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tleBear 写了: 2023年 5月 13日 09:38
美国发动的产业链转移很难说是从经济规律角度出发的,更大程度上是从地缘政治出发,而且还是美国自己的地缘政治需求出发的。短期内或许有点用,但是考虑到成本、地缘政治风险、文化制度屏障,也可能最后根本没用,到头来只能是干吆喝,一切又会恢复到今天的样子。
中国是全球制造中心不是从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的,而是从汉朝就是如此了。古罗马帝国、波斯、拜占庭、印度、神圣罗马帝国都曾通过中东商人大批的从中国进口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中东地区、西亚地区一直就是中转商。即使15世纪西班牙开辟海上航线,其目的也是为了找到通向中国的海上贸易航线,绕过中间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从汉朝以后的2000多年的时间里,除了战乱的时代,中国大多数时间都是整个欧亚大陆的生产制造中心和财富源泉。这也是中国北方民族为何如此垂涎中国的富有,屡次发动南侵战争的原因。(题外话:生产力相对发达导致人们普遍营养水平较高,古代中国女性比北方游牧部落女性营养更好、保养更好,因此身材和皮肤也更好,也是一个游牧部落南侵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从几千年的世界历史角度来看,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中心不是偶然的,而是天然形成的,有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口原因的。
1,中国劳动力极多、人口勤劳节俭灵巧、组织性强。
2,中国处于温带,冬季较短,适合外出劳作的时间长。
3,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4,中国是海陆兼具的国家,巨量的货物既可以通过陆路,也可以通过水路运往海外。不要以为中东商人只会依靠骆驼,实际上,从唐朝开始,中东到中国的海路运输就已经发展起来了。这就为巨量货物的海洋贸易铺平了道路。当然这一切都是巨额的商业利润驱使。今天的一带一路其实没什么新意,只是古代贸易路线的复兴和现代化而已。直到今天,美国、欧盟和日本很多大公司所需要的物美价廉的零件目前还是指望从中国进口。生活日用品也大多是中国制造。
只要地球地貌和地球气候不发生巨变,这个设定其实很难转变。可以说是大自然的安排,人类渺小的力量不足以改变这一切。
有人或许说东南亚和印度也开始生产了,开始承接中国的产业链了。而实际上,他们是组装从中国运来的零部件,不是生产。产业链的转移不是光修个工厂,雇几个工人就完事了,还得有大量的基础设施配套、人员培训、政策配套、文化转变等等。不是那么容易的。别的不说,就凭印度那个糟糕的基础设施建设,短时间内就很难转变。印度不是中央集权国家,各邦的权力很大,甚至语言都不统一。而贯穿印度高速、高铁网络,是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统一调度安排的。这种事情历来是中国统治者的强项。中国古代的秦朝就建设了全国交通干线(驰道)等重大工程,从此固定了中国版图的基本内核。印度统治者干这种事情不在行。不光是公路和铁路,港口和机场建设也是如此。像洋山深水港那样的大手笔,印度政府也很难做到。
另外,产业链顺利转移的大前提是印度、东南亚无战事,能拥有一个连续好几十年不爆发战争的和平的国际周边环境。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能够拥有这样的环境,是通过1949~1979连续4场对外战争换来的。说白了,就是像斧头帮一样把周边邻居都暴揍了遍,打得周边主要国家(韩国、印度、越南)战战兢兢,大气不喘,再也没人敢惹中国,所以中国才能拥有这样和平稳定的环境。这是中国自己打出来的。
而印度也好、东南亚也好,没有谁拥有这样强大的军事实力。中共当年能为了阻止越南做大,而发动对越自卫反击战。将来就能为了阻止产业链转移,而发动第二次对印自卫反击战,和第二次对越自卫反击战。如果10年内,中国借口中印边境冲突和南海冲突,发起一场针对印度、越南、菲律宾的军事制裁,对其所有主要港口进行布雷作业,布上几千万水雷,导致这些国家的货物全都运不出来,那么西方的产业链转移计划又得告吹了。说白了,还是美国精英低估了中国的能量,真把大虫当小猫了。
有人说,产业链在改革开放之前,根本就不在中国。中国接受产业链是1979以后的事情。既然能转移到中国,就能转移出中国。韩国、日本、台湾、美国的企业都在一个个离开中国,去了印度、越南、墨西哥,最终产业链将完全转移出中国。
我要说,从世界历史的角度,以千年的尺度衡量,全球制造中心转移出中国是一种非常的状态而不是常态,往往是战乱或者重大技术革新导致的一时现象。持续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50年。
为什么是150年,不是140年,也不是160年?因为战乱导致的人口大量损失,3~4代人的时间基本就能完全恢复。大规模战乱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50年(人口快死光了,幸存的人也都快饿死了,恢复经济、有吃有喝的生存需求超越了征服野心)。3~4代人大约是100年。加起来正好是150年。而重大技术革命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普及速度基本也是150年,而且最近几百年正变得越来越快。1776年瓦特商业化了他的改良蒸汽机,到1900年,基本上所有的工业国家都能成熟的制造这种机器了。1860年,比利时工程师艾蒂安·勒努瓦以蒸汽机为蓝本,制成了首台燃气发动机(以天然气为燃料),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内燃机。到了2000年,基本上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会制造内燃机了。所以重大技术革命导致的生产力暴增,并不能持久。一旦其他国家学会了相关技术,也就无法持续了。
一旦战乱结束,人口逐步恢复,而中国吸收学习了最新的技术,全球制造中心又会重新回到中国。唐朝的兴起、宋朝的兴起、明朝的兴起、清朝的兴起还有今天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兴起,其实都是对历史规律的回归。参考历史,这个兴盛一般会持续200年左右的时间。
我知道有些网友想说什么,你想说人工智能发展的这么快,最终工业机器人会取代所有中国工人对不对?其实前面我已经交代过了:人工智能的工业机器人也属于重大技术革命。这种技术不会也不可能是西方独有的。更何况中国自身也在努力加快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当中国普及工业机器人之后,工人这种职业将基本消失,决定工业实力的是各国工程师的规模和成本。估计2001年到2019年,中国1800所大学,培养约2000万的科学、技术、工程、医学毕业生。这个数字是美国的10倍,成本是美国的六分之一到十分之一。还有什么问题吗?
我还知道有些网友想说什么,你想说中共领导人集体左转,迟早把中国经济搞垮,对不对?其实你只要看看中国的历史就知道,偶尔上来一个左派领导人胡闹几年是经常有的事情(汉朝王莽就是这类人物),但是后来都脱离不了基本规律,那就是经济发展需要决定国家政策走向。经济民生是重中之重,经济发展决定一切,所有的国家政策都得为经济发展让路。除非中共想要放弃执政地位,否则一段时间以后还是会朝这个核心要求屈服,就跟70年代末发生的一模一样,沉重的财政压力将逼迫中国领导人重新回到改革开放的正路上来。
我本人对中共没有任何好感,对习近平非常憎恶,但是事实就是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美国发动的从中国转移产业链不会一帆风顺,可能会引发战争
版主: Caravel, TheMatrix, molen
-
- 论坛支柱
2024年度优秀版主
TheMatrix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278
- 帖子: 13648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6日 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