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的难关已经到来 谈为什么中国各类高技术产品注定赔本赚吆喝
版主: Softfist
中国发展的难关已经到来 谈为什么中国各类高技术产品注定赔本赚吆喝
13年前,我写了《郎咸平与宋鸿兵的盲点》《中国崛起的难关还未到来》,专门谈中国复兴面临的国际秩序制约的战略难题。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49723 ... 21178.html
今天看来,这个难关已经如约而至,中国已经一头撞上了这个国际秩序制约的战略难题。
今天的中文互联网,为华为mate 60 pro的技术突破欣欣鼓舞,满心以为只要芯片突破了,一切技术就都突破了。中国就可以继续平稳发展,一个个攻破西方国家的卡脖子技术,一个个占领西方国家的优势产业,然后实现民族复兴,掌握国际秩序。
华为的突破固然可喜,但是未来的发展却不会如网上的粉红小将们的预料那样进行。事实上是,所谓埋头发展、等西方崩溃就是一个汉朝农民穿越过来讲的段子,根本不会成为现实。
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是离不开国际市场,尤其是西方市场的。你能发展出多大经济规模,取决于你拥有多大市场。没有了国际市场,中国的经济不可能无限制的发展,而是很快遇到市场饱和的瓶颈(请自行复习1929年大萧条)。粉红小将的盲点在于:你不可能一方面走西方的路,把西方经济挤的没了生路,一方面又让西方愿意对你开放市场和出售高科技,这两者是背离的。你试图走西方道路,让西方无路可走,本质上就是在推动下一场世界大战。
国内这些年想要搞的产业升级(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845)必定会在国际市场上遭到连续的惨重挫折,直到无法前进为止。
为什么这么说?墙内的人对产业升级有个极大的误解,以为只要自己掌握了核心技术,产品质量过硬了,成本下来了,产品性价比上去了,物美价廉,就一定能畅销全球,一定能打垮西方的大公司。陈经甚至还信心满满地写了篇《即将成为发达国家粉碎机的中国》。
未来真的会是那么回事吗?美国农产品比中国农产品也是物美价廉,而且干净安全,为什么没看到中国放弃口粮生产,专门从美国进口口粮呢?
粉红小将估计会朗朗上口的说:因为这里面存在经济安全的问题。
那么问题就来了:中国有经济安全问题,难道欧美日就没有吗?
中国的产业升级,说到底就是跟欧美日这些发达国家抢夺高端产品市场。而欧美日本来就是高端产品的生产者。本国的经济大半都是靠着这些高端产品支撑着。如果这些市场被中国占据,那么欧美日发达国家必定失业遍地,经济崩溃,彻底沦为中国的原材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市场。基本上就是一路朝清末的中国狂奔而去了。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这些发达国家会傻到主动放弃本国的市场,心甘情愿的让中国升级后的企业摧毁本国的经济呢?你想跟我说,中国就可以捂着口粮市场不放开,欧美日就得规规矩矩开放本国的高技术产品市场和对华高科技出口?
有人说,因为世贸组织规则在,这些国家不接受也得接受这个现实。可实际上呢,这些发达国家又是世界规则的制定者,尤其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创始成员国。欧美日携手,可以完全左右规则的制定。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这些发达国家会傻到放着自己手里的权利不用,心甘情愿的让把本国市场拱手相让给中国呢?
这个问题,国内专家诸如金灿荣之流就环顾左右而言他了。让我们来看看过去已经发生的真实案例。
先来看太阳能。
2011年10月,美国太阳能电池生产商Solar World要求对中国75家相关企业展开“双反”调查,当年美国即开始立案调查。2012年3月,美国商务部初裁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2.9%至4.73%的反补贴税。
2012年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发表声明称,初步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产品(主要是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31.14%至249.96%的高额反倾销税。
美国2012年11月对中国晶体硅光伏电池片等产品征收18.32%至249.96%的反倾销税,以及介于14.78%至15.97%的反补贴税。2013年1季度,中国加工制造的光伏电池片基本退出了美国市场。
2013年3月18日,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债权银行联合向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无锡尚德破产重整申请,正式宣布破产。
2015年8月6日,欧盟认定中国太阳能玻璃企业以远超底线的价格在欧洲市场倾销产品,对中国的光伏玻璃产品开征临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6个月,反倾销税率为17.1%至38.4%。
2015年8月14日,欧盟又提高了对中国光伏玻璃的反倾销税,从此前的最高38.4%上调至最高达75.4%,上调了近一倍。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欧盟对中国光伏玻璃征收反倾销税,将影响多达200家光伏企业,随着税率的大幅提高,大多数有产品出口欧盟的光伏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
再来看通讯产业,2016年美国政府3月表示,中兴通讯及其三家关联公司因向伊朗转出口美国管制货物,违反美国相关出口禁令,将这四家公司列入美国出口限制名单。
美国商务部最终在3月底声明称,向中兴通讯及其子公司中兴康讯发放临时许可,暂时解除对两家公司的出口限制措施。临时许可的有效期从3月24日起至6月30日。中兴通讯复牌首日,H股一度狂泻近16%
2016年6月3日,美国商务部已经向华为美国分公司签发了一张行政传票。如果调查发现华为对上述几国的出口违反了美国的政策,触及美国国家安全,美国可能限制华为获得关键的美制零部件和其他技术产品。华为许多产品都在使用美国部件和技术。如果对华为采取限制措施,可能对全球无线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产生影响。
再来看高铁。过去5年高铁出口全线流产:中铁跟墨西哥的高铁项目流产了,跟泰国的高铁项目流产了,跟委瑞内拉的高铁项目流产了,跟美国的高铁项目流产了,跟蒙古的高铁流产了……前脚放贷款,后脚就流产!泰国的高铁项目已经交给日本了。
而华为5G网络的事情,更是耳熟能详。
2011年12月,彭博社报道称,美国正在动用冷战时期的国家安全权力,迫使包括AT&T和威讯在内的电信运营商在监视中国网络间谍活动时透露有关其网络的机密信息。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已于11月18日表示会对外国公司进行调查
2012年3月26日,澳大利亚政府禁止中国的华为公司在澳大利亚经营的子公司参加国家宽带网络的竞标,理由是国家安全。
2012年10月,美国众议院发布报告,认为中国两家通信设备生产商华为及中兴可能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将两家企业挡在美国市场门外,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对这两家中国企业的3产品“涉嫌为中国间谍活动提供便利”的调查耗时近一年
2012年10月9日,加拿大总理斯蒂芬·哈珀的发言人表示,加拿大政府决定将华为排除在建立安全政府通信网络的计划之外。
2018年1月,根据美国《政府通信保护法》草案(该法案禁止美国政府实体使用华为和中兴通讯的产品和设备)的提议,要求联邦通信委员会调查该公司以及政府的压力。
2018年2月14日,六名美国情报机构的负责人向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作证,建议美国公民不要使用华为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认为“考虑到公务人员和国家机构使用相关设备的安全问题”。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A·雷出具证言时称:“在我们的电信网络中,我非常担心,由外国政府所控制的企业或实体与我们秉持不一致的价值观,从而导致我们的政府权力被外部掌握。”
2018年4月17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以5比0投票,表决通过禁止使用联邦资金从被认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公司手中购买网络设备。尽管禁令未提及厂家名字,但外界认为,华为和中兴将成为禁令首要的打击目标。
2018年6月15日《华尔街日报》报道,澳大利亚安全机构基于国家安全的考量,拒绝华为参与当地5G基础设施项目招标。
8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 其中强化了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CFIUS)审查海外投资的能力,并明确禁止任何美国政府部门使用中国华为与中兴两家公司的产品。
2018年11月尾,新西兰政府通讯安全局以国家安全为理由,决定禁止当地其中一家最大网络供应商Spark使用华为的5G设备,并形容使用华为设备将会导致“严重国家安全风险”。12月5日,英国电信宣布,已将华为排除出其核心5G网络设备供应合同的竞标名单,该公司以后将只在其认为网络中重要性较低的部分使用华为提供的设备(如天线塔相关设备等)
2020年2月5日,沃达丰宣布将把华为排除在其欧洲网络建设的核心之外
2020年7月5日,法国国家资讯系统安全局宣布将限制使用华为设备的电信业者的授权许可。
2020年7月14日,英国政府正式公布禁止华为参与当地5G网络建设。英国数码、文化、媒体及体育大臣杜永敦表示,电讯营运商自2020年底起不能购买华为的5G设备,并要求各电讯公司在2027年前拆除所有华为5G设备。
2020年9月10日,比利时最大电讯公司Proximus在美国指控华为替北京从事间谍活动以及欧盟发表希望在这一敏感领域优先使用欧洲技术之后,宣布将在2023年之前,逐渐用芬兰的诺基亚和瑞典的爱立信替代华为来更新其移动网络。
2020年10月20日,瑞典宣布禁止华为和中兴参与该国的5G网络建设。
2021年4月15日,罗马尼亚宣布禁止中国和华为参与罗马尼亚5G网络的建设。
2022年5月19日,加拿大宣布禁止华为加入其5G网络及移除设施。
2022年8-9月印度已批准5G频谱拍卖计划,推出5G商用服务。但华为、中兴通讯被禁止参与印度5G试验
实际上从过去13年的历史来看,光伏也好,通讯也好,高铁也好,基本上,欧美日韩澳加印是不可能允许自己的本国高端产品市场被中国占据的。性价比高到天上去也不行,物美价廉也得一边凉快去。
这就是因为中国的产业已经动了西方国家的蛋糕,西方国家不会允许中国产业升级后的企业侵占自己的市场份额。
2016年,欧洲议会5月12日以压倒性数票通过决议,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指中国过度生产及削价出口,为欧盟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及环境后
果。
2016年7月14日,美国官员称,无法在12月WTO会议上自动授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日本经济产业省2016年12月8日发布消息称,已决定继续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日本将维持对不当倾销征收高关税的“反倾销税”机制。
相信这些信号已经足以说明真个西方对中国产业升级的态度了。
不难预见,中国其他正在升级的产业,诸如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俗称3D打印)、航空发动机和大飞机、卫星、轨道交通、海工装备、新材料(高性能纤维、特种合金、石墨烯、纳米材料等)、生物产业等等等等,最后的命运也不会离开太阳能、高铁、通讯产品和5G网络多远。拜登上台以来,对华关闭美国市场已经是事实。
我在13年前批判郎咸平和宋鸿兵的时候就说过了,发展到了这一步,再往下就不是产品技术和成本的问题了,而是世界规则的问题了。这个规则的改变,不可能是和平的,而必须通过战争来进行。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49723 ... 21178.html
类似的事情在历史上已经发生过了,这就是英帝国实行的帝国特惠制
20世纪,为了制衡另一近在咫尺的挑战者德国,英国不得不在美洲实行战略收缩,而原本已经在工业实力上超过英国的美国乘机填补了其权力真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加速了这个过程。大战过后,英美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美国 从英国的债务国上升为债权国。一战时,英国的债务累计达12.85亿英镑,主要来自美国,而同时英国还借给盟国约14.19亿英镑。
但是,俄国革命爆发后,新生的苏维埃政府拒绝偿还以前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欠下的债务,但美国却要求英国全额偿还债务。过惯了不差钱日子的英国可是被急坏了。
身为债主的美国觉得抢班夺权的时机终于来了。于是在分配战后利益的巴黎和会上,“贸易自由”和“民族自决”成为了美国总统威尔逊极力挥舞的两杆 大旗。这些主张表面上看是理想主义,但实则却都是冲着英国去的。因为身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地帝国,贸易自由将消解英国商品在各殖民地“本土作战”的优 势,至于民族自决,则干脆是想将英帝国肢解。
手握金融财权又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支撑,按说美国人的计划本是完全之策。不过,两次世界大战间期英美博弈的最终结果,却证明了“姜还是老的 辣”。在表面上逢迎美国人的同时,英国为维护其霸权及时实行了一系列应对之策,其中最见成效的杀手锏就是曾被罗斯福诟病为“旧时代古董”的“帝国特惠 制”,该制度要求英国下属的各殖民地以英镑作为贸易的基准货币,帝国内部各地区之间进行低关税的自由贸易,对外则征收高达30%以上的高关税。
帝国特惠制(英语:Imperial Preference),是一个互惠关税制度,旨在减免大英帝国与其自治领和殖民地,及自治领和殖民地之间的互相进口关税。早在1900年左右,帝国特惠制就已经成为平衡大英帝国各领地的贸易关税制度,旨在提高其与德国和美国的竞争、巩固英国殖民制度。其主要的提倡者是约瑟夫·张伯伦。
在当时,此政策一 出,可是坑苦了美国,到1924年,美国的工业产值已经占了当时世界总量的48%(想想我们中国引以为豪的工业产值,也占到了世界总量的一半了?),此时 整个世界市场骤然向其关闭,美国经济顿时陷入失速的危机。到二战爆 发前的1937年,英国已有重新扳回一局的架势,当年英国的工业产量与1932年相比提高了50%,工人的平均实际工资上涨20%,工作时间减少10%。 整个三十年代甚至被英国人称为“黄金时代”,而美国此时仍然深陷大萧条之中苦苦挣扎。如果不是纳粹法西斯的崛起,美国在两次大战间期对英国的“抢班夺 权”,基本上铁定以彻底失败而告 终。
美国人运气还是极好的,有本身就是工业强国的元首国和天皇国为自己出手搅局。中国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发达国家已经全部纳入美国战后的世界体系了,俄罗斯冷战后工业也土崩瓦解了,目前就是个拥有核武器的大号沙特。没有其它发达国家搅局,中国的崛起怎么进行下去?进行下去的道路在哪里?哪里还有什么进行下去的道路?
没有国际市场的开放和支持,中国产业升级必定是步履维艰,在国内市场快速饱和以后无路可走。所以说,中国的物美价廉的高科技产品注定是赔本赚吆喝。
(上)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49723 ... 21178.html
今天看来,这个难关已经如约而至,中国已经一头撞上了这个国际秩序制约的战略难题。
今天的中文互联网,为华为mate 60 pro的技术突破欣欣鼓舞,满心以为只要芯片突破了,一切技术就都突破了。中国就可以继续平稳发展,一个个攻破西方国家的卡脖子技术,一个个占领西方国家的优势产业,然后实现民族复兴,掌握国际秩序。
华为的突破固然可喜,但是未来的发展却不会如网上的粉红小将们的预料那样进行。事实上是,所谓埋头发展、等西方崩溃就是一个汉朝农民穿越过来讲的段子,根本不会成为现实。
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是离不开国际市场,尤其是西方市场的。你能发展出多大经济规模,取决于你拥有多大市场。没有了国际市场,中国的经济不可能无限制的发展,而是很快遇到市场饱和的瓶颈(请自行复习1929年大萧条)。粉红小将的盲点在于:你不可能一方面走西方的路,把西方经济挤的没了生路,一方面又让西方愿意对你开放市场和出售高科技,这两者是背离的。你试图走西方道路,让西方无路可走,本质上就是在推动下一场世界大战。
国内这些年想要搞的产业升级(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845)必定会在国际市场上遭到连续的惨重挫折,直到无法前进为止。
为什么这么说?墙内的人对产业升级有个极大的误解,以为只要自己掌握了核心技术,产品质量过硬了,成本下来了,产品性价比上去了,物美价廉,就一定能畅销全球,一定能打垮西方的大公司。陈经甚至还信心满满地写了篇《即将成为发达国家粉碎机的中国》。
未来真的会是那么回事吗?美国农产品比中国农产品也是物美价廉,而且干净安全,为什么没看到中国放弃口粮生产,专门从美国进口口粮呢?
粉红小将估计会朗朗上口的说:因为这里面存在经济安全的问题。
那么问题就来了:中国有经济安全问题,难道欧美日就没有吗?
中国的产业升级,说到底就是跟欧美日这些发达国家抢夺高端产品市场。而欧美日本来就是高端产品的生产者。本国的经济大半都是靠着这些高端产品支撑着。如果这些市场被中国占据,那么欧美日发达国家必定失业遍地,经济崩溃,彻底沦为中国的原材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市场。基本上就是一路朝清末的中国狂奔而去了。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这些发达国家会傻到主动放弃本国的市场,心甘情愿的让中国升级后的企业摧毁本国的经济呢?你想跟我说,中国就可以捂着口粮市场不放开,欧美日就得规规矩矩开放本国的高技术产品市场和对华高科技出口?
有人说,因为世贸组织规则在,这些国家不接受也得接受这个现实。可实际上呢,这些发达国家又是世界规则的制定者,尤其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创始成员国。欧美日携手,可以完全左右规则的制定。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这些发达国家会傻到放着自己手里的权利不用,心甘情愿的让把本国市场拱手相让给中国呢?
这个问题,国内专家诸如金灿荣之流就环顾左右而言他了。让我们来看看过去已经发生的真实案例。
先来看太阳能。
2011年10月,美国太阳能电池生产商Solar World要求对中国75家相关企业展开“双反”调查,当年美国即开始立案调查。2012年3月,美国商务部初裁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2.9%至4.73%的反补贴税。
2012年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发表声明称,初步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产品(主要是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31.14%至249.96%的高额反倾销税。
美国2012年11月对中国晶体硅光伏电池片等产品征收18.32%至249.96%的反倾销税,以及介于14.78%至15.97%的反补贴税。2013年1季度,中国加工制造的光伏电池片基本退出了美国市场。
2013年3月18日,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债权银行联合向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无锡尚德破产重整申请,正式宣布破产。
2015年8月6日,欧盟认定中国太阳能玻璃企业以远超底线的价格在欧洲市场倾销产品,对中国的光伏玻璃产品开征临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6个月,反倾销税率为17.1%至38.4%。
2015年8月14日,欧盟又提高了对中国光伏玻璃的反倾销税,从此前的最高38.4%上调至最高达75.4%,上调了近一倍。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欧盟对中国光伏玻璃征收反倾销税,将影响多达200家光伏企业,随着税率的大幅提高,大多数有产品出口欧盟的光伏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
再来看通讯产业,2016年美国政府3月表示,中兴通讯及其三家关联公司因向伊朗转出口美国管制货物,违反美国相关出口禁令,将这四家公司列入美国出口限制名单。
美国商务部最终在3月底声明称,向中兴通讯及其子公司中兴康讯发放临时许可,暂时解除对两家公司的出口限制措施。临时许可的有效期从3月24日起至6月30日。中兴通讯复牌首日,H股一度狂泻近16%
2016年6月3日,美国商务部已经向华为美国分公司签发了一张行政传票。如果调查发现华为对上述几国的出口违反了美国的政策,触及美国国家安全,美国可能限制华为获得关键的美制零部件和其他技术产品。华为许多产品都在使用美国部件和技术。如果对华为采取限制措施,可能对全球无线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产生影响。
再来看高铁。过去5年高铁出口全线流产:中铁跟墨西哥的高铁项目流产了,跟泰国的高铁项目流产了,跟委瑞内拉的高铁项目流产了,跟美国的高铁项目流产了,跟蒙古的高铁流产了……前脚放贷款,后脚就流产!泰国的高铁项目已经交给日本了。
而华为5G网络的事情,更是耳熟能详。
2011年12月,彭博社报道称,美国正在动用冷战时期的国家安全权力,迫使包括AT&T和威讯在内的电信运营商在监视中国网络间谍活动时透露有关其网络的机密信息。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已于11月18日表示会对外国公司进行调查
2012年3月26日,澳大利亚政府禁止中国的华为公司在澳大利亚经营的子公司参加国家宽带网络的竞标,理由是国家安全。
2012年10月,美国众议院发布报告,认为中国两家通信设备生产商华为及中兴可能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将两家企业挡在美国市场门外,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对这两家中国企业的3产品“涉嫌为中国间谍活动提供便利”的调查耗时近一年
2012年10月9日,加拿大总理斯蒂芬·哈珀的发言人表示,加拿大政府决定将华为排除在建立安全政府通信网络的计划之外。
2018年1月,根据美国《政府通信保护法》草案(该法案禁止美国政府实体使用华为和中兴通讯的产品和设备)的提议,要求联邦通信委员会调查该公司以及政府的压力。
2018年2月14日,六名美国情报机构的负责人向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作证,建议美国公民不要使用华为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认为“考虑到公务人员和国家机构使用相关设备的安全问题”。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A·雷出具证言时称:“在我们的电信网络中,我非常担心,由外国政府所控制的企业或实体与我们秉持不一致的价值观,从而导致我们的政府权力被外部掌握。”
2018年4月17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以5比0投票,表决通过禁止使用联邦资金从被认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公司手中购买网络设备。尽管禁令未提及厂家名字,但外界认为,华为和中兴将成为禁令首要的打击目标。
2018年6月15日《华尔街日报》报道,澳大利亚安全机构基于国家安全的考量,拒绝华为参与当地5G基础设施项目招标。
8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 其中强化了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CFIUS)审查海外投资的能力,并明确禁止任何美国政府部门使用中国华为与中兴两家公司的产品。
2018年11月尾,新西兰政府通讯安全局以国家安全为理由,决定禁止当地其中一家最大网络供应商Spark使用华为的5G设备,并形容使用华为设备将会导致“严重国家安全风险”。12月5日,英国电信宣布,已将华为排除出其核心5G网络设备供应合同的竞标名单,该公司以后将只在其认为网络中重要性较低的部分使用华为提供的设备(如天线塔相关设备等)
2020年2月5日,沃达丰宣布将把华为排除在其欧洲网络建设的核心之外
2020年7月5日,法国国家资讯系统安全局宣布将限制使用华为设备的电信业者的授权许可。
2020年7月14日,英国政府正式公布禁止华为参与当地5G网络建设。英国数码、文化、媒体及体育大臣杜永敦表示,电讯营运商自2020年底起不能购买华为的5G设备,并要求各电讯公司在2027年前拆除所有华为5G设备。
2020年9月10日,比利时最大电讯公司Proximus在美国指控华为替北京从事间谍活动以及欧盟发表希望在这一敏感领域优先使用欧洲技术之后,宣布将在2023年之前,逐渐用芬兰的诺基亚和瑞典的爱立信替代华为来更新其移动网络。
2020年10月20日,瑞典宣布禁止华为和中兴参与该国的5G网络建设。
2021年4月15日,罗马尼亚宣布禁止中国和华为参与罗马尼亚5G网络的建设。
2022年5月19日,加拿大宣布禁止华为加入其5G网络及移除设施。
2022年8-9月印度已批准5G频谱拍卖计划,推出5G商用服务。但华为、中兴通讯被禁止参与印度5G试验
实际上从过去13年的历史来看,光伏也好,通讯也好,高铁也好,基本上,欧美日韩澳加印是不可能允许自己的本国高端产品市场被中国占据的。性价比高到天上去也不行,物美价廉也得一边凉快去。
这就是因为中国的产业已经动了西方国家的蛋糕,西方国家不会允许中国产业升级后的企业侵占自己的市场份额。
2016年,欧洲议会5月12日以压倒性数票通过决议,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指中国过度生产及削价出口,为欧盟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及环境后
果。
2016年7月14日,美国官员称,无法在12月WTO会议上自动授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日本经济产业省2016年12月8日发布消息称,已决定继续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日本将维持对不当倾销征收高关税的“反倾销税”机制。
相信这些信号已经足以说明真个西方对中国产业升级的态度了。
不难预见,中国其他正在升级的产业,诸如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俗称3D打印)、航空发动机和大飞机、卫星、轨道交通、海工装备、新材料(高性能纤维、特种合金、石墨烯、纳米材料等)、生物产业等等等等,最后的命运也不会离开太阳能、高铁、通讯产品和5G网络多远。拜登上台以来,对华关闭美国市场已经是事实。
我在13年前批判郎咸平和宋鸿兵的时候就说过了,发展到了这一步,再往下就不是产品技术和成本的问题了,而是世界规则的问题了。这个规则的改变,不可能是和平的,而必须通过战争来进行。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49723 ... 21178.html
类似的事情在历史上已经发生过了,这就是英帝国实行的帝国特惠制
20世纪,为了制衡另一近在咫尺的挑战者德国,英国不得不在美洲实行战略收缩,而原本已经在工业实力上超过英国的美国乘机填补了其权力真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加速了这个过程。大战过后,英美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美国 从英国的债务国上升为债权国。一战时,英国的债务累计达12.85亿英镑,主要来自美国,而同时英国还借给盟国约14.19亿英镑。
但是,俄国革命爆发后,新生的苏维埃政府拒绝偿还以前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欠下的债务,但美国却要求英国全额偿还债务。过惯了不差钱日子的英国可是被急坏了。
身为债主的美国觉得抢班夺权的时机终于来了。于是在分配战后利益的巴黎和会上,“贸易自由”和“民族自决”成为了美国总统威尔逊极力挥舞的两杆 大旗。这些主张表面上看是理想主义,但实则却都是冲着英国去的。因为身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地帝国,贸易自由将消解英国商品在各殖民地“本土作战”的优 势,至于民族自决,则干脆是想将英帝国肢解。
手握金融财权又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支撑,按说美国人的计划本是完全之策。不过,两次世界大战间期英美博弈的最终结果,却证明了“姜还是老的 辣”。在表面上逢迎美国人的同时,英国为维护其霸权及时实行了一系列应对之策,其中最见成效的杀手锏就是曾被罗斯福诟病为“旧时代古董”的“帝国特惠 制”,该制度要求英国下属的各殖民地以英镑作为贸易的基准货币,帝国内部各地区之间进行低关税的自由贸易,对外则征收高达30%以上的高关税。
帝国特惠制(英语:Imperial Preference),是一个互惠关税制度,旨在减免大英帝国与其自治领和殖民地,及自治领和殖民地之间的互相进口关税。早在1900年左右,帝国特惠制就已经成为平衡大英帝国各领地的贸易关税制度,旨在提高其与德国和美国的竞争、巩固英国殖民制度。其主要的提倡者是约瑟夫·张伯伦。
在当时,此政策一 出,可是坑苦了美国,到1924年,美国的工业产值已经占了当时世界总量的48%(想想我们中国引以为豪的工业产值,也占到了世界总量的一半了?),此时 整个世界市场骤然向其关闭,美国经济顿时陷入失速的危机。到二战爆 发前的1937年,英国已有重新扳回一局的架势,当年英国的工业产量与1932年相比提高了50%,工人的平均实际工资上涨20%,工作时间减少10%。 整个三十年代甚至被英国人称为“黄金时代”,而美国此时仍然深陷大萧条之中苦苦挣扎。如果不是纳粹法西斯的崛起,美国在两次大战间期对英国的“抢班夺 权”,基本上铁定以彻底失败而告 终。
美国人运气还是极好的,有本身就是工业强国的元首国和天皇国为自己出手搅局。中国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发达国家已经全部纳入美国战后的世界体系了,俄罗斯冷战后工业也土崩瓦解了,目前就是个拥有核武器的大号沙特。没有其它发达国家搅局,中国的崛起怎么进行下去?进行下去的道路在哪里?哪里还有什么进行下去的道路?
没有国际市场的开放和支持,中国产业升级必定是步履维艰,在国内市场快速饱和以后无路可走。所以说,中国的物美价廉的高科技产品注定是赔本赚吆喝。
(上)
上次由 LittleBear 在 2023年 9月 18日 06:26 修改。
Re: 中国发展的难关已经到来 谈为什么中国各类高技术产品注定赔本赚吆喝
(书接上文)
或许有些粉红小将不服气,说中国不会放弃,仍然可以开发发展中国家市场。我要说西方国家也不会放弃对中国的继续打压。因为西方国家不能容忍一个同等技术水平、同等体量的国际秩序竞争对手继续存在。
西方国家为了尽快击垮中国的同行,就会采取经济战的策略。这是里根时代的美国就对苏联用过的。
里根政府上台后,认为苏联的扩张是美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因此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搞垮苏联。在内阁讨论会上,国防部长温伯格提出,技术创新是美国的一种独特优势,可以用它来损耗苏联的经济。他认为,关键在于把美苏的军备竞争的重点从数量转向质量。如果美国的技术创新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不受阻碍,就可以把苏联抛在后面。在五角大楼的绝密文件中,温伯格将此称为“经济战”的一种方式。他相信,如果苏联无法从西方得到贷款和技术,它的日子就过不下去了。因此,美国应抓住每一次机会限制西方对苏联的技术贸易出口,遏制并打击苏联可以换取外汇的那些领域。
美国中央情报局对苏联经济格局做了分析后认为,苏联的弱点在于它对石油出口的依赖很大,如果国际石油价格下降,苏联出口换汇的能力就会下降。苏联外汇储备下降,主权风险就增加,西欧的国家银行给它发放贷款时就会三思而后行。苏联利用西欧的贷款下降,它用以改造技术的能力就会下降,在与美国的军备竞赛上就会落后。苏联倾全力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会耗尽它的实力。
经过这些计算后,美国就从国际油价入手。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后,国际油价攀升,苏联靠石油出口赚了一大笔钱。美国人估计,石油价格上涨1美元/桶,苏联一年就可以多获得10亿美元的硬通货。如何才能压低油价,打击苏联出口换汇的能力呢?
20世纪80年代,影响国际油价的单个产油国只有沙特阿拉伯。沙特的产量占欧佩克总量的40%,而且与其他欧佩克成员不同的是,沙特可以迅速地增加产量,它的石油储备运用起来也很方便。换句话说,沙特具有其他产油国都没有的生产弹性,能够靠控制出口石油的量来影响国际油价。当时,世界石油市场的供略大于求,每天有200万至300万桶石油属于过剩供应。许多欧佩克国家强烈要求沙特削减出口量,以将每桶石油的价格从32美元涨到36美元。
当时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凯西便飞到沙特首都利雅得会见沙特亲王,说明美国对油价的关心。当时,凯西的论据是,美国经济需要低油价支持,沙特如果不向其他欧佩克国家屈服,就是支持美国,美国会感激沙特,会向沙特出售一些尖端武器,以保证沙特的安全。当时沙特担心苏联的向南扩张会影响到自己的安全,沙特亲王又是个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非常反感的人,美国的劝说立即得到了沙特的积极回应,双方一拍即合。沙特认为美国的计划符合沙特的利益,除了强大的美国可以给沙特提供安全保护外,低油价会让欧洲停止从苏联购买天然气而选择从中东进口石油作为替代,还可以让伊朗这
个有可能在阿拉伯世界引起伊斯兰革命的国家受到惩罚。沙特向美国人保证一定会顶住欧佩克组织要求减少石油产量与提高石油价格的任何努力。
美国用了一切办法来压低油价,其中之一就是缩减需求,包括缩减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从1973—1974年阿拉伯产油国对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引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后,西方国家就开始构建战略石油储备。也就是说,这些国家在平时要多购进一些石油,贮存在专门的地方,以备万一石油进口中断时,拿出来使用。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多藏在一些偏远地区的自然地下岩洞中。美国国会原计划到1990年时储备7.5亿桶石油,这要求美国每天要购进22万桶。1983年,里根政府宣布,因为政府预算紧缩,美国每天只能购进14.5万桶石油。除以之外,美国还要求西欧及日本时刻做好准备,一旦油价上涨,就抛售战略石油储备,以打击石油投机,平抑油价。
1985年,沙特国王法赫德对美国进行了访问,美国又说服他继续维持石油产量,必要时甚至应多开采一些。对于沙特来说,这并不困难,因为沙特开采石油的成本非常低,平均每桶1.5美元。油价再低些,只要石油出口多,对沙特来说仍然是笔利润丰厚的买卖。
为了给沙特阿拉伯一些甜头,美国政府通过国际银行家告诉法赫德国王,美国财政部正在设计美元贬值的计划,准备在未来12个月内让美元贬值四分之一。这一消息对法赫德来说是无价之宝,使沙特有时间来安排它的境外财产,美元以外的资产当然会随着美元的贬值大幅升值,沙特为此大概大赚了一笔。沙特当然要投桃报李,1985年夏末,沙特政府正式通知里根政府,它准备增加石油产量,国际石油价格将急剧下跌。当年11月,每桶原油的价格从原来的30美元跌到了12美元。
1985年,美国对苏联发动的“经济战”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石油价格暴跌与美元贬值使苏联的外汇收入锐减,苏联预期从西欧获得的出口贷款、硬通货和技术不是被停止就是被砍掉了,这使苏联从西伯利亚通往西欧的天然气管道工程大大推迟,原计划得到的硬通货也泡汤了。天然气管道项目推迟对苏联来说是个巨大的灾难。1980年,莫斯科以为这条天然气管道1985年就可完工,将使苏联每年获得80亿至100亿美元的收入。如果到90年代第二条管道也完工,每年就可获得150亿至300亿美元的收入。然而,由于里根政府的经济战,苏联修建第二条天然气管道的计划彻底失败。苏联苦苦等待巨额硬通货
,经济陷入了混乱。美国人估计,因为建设两条天然气管道的计划完全泡汤,苏联大概损失了150亿至200亿美元。同时,因为美国严格限制西欧盟国向苏联出口技术,苏联在这方面的损失也有数十亿。
1985年是苏联领导人频繁更迭的年代,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相继去世,戈尔巴乔夫接手的是一个摇摇欲坠、危机四伏的帝国。苏军在阿富汗进退两难;在它原来控制的东欧势力范围内,波兰的反对派在美国的支持下公开挑衅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苏联的经济在美国的打压下陷入了一片混乱;美国的“战略防御倡议”(星球大战计划)逼着苏联把仅剩的一点资源都投到了军事领域。戈尔巴乔夫本来指望着向西欧出口能源来换取更多的硬通货,以筹措购买技术和进口生活消费品的资金,最终实现他的改革计划。但在美国的经济攻势下,他的一切计划都落空了,苏联只好通过出售黄金来维持正常的贸易。
苏联的解体当然有内部深刻的原因,但正如亲自参与了对苏经济战的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官员施魏策尔所说,“使克里姆林宫陷入深渊的并不是哪一个事件或哪一项政策。里根政府的总体战略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威力,是各种政策的综合效应。这些政策就像一阵阵强烈的飓风吹进虚弱的苏联体制之中”。里根政府精心设计好了一幅经济战的蓝图,而苏联则被美国牵着鼻子一步一步拖入了深渊。
中国面临的局势其实极其险恶,远不象很多小将鼓吹的那样一片大好。毕竟前苏联还有众多东欧国家做殖民地,通过经互会掠夺这些国家的资源。而中国连自家后院的越南和菲律宾都搞不定。何况,前苏联还可以出口高科技武器、钻石和尖端重型设备来贴补家用。中国这几样东西国际竞争力都不强。所以,一旦西方国家开始对华关闭市场,而国际能源价格猛涨,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就会减小,甚至转变为逆差。再加上由关闭市场所导致的外资企业撤资和中国内部资金外逃,中国的外汇储备恐怕会以更快的速度减少。这样以来,中国再想购买高科技设备、软件和技术,吸引西方高端人才,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而中国自身的创新能力,尤其是企业创新能力,又难以与美国同行匹敌。这就会导致中国在产业升级上难免步履维艰,高科技产品研发缓慢,无法占领国际市场。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经济的困难。虽然中国指望一带一路的市场能消化中国过剩产能。但是实际上一带一路沿途各国都是些安全和信用极差的国家。帮他们搞基建不是问题。搞完了以后能不能收回投资,才是大问题。因为中国一向以经常慷慨免除穷国债务文明于世。这次不免
除债务了,沿途国家会买帐吗?搞不好,会象当年的援朝援越一样落得人财两空的结局。如此下去,会让中国陷入经济停滞 和社会危机爆发的困境,直至走上苏联解体的老路。当然中国跟苏联不一样,中国是个民族国家,不是个国家联盟,因此未必会像苏联那样的解体。但是严重的社会老龄化和海内外市场狭小导致的社会固化和全民躺平,却是很难避免的。
综上所述,中国崛起是个非常复杂和艰巨的技术活,根本不是靠着技术升级、产业升级就能自动实现的,这涉及到非常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较量与外交斡旋,这是中国当代的领导人,尤其是张口就是“通商宽衣”“萨格尔王”的那位领导人所非常生疏的。中国进入国际社会体系是最近1个世纪发生的事,比起从15世纪就已经开始经历国际较量的西方列强,当今的领导人对国际局势的把握距离120年前的德国前首相俾斯麦都差得远,更不要说跟奥地利的梅特涅、英国的丘吉尔和美国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相比。
最后说说中国的机会
如果读过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和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的书的人就知道,古罗马衰落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口异化和以罗马公民为主体的中产阶级的消亡。而且几乎所有的民主国家都难逃这个规律。
人的生理特征明显地世代相传,因此,人的脑力品质(天才和天赋)也是如此。那么社会应该对遗传有一个清醒的决定,即:避免“不适”人群的过量繁殖以及“适应”人群的不足繁殖。
而民主国家偏偏是反其道而行之,因为民主国家的政府必须取悦大众。而高素质的公民往往生育率低(因为培养高素质后代费钱费力费时),低素质的大众往往生育率高(培养低素质后代省钱省力省时)。最后就是低素质的民众数量必然大大超越高素质的公民的数量,导致国家无可挽回的反智化和宗教极端化。这就是西古罗马帝国最终被哥特人统治,并且被基督教的黑暗专制统治1000年(5世纪~14世纪)的历史过程。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灭亡欧洲国家文明的必定是穆斯林。而灭亡美国文明的必定是黑墨。灭亡日本文明的则是东南亚国家移民。中国根本不会去灭亡西方国家文明。毫无历史积淀,只知道一味左倾的法兰西、德意志、瑞典、挪威、荷兰、加拿大,注定是民主政治的牺牲品。百年后,这些国家都不会继续存在,统治这些国家的人的姓将是默罕默德、佛朗哥、约翰逊,说一口浓浓的中东腔和黑人腔的穆斯林和黑墨。
中国的机会其实是参照古罗马衰落的规律,一边升级技术、改造劳动力人口,紧跟国际发展潮流,至少不要被国际产业革命抛下,一边等待美国的人口异化过程完成(大约到21世纪末),国家陷入混乱,中国就可以一跃而起,取而代之。大量的美国顶尖人才就会快速流入中国,帮助中国建立国际霸权,一如1920-1945年的美国。最不应该的就是这个时候就挑战美国,偏偏台上那位一尊就这么干了,这将导致中国在此后很长时间内,都被迫离开国际发展的主流,科技慢慢落后,经济凋敝,人口萎缩老化,失去发展潜力,最终将取代美国的机会白白拱手让出。这就是历史的吊诡。
(下,全文完)
或许有些粉红小将不服气,说中国不会放弃,仍然可以开发发展中国家市场。我要说西方国家也不会放弃对中国的继续打压。因为西方国家不能容忍一个同等技术水平、同等体量的国际秩序竞争对手继续存在。
西方国家为了尽快击垮中国的同行,就会采取经济战的策略。这是里根时代的美国就对苏联用过的。
里根政府上台后,认为苏联的扩张是美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因此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搞垮苏联。在内阁讨论会上,国防部长温伯格提出,技术创新是美国的一种独特优势,可以用它来损耗苏联的经济。他认为,关键在于把美苏的军备竞争的重点从数量转向质量。如果美国的技术创新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不受阻碍,就可以把苏联抛在后面。在五角大楼的绝密文件中,温伯格将此称为“经济战”的一种方式。他相信,如果苏联无法从西方得到贷款和技术,它的日子就过不下去了。因此,美国应抓住每一次机会限制西方对苏联的技术贸易出口,遏制并打击苏联可以换取外汇的那些领域。
美国中央情报局对苏联经济格局做了分析后认为,苏联的弱点在于它对石油出口的依赖很大,如果国际石油价格下降,苏联出口换汇的能力就会下降。苏联外汇储备下降,主权风险就增加,西欧的国家银行给它发放贷款时就会三思而后行。苏联利用西欧的贷款下降,它用以改造技术的能力就会下降,在与美国的军备竞赛上就会落后。苏联倾全力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会耗尽它的实力。
经过这些计算后,美国就从国际油价入手。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后,国际油价攀升,苏联靠石油出口赚了一大笔钱。美国人估计,石油价格上涨1美元/桶,苏联一年就可以多获得10亿美元的硬通货。如何才能压低油价,打击苏联出口换汇的能力呢?
20世纪80年代,影响国际油价的单个产油国只有沙特阿拉伯。沙特的产量占欧佩克总量的40%,而且与其他欧佩克成员不同的是,沙特可以迅速地增加产量,它的石油储备运用起来也很方便。换句话说,沙特具有其他产油国都没有的生产弹性,能够靠控制出口石油的量来影响国际油价。当时,世界石油市场的供略大于求,每天有200万至300万桶石油属于过剩供应。许多欧佩克国家强烈要求沙特削减出口量,以将每桶石油的价格从32美元涨到36美元。
当时的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凯西便飞到沙特首都利雅得会见沙特亲王,说明美国对油价的关心。当时,凯西的论据是,美国经济需要低油价支持,沙特如果不向其他欧佩克国家屈服,就是支持美国,美国会感激沙特,会向沙特出售一些尖端武器,以保证沙特的安全。当时沙特担心苏联的向南扩张会影响到自己的安全,沙特亲王又是个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非常反感的人,美国的劝说立即得到了沙特的积极回应,双方一拍即合。沙特认为美国的计划符合沙特的利益,除了强大的美国可以给沙特提供安全保护外,低油价会让欧洲停止从苏联购买天然气而选择从中东进口石油作为替代,还可以让伊朗这
个有可能在阿拉伯世界引起伊斯兰革命的国家受到惩罚。沙特向美国人保证一定会顶住欧佩克组织要求减少石油产量与提高石油价格的任何努力。
美国用了一切办法来压低油价,其中之一就是缩减需求,包括缩减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从1973—1974年阿拉伯产油国对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引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后,西方国家就开始构建战略石油储备。也就是说,这些国家在平时要多购进一些石油,贮存在专门的地方,以备万一石油进口中断时,拿出来使用。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多藏在一些偏远地区的自然地下岩洞中。美国国会原计划到1990年时储备7.5亿桶石油,这要求美国每天要购进22万桶。1983年,里根政府宣布,因为政府预算紧缩,美国每天只能购进14.5万桶石油。除以之外,美国还要求西欧及日本时刻做好准备,一旦油价上涨,就抛售战略石油储备,以打击石油投机,平抑油价。
1985年,沙特国王法赫德对美国进行了访问,美国又说服他继续维持石油产量,必要时甚至应多开采一些。对于沙特来说,这并不困难,因为沙特开采石油的成本非常低,平均每桶1.5美元。油价再低些,只要石油出口多,对沙特来说仍然是笔利润丰厚的买卖。
为了给沙特阿拉伯一些甜头,美国政府通过国际银行家告诉法赫德国王,美国财政部正在设计美元贬值的计划,准备在未来12个月内让美元贬值四分之一。这一消息对法赫德来说是无价之宝,使沙特有时间来安排它的境外财产,美元以外的资产当然会随着美元的贬值大幅升值,沙特为此大概大赚了一笔。沙特当然要投桃报李,1985年夏末,沙特政府正式通知里根政府,它准备增加石油产量,国际石油价格将急剧下跌。当年11月,每桶原油的价格从原来的30美元跌到了12美元。
1985年,美国对苏联发动的“经济战”进入了白热化阶段。石油价格暴跌与美元贬值使苏联的外汇收入锐减,苏联预期从西欧获得的出口贷款、硬通货和技术不是被停止就是被砍掉了,这使苏联从西伯利亚通往西欧的天然气管道工程大大推迟,原计划得到的硬通货也泡汤了。天然气管道项目推迟对苏联来说是个巨大的灾难。1980年,莫斯科以为这条天然气管道1985年就可完工,将使苏联每年获得80亿至100亿美元的收入。如果到90年代第二条管道也完工,每年就可获得150亿至300亿美元的收入。然而,由于里根政府的经济战,苏联修建第二条天然气管道的计划彻底失败。苏联苦苦等待巨额硬通货
,经济陷入了混乱。美国人估计,因为建设两条天然气管道的计划完全泡汤,苏联大概损失了150亿至200亿美元。同时,因为美国严格限制西欧盟国向苏联出口技术,苏联在这方面的损失也有数十亿。
1985年是苏联领导人频繁更迭的年代,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相继去世,戈尔巴乔夫接手的是一个摇摇欲坠、危机四伏的帝国。苏军在阿富汗进退两难;在它原来控制的东欧势力范围内,波兰的反对派在美国的支持下公开挑衅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苏联的经济在美国的打压下陷入了一片混乱;美国的“战略防御倡议”(星球大战计划)逼着苏联把仅剩的一点资源都投到了军事领域。戈尔巴乔夫本来指望着向西欧出口能源来换取更多的硬通货,以筹措购买技术和进口生活消费品的资金,最终实现他的改革计划。但在美国的经济攻势下,他的一切计划都落空了,苏联只好通过出售黄金来维持正常的贸易。
苏联的解体当然有内部深刻的原因,但正如亲自参与了对苏经济战的美国前中央情报局官员施魏策尔所说,“使克里姆林宫陷入深渊的并不是哪一个事件或哪一项政策。里根政府的总体战略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威力,是各种政策的综合效应。这些政策就像一阵阵强烈的飓风吹进虚弱的苏联体制之中”。里根政府精心设计好了一幅经济战的蓝图,而苏联则被美国牵着鼻子一步一步拖入了深渊。
中国面临的局势其实极其险恶,远不象很多小将鼓吹的那样一片大好。毕竟前苏联还有众多东欧国家做殖民地,通过经互会掠夺这些国家的资源。而中国连自家后院的越南和菲律宾都搞不定。何况,前苏联还可以出口高科技武器、钻石和尖端重型设备来贴补家用。中国这几样东西国际竞争力都不强。所以,一旦西方国家开始对华关闭市场,而国际能源价格猛涨,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就会减小,甚至转变为逆差。再加上由关闭市场所导致的外资企业撤资和中国内部资金外逃,中国的外汇储备恐怕会以更快的速度减少。这样以来,中国再想购买高科技设备、软件和技术,吸引西方高端人才,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而中国自身的创新能力,尤其是企业创新能力,又难以与美国同行匹敌。这就会导致中国在产业升级上难免步履维艰,高科技产品研发缓慢,无法占领国际市场。这反过来又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经济的困难。虽然中国指望一带一路的市场能消化中国过剩产能。但是实际上一带一路沿途各国都是些安全和信用极差的国家。帮他们搞基建不是问题。搞完了以后能不能收回投资,才是大问题。因为中国一向以经常慷慨免除穷国债务文明于世。这次不免
除债务了,沿途国家会买帐吗?搞不好,会象当年的援朝援越一样落得人财两空的结局。如此下去,会让中国陷入经济停滞 和社会危机爆发的困境,直至走上苏联解体的老路。当然中国跟苏联不一样,中国是个民族国家,不是个国家联盟,因此未必会像苏联那样的解体。但是严重的社会老龄化和海内外市场狭小导致的社会固化和全民躺平,却是很难避免的。
综上所述,中国崛起是个非常复杂和艰巨的技术活,根本不是靠着技术升级、产业升级就能自动实现的,这涉及到非常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较量与外交斡旋,这是中国当代的领导人,尤其是张口就是“通商宽衣”“萨格尔王”的那位领导人所非常生疏的。中国进入国际社会体系是最近1个世纪发生的事,比起从15世纪就已经开始经历国际较量的西方列强,当今的领导人对国际局势的把握距离120年前的德国前首相俾斯麦都差得远,更不要说跟奥地利的梅特涅、英国的丘吉尔和美国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相比。
最后说说中国的机会
如果读过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和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的书的人就知道,古罗马衰落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口异化和以罗马公民为主体的中产阶级的消亡。而且几乎所有的民主国家都难逃这个规律。
人的生理特征明显地世代相传,因此,人的脑力品质(天才和天赋)也是如此。那么社会应该对遗传有一个清醒的决定,即:避免“不适”人群的过量繁殖以及“适应”人群的不足繁殖。
而民主国家偏偏是反其道而行之,因为民主国家的政府必须取悦大众。而高素质的公民往往生育率低(因为培养高素质后代费钱费力费时),低素质的大众往往生育率高(培养低素质后代省钱省力省时)。最后就是低素质的民众数量必然大大超越高素质的公民的数量,导致国家无可挽回的反智化和宗教极端化。这就是西古罗马帝国最终被哥特人统治,并且被基督教的黑暗专制统治1000年(5世纪~14世纪)的历史过程。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灭亡欧洲国家文明的必定是穆斯林。而灭亡美国文明的必定是黑墨。灭亡日本文明的则是东南亚国家移民。中国根本不会去灭亡西方国家文明。毫无历史积淀,只知道一味左倾的法兰西、德意志、瑞典、挪威、荷兰、加拿大,注定是民主政治的牺牲品。百年后,这些国家都不会继续存在,统治这些国家的人的姓将是默罕默德、佛朗哥、约翰逊,说一口浓浓的中东腔和黑人腔的穆斯林和黑墨。
中国的机会其实是参照古罗马衰落的规律,一边升级技术、改造劳动力人口,紧跟国际发展潮流,至少不要被国际产业革命抛下,一边等待美国的人口异化过程完成(大约到21世纪末),国家陷入混乱,中国就可以一跃而起,取而代之。大量的美国顶尖人才就会快速流入中国,帮助中国建立国际霸权,一如1920-1945年的美国。最不应该的就是这个时候就挑战美国,偏偏台上那位一尊就这么干了,这将导致中国在此后很长时间内,都被迫离开国际发展的主流,科技慢慢落后,经济凋敝,人口萎缩老化,失去发展潜力,最终将取代美国的机会白白拱手让出。这就是历史的吊诡。
(下,全文完)
上次由 LittleBear 在 2023年 9月 18日 13:28 修改。
Re: 中国发展的难关已经到来 谈为什么中国各类高技术产品注定赔本赚吆喝
本质就是原有美国建立的有利于美国及其盟友的golden billion吃肉,附庸喝汤,第三世界继续做经济殖民地提供原料劳动力和倾销市场的体系里,长出了中国这个大体量。
中国继续成长,必须要改变原有秩序。
喜欢不喜欢,难不难,摊牌这一天迟早到来。半农为代表的西方战略家看到了,也动手了。
或者golden billion胜利,旧系统继续,或者新秩序建立,今后几十上百年利益重分配。
这个斗争是结构性的必然,是科学知识技术工业化扩散,西方原来地理隔绝时代积累的相对优势下降的必然。
这是客观规律,不是谁的设计。
写帝国没落的原因那部书的作者也看到了,指出美国正在重复罗马帝国的老路,因为周边地区接受罗马秩序后迅速成长,导致中央地方力量重分配,最后解体。
都是一个脑袋,两只手的人,没有哪个种族文化国家有上天注定的不可比拟的能力和优势。各领风骚几十上百载本是人类常态。
中国继续成长,必须要改变原有秩序。
喜欢不喜欢,难不难,摊牌这一天迟早到来。半农为代表的西方战略家看到了,也动手了。
或者golden billion胜利,旧系统继续,或者新秩序建立,今后几十上百年利益重分配。
这个斗争是结构性的必然,是科学知识技术工业化扩散,西方原来地理隔绝时代积累的相对优势下降的必然。
这是客观规律,不是谁的设计。
写帝国没落的原因那部书的作者也看到了,指出美国正在重复罗马帝国的老路,因为周边地区接受罗马秩序后迅速成长,导致中央地方力量重分配,最后解体。
都是一个脑袋,两只手的人,没有哪个种族文化国家有上天注定的不可比拟的能力和优势。各领风骚几十上百载本是人类常态。
Re: 中国发展的难关已经到来 谈为什么中国各类高技术产品注定赔本赚吆喝
StMichael 写了: 2023年 9月 17日 15:17 本质就是原有美国建立的有利于美国及其盟友的golden billion吃肉,附庸喝汤,第三世界继续做经济殖民地提供原料劳动力和倾销市场的体系里,长出了中国这个大体量。
中国继续成长,必须要改变原有秩序。
喜欢不喜欢,难不难,摊牌这一天迟早到来。半农为代表的西方战略家看到了,也动手了。
或者golden billion胜利,旧系统继续,或者新秩序建立,今后几十上百年利益重分配。
这个斗争是结构性的必然,是科学知识技术工业化扩散,西方原来地理隔绝时代积累的相对优势下降的必然。
这是客观规律,不是谁的设计。
写帝国没落的原因那部书的作者也看到了,指出美国正在重复罗马帝国的老路,因为周边地区接受罗马秩序后迅速成长,导致中央地方力量重分配,最后解体。
都是一个脑袋,两只手的人,没有哪个种族文化国家有上天注定的不可比拟的能力和优势。各领风骚几十上百载本是人类常态。
如果读过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和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的书的人就知道,古罗马衰落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口异化和以罗马公民为主体的中产阶级的消亡。而且几乎所有的民主国家都难逃这个规律。
人的生理特征明显地世代相传,因此,人的脑力品质(天才和天赋)也是如此。那么社会应该对遗传有一个清醒的决定,即:避免“不适”人群的过量繁殖以及“适应”人群的不足繁殖。
而民主国家偏偏是反其道而行之。为什么? 因为民主国家的政府必须取悦大众,谁的人口占主导地位谁就铁定赢选举。而高素质的公民往往生育率低(因为培养高素质后代费钱费力费时),低素质的大众往往生育率高(培养低素质后代省钱省力省时)。最后就是低素质的民众数量必然大大超越高素质的公民的数量,导致国家无可挽回的反智化和宗教极端化。这就是西古罗马帝国最终被哥特人统治,并且被基督教的黑暗专制统治1000年(5世纪~14世纪)的历史过程。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灭亡欧洲国家文明的必定是穆斯林。而灭亡美国文明的必定是黑墨。灭亡日本文明的则是东南亚国家移民。中国根本不会去灭亡西方国家文明。毫无历史积淀,只知道一味左倾的法兰西、德意志、瑞典、挪威、荷兰、加拿大,注定是民主政治的牺牲品。百年后,这些国家都不会继续存在,统治这些国家的人的姓将是默罕默德、佛朗哥、约翰逊,说一口浓浓的中东腔和黑人腔的穆斯林和黑墨。
中国的机会其实是参照古罗马衰落的规律,一边升级技术、改造劳动力人口,紧跟国际发展潮流,至少不要被国际产业革命抛下,一边等待美国的人口异化过程完成(大约到21世纪末),国家陷入混乱,中国就可以一跃而起,取而代之。大量的美国顶尖人才就会快速流入中国,帮助中国建立国际霸权,一如1920-1945年的美国。最不应该的就是这个时候就挑战美国,偏偏台上那位一尊就这么干了,这将导致中国在此后很长时间内,都被迫离开国际发展的主流,科技慢慢落后,经济凋敝,人口萎缩老化,失去发展潜力,最终将取代美国的机会白白拱手让出。这就是历史的吊诡。
上次由 LittleBear 在 2023年 9月 17日 16:35 修改。
Re: 中国发展的难关已经到来 谈为什么中国各类高技术产品注定赔本赚吆喝
历史以成败论英雄。
胜利了,是胆大心细,独排众议,乾纲独断,远见卓识。
失败了,是志大才疏,冲动冒进,纸上谈兵,威廉二世。
本质是,历史是个混沌体系,outcome是无数因素的积分结果,明确的因果关系是非常难以建立的。
所以,历史是无法预言的,我们能做的,只是猜测。对了,其实也是蒙的。
过去的经验未必持续,未来永远是not decided yet.
胜利了,是胆大心细,独排众议,乾纲独断,远见卓识。
失败了,是志大才疏,冲动冒进,纸上谈兵,威廉二世。
本质是,历史是个混沌体系,outcome是无数因素的积分结果,明确的因果关系是非常难以建立的。
所以,历史是无法预言的,我们能做的,只是猜测。对了,其实也是蒙的。
过去的经验未必持续,未来永远是not decided yet.
LittleBear 写了: 2023年 9月 17日 15:26 如果读过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和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的书的人就知道,古罗马衰落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口异化和以罗马公民为主体的中产阶级的消亡。而且几乎所有的民主国家都难逃这个规律。
人的生理特征明显地世代相传,因此,人的脑力品质(天才和天赋)也是如此。那么社会应该对遗传有一个清醒的决定,即:避免“不适”人群的过量繁殖以及“适应”人群的不足繁殖。诸如社会福利和疯人院之类的社会机构允许“不适”人生存并且让他们的增长水平超过了社会中的“适应”人,如果这种情况不得到纠正的话,社会将被“不适”人所充斥,最终导致整个社会因为无法应对国际竞争而被淘汰。
而民主国家偏偏是反其道而行之,因为民主国家的政府必须取悦大众。而高素质的公民往往生育率低(因为培养高素质后代费钱费力费时),低素质的大众往往生育率高(培养低素质后代省钱省力省时)。最后就是低素质的民众数量必然大大超越高素质的公民的数量,导致国家无可挽回的反智化和宗教极端化。这就是西古罗马帝国最终被哥特人统治,并且被基督教的黑暗专制统治1000年(5世纪~14世纪)的历史过程。
中国的机会其实是参照古罗马衰落的规律,一边升级技术、改造劳动力人口,一边等待美国的人口异化过程完成(大约到21世纪末),国家陷入混乱,中国就可以一跃而起,取而代之。最不应该的就是这个时候就挑战美国,偏偏台上那位一尊就这么干了,这将导致中国在此后很长时间内,都被迫离开国际发展的主流,科技慢慢落后,最终将取代美国的机会白白拱手让出。这就是历史的吊诡。
Re: 中国发展的难关已经到来 谈为什么中国各类高技术产品注定赔本赚吆喝
我说什么说中国人低呢
因为中国人真的相信
只要有10亿奴工
成本极低的用美日欧的生产线生产的东西
倾销到美日欧
就能打败打垮美日欧
这不是智力低是什么
因为中国人真的相信
只要有10亿奴工
成本极低的用美日欧的生产线生产的东西
倾销到美日欧
就能打败打垮美日欧
这不是智力低是什么
急急如丧家之犬
忙忙似漏网之鱼
忙忙似漏网之鱼
Re: 中国发展的难关已经到来 谈为什么中国各类高技术产品注定赔本赚吆喝
hahan 写了: 2023年 9月 17日 16:14 我说什么说中国人低呢
因为中国人真的相信
只要有10亿奴工
成本极低的用美日欧的生产线生产的东西
倾销到美日欧
就能打败打垮美日欧
这不是智力低是什么
Re: 中国发展的难关已经到来 谈为什么中国各类高技术产品注定赔本赚吆喝
没有那么悲观。世界的将来在非洲。
刚刚跟非洲黑兄弟吃烧烤,现在那边还是美国车一统天下。听说中国能造车很是惊讶。
那边现在还是三妻四妾的,黑兄弟家里兄弟就二十多。收入在稳步增长,将来都是潜在的汽车消费者。
就算欧洲北美不让进,中国车在其他地方的竞争力是刚刚的。非洲可能比我弟的屁民先开上中国电车。
刚刚跟非洲黑兄弟吃烧烤,现在那边还是美国车一统天下。听说中国能造车很是惊讶。
那边现在还是三妻四妾的,黑兄弟家里兄弟就二十多。收入在稳步增长,将来都是潜在的汽车消费者。
就算欧洲北美不让进,中国车在其他地方的竞争力是刚刚的。非洲可能比我弟的屁民先开上中国电车。
LittleBear 写了: 2023年 9月 17日 14:46 13年前,我写了《郎咸平与宋鸿兵的盲点》《中国复兴的难关还未到来》,专门谈中国复兴面临的国际秩序制约的战略难题。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49723 ... 21178.html
今天看来,这个难关已经如约而至,中国已经一头撞上了这个国际秩序制约的战略难题。
今天的中文互联网,为华为mate 60 pro的技术突破欣欣鼓舞,满心以为只要芯片突破了,一切技术就都突破了。中国就可以继续平稳发展,一个个攻破西方国家的卡脖子技术,一个个占领西方国家的优势产业,然后实现民族复兴,掌握国际秩序。
华为的突破固然可喜,但是未来的发展却不会如网上的粉红小将们的预料那样进行。事实上是,所谓埋头发展、等西方崩溃就是一个汉朝农民穿越过来讲的段子,根本不会成为现实。
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是离不开国际市场,尤其是西方市场的。你能发展出多大经济规模,取决于你拥有多大市场。没有了国际市场,中国的经济不可能无限制的发展,而是很快遇到市场饱和的瓶颈(请自行复习1929年大萧条)。粉红小将的盲点在于:你不可能一方面走西方的路,把西方经济挤的没了生路,一方面又让西方愿意对你开放市场和出售高科技,这两者是背离的。你试图走西方道路,让西方无路可走,本质上就是在推动下一场世界大战。
国内这些年想要搞的产业升级(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845)必定会在国际市场上遭到连续的惨重挫折,直到无法前进为止。
为什么这么说?墙内的人对产业升级有个极大的误解,以为只要自己掌握了核心技术,产品质量过硬了,成本下来了,产品性价比上去了,物美价廉,就一定能畅销全球,一定能打垮西方的大公司。陈经甚至还信心满满地写了篇《即将成为发达国家粉碎机的中国》。
未来真的会是那么回事吗?美国农产品比中国农产品也是物美价廉,而且干净安全,为什么没看到中国放弃口粮生产,专门从美国进口口粮呢?
粉红小将估计会朗朗上口的说:因为这里面存在经济安全的问题。
那么问题就来了:中国有经济安全问题,难道欧美日就没有吗?
中国的产业升级,说到底就是跟欧美日这些发达国家抢夺高端产品市场。而欧美日本来就是高端产品的生产者。本国的经济大半都是靠着这些高端产品支撑着。如果这些市场被中国占据,那么欧美日发达国家必定失业遍地,经济崩溃,彻底沦为中国的原材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市场。基本上就是一路朝清末的中国狂奔而去了。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这些发达国家会傻到主动放弃本国的市场,心甘情愿的让中国升级后的企业摧毁本国的经济呢?你想跟我说,中国就可以捂着口粮市场不放开,欧美日就得规规矩矩开放本国的高技术产品市场和对华高科技出口?
有人说,因为世贸组织规则在,这些国家不接受也得接受这个现实。可实际上呢,这些发达国家又是世界规则的制定者,尤其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创始成员国。欧美日携手,可以完全左右规则的制定。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这些发达国家会傻到放着自己手里的权利不用,心甘情愿的让把本国市场拱手相让给中国呢?
这个问题,国内专家诸如金灿荣之流就环顾左右而言他了。让我们来看看过去已经发生的真实案例。
先来看太阳能。
2011年10月,美国太阳能电池生产商Solar World要求对中国75家相关企业展开“双反”调查,当年美国即开始立案调查。2012年3月,美国商务部初裁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2.9%至4.73%的反补贴税。
2012年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发表声明称,初步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产品(主要是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31.14%至249.96%的高额反倾销税。
美国2012年11月对中国晶体硅光伏电池片等产品征收18.32%至249.96%的反倾销税,以及介于14.78%至15.97%的反补贴税。2013年1季度,中国加工制造的光伏电池片基本退出了美国市场。
2013年3月18日,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债权银行联合向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无锡尚德破产重整申请,正式宣布破产。
2015年8月6日,欧盟认定中国太阳能玻璃企业以远超底线的价格在欧洲市场倾销产品,对中国的光伏玻璃产品开征临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6个月,反倾销税率为17.1%至38.4%。
2015年8月14日,欧盟又提高了对中国光伏玻璃的反倾销税,从此前的最高38.4%上调至最高达75.4%,上调了近一倍。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欧盟对中国光伏玻璃征收反倾销税,将影响多达200家光伏企业,随着税率的大幅提高,大多数有产品出口欧盟的光伏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
再来看通讯产业,2016年美国政府3月表示,中兴通讯及其三家关联公司因向伊朗转出口美国管制货物,违反美国相关出口禁令,将这四家公司列入美国出口限制名单。
美国商务部最终在3月底声明称,向中兴通讯及其子公司中兴康讯发放临时许可,暂时解除对两家公司的出口限制措施。临时许可的有效期从3月24日起至6月30日。中兴通讯复牌首日,H股一度狂泻近16%
2016年6月3日,美国商务部已经向华为美国分公司签发了一张行政传票。如果调查发现华为对上述几国的出口违反了美国的政策,触及美国国家安全,美国可能限制华为获得关键的美制零部件和其他技术产品。华为许多产品都在使用美国部件和技术。如果对华为采取限制措施,可能对全球无线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产生影响。
再来看高铁。过去5年高铁出口全线流产:中铁跟墨西哥的高铁项目流产了,跟泰国的高铁项目流产了,跟委瑞内拉的高铁项目流产了,跟美国的高铁项目流产了,跟蒙古的高铁流产了……前脚放贷款,后脚就流产!泰国的高铁项目已经交给日本了。
而华为5G网络的事情,更是耳熟能详。
2011年12月,彭博社报道称,美国正在动用冷战时期的国家安全权力,迫使包括AT&T和威讯在内的电信运营商在监视中国网络间谍活动时透露有关其网络的机密信息。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已于11月18日表示会对外国公司进行调查
2012年3月26日,澳大利亚政府禁止中国的华为公司在澳大利亚经营的子公司参加国家宽带网络的竞标,理由是国家安全。
2012年10月,美国众议院发布报告,认为中国两家通信设备生产商华为及中兴可能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将两家企业挡在美国市场门外,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对这两家中国企业的3产品“涉嫌为中国间谍活动提供便利”的调查耗时近一年
2012年10月9日,加拿大总理斯蒂芬·哈珀的发言人表示,加拿大政府决定将华为排除在建立安全政府通信网络的计划之外。
2018年1月,根据美国《政府通信保护法》草案(该法案禁止美国政府实体使用华为和中兴通讯的产品和设备)的提议,要求联邦通信委员会调查该公司以及政府的压力。
2018年2月14日,六名美国情报机构的负责人向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作证,建议美国公民不要使用华为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认为“考虑到公务人员和国家机构使用相关设备的安全问题”。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A·雷出具证言时称:“在我们的电信网络中,我非常担心,由外国政府所控制的企业或实体与我们秉持不一致的价值观,从而导致我们的政府权力被外部掌握。”
2018年4月17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以5比0投票,表决通过禁止使用联邦资金从被认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公司手中购买网络设备。尽管禁令未提及厂家名字,但外界认为,华为和中兴将成为禁令首要的打击目标。
2018年6月15日《华尔街日报》报道,澳大利亚安全机构基于国家安全的考量,拒绝华为参与当地5G基础设施项目招标。
8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 其中强化了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CFIUS)审查海外投资的能力,并明确禁止任何美国政府部门使用中国华为与中兴两家公司的产品。
2018年11月尾,新西兰政府通讯安全局以国家安全为理由,决定禁止当地其中一家最大网络供应商Spark使用华为的5G设备,并形容使用华为设备将会导致“严重国家安全风险”。12月5日,英国电信宣布,已将华为排除出其核心5G网络设备供应合同的竞标名单,该公司以后将只在其认为网络中重要性较低的部分使用华为提供的设备(如天线塔相关设备等)
2020年2月5日,沃达丰宣布将把华为排除在其欧洲网络建设的核心之外
2020年7月5日,法国国家资讯系统安全局宣布将限制使用华为设备的电信业者的授权许可。
2020年7月14日,英国政府正式公布禁止华为参与当地5G网络建设。英国数码、文化、媒体及体育大臣杜永敦表示,电讯营运商自2020年底起不能购买华为的5G设备,并要求各电讯公司在2027年前拆除所有华为5G设备。
2020年9月10日,比利时最大电讯公司Proximus在美国指控华为替北京从事间谍活动以及欧盟发表希望在这一敏感领域优先使用欧洲技术之后,宣布将在2023年之前,逐渐用芬兰的诺基亚和瑞典的爱立信替代华为来更新其移动网络。
2020年10月20日,瑞典宣布禁止华为和中兴参与该国的5G网络建设。
2021年4月15日,罗马尼亚宣布禁止中国和华为参与罗马尼亚5G网络的建设。
2022年5月19日,加拿大宣布禁止华为加入其5G网络及移除设施。
2022年8-9月印度已批准5G频谱拍卖计划,推出5G商用服务。但华为、中兴通讯被禁止参与印度5G试验
实际上从过去13年的历史来看,光伏也好,通讯也好,高铁也好,基本上,欧美日韩澳加印是不可能允许自己的本国高端产品市场被中国占据的。性价比高到天上去也不行,物美价廉也得一边凉快去。
这就是因为中国的产业已经动了西方国家的蛋糕,西方国家不会允许中国产业升级后的企业侵占自己的市场份额。
2016年,欧洲议会5月12日以压倒性数票通过决议,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指中国过度生产及削价出口,为欧盟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及环境后
果。
2016年7月14日,美国官员称,无法在12月WTO会议上自动授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日本经济产业省2016年12月8日发布消息称,已决定继续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日本将维持对不当倾销征收高关税的“反倾销税”机制。
相信这些信号已经足以说明真个西方对中国产业升级的态度了。
不难预见,中国其他正在升级的产业,诸如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俗称3D打印)、航空发动机和大飞机、卫星、轨道交通、海工装备、新材料(高性能纤维、特种合金、石墨烯、纳米材料等)、生物产业等等等等,最后的命运也不会离开太阳能、高铁、通讯产品和5G网络多远。拜登上台以来,对华关闭美国市场已经是事实。
我在13年前批判郎咸平和宋鸿兵的时候就说过了,发展到了这一步,再往下就不是产品技术和成本的问题了,而是世界规则的问题了。这个规则的改变,不可能是和平的,而必须通过战争来进行。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49723 ... 21178.html
类似的事情在历史上已经发生过了,这就是英帝国实行的帝国特惠制
20世纪,为了制衡另一近在咫尺的挑战者德国,英国不得不在美洲实行战略收缩,而原本已经在工业实力上超过英国的美国乘机填补了其权力真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加速了这个过程。大战过后,英美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美国 从英国的债务国上升为债权国。一战时,英国的债务累计达12.85亿英镑,主要来自美国,而同时英国还借给盟国约14.19亿英镑。
但是,俄国革命爆发后,新生的苏维埃政府拒绝偿还以前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欠下的债务,但美国却要求英国全额偿还债务。过惯了不差钱日子的英国可是被急坏了。
身为债主的美国觉得抢班夺权的时机终于来了。于是在分配战后利益的巴黎和会上,“贸易自由”和“民族自决”成为了美国总统威尔逊极力挥舞的两杆 大旗。这些主张表面上看是理想主义,但实则却都是冲着英国去的。因为身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地帝国,贸易自由将消解英国商品在各殖民地“本土作战”的优 势,至于民族自决,则干脆是想将英帝国肢解。
手握金融财权又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支撑,按说美国人的计划本是完全之策。不过,两次世界大战间期英美博弈的最终结果,却证明了“姜还是老的 辣”。在表面上逢迎美国人的同时,英国为维护其霸权及时实行了一系列应对之策,其中最见成效的杀手锏就是曾被罗斯福诟病为“旧时代古董”的“帝国特惠 制”,该制度要求英国下属的各殖民地以英镑作为贸易的基准货币,帝国内部各地区之间进行低关税的自由贸易,对外则征收高达30%以上的高关税。
帝国特惠制(英语:Imperial Preference),是一个互惠关税制度,旨在减免大英帝国与其自治领和殖民地,及自治领和殖民地之间的互相进口关税。早在1900年左右,帝国特惠制就已经成为平衡大英帝国各领地的贸易关税制度,旨在提高其与德国和美国的竞争、巩固英国殖民制度。其主要的提倡者是约瑟夫·张伯伦。
在当时,此政策一 出,可是坑苦了美国,到1924年,美国的工业产值已经占了当时世界总量的48%(想想我们中国引以为豪的工业产值,也占到了世界总量的一半了?),此时 整个世界市场骤然向其关闭,美国经济顿时陷入失速的危机。到二战爆 发前的1937年,英国已有重新扳回一局的架势,当年英国的工业产量与1932年相比提高了50%,工人的平均实际工资上涨20%,工作时间减少10%。 整个三十年代甚至被英国人称为“黄金时代”,而美国此时仍然深陷大萧条之中苦苦挣扎。如果不是纳粹法西斯的崛起,美国在两次大战间期对英国的“抢班夺 权”,基本上铁定以彻底失败而告 终。
美国人运气还是极好的,有本身就是工业强国的元首国和天皇国为自己出手搅局。中国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发达国家已经全部纳入美国战后的世界体系了,俄罗斯冷战后工业也土崩瓦解了,目前就是个拥有核武器的大号沙特。没有其它发达国家搅局,中国的崛起怎么进行下去?进行下去的道路在哪里?哪里还有什么进行下去的道路?
没有国际市场的开放和支持,中国产业升级必定是步履维艰,在国内市场快速饱和以后无路可走。所以说,中国的物美价廉的高科技产品注定是赔本赚吆喝。
(上)
上次由 ccmath 在 2023年 9月 17日 17:02 修改。
-
- 论坛元老
Caravel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550
- 帖子: 24371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7:21
Re: 中国发展的难关已经到来 谈为什么中国各类高技术产品注定赔本赚吆喝
西方对亚非拉都是低级意识形态输出,所以成本代价太大,不论是英国法国还是后来的美国都属于不分利的落后输出,不但当地很穷,美英法最后也是不堪重负,都属于中小民族殖民主义的无力,落后和消极。完颜阿骨打 写了: 2023年 9月 17日 17:12 欧美随便搞个政变,或者恐怖活动,投资就全打了水漂。这个怎么解?
没有意识形态输出,就只能被西方占领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一旦被占领,任何长久持续的发展都不可能
Re: 中国发展的难关已经到来 谈为什么中国各类高技术产品注定赔本赚吆喝
非洲大部分国家和东南亚已经是中国后花园
中国长期战略超乎白皮想象
除开欧美印日韩,全球还有50亿人囗是中国的绝对市场。
中国长期战略超乎白皮想象
除开欧美印日韩,全球还有50亿人囗是中国的绝对市场。
完颜阿骨打 写了: 2023年 9月 17日 17:12 欧美随便搞个政变,或者恐怖活动,投资就全打了水漂。这个怎么解?
没有意识形态输出,就只能被西方占领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一旦被占领,任何长久持续的发展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