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本冰师姐的名作:土壤科学系的李博士,你还好么?;师弟的鸟
版主: kazaawang, wh
转本冰师姐的名作:土壤科学系的李博士,你还好么?;师弟的鸟
昨天看木易東术贴的师妹回国篇,想起以前在旧站看到过的师兄回国篇。承蒙F150曾经告知作者叫本冰(微博名),还写过一篇更有名的师弟的鸟。网上很难找这两篇——前一篇我忘了标题,后一篇找不到全文。最后输入本站域名、版名、F150等,才在田纳西的馅饼帖下找到F150贴的链接。转过来好文共享,也方便搜索。
https://opt-yang.github.io/rsc/phd.html
土壤科学系的李博士,你还好么?
原作:微博@本冰
李博士与我同是西安人,在我们系土壤科学专业做博士后,李博士有着一套标准的工科男长相,如果你站在五道口地铁站,五分钟之内就能看见30个和他长得一样的男人,毫无特征,过目即忘。同样,李博士的微信头像也和他的长相一样无趣:外套的两只袖子系在腰间背着双肩包站在山顶,同时单脚蹬着一块儿石头,左手插腰右手比出一个V,偏分。
作为老乡,我问李博士你在田纳西呆的习惯么?
他说还行。
我说那你想家么?
他说嗯。
我心想眼前的这个男人真是惜字如金。
我说李博士那你来田纳西干啥?
他说研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分析土壤中微生物对多环芳烃PAHs的降解。
我说哦。
李博士来田纳西之前曾在明尼苏达州呆了五年半,研究微生物拿到了博士学位。困在这个满是积雪和森林的地方,让李博士从一个道北少年成长为驰骋在风雪中的鄂伦春大爷。
我问李博士那你们明尼苏达州都有些什么?
他思考了一会儿说:nothing。
接下来他给我讲述了在明尼苏达州无聊之极的科研生活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之后的三天我的脑子里一直在单曲循环这首流行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知青歌曲:
北大荒,真荒凉
乌拉草哇小叶樟
又有兔子又有狼
就是缺少大姑娘
于是这个校区便这样被他描述成了一个知青点,要知道在美国这片神奇的土地,比起刁民,穷山恶水似乎更容易出奇葩,我的朋友C氏远在明尼苏达的舅舅就是这样一个在风雪中闪着金光的二逼。
C氏告诉我他退休的舅舅无聊时会在雪霁的清晨去沃尔玛门口看胖子铲雪,会在周末想方设法逗弄整条街的狗一起汪汪汪叫,会在下着雨的深夜拿出两个红塑料桶摆在一起看甲乙两个桶哪一个先接满水,是名符其实的明尼苏达第一自嗨王。
李博士听完拿陕西话说这货得是脑子有病?
李博士这个人异常精明,说的难听些便叫小气,小气到没人相信他来自大西北。我也常听别人私下议论过他这个人跟三个室友都不甚交好,月底在分摊水电费时曾要求把自己七天的水电费扣除因为这个月有一个礼拜他没有回家。后来这个故事连同李博士的名字传遍了微生物系,传遍了整个校园,回荡在仲夏傍晚Superior波光粼粼的湖畔。
这就是为什么李博士到现在还没有女朋友。
在接送新生师妹去沃尔玛买菜的大潮中,李博士始终保持着难得的清醒,从未参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不划算。
因为不划算。
我觉得李博士在这方面表现的相当睿智,据我多年观察,所有殷勤接送新来师妹买菜的男博士,师妹在买车之后就再也没理过他们,就像靠给姑娘拍照来泡妹子的摄影狗,姑娘把他们精心拍摄PS的照片放到网上之后,马上就跟其他男人跑了。
抠门到极致的李博士忽然有天在办公室走廊堵住我,匪夷所思的说要请我和他的前室友吃饭,我惊恐的问为什么是我?
他说因为一个月前我曾帮他借过一辆皮卡拉床垫,还有过年时前室友回国帮他给家里人捎过东西,他说他不喜欢欠人情。
路上我问他前室友,李博士做饭好吃不?
室友冷峻的说,怂货跑得快,穷逼做饭香。
李博士住在离学校不远的社区,社区绿化很好房租不高,天色稍晚些会看到裤腰带挂在臀尖儿的黑人在附近绕来绕去。可以确定的是李博士一定还没有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传达到这个小区,不然这群黑人的裤腰带不会挂的那么低。
叩开房门,李博士系着围裙伴着一身的油烟热情招呼我们坐下,三个人四道菜:土豆炒青椒,芹菜炒肉丝,拌黄瓜,西红柿炒鸡蛋。我觉得李博士来美国之前绝对在国内大学食堂做过兼职,要不然组合不出这么学院风格浓郁的菜系。
李博士拿出一打Corona,当场大家表现出极大的震惊,李博士竟然知道这个世界上除了青岛跟汉斯小木屋之外还有其他品牌的啤酒。要知道几个月前我和李博士负责给系里seminar买零食,我让他买些hummus和奶酪条,他说如果不是跟我出来他还一直以为hummus是个基地组织。
我问李博士,为什么是Corona呢?
他说因为自己来美国第一次去酒吧喝的就是Corona,之后每喝一杯就当是纪念逝去的青春和自己孤独的生命,他觉得这是一种初恋情结。
但我觉得这是汪峰情结。
而李博士的前室友觉得这是因为Corona最便宜。
这突然让我想起我第一次去美国的酒吧,我站在Cumberland的一个天台,把酒单上的价钱乘以汇率之后也点了一杯便宜的酒。田纳西八月末的晚风清凉而绵软,将半杯酒吹成满盏的乡愁。周围的人对你异常友好,但你却根本听不懂他们究竟在笑些什么。那天晚上我只学到了两件事:一是美国人喝啤酒会放柠檬,二是没有人喝酒时剥毛豆就花生。
李博士喝了一满杯,一边拿筷子拨拉炒芹菜,挑捡里面的肉丝,同时招呼我们好好吃菜。
我问李博士,美国那么多州可以做博士后,为什么要挑田纳西?
他送了一口酒,说明尼苏达呆久了,只想挑个暖和地方。
我说亚利桑那更暖和。
他说亚利桑那他妈热的跟吐鲁番一样。
我觉得李博士的选择很明智,从明尼苏达没有过渡的换到亚利桑那州就像刚从北大荒出来就直接调去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可是佛罗里达也暖和呀,跟海南岛一样,你为啥不去?前室友不依不饶。
李博士说你们俩咋不是海南岛就是吐鲁番?
接着我们各自沉默了一会儿,我猜想大家可能在思考少林寺究竟该对应美国的哪个州。
果不其然,我们一致认为是德克萨斯。
德克萨斯民风彪悍,且地处Bible belt,带枪的牧师跟少林棍僧感觉在各方面还都挺契合。
随后李博士告诉我们,他是被前老板推荐来田纳西的,李博士在美国这几年发了多篇论文,篇篇都是一作,科研实力不容小觑。
当然除了写论文,我觉得他老板招他来田纳西的另一个原因是李博士在实验室同样是一把好手。
这话是真的。别的不说,李博士光是配培养基涂平板的速度都异于常人,从菌液与培养基的混合到刮铲的使用都相当娴熟。据他说是那是因为年少时曾跟他秦镇的二伯学过蒸凉皮,蒸凉皮与涂平板二者在心法与手法上都略有相通,秦镇的那个夏天直接为李博士后来搞微生物研究铺平了道路。
跟李博士相比,虽然不会蒸凉皮,但我坚定的认为自己的掰馍绝技在技巧上足够资格拿来办技术移民,但苦于无法为生物系统工程研究和数学模型的建立提供任何帮助,抱憾终身。
在提到论文和实验时,李博士目光矍铄,酒喝到第三瓶,李博士活泼了不少,试图把话题逐步偏移到多环芳烃的结构。
话说回来,paper发的再多有什么用呢?李博士又是一声叹息。小时候父母老教育说要认真读书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挣大钱才能出人头地,结果发现一直念到了博士毕业,最后还是穷缩缩的,什么也买不起。
我和他前室友纷纷点头表示也遭遇过同样的受骗经历。
李博士在美国的六年只回过两次国,他说回去后愈发不喜欢和亲戚朋友交流,因为每次聊天都会把三分之一时间用在解释自己研究的东西是什么,再三分之一的时间解释为什么还没有毕业,最后三分之一用来解释为什么没有对象。
听到这里,我们几个眼里满是酸楚的泪,纷纷举起了酒杯。
李博士把工资的一半都存在卡里,半年一次寄还给远在西安的父母。他说还是单身好,如果有了对象这些钱没准就都花在女友手上了。父母虽总在电话上叮嘱他说家里不缺钱,但他需要让父母觉得自己在美国过得殷实。另外钱放在父母手上,心里踏实。
他说自己其实都明白,父母真正想要的是个孙子。
我说北美最不缺的就是这个,念PhD的谁他妈不是孙子。
可是你连女朋友都没有,上哪儿整个孙子出来给你爹抱?你又没办法duplicate。我继续追问。
提到这个问题,李博士略显伤感,他说一是学业繁重没时间陪女友,二是自己太笨不会跟女孩打交道,第三,有了女友每个月要请吃饭看电影还有买礼物什么的,又要花一笔维稳费。不找也罢。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维稳费还有这么个意思。
我说看来你是醉了。
他说没醉,我在这儿只有你们两个朋友,今天高兴。
我有些惭愧,我压根没把他当朋友。
他笑了一下说如今喝一点就上头,来美国之前一口气喝三瓶啤酒下去之后还能手解偏微分方程。
李博士说罢用手比划了一下,高瓶的那种。
我说牛逼。
李博士接着说,好久没这么放松了,等下我先接个电话。
他手插进兜里摸出手机,低头看了一眼,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神色紧张,调整了一下呼吸说出三个字:是老板。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李博士快步走向窗台,向我们摆手示意噤声。整个通话过程他都在不断重复和变换着Okay,I will,以及I’m sorry这三句话的排列组合方式。
挂掉电话,李博士慌张的说他要去趟实验室,有个实验结果没处理好,老板有些不高兴。
我说神经病都这么晚了。
李博士说你们好好吃,说罢换了鞋,丢了魂似的跑了。
主人离席,我们也只得胡乱吃了些残酒,做鸟兽散了。
之后我常在实验楼碰见李博士,他还是一如往日呆在实验室里埋头干活,偶尔在夜间经过他实验室会听见里面播着汪峰的歌。听人说李博士一旦忙起来会睡在休息室的沙发上。难怪他总向我们抱怨系楼里空调太冷,他说每一个被冻醒的晚上,梦见的都是明尼苏达一望无际的林海雪原。
我觉得他有些可怜。
今年六月初,李博士突然告诉我他要回国了,问我能不能到时候送他去机场。
送他走的那天,我和他前室友早早的过来,帮他取行李。
他转到厨房,拿起台子上的半瓶酱油晃了晃,说还有半瓶呢,扔了可惜。
我说要不你就喝了吧。
李博士指着窗台底下的一兜衣服和两双鞋,说还有这些包里装不下带不走。
我说你放心的走吧,要真舍不得到时候我替你把衣服鞋烧了。
他说呸!
坐在候机大厅里,前室友说再去买瓶啤酒。李博士摆手说算了,马上要起飞了,不喝酒。
前室友递给他一瓶Corona说你他妈是坐飞机又不是开飞机。
李博士把青柠塞进酒瓶,说能再跟你们俩好好喝上一杯真是不易,这会儿别说老板,系主任打电话我也不怕。这一刻我竟有些羡慕李博士,天大地大不如老板大,爹亲娘亲没有数据亲。
没有人知道李博士为什么突然决定回国,他一直没说原因。他说觉得自己像个知青,这些年鞠躬尽瘁支援了美国新农村建设,不光留下了青春,还留下了一包衣服两双鞋,要敬自己两杯酒。
我明白。
不过是
一杯敬艰难隐忍。
一杯敬年少轻狂。
https://opt-yang.github.io/rsc/phd.html
土壤科学系的李博士,你还好么?
原作:微博@本冰
李博士与我同是西安人,在我们系土壤科学专业做博士后,李博士有着一套标准的工科男长相,如果你站在五道口地铁站,五分钟之内就能看见30个和他长得一样的男人,毫无特征,过目即忘。同样,李博士的微信头像也和他的长相一样无趣:外套的两只袖子系在腰间背着双肩包站在山顶,同时单脚蹬着一块儿石头,左手插腰右手比出一个V,偏分。
作为老乡,我问李博士你在田纳西呆的习惯么?
他说还行。
我说那你想家么?
他说嗯。
我心想眼前的这个男人真是惜字如金。
我说李博士那你来田纳西干啥?
他说研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分析土壤中微生物对多环芳烃PAHs的降解。
我说哦。
李博士来田纳西之前曾在明尼苏达州呆了五年半,研究微生物拿到了博士学位。困在这个满是积雪和森林的地方,让李博士从一个道北少年成长为驰骋在风雪中的鄂伦春大爷。
我问李博士那你们明尼苏达州都有些什么?
他思考了一会儿说:nothing。
接下来他给我讲述了在明尼苏达州无聊之极的科研生活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之后的三天我的脑子里一直在单曲循环这首流行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知青歌曲:
北大荒,真荒凉
乌拉草哇小叶樟
又有兔子又有狼
就是缺少大姑娘
于是这个校区便这样被他描述成了一个知青点,要知道在美国这片神奇的土地,比起刁民,穷山恶水似乎更容易出奇葩,我的朋友C氏远在明尼苏达的舅舅就是这样一个在风雪中闪着金光的二逼。
C氏告诉我他退休的舅舅无聊时会在雪霁的清晨去沃尔玛门口看胖子铲雪,会在周末想方设法逗弄整条街的狗一起汪汪汪叫,会在下着雨的深夜拿出两个红塑料桶摆在一起看甲乙两个桶哪一个先接满水,是名符其实的明尼苏达第一自嗨王。
李博士听完拿陕西话说这货得是脑子有病?
李博士这个人异常精明,说的难听些便叫小气,小气到没人相信他来自大西北。我也常听别人私下议论过他这个人跟三个室友都不甚交好,月底在分摊水电费时曾要求把自己七天的水电费扣除因为这个月有一个礼拜他没有回家。后来这个故事连同李博士的名字传遍了微生物系,传遍了整个校园,回荡在仲夏傍晚Superior波光粼粼的湖畔。
这就是为什么李博士到现在还没有女朋友。
在接送新生师妹去沃尔玛买菜的大潮中,李博士始终保持着难得的清醒,从未参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不划算。
因为不划算。
我觉得李博士在这方面表现的相当睿智,据我多年观察,所有殷勤接送新来师妹买菜的男博士,师妹在买车之后就再也没理过他们,就像靠给姑娘拍照来泡妹子的摄影狗,姑娘把他们精心拍摄PS的照片放到网上之后,马上就跟其他男人跑了。
抠门到极致的李博士忽然有天在办公室走廊堵住我,匪夷所思的说要请我和他的前室友吃饭,我惊恐的问为什么是我?
他说因为一个月前我曾帮他借过一辆皮卡拉床垫,还有过年时前室友回国帮他给家里人捎过东西,他说他不喜欢欠人情。
路上我问他前室友,李博士做饭好吃不?
室友冷峻的说,怂货跑得快,穷逼做饭香。
李博士住在离学校不远的社区,社区绿化很好房租不高,天色稍晚些会看到裤腰带挂在臀尖儿的黑人在附近绕来绕去。可以确定的是李博士一定还没有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传达到这个小区,不然这群黑人的裤腰带不会挂的那么低。
叩开房门,李博士系着围裙伴着一身的油烟热情招呼我们坐下,三个人四道菜:土豆炒青椒,芹菜炒肉丝,拌黄瓜,西红柿炒鸡蛋。我觉得李博士来美国之前绝对在国内大学食堂做过兼职,要不然组合不出这么学院风格浓郁的菜系。
李博士拿出一打Corona,当场大家表现出极大的震惊,李博士竟然知道这个世界上除了青岛跟汉斯小木屋之外还有其他品牌的啤酒。要知道几个月前我和李博士负责给系里seminar买零食,我让他买些hummus和奶酪条,他说如果不是跟我出来他还一直以为hummus是个基地组织。
我问李博士,为什么是Corona呢?
他说因为自己来美国第一次去酒吧喝的就是Corona,之后每喝一杯就当是纪念逝去的青春和自己孤独的生命,他觉得这是一种初恋情结。
但我觉得这是汪峰情结。
而李博士的前室友觉得这是因为Corona最便宜。
这突然让我想起我第一次去美国的酒吧,我站在Cumberland的一个天台,把酒单上的价钱乘以汇率之后也点了一杯便宜的酒。田纳西八月末的晚风清凉而绵软,将半杯酒吹成满盏的乡愁。周围的人对你异常友好,但你却根本听不懂他们究竟在笑些什么。那天晚上我只学到了两件事:一是美国人喝啤酒会放柠檬,二是没有人喝酒时剥毛豆就花生。
李博士喝了一满杯,一边拿筷子拨拉炒芹菜,挑捡里面的肉丝,同时招呼我们好好吃菜。
我问李博士,美国那么多州可以做博士后,为什么要挑田纳西?
他送了一口酒,说明尼苏达呆久了,只想挑个暖和地方。
我说亚利桑那更暖和。
他说亚利桑那他妈热的跟吐鲁番一样。
我觉得李博士的选择很明智,从明尼苏达没有过渡的换到亚利桑那州就像刚从北大荒出来就直接调去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可是佛罗里达也暖和呀,跟海南岛一样,你为啥不去?前室友不依不饶。
李博士说你们俩咋不是海南岛就是吐鲁番?
接着我们各自沉默了一会儿,我猜想大家可能在思考少林寺究竟该对应美国的哪个州。
果不其然,我们一致认为是德克萨斯。
德克萨斯民风彪悍,且地处Bible belt,带枪的牧师跟少林棍僧感觉在各方面还都挺契合。
随后李博士告诉我们,他是被前老板推荐来田纳西的,李博士在美国这几年发了多篇论文,篇篇都是一作,科研实力不容小觑。
当然除了写论文,我觉得他老板招他来田纳西的另一个原因是李博士在实验室同样是一把好手。
这话是真的。别的不说,李博士光是配培养基涂平板的速度都异于常人,从菌液与培养基的混合到刮铲的使用都相当娴熟。据他说是那是因为年少时曾跟他秦镇的二伯学过蒸凉皮,蒸凉皮与涂平板二者在心法与手法上都略有相通,秦镇的那个夏天直接为李博士后来搞微生物研究铺平了道路。
跟李博士相比,虽然不会蒸凉皮,但我坚定的认为自己的掰馍绝技在技巧上足够资格拿来办技术移民,但苦于无法为生物系统工程研究和数学模型的建立提供任何帮助,抱憾终身。
在提到论文和实验时,李博士目光矍铄,酒喝到第三瓶,李博士活泼了不少,试图把话题逐步偏移到多环芳烃的结构。
话说回来,paper发的再多有什么用呢?李博士又是一声叹息。小时候父母老教育说要认真读书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挣大钱才能出人头地,结果发现一直念到了博士毕业,最后还是穷缩缩的,什么也买不起。
我和他前室友纷纷点头表示也遭遇过同样的受骗经历。
李博士在美国的六年只回过两次国,他说回去后愈发不喜欢和亲戚朋友交流,因为每次聊天都会把三分之一时间用在解释自己研究的东西是什么,再三分之一的时间解释为什么还没有毕业,最后三分之一用来解释为什么没有对象。
听到这里,我们几个眼里满是酸楚的泪,纷纷举起了酒杯。
李博士把工资的一半都存在卡里,半年一次寄还给远在西安的父母。他说还是单身好,如果有了对象这些钱没准就都花在女友手上了。父母虽总在电话上叮嘱他说家里不缺钱,但他需要让父母觉得自己在美国过得殷实。另外钱放在父母手上,心里踏实。
他说自己其实都明白,父母真正想要的是个孙子。
我说北美最不缺的就是这个,念PhD的谁他妈不是孙子。
可是你连女朋友都没有,上哪儿整个孙子出来给你爹抱?你又没办法duplicate。我继续追问。
提到这个问题,李博士略显伤感,他说一是学业繁重没时间陪女友,二是自己太笨不会跟女孩打交道,第三,有了女友每个月要请吃饭看电影还有买礼物什么的,又要花一笔维稳费。不找也罢。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维稳费还有这么个意思。
我说看来你是醉了。
他说没醉,我在这儿只有你们两个朋友,今天高兴。
我有些惭愧,我压根没把他当朋友。
他笑了一下说如今喝一点就上头,来美国之前一口气喝三瓶啤酒下去之后还能手解偏微分方程。
李博士说罢用手比划了一下,高瓶的那种。
我说牛逼。
李博士接着说,好久没这么放松了,等下我先接个电话。
他手插进兜里摸出手机,低头看了一眼,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神色紧张,调整了一下呼吸说出三个字:是老板。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李博士快步走向窗台,向我们摆手示意噤声。整个通话过程他都在不断重复和变换着Okay,I will,以及I’m sorry这三句话的排列组合方式。
挂掉电话,李博士慌张的说他要去趟实验室,有个实验结果没处理好,老板有些不高兴。
我说神经病都这么晚了。
李博士说你们好好吃,说罢换了鞋,丢了魂似的跑了。
主人离席,我们也只得胡乱吃了些残酒,做鸟兽散了。
之后我常在实验楼碰见李博士,他还是一如往日呆在实验室里埋头干活,偶尔在夜间经过他实验室会听见里面播着汪峰的歌。听人说李博士一旦忙起来会睡在休息室的沙发上。难怪他总向我们抱怨系楼里空调太冷,他说每一个被冻醒的晚上,梦见的都是明尼苏达一望无际的林海雪原。
我觉得他有些可怜。
今年六月初,李博士突然告诉我他要回国了,问我能不能到时候送他去机场。
送他走的那天,我和他前室友早早的过来,帮他取行李。
他转到厨房,拿起台子上的半瓶酱油晃了晃,说还有半瓶呢,扔了可惜。
我说要不你就喝了吧。
李博士指着窗台底下的一兜衣服和两双鞋,说还有这些包里装不下带不走。
我说你放心的走吧,要真舍不得到时候我替你把衣服鞋烧了。
他说呸!
坐在候机大厅里,前室友说再去买瓶啤酒。李博士摆手说算了,马上要起飞了,不喝酒。
前室友递给他一瓶Corona说你他妈是坐飞机又不是开飞机。
李博士把青柠塞进酒瓶,说能再跟你们俩好好喝上一杯真是不易,这会儿别说老板,系主任打电话我也不怕。这一刻我竟有些羡慕李博士,天大地大不如老板大,爹亲娘亲没有数据亲。
没有人知道李博士为什么突然决定回国,他一直没说原因。他说觉得自己像个知青,这些年鞠躬尽瘁支援了美国新农村建设,不光留下了青春,还留下了一包衣服两双鞋,要敬自己两杯酒。
我明白。
不过是
一杯敬艰难隐忍。
一杯敬年少轻狂。
x1

Re: 转本冰师姐的名作:土壤科学系的李博士,你还好么?;师弟的鸟
https://m.mysmth.net/article/Joke/3142836?p=3
主题:民间绝技(from 人人湿姐)
楼主|bm6|2013-04-25 15:09:14
这两天查理带我去看了农场实验用的湿地,草肥水满,长势喜人。
查理是我们农场一位肥硕的农民,平日喜好驾驶一辆拥有巨大轮子的黑色卡车,查理每次出场时的背景音乐都是卡车内播放着的震天动地节奏诡异的乡村音乐,锣鼓喧天丝竹齐鸣很有丁春秋的遗风,令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犹记该湿地去年刚开工时,我正跟老板在湿地里一铲一铲的挖土,查理站在土坷垃上捧着肚子看着生产力低下的我们,上前来指着坑里停着的大山猫牌挖掘机问我,冰,你会开那个么?
我羞愧的说对不起我还不会驾驶农用挖掘机。
查理鄙视的说过来我教你。
我跟随查理爬上挖掘机钻进驾驶舱,激动的抚摸挖掘机内舱糊满泥巴的操控装置,不由产生出一种星际航行的荣耀感。
关于驾驶农用挖掘机这里我简单说一下,农用挖掘机有左中右三个操控杆,左杆用来操纵铲斗的前伸后缩左右移动,右杆负责铲斗的提升和下降,中间那个像巨大闸门一样的杆用来控制挖掘机履带的前进后退,尤其是双手齐推时,那感觉就像开坦克一样肆无忌惮的爽。
然而,该挖掘机的驾驶舱很小,而查理拥有一套型号体积毫不逊于一代腚王王睿一的屁股,所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我被查理的大屁股挤压在角落脸一直紧贴着窗户,当时的情形大概就是这样的。
经过一个下午的培训,我已经熟练掌握了挖掘机的操作驾驶,玩的乐不思蜀。当时如果不是老板拦着,我一定会把这个玩意儿开出农场开上高速。稍有常识的人都能看出,如果我的铁骑继续前进,这些螳臂当车的交警难道阻挡的了吗?
掌握了农用机械操作技能之后,我发现自己还是无法与我的诸位好友比肩抗衡,因为从小到大,我的好友们总拥有各类他人难以匹敌的民间绝技,从飞檐走壁的武当弟子到单手切酶的生物博士,从研习八卦掌妄图称霸中原武林的胡人到脾气暴躁但会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花狗。
单说我这边的列位同门,师妹纪氏早在北京读高中时就已经获取技能:【电焊】。而师兄罗伯特则精通汽车维修,多年之前当他还混迹在北达科他州时,就常在风雪中帮乡邻修车,赢得生前身后名,是条人尽皆知的好汉。
故而我们三人的主公技能分别列作:电喷,汽修,以及挖掘机驾驶。三人集结时可以召唤出战斗技能:【毕业后颁发国家认证的大专学历证书】。
在做人工湿地BMP之前,来这边的第一年我被录在野生动物管理系,那一会儿我的研究方向是天然湿地生态评价和生化特性分析,生态评价则主要针对美国东南部的天然湿地和以及鸟类管理。当年我们的课题组卧虎藏龙,各位同门共同拥有一项民间绝技:翻译鸟语。
我犹记课题组众人的鸟语研习是类似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一样的训练,给你放一段鸟叫的录音,然后分析出这只鸟到底在他妈说什么。
当然,这仅是根据鸟的种类,生长周期,时令季节,以及声谱图来大致判断出这是求偶信号(mating),警告讯号(alert),还是早上起来招呼街坊(morning call),而绝对无法翻译出鸟类对话中类似“咿?恁几个这是在弄啥嘞?”或者“赵春雷你他妈给我说清楚窝里的蛋到底是谁下的?”这种具体内容。
由于我起步较晚,加之专业跨度较大,所以我当年学这个东西时相当费力,每日在办公室里看鸟认鸟听鸟叫,耳朵里都快生出鸟了,实力却远不及师兄尼克与师姐伊丽莎白,当我自愧技不如人向我妈讨教时,她一针见血的说你学那玩意儿有个鸟用。
熟悉这个行当的同学们都知道,观鸟是一项异常艰辛的工作,因为测样的最佳时间是日出前半个小时,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在五点半到达观测点,而我每天起床后刷牙洗脸梳头吃完菠菜包子再开车一个多小时赶到湿地时基本上已经千山鸟飞绝。
在我们课题组里,唯有师姐伊丽莎白深得老板喜爱,因为只有她可以做到晚上八点半睡觉,早上四点准时起床,作息时间比西北地区所有干休所里任何一位老干部都要来的诡异。
后来伊丽莎白毕了业,北上去了明尼苏达,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寒冷地方守林观鸟,工作性质相当枯燥,有点类似于刺配沧州之后看守草料场的林冲。
当年同组另一位与我一起听鸟叫的尼克,现如今已经转投他人门下做起了湿地碳排,我听罗伯特说,他现在的老板是湿地领域的一位得道高人,而且是我们老板的学长的老板,所以我觉得尼克不仅要管这位老爷叫师祖,而且每次组会见面时至少得给他磕三个响头。
前两天听罗伯特说起,尼克如今与该湿地老祖相处并不融洽,自己苦心经营数篇paper,最后反而署名为第二作者,沦为学术圈的万年侧福晋。尼克敢怒不敢言,依然每天笑对这位只手遮天的师祖。该师祖的牛逼之处在于他早在九十年代初就提出了天然湿地的温室诱因,而那一年,尼克尚不知二氧化碳为何物,郭富城还留着中分,罗伯特还在吃奶奶搓的肉丸子,我还在纠结于将来应该嫁给张公子还是戚宝山。
后来我从湿地生态转到湿地水处理,众位同门在贺喜之余也甚觉可惜,至于为什么要转专业,原因有三,一是我搞的那些个玩意儿针对的是美国东南部的鸟类,国内他妈的一只都没有。
二是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大片天然湿地分别位于北部的密歇根与南部的佛罗里达,我既不想观鸟时被狼叼走,也不愿采样时被鳄鱼生吞,既不想北上成为风雪中的鄂伦春少女,也不愿南下变为丛林里的赛德克巴莱。
第三个原因,朋友们问我研究方向是什么,我说我研究湿地,每次这个答案都让师姐这个角色显得很猥琐,当对方细问具体研究师弟什么时?我只能照实回答研究湿地的鸟。
--
修改:bm6 FROM 124.131.62.*
FROM 124.131.62.*
主题:民间绝技(from 人人湿姐)
楼主|bm6|2013-04-25 15:09:14
这两天查理带我去看了农场实验用的湿地,草肥水满,长势喜人。
查理是我们农场一位肥硕的农民,平日喜好驾驶一辆拥有巨大轮子的黑色卡车,查理每次出场时的背景音乐都是卡车内播放着的震天动地节奏诡异的乡村音乐,锣鼓喧天丝竹齐鸣很有丁春秋的遗风,令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犹记该湿地去年刚开工时,我正跟老板在湿地里一铲一铲的挖土,查理站在土坷垃上捧着肚子看着生产力低下的我们,上前来指着坑里停着的大山猫牌挖掘机问我,冰,你会开那个么?
我羞愧的说对不起我还不会驾驶农用挖掘机。
查理鄙视的说过来我教你。
我跟随查理爬上挖掘机钻进驾驶舱,激动的抚摸挖掘机内舱糊满泥巴的操控装置,不由产生出一种星际航行的荣耀感。
关于驾驶农用挖掘机这里我简单说一下,农用挖掘机有左中右三个操控杆,左杆用来操纵铲斗的前伸后缩左右移动,右杆负责铲斗的提升和下降,中间那个像巨大闸门一样的杆用来控制挖掘机履带的前进后退,尤其是双手齐推时,那感觉就像开坦克一样肆无忌惮的爽。
然而,该挖掘机的驾驶舱很小,而查理拥有一套型号体积毫不逊于一代腚王王睿一的屁股,所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我被查理的大屁股挤压在角落脸一直紧贴着窗户,当时的情形大概就是这样的。
经过一个下午的培训,我已经熟练掌握了挖掘机的操作驾驶,玩的乐不思蜀。当时如果不是老板拦着,我一定会把这个玩意儿开出农场开上高速。稍有常识的人都能看出,如果我的铁骑继续前进,这些螳臂当车的交警难道阻挡的了吗?
掌握了农用机械操作技能之后,我发现自己还是无法与我的诸位好友比肩抗衡,因为从小到大,我的好友们总拥有各类他人难以匹敌的民间绝技,从飞檐走壁的武当弟子到单手切酶的生物博士,从研习八卦掌妄图称霸中原武林的胡人到脾气暴躁但会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花狗。
单说我这边的列位同门,师妹纪氏早在北京读高中时就已经获取技能:【电焊】。而师兄罗伯特则精通汽车维修,多年之前当他还混迹在北达科他州时,就常在风雪中帮乡邻修车,赢得生前身后名,是条人尽皆知的好汉。
故而我们三人的主公技能分别列作:电喷,汽修,以及挖掘机驾驶。三人集结时可以召唤出战斗技能:【毕业后颁发国家认证的大专学历证书】。
在做人工湿地BMP之前,来这边的第一年我被录在野生动物管理系,那一会儿我的研究方向是天然湿地生态评价和生化特性分析,生态评价则主要针对美国东南部的天然湿地和以及鸟类管理。当年我们的课题组卧虎藏龙,各位同门共同拥有一项民间绝技:翻译鸟语。
我犹记课题组众人的鸟语研习是类似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一样的训练,给你放一段鸟叫的录音,然后分析出这只鸟到底在他妈说什么。
当然,这仅是根据鸟的种类,生长周期,时令季节,以及声谱图来大致判断出这是求偶信号(mating),警告讯号(alert),还是早上起来招呼街坊(morning call),而绝对无法翻译出鸟类对话中类似“咿?恁几个这是在弄啥嘞?”或者“赵春雷你他妈给我说清楚窝里的蛋到底是谁下的?”这种具体内容。
由于我起步较晚,加之专业跨度较大,所以我当年学这个东西时相当费力,每日在办公室里看鸟认鸟听鸟叫,耳朵里都快生出鸟了,实力却远不及师兄尼克与师姐伊丽莎白,当我自愧技不如人向我妈讨教时,她一针见血的说你学那玩意儿有个鸟用。
熟悉这个行当的同学们都知道,观鸟是一项异常艰辛的工作,因为测样的最佳时间是日出前半个小时,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在五点半到达观测点,而我每天起床后刷牙洗脸梳头吃完菠菜包子再开车一个多小时赶到湿地时基本上已经千山鸟飞绝。
在我们课题组里,唯有师姐伊丽莎白深得老板喜爱,因为只有她可以做到晚上八点半睡觉,早上四点准时起床,作息时间比西北地区所有干休所里任何一位老干部都要来的诡异。
后来伊丽莎白毕了业,北上去了明尼苏达,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寒冷地方守林观鸟,工作性质相当枯燥,有点类似于刺配沧州之后看守草料场的林冲。
当年同组另一位与我一起听鸟叫的尼克,现如今已经转投他人门下做起了湿地碳排,我听罗伯特说,他现在的老板是湿地领域的一位得道高人,而且是我们老板的学长的老板,所以我觉得尼克不仅要管这位老爷叫师祖,而且每次组会见面时至少得给他磕三个响头。
前两天听罗伯特说起,尼克如今与该湿地老祖相处并不融洽,自己苦心经营数篇paper,最后反而署名为第二作者,沦为学术圈的万年侧福晋。尼克敢怒不敢言,依然每天笑对这位只手遮天的师祖。该师祖的牛逼之处在于他早在九十年代初就提出了天然湿地的温室诱因,而那一年,尼克尚不知二氧化碳为何物,郭富城还留着中分,罗伯特还在吃奶奶搓的肉丸子,我还在纠结于将来应该嫁给张公子还是戚宝山。
后来我从湿地生态转到湿地水处理,众位同门在贺喜之余也甚觉可惜,至于为什么要转专业,原因有三,一是我搞的那些个玩意儿针对的是美国东南部的鸟类,国内他妈的一只都没有。
二是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大片天然湿地分别位于北部的密歇根与南部的佛罗里达,我既不想观鸟时被狼叼走,也不愿采样时被鳄鱼生吞,既不想北上成为风雪中的鄂伦春少女,也不愿南下变为丛林里的赛德克巴莱。
第三个原因,朋友们问我研究方向是什么,我说我研究湿地,每次这个答案都让师姐这个角色显得很猥琐,当对方细问具体研究师弟什么时?我只能照实回答研究湿地的鸟。
--
修改:bm6 FROM 124.131.62.*
FROM 124.131.62.*
x1

Re: 转本冰师姐的名作:土壤科学系的李博士,你还好么?;师弟的鸟
再转一篇北美狩猎基础装逼学,师姐威武:
http://qiangyou.org/bbs/forum.php?mod=v ... d&tid=4614
标 题: zz 本冰师姐:北美狩猎基础装逼学(North America Hunting Zhuangbiology 101)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30 22:52:33 2013, 美东)
前几日看到了一些关于北美狩猎的帖子。虽然狩猎在北美是公认的Red neck game, 但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外出打猎还是比周末围着桌子坐一圈儿玩三国杀要有意思的多,希望你们能从狩猎活动中找到装逼乐趣,装出特色,装出水平。
关于狩猎培训,考permit,狩猎季节,枪械要求,还有猎物的bag limit每个州都不太相同,网上这方面内容很多,在这里我暂不多说。
一般情况下,入门级的猎手可以从猎火鸡练起。行猎场地的选择既可以先拿私人turkey game farm练手,也可以直接去野外猎杀。在狩猎界,火鸡就相当于新手村外的史莱姆。火鸡数量巨大,普遍智商偏低,捕猎难度不大,且万年下酒菜的出身很难得到舆论保护。
作为猎物,火鸡的逼格不高,逼围有限。所以在装逼时首先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犯低级错误,像如何在猎枪上安瞄准镜这种捞逼问题就不要提。一般情况下,火鸡的最佳射击距离是45码内,在专业猎手眼里,45码内还需要瞄准镜,不是眼睛有问题就是脑子有问题。
装备逼是装逼之本,对于猎枪的选择,Benelli Super Vinci和Mossberg这一系列散弹枪都算得上趁手的兵器,猎界的老手们也偏好这一系列。像Mossberg turkey THUG这种好货沃尔玛就有,你们平日逛超市买完一大车great value之后可以顺道把车推去挑挑shotgun。
有些人装逼心切,觉得shotgun这种枪不够威猛,从而选择来复枪这种开洞利器,来复枪威力巨大,稍有不慎就会将火鸡打的失了鸡型,散落一地的鸡块儿,拿手划拉划拉基本就可以直接裹上面糊下锅油炸。
除了猎枪,诱猎装备也是装逼成功的细节,game call在摩擦时能发出紫牛紫牛的声音,用来模仿火鸡叫引诱猎物前来。常用的call包括box call和slate call,二者在音质上其实没有什么区别。密西西比的小猎手J氏曾给我讲过两个傻逼一人拿一个slate趴在草丛里对着刮,刮了整整一个早上才发现对方都不是火鸡差点打起来,传为猎界佳话。
在引诱猎物时要积极与火鸡互动。用平缓断续的叫声(Cluck)引火鸡出山,接着用咕噜音(Purr)令其放松警惕,要长短搭配,节奏有序,要将自己伪装成一只性格鲜明的雌性火鸡,把枪战升级成谍战,用以提高逼格。当然,你绝不能跟火鸡聊上了瘾,言多必失,一旦听到火鸡发出几个比较sharp且短促的高音(Putt),那么对不起,你的特务身份可能已经暴露了。
考虑到你们的装逼诉求,猎火鸡时可以考虑带上一个小跟班,俗称hunting assistant。职责就是趴在你身后20码的地方负责拿小棍儿刮slate引诱火鸡,以及捕猎成功之后清理现场,试想有专人伺候你打猎,就像有下人专门替你跳皮筋时撑筋,跳大绳时抡绳,扔沙包时捡沙包,跳山羊时当山羊,即使猎技逊人一无所获,倒霉亦不倒势。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烘托主角,hunting assistant的选择请参考湖南卫视电视剧里从不化妆的群众演员,不宜过于英武抢眼,反例请回忆魏王床头捉刀的典故。
喜欢猎鹿的同学们可以北上威斯康辛和明尼苏达,这两个州是冬季猎鹿的好去处,威斯康辛更是全美著名的hunting state,每年一到狩猎季就会吸引大量的外地猎手,但由于鹿群数量多且猎区面积广大,所以不必担心狩猎季的威斯康辛会变成国庆长假的八达岭。相比外州的猎人,威斯康辛的local hunters大都热情善良,而且有着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土,肥,圆,闲,二。
鹿枪的选择是一个相当大的chapter,rifle或者shotgun的类型,价位,枪械口径,以及hunting scope的挑选全都因人而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论坛上看看不同枪型的review和价位。一般来说deer rifle的起步价都在六百,好一点的slug都是千元以上,而等你买了枪之后就会发现,后期耗在子弹上的花费更高。各位炫富党请注意,如果自己的狩猎水平太烂,那么请一定在枪械装备上砸钱虐死其他穷逼,千万不要浪费这个千载难逢的炫富装逼良机。
当然,对于广大穷逼来说,实在买不起好枪也可以考虑两个人share一支。我当年还在wildlife management系里研究鸟时,系里就有两个同学凑钱买了一支slug shotgun,直到现在我看见他俩时都会不自觉的回忆起《茶馆》里凑钱合买一个老婆的两个逃兵。
白尾鹿的狩猎季节一般从深秋持续到冬末,伏击的时候会蹲守很久,在寒风里一待几个小时非常正常,尤其是在冷得出奇的北部猎区,所以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尽量不要为了自拍耍帅穿的太少结果在人前冻出一脸鼻涕,我个人觉得论保暖与舒适程度,没有什么外套比的过军大衣,但这样的寒冬腊月天,穿着军大衣在地里一蹲整一天,非常容易被人误解成年底在林场讨薪的农民工。
我身边的猎手们大都推荐Realtree和Mossy oak的warm camo,隐蔽性较好,且保暖轻便。值得注意的是, hunting camo穿在身上没那么精致美观,看看duck dynasty里几个老头儿不招人待见的土锤样子你就知道靠猎装来耍帅装逼基本没什么发挥空间。当然,如果你想穿上貂皮袄狐皮氅黄马褂雀金裘领上一队人马浩浩荡荡风风光光的围猎也没有人拦着,要装这种史诗文化巨逼绝不能心疼制作经费。
猎鹿与猎火鸡不同,白尾鹿的敏感机警比火鸡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妄图用game call模仿鹿鸣诱引鹿前来互动谈笑风生只能显得你太年轻幼稚。而且白尾鹿的嗅觉灵敏,身上有汗味或者轻微的香水味,鹿都很容易闻的到,这就是为什么余堃同学在日志里强调打鹿时一定要呆在下风口。所以今天我以一个长者的身份告诉你们,鹿不像火鸡那么迟钝,单纯以装逼为目的带上一个没什么狩猎经验的hunting assistant反而非常容易暴露身份从而给自己添堵,可以考虑像身经百战的老猎手一样,牵一只优秀的猎犬,驱车北上,揭开装逼的新篇章。
猎犬的作用基本分为三类:寻回(retrieving),追踪(tracking),与追赶(chasing)。寻回犬在game bird与小型猎物狩猎时作用很大,能帮你省掉不少力气,首推拉布拉多犬。拉布拉多是retriever出身,嗅觉灵敏,易于训练,熟识水性尤其适宜捕猎水禽。这种狗同时又是护院小能手,居家好伙伴,一狗多用,经济实惠,因此荣膺美国国民猎犬。
在猎鹿和大型哺乳动物时,追踪犬尤为重要,追踪犬要求有高度灵敏的嗅觉,机警沉稳,能排除干扰迅速追踪到猎物,比如著名的Jack Russel以及各类Hound。另外,复古文艺小清新们可以建议选择bloodhound这种猎犬中的经典款,没错,就是打鸭子游戏里著名的贱笑狗。
bloodhound配Winchester1866或者双管猎枪,外加一顶浣熊小帽儿一向是狩猎复古逼爱好者的标准配置。
当然,你也完全可以将自家的宠物狗训练成猎犬,比如各类梗犬,比格,甚至腊肠犬都是不错的猎犬candidate。但绝不能选择哈士奇萨摩耶这种运动档的害群之马;其次不能是巴哥这种胖狗,因为他只会悲伤的坐在你身边,传达出一种负面情绪;更不能是小贵宾吉娃娃这种娘炮,拿吉娃娃当宠物的男人还是不要打猎了,我觉得烘焙更适合你们。
对于那些又想扛鹿回来跟妹子们装逼又不舍不得花钱买枪械装备的穷PhD们,我建议你们可以向我的好兄弟罗伯特学习,直接上公路边捡鹿。当年罗伯特带着全部家当开着卡车从北塔科他州途经明尼苏达和威斯康辛一路南下来田纳西,一路上共捡了三只,为了腾出地方塞鹿不得已把大鱼缸裹上床单架在副驾的椅背上一手扶着,另一只手握着方向盘,单手开了八百多迈。罗伯特一路被盘查多次,原因是警察远看以为他扶了一口棺材,而且卡车沿途一直在往下渗血。
这里我顺便提醒一句,猎物留在车里的血迹非常难清理,如果找不到大size的防水布,我建议你们可以考虑在卡车后舱里贴满卫生巾。
所以今年冬天奉劝各位北美猥琐男不要继续在“美国最美的多少条公路”“一定要去的几个海滩”这种分享相册底下@喜欢的妹子,二话不说搞定装备和permit,擦好枪械,安排好路线,再递给她一封信,上书只一句话:“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北指。今治虎贲兵械,方与将军会猎于威斯康辛”。
逼格爆表,走好不送。
最后我要强调一点,真正拉开档次大幅提升逼格的是用弓箭来狩猎,但bow hunting貌似已经超出了我们基础狩猎装逼学的范畴,属于进阶狩猎装逼学(Advanced North America Hunting Zhuangbiology 579)。
之前我们在密西西比的field trip上跟一个胖子学deer hunting and management,胖子的前半节课都在罗列当年在北方诸州的辉煌战绩,后半节课胖子笔锋一转,开始讲述自己放下屠刀慈悲为怀的心路历程。这节课我共记住了三个重点:一是牛逼的猎人猎鹿时会选择用弓箭而不屑用枪,二是射箭时要瞄准胸肺,三是不可大开杀戒。
胖子说一个优秀的猎手应当学会用弓箭,要用原始的方法与自然接触,这样才能体验真正的狩猎乐趣。虽然很多州规定用弓箭狩猎白尾鹿的bag limits数量比用猎枪要多,但是弓箭狩猎的难度远高于猎枪,对猎手的眼力臂力判断力都有着极高的要求,一箭定输赢。也就是说,若一箭走偏便错失了良机,再次搭弦补箭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即使你捧的是诸葛连弩手上攒了一把杀也没有什么用。
我记得当时还有个学生提起了德州的hog hunting,胖子对此表现的不屑一顾,说德克萨斯那一票儿hog hunter压根儿不懂什么是狩猎,那种hog hunting根本不配称之为hunting game,勉强只能算是hunting buffet。
那会儿我不明白他说这话的用意何在,直到后来我看到了一幅德州hog hunting图。
我始终觉得开着高达一样的东西扫射野猪太他妈突破人类想象力极限了。
http://qiangyou.org/bbs/forum.php?mod=v ... d&tid=4614
标 题: zz 本冰师姐:北美狩猎基础装逼学(North America Hunting Zhuangbiology 101)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ug 30 22:52:33 2013, 美东)
前几日看到了一些关于北美狩猎的帖子。虽然狩猎在北美是公认的Red neck game, 但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外出打猎还是比周末围着桌子坐一圈儿玩三国杀要有意思的多,希望你们能从狩猎活动中找到装逼乐趣,装出特色,装出水平。
关于狩猎培训,考permit,狩猎季节,枪械要求,还有猎物的bag limit每个州都不太相同,网上这方面内容很多,在这里我暂不多说。
一般情况下,入门级的猎手可以从猎火鸡练起。行猎场地的选择既可以先拿私人turkey game farm练手,也可以直接去野外猎杀。在狩猎界,火鸡就相当于新手村外的史莱姆。火鸡数量巨大,普遍智商偏低,捕猎难度不大,且万年下酒菜的出身很难得到舆论保护。
作为猎物,火鸡的逼格不高,逼围有限。所以在装逼时首先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犯低级错误,像如何在猎枪上安瞄准镜这种捞逼问题就不要提。一般情况下,火鸡的最佳射击距离是45码内,在专业猎手眼里,45码内还需要瞄准镜,不是眼睛有问题就是脑子有问题。
装备逼是装逼之本,对于猎枪的选择,Benelli Super Vinci和Mossberg这一系列散弹枪都算得上趁手的兵器,猎界的老手们也偏好这一系列。像Mossberg turkey THUG这种好货沃尔玛就有,你们平日逛超市买完一大车great value之后可以顺道把车推去挑挑shotgun。
有些人装逼心切,觉得shotgun这种枪不够威猛,从而选择来复枪这种开洞利器,来复枪威力巨大,稍有不慎就会将火鸡打的失了鸡型,散落一地的鸡块儿,拿手划拉划拉基本就可以直接裹上面糊下锅油炸。
除了猎枪,诱猎装备也是装逼成功的细节,game call在摩擦时能发出紫牛紫牛的声音,用来模仿火鸡叫引诱猎物前来。常用的call包括box call和slate call,二者在音质上其实没有什么区别。密西西比的小猎手J氏曾给我讲过两个傻逼一人拿一个slate趴在草丛里对着刮,刮了整整一个早上才发现对方都不是火鸡差点打起来,传为猎界佳话。
在引诱猎物时要积极与火鸡互动。用平缓断续的叫声(Cluck)引火鸡出山,接着用咕噜音(Purr)令其放松警惕,要长短搭配,节奏有序,要将自己伪装成一只性格鲜明的雌性火鸡,把枪战升级成谍战,用以提高逼格。当然,你绝不能跟火鸡聊上了瘾,言多必失,一旦听到火鸡发出几个比较sharp且短促的高音(Putt),那么对不起,你的特务身份可能已经暴露了。
考虑到你们的装逼诉求,猎火鸡时可以考虑带上一个小跟班,俗称hunting assistant。职责就是趴在你身后20码的地方负责拿小棍儿刮slate引诱火鸡,以及捕猎成功之后清理现场,试想有专人伺候你打猎,就像有下人专门替你跳皮筋时撑筋,跳大绳时抡绳,扔沙包时捡沙包,跳山羊时当山羊,即使猎技逊人一无所获,倒霉亦不倒势。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烘托主角,hunting assistant的选择请参考湖南卫视电视剧里从不化妆的群众演员,不宜过于英武抢眼,反例请回忆魏王床头捉刀的典故。
喜欢猎鹿的同学们可以北上威斯康辛和明尼苏达,这两个州是冬季猎鹿的好去处,威斯康辛更是全美著名的hunting state,每年一到狩猎季就会吸引大量的外地猎手,但由于鹿群数量多且猎区面积广大,所以不必担心狩猎季的威斯康辛会变成国庆长假的八达岭。相比外州的猎人,威斯康辛的local hunters大都热情善良,而且有着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土,肥,圆,闲,二。
鹿枪的选择是一个相当大的chapter,rifle或者shotgun的类型,价位,枪械口径,以及hunting scope的挑选全都因人而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论坛上看看不同枪型的review和价位。一般来说deer rifle的起步价都在六百,好一点的slug都是千元以上,而等你买了枪之后就会发现,后期耗在子弹上的花费更高。各位炫富党请注意,如果自己的狩猎水平太烂,那么请一定在枪械装备上砸钱虐死其他穷逼,千万不要浪费这个千载难逢的炫富装逼良机。
当然,对于广大穷逼来说,实在买不起好枪也可以考虑两个人share一支。我当年还在wildlife management系里研究鸟时,系里就有两个同学凑钱买了一支slug shotgun,直到现在我看见他俩时都会不自觉的回忆起《茶馆》里凑钱合买一个老婆的两个逃兵。
白尾鹿的狩猎季节一般从深秋持续到冬末,伏击的时候会蹲守很久,在寒风里一待几个小时非常正常,尤其是在冷得出奇的北部猎区,所以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尽量不要为了自拍耍帅穿的太少结果在人前冻出一脸鼻涕,我个人觉得论保暖与舒适程度,没有什么外套比的过军大衣,但这样的寒冬腊月天,穿着军大衣在地里一蹲整一天,非常容易被人误解成年底在林场讨薪的农民工。
我身边的猎手们大都推荐Realtree和Mossy oak的warm camo,隐蔽性较好,且保暖轻便。值得注意的是, hunting camo穿在身上没那么精致美观,看看duck dynasty里几个老头儿不招人待见的土锤样子你就知道靠猎装来耍帅装逼基本没什么发挥空间。当然,如果你想穿上貂皮袄狐皮氅黄马褂雀金裘领上一队人马浩浩荡荡风风光光的围猎也没有人拦着,要装这种史诗文化巨逼绝不能心疼制作经费。
猎鹿与猎火鸡不同,白尾鹿的敏感机警比火鸡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妄图用game call模仿鹿鸣诱引鹿前来互动谈笑风生只能显得你太年轻幼稚。而且白尾鹿的嗅觉灵敏,身上有汗味或者轻微的香水味,鹿都很容易闻的到,这就是为什么余堃同学在日志里强调打鹿时一定要呆在下风口。所以今天我以一个长者的身份告诉你们,鹿不像火鸡那么迟钝,单纯以装逼为目的带上一个没什么狩猎经验的hunting assistant反而非常容易暴露身份从而给自己添堵,可以考虑像身经百战的老猎手一样,牵一只优秀的猎犬,驱车北上,揭开装逼的新篇章。
猎犬的作用基本分为三类:寻回(retrieving),追踪(tracking),与追赶(chasing)。寻回犬在game bird与小型猎物狩猎时作用很大,能帮你省掉不少力气,首推拉布拉多犬。拉布拉多是retriever出身,嗅觉灵敏,易于训练,熟识水性尤其适宜捕猎水禽。这种狗同时又是护院小能手,居家好伙伴,一狗多用,经济实惠,因此荣膺美国国民猎犬。
在猎鹿和大型哺乳动物时,追踪犬尤为重要,追踪犬要求有高度灵敏的嗅觉,机警沉稳,能排除干扰迅速追踪到猎物,比如著名的Jack Russel以及各类Hound。另外,复古文艺小清新们可以建议选择bloodhound这种猎犬中的经典款,没错,就是打鸭子游戏里著名的贱笑狗。
bloodhound配Winchester1866或者双管猎枪,外加一顶浣熊小帽儿一向是狩猎复古逼爱好者的标准配置。
当然,你也完全可以将自家的宠物狗训练成猎犬,比如各类梗犬,比格,甚至腊肠犬都是不错的猎犬candidate。但绝不能选择哈士奇萨摩耶这种运动档的害群之马;其次不能是巴哥这种胖狗,因为他只会悲伤的坐在你身边,传达出一种负面情绪;更不能是小贵宾吉娃娃这种娘炮,拿吉娃娃当宠物的男人还是不要打猎了,我觉得烘焙更适合你们。
对于那些又想扛鹿回来跟妹子们装逼又不舍不得花钱买枪械装备的穷PhD们,我建议你们可以向我的好兄弟罗伯特学习,直接上公路边捡鹿。当年罗伯特带着全部家当开着卡车从北塔科他州途经明尼苏达和威斯康辛一路南下来田纳西,一路上共捡了三只,为了腾出地方塞鹿不得已把大鱼缸裹上床单架在副驾的椅背上一手扶着,另一只手握着方向盘,单手开了八百多迈。罗伯特一路被盘查多次,原因是警察远看以为他扶了一口棺材,而且卡车沿途一直在往下渗血。
这里我顺便提醒一句,猎物留在车里的血迹非常难清理,如果找不到大size的防水布,我建议你们可以考虑在卡车后舱里贴满卫生巾。
所以今年冬天奉劝各位北美猥琐男不要继续在“美国最美的多少条公路”“一定要去的几个海滩”这种分享相册底下@喜欢的妹子,二话不说搞定装备和permit,擦好枪械,安排好路线,再递给她一封信,上书只一句话:“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北指。今治虎贲兵械,方与将军会猎于威斯康辛”。
逼格爆表,走好不送。
最后我要强调一点,真正拉开档次大幅提升逼格的是用弓箭来狩猎,但bow hunting貌似已经超出了我们基础狩猎装逼学的范畴,属于进阶狩猎装逼学(Advanced North America Hunting Zhuangbiology 579)。
之前我们在密西西比的field trip上跟一个胖子学deer hunting and management,胖子的前半节课都在罗列当年在北方诸州的辉煌战绩,后半节课胖子笔锋一转,开始讲述自己放下屠刀慈悲为怀的心路历程。这节课我共记住了三个重点:一是牛逼的猎人猎鹿时会选择用弓箭而不屑用枪,二是射箭时要瞄准胸肺,三是不可大开杀戒。
胖子说一个优秀的猎手应当学会用弓箭,要用原始的方法与自然接触,这样才能体验真正的狩猎乐趣。虽然很多州规定用弓箭狩猎白尾鹿的bag limits数量比用猎枪要多,但是弓箭狩猎的难度远高于猎枪,对猎手的眼力臂力判断力都有着极高的要求,一箭定输赢。也就是说,若一箭走偏便错失了良机,再次搭弦补箭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即使你捧的是诸葛连弩手上攒了一把杀也没有什么用。
我记得当时还有个学生提起了德州的hog hunting,胖子对此表现的不屑一顾,说德克萨斯那一票儿hog hunter压根儿不懂什么是狩猎,那种hog hunting根本不配称之为hunting game,勉强只能算是hunting buffet。
那会儿我不明白他说这话的用意何在,直到后来我看到了一幅德州hog hunting图。
我始终觉得开着高达一样的东西扫射野猪太他妈突破人类想象力极限了。
Re: 转本冰师姐的名作:土壤科学系的李博士,你还好么?;师弟的鸟
开春了哦。
这里的火鸡不怕人。我也有几次看到火鸡逛到我家院子里,有一只还大摇大摆地走在driveway上,也不怕撞死。还看到过鹿,特别优雅。不过鹿怕人,一听到人声或车声撒腿就跑。
Re: 转本冰师姐的名作:土壤科学系的李博士,你还好么?;师弟的鸟
我家附近有时候也有鹿。鹿还是有些危险的。它们撞击力很大wh. 写了: 2023年 4月 24日 01:36 开春了哦。
这里的火鸡不怕人。我也有几次看到火鸡逛到我家院子里,有一只还大摇大摆地走在driveway上,也不怕撞死。还看到过鹿,特别优雅。不过鹿怕人,一听到人声或车声撒腿就跑。
Re: 转本冰师姐的名作:土壤科学系的李博士,你还好么?;师弟的鸟
所以说是外f*,并且不忘嘲笑北美猥琐男?wh. 写了: 2023年 4月 24日 11:01 去看了她的微博,风采依旧啊。
微博还带货的啊。她好像嫁了老外,两个娃看着都是混血。
她以前灌旧站吗?第一篇我肯定在旧站看过,就是不记得是哪个版了。
Re: 转本冰师姐的名作:土壤科学系的李博士,你还好么?;师弟的鸟
果然嬉笑怒骂皆文章,看得捧腹,哈哈。
不知道现在新一代北美男博士是不是还是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不得志,我知道的一两个回国的确实是因为求偶不得的问题。有时读书越多就越容易患得患失。
火鸡,最大的感觉就是感觉无味。
不知道现在新一代北美男博士是不是还是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不得志,我知道的一两个回国的确实是因为求偶不得的问题。有时读书越多就越容易患得患失。
火鸡,最大的感觉就是感觉无味。
鱼找鱼,虾找虾,剩下哒,我忘啦

第一印象差的某些男id,现在看来印象依然很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