年,小山丰太郎获得日本天皇特赦,出狱了,并从此活跃在日本政坛上,俨然英雄一般,很受欢迎。
此事颇耐人寻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