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TAC 也是几十年前的技术了

生物学,医学,药学,生化和生理功能, 解剖和组织结构, 流行病学和药理学, 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寄生虫学和毒理学。
生物制药相关,包括biotech和pharma,股票分析,工作内推,简历评估,职业规划,研发交流,FDA资讯等。
回复
Tlexander楼主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113
帖子: 4046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2日 17:34

PROTAC 也是几十年前的技术了

帖子 Tlexander楼主 »

PROTAC 也是几十年前的技术了,对于千老而言,这都不是事,八卦是千老的基本修养。很多千老在R&D部门工作,做着顶层设计,但是离downstream太远,拿着微薄的工资,还有随时被裁的风险,所以都在潜水。最近几年一些文章揭示了一些小分子药物的机制,重新引燃了大家的热情。其中有篇就是中国千老的大作,揭示了RBM39降解的机制,于2017年在science 上发表。这篇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三哥,本来是是做医生的,但是对科研感兴趣,McKnight 力排众议把他留了下来。还有大家提到的Amgen 的Ryan ,博后的时候和一位优秀的,半只手已经够到诺奖的中国青年才俊,发过一片mol cell ,揭示了MAGE一类蛋白的机制,募集E3,开启了他对这类蛋白的研究。当他做了老板后,又是一位中国千老助了他一臂之力,发了一片cell,后来让就搬到了 st Jude ,再后来就去了Amgen。McKnight显然是指UT Southwestern的现任生化系主任。你说的Molecular Cell论文是上面这篇2010年的吧?在说说Ryan 的中国老板,做着经典的细胞生物学,chromosome segregation ,有很多原创性的发现,比如MAD调控insulin 通路,颠覆了大家的认知,还有很多发现。结果被HHMI黑了,没有续上,又被学校背后捅了一刀,再后来把实验室搬回了中国。我当年博士论文虽然研究的是疱疹病毒,但我主攻的两个病毒蛋白都有SUMOylation修饰,因此对Ubiquitin和Ubiquitin-Like Systems至今都了如指掌,只要有关键词,查文献的时间只需用秒计算。原来Hongtao Yu已经全职回国去了西湖大学。我在去年的这篇"全景扫描"式的科普文章里也点评了泛素系统在2004年的诺奖。接下来看业余时间能挤出多少,准备把2004年的化学奖作为下一个诺奖科学史的写作选题。那个时候基本上所有人都 在找自己研究蛋白的E3。找到了基本就能发个jbc。后来又有了去泛素系统。找到了 又一篇。说到ubiquitination,也有中国人的贡献。当时大家都认为只是降解的标签,后来有中国学者James告诉大家,63位也可以被修饰,并且不降解,大家都不相信,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我在博士毕业前的半年里,"半只手已经够到"了SUMO E3,可惜合作者Matunis颇有操守,没有向我透露他博后时的labmate最新的yeast genetics结果。而我老板的实验室和Matunis实验室都只有生化技术,无人会玩酵母遗传学 ... 如果能找到病毒蛋白的SUMO E3,至少能上Molecular Cell,呵呵。那一年对霍普金斯大课老师讲的APOG [Awesome Power of (Yeast) Genetics] 这个缩写,真是有"多么痛的领悟"
x1 图片
回复

回到 “生物医学和制药(Biomedical & Pharmaceuti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