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的难关已经到来 谈为什么中国各类高技术产品注定赔本赚吆喝
发表于 : 2023年 9月 17日 14:46
13年前,我写了《郎咸平与宋鸿兵的盲点》《中国崛起的难关还未到来》,专门谈中国复兴面临的国际秩序制约的战略难题。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49723 ... 21178.html
今天看来,这个难关已经如约而至,中国已经一头撞上了这个国际秩序制约的战略难题。
今天的中文互联网,为华为mate 60 pro的技术突破欣欣鼓舞,满心以为只要芯片突破了,一切技术就都突破了。中国就可以继续平稳发展,一个个攻破西方国家的卡脖子技术,一个个占领西方国家的优势产业,然后实现民族复兴,掌握国际秩序。
华为的突破固然可喜,但是未来的发展却不会如网上的粉红小将们的预料那样进行。事实上是,所谓埋头发展、等西方崩溃就是一个汉朝农民穿越过来讲的段子,根本不会成为现实。
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是离不开国际市场,尤其是西方市场的。你能发展出多大经济规模,取决于你拥有多大市场。没有了国际市场,中国的经济不可能无限制的发展,而是很快遇到市场饱和的瓶颈(请自行复习1929年大萧条)。粉红小将的盲点在于:你不可能一方面走西方的路,把西方经济挤的没了生路,一方面又让西方愿意对你开放市场和出售高科技,这两者是背离的。你试图走西方道路,让西方无路可走,本质上就是在推动下一场世界大战。
国内这些年想要搞的产业升级(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845)必定会在国际市场上遭到连续的惨重挫折,直到无法前进为止。
为什么这么说?墙内的人对产业升级有个极大的误解,以为只要自己掌握了核心技术,产品质量过硬了,成本下来了,产品性价比上去了,物美价廉,就一定能畅销全球,一定能打垮西方的大公司。陈经甚至还信心满满地写了篇《即将成为发达国家粉碎机的中国》。
未来真的会是那么回事吗?美国农产品比中国农产品也是物美价廉,而且干净安全,为什么没看到中国放弃口粮生产,专门从美国进口口粮呢?
粉红小将估计会朗朗上口的说:因为这里面存在经济安全的问题。
那么问题就来了:中国有经济安全问题,难道欧美日就没有吗?
中国的产业升级,说到底就是跟欧美日这些发达国家抢夺高端产品市场。而欧美日本来就是高端产品的生产者。本国的经济大半都是靠着这些高端产品支撑着。如果这些市场被中国占据,那么欧美日发达国家必定失业遍地,经济崩溃,彻底沦为中国的原材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市场。基本上就是一路朝清末的中国狂奔而去了。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这些发达国家会傻到主动放弃本国的市场,心甘情愿的让中国升级后的企业摧毁本国的经济呢?你想跟我说,中国就可以捂着口粮市场不放开,欧美日就得规规矩矩开放本国的高技术产品市场和对华高科技出口?
有人说,因为世贸组织规则在,这些国家不接受也得接受这个现实。可实际上呢,这些发达国家又是世界规则的制定者,尤其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创始成员国。欧美日携手,可以完全左右规则的制定。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这些发达国家会傻到放着自己手里的权利不用,心甘情愿的让把本国市场拱手相让给中国呢?
这个问题,国内专家诸如金灿荣之流就环顾左右而言他了。让我们来看看过去已经发生的真实案例。
先来看太阳能。
2011年10月,美国太阳能电池生产商Solar World要求对中国75家相关企业展开“双反”调查,当年美国即开始立案调查。2012年3月,美国商务部初裁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2.9%至4.73%的反补贴税。
2012年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发表声明称,初步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产品(主要是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31.14%至249.96%的高额反倾销税。
美国2012年11月对中国晶体硅光伏电池片等产品征收18.32%至249.96%的反倾销税,以及介于14.78%至15.97%的反补贴税。2013年1季度,中国加工制造的光伏电池片基本退出了美国市场。
2013年3月18日,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债权银行联合向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无锡尚德破产重整申请,正式宣布破产。
2015年8月6日,欧盟认定中国太阳能玻璃企业以远超底线的价格在欧洲市场倾销产品,对中国的光伏玻璃产品开征临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6个月,反倾销税率为17.1%至38.4%。
2015年8月14日,欧盟又提高了对中国光伏玻璃的反倾销税,从此前的最高38.4%上调至最高达75.4%,上调了近一倍。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欧盟对中国光伏玻璃征收反倾销税,将影响多达200家光伏企业,随着税率的大幅提高,大多数有产品出口欧盟的光伏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
再来看通讯产业,2016年美国政府3月表示,中兴通讯及其三家关联公司因向伊朗转出口美国管制货物,违反美国相关出口禁令,将这四家公司列入美国出口限制名单。
美国商务部最终在3月底声明称,向中兴通讯及其子公司中兴康讯发放临时许可,暂时解除对两家公司的出口限制措施。临时许可的有效期从3月24日起至6月30日。中兴通讯复牌首日,H股一度狂泻近16%
2016年6月3日,美国商务部已经向华为美国分公司签发了一张行政传票。如果调查发现华为对上述几国的出口违反了美国的政策,触及美国国家安全,美国可能限制华为获得关键的美制零部件和其他技术产品。华为许多产品都在使用美国部件和技术。如果对华为采取限制措施,可能对全球无线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产生影响。
再来看高铁。过去5年高铁出口全线流产:中铁跟墨西哥的高铁项目流产了,跟泰国的高铁项目流产了,跟委瑞内拉的高铁项目流产了,跟美国的高铁项目流产了,跟蒙古的高铁流产了……前脚放贷款,后脚就流产!泰国的高铁项目已经交给日本了。
而华为5G网络的事情,更是耳熟能详。
2011年12月,彭博社报道称,美国正在动用冷战时期的国家安全权力,迫使包括AT&T和威讯在内的电信运营商在监视中国网络间谍活动时透露有关其网络的机密信息。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已于11月18日表示会对外国公司进行调查
2012年3月26日,澳大利亚政府禁止中国的华为公司在澳大利亚经营的子公司参加国家宽带网络的竞标,理由是国家安全。
2012年10月,美国众议院发布报告,认为中国两家通信设备生产商华为及中兴可能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将两家企业挡在美国市场门外,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对这两家中国企业的3产品“涉嫌为中国间谍活动提供便利”的调查耗时近一年
2012年10月9日,加拿大总理斯蒂芬·哈珀的发言人表示,加拿大政府决定将华为排除在建立安全政府通信网络的计划之外。
2018年1月,根据美国《政府通信保护法》草案(该法案禁止美国政府实体使用华为和中兴通讯的产品和设备)的提议,要求联邦通信委员会调查该公司以及政府的压力。
2018年2月14日,六名美国情报机构的负责人向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作证,建议美国公民不要使用华为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认为“考虑到公务人员和国家机构使用相关设备的安全问题”。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A·雷出具证言时称:“在我们的电信网络中,我非常担心,由外国政府所控制的企业或实体与我们秉持不一致的价值观,从而导致我们的政府权力被外部掌握。”
2018年4月17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以5比0投票,表决通过禁止使用联邦资金从被认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公司手中购买网络设备。尽管禁令未提及厂家名字,但外界认为,华为和中兴将成为禁令首要的打击目标。
2018年6月15日《华尔街日报》报道,澳大利亚安全机构基于国家安全的考量,拒绝华为参与当地5G基础设施项目招标。
8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 其中强化了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CFIUS)审查海外投资的能力,并明确禁止任何美国政府部门使用中国华为与中兴两家公司的产品。
2018年11月尾,新西兰政府通讯安全局以国家安全为理由,决定禁止当地其中一家最大网络供应商Spark使用华为的5G设备,并形容使用华为设备将会导致“严重国家安全风险”。12月5日,英国电信宣布,已将华为排除出其核心5G网络设备供应合同的竞标名单,该公司以后将只在其认为网络中重要性较低的部分使用华为提供的设备(如天线塔相关设备等)
2020年2月5日,沃达丰宣布将把华为排除在其欧洲网络建设的核心之外
2020年7月5日,法国国家资讯系统安全局宣布将限制使用华为设备的电信业者的授权许可。
2020年7月14日,英国政府正式公布禁止华为参与当地5G网络建设。英国数码、文化、媒体及体育大臣杜永敦表示,电讯营运商自2020年底起不能购买华为的5G设备,并要求各电讯公司在2027年前拆除所有华为5G设备。
2020年9月10日,比利时最大电讯公司Proximus在美国指控华为替北京从事间谍活动以及欧盟发表希望在这一敏感领域优先使用欧洲技术之后,宣布将在2023年之前,逐渐用芬兰的诺基亚和瑞典的爱立信替代华为来更新其移动网络。
2020年10月20日,瑞典宣布禁止华为和中兴参与该国的5G网络建设。
2021年4月15日,罗马尼亚宣布禁止中国和华为参与罗马尼亚5G网络的建设。
2022年5月19日,加拿大宣布禁止华为加入其5G网络及移除设施。
2022年8-9月印度已批准5G频谱拍卖计划,推出5G商用服务。但华为、中兴通讯被禁止参与印度5G试验
实际上从过去13年的历史来看,光伏也好,通讯也好,高铁也好,基本上,欧美日韩澳加印是不可能允许自己的本国高端产品市场被中国占据的。性价比高到天上去也不行,物美价廉也得一边凉快去。
这就是因为中国的产业已经动了西方国家的蛋糕,西方国家不会允许中国产业升级后的企业侵占自己的市场份额。
2016年,欧洲议会5月12日以压倒性数票通过决议,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指中国过度生产及削价出口,为欧盟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及环境后
果。
2016年7月14日,美国官员称,无法在12月WTO会议上自动授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日本经济产业省2016年12月8日发布消息称,已决定继续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日本将维持对不当倾销征收高关税的“反倾销税”机制。
相信这些信号已经足以说明真个西方对中国产业升级的态度了。
不难预见,中国其他正在升级的产业,诸如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俗称3D打印)、航空发动机和大飞机、卫星、轨道交通、海工装备、新材料(高性能纤维、特种合金、石墨烯、纳米材料等)、生物产业等等等等,最后的命运也不会离开太阳能、高铁、通讯产品和5G网络多远。拜登上台以来,对华关闭美国市场已经是事实。
我在13年前批判郎咸平和宋鸿兵的时候就说过了,发展到了这一步,再往下就不是产品技术和成本的问题了,而是世界规则的问题了。这个规则的改变,不可能是和平的,而必须通过战争来进行。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49723 ... 21178.html
类似的事情在历史上已经发生过了,这就是英帝国实行的帝国特惠制
20世纪,为了制衡另一近在咫尺的挑战者德国,英国不得不在美洲实行战略收缩,而原本已经在工业实力上超过英国的美国乘机填补了其权力真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加速了这个过程。大战过后,英美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美国 从英国的债务国上升为债权国。一战时,英国的债务累计达12.85亿英镑,主要来自美国,而同时英国还借给盟国约14.19亿英镑。
但是,俄国革命爆发后,新生的苏维埃政府拒绝偿还以前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欠下的债务,但美国却要求英国全额偿还债务。过惯了不差钱日子的英国可是被急坏了。
身为债主的美国觉得抢班夺权的时机终于来了。于是在分配战后利益的巴黎和会上,“贸易自由”和“民族自决”成为了美国总统威尔逊极力挥舞的两杆 大旗。这些主张表面上看是理想主义,但实则却都是冲着英国去的。因为身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地帝国,贸易自由将消解英国商品在各殖民地“本土作战”的优 势,至于民族自决,则干脆是想将英帝国肢解。
手握金融财权又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支撑,按说美国人的计划本是完全之策。不过,两次世界大战间期英美博弈的最终结果,却证明了“姜还是老的 辣”。在表面上逢迎美国人的同时,英国为维护其霸权及时实行了一系列应对之策,其中最见成效的杀手锏就是曾被罗斯福诟病为“旧时代古董”的“帝国特惠 制”,该制度要求英国下属的各殖民地以英镑作为贸易的基准货币,帝国内部各地区之间进行低关税的自由贸易,对外则征收高达30%以上的高关税。
帝国特惠制(英语:Imperial Preference),是一个互惠关税制度,旨在减免大英帝国与其自治领和殖民地,及自治领和殖民地之间的互相进口关税。早在1900年左右,帝国特惠制就已经成为平衡大英帝国各领地的贸易关税制度,旨在提高其与德国和美国的竞争、巩固英国殖民制度。其主要的提倡者是约瑟夫·张伯伦。
在当时,此政策一 出,可是坑苦了美国,到1924年,美国的工业产值已经占了当时世界总量的48%(想想我们中国引以为豪的工业产值,也占到了世界总量的一半了?),此时 整个世界市场骤然向其关闭,美国经济顿时陷入失速的危机。到二战爆 发前的1937年,英国已有重新扳回一局的架势,当年英国的工业产量与1932年相比提高了50%,工人的平均实际工资上涨20%,工作时间减少10%。 整个三十年代甚至被英国人称为“黄金时代”,而美国此时仍然深陷大萧条之中苦苦挣扎。如果不是纳粹法西斯的崛起,美国在两次大战间期对英国的“抢班夺 权”,基本上铁定以彻底失败而告 终。
美国人运气还是极好的,有本身就是工业强国的元首国和天皇国为自己出手搅局。中国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发达国家已经全部纳入美国战后的世界体系了,俄罗斯冷战后工业也土崩瓦解了,目前就是个拥有核武器的大号沙特。没有其它发达国家搅局,中国的崛起怎么进行下去?进行下去的道路在哪里?哪里还有什么进行下去的道路?
没有国际市场的开放和支持,中国产业升级必定是步履维艰,在国内市场快速饱和以后无路可走。所以说,中国的物美价廉的高科技产品注定是赔本赚吆喝。
(上)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49723 ... 21178.html
今天看来,这个难关已经如约而至,中国已经一头撞上了这个国际秩序制约的战略难题。
今天的中文互联网,为华为mate 60 pro的技术突破欣欣鼓舞,满心以为只要芯片突破了,一切技术就都突破了。中国就可以继续平稳发展,一个个攻破西方国家的卡脖子技术,一个个占领西方国家的优势产业,然后实现民族复兴,掌握国际秩序。
华为的突破固然可喜,但是未来的发展却不会如网上的粉红小将们的预料那样进行。事实上是,所谓埋头发展、等西方崩溃就是一个汉朝农民穿越过来讲的段子,根本不会成为现实。
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是离不开国际市场,尤其是西方市场的。你能发展出多大经济规模,取决于你拥有多大市场。没有了国际市场,中国的经济不可能无限制的发展,而是很快遇到市场饱和的瓶颈(请自行复习1929年大萧条)。粉红小将的盲点在于:你不可能一方面走西方的路,把西方经济挤的没了生路,一方面又让西方愿意对你开放市场和出售高科技,这两者是背离的。你试图走西方道路,让西方无路可走,本质上就是在推动下一场世界大战。
国内这些年想要搞的产业升级(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845)必定会在国际市场上遭到连续的惨重挫折,直到无法前进为止。
为什么这么说?墙内的人对产业升级有个极大的误解,以为只要自己掌握了核心技术,产品质量过硬了,成本下来了,产品性价比上去了,物美价廉,就一定能畅销全球,一定能打垮西方的大公司。陈经甚至还信心满满地写了篇《即将成为发达国家粉碎机的中国》。
未来真的会是那么回事吗?美国农产品比中国农产品也是物美价廉,而且干净安全,为什么没看到中国放弃口粮生产,专门从美国进口口粮呢?
粉红小将估计会朗朗上口的说:因为这里面存在经济安全的问题。
那么问题就来了:中国有经济安全问题,难道欧美日就没有吗?
中国的产业升级,说到底就是跟欧美日这些发达国家抢夺高端产品市场。而欧美日本来就是高端产品的生产者。本国的经济大半都是靠着这些高端产品支撑着。如果这些市场被中国占据,那么欧美日发达国家必定失业遍地,经济崩溃,彻底沦为中国的原材料产地和产品倾销市场。基本上就是一路朝清末的中国狂奔而去了。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这些发达国家会傻到主动放弃本国的市场,心甘情愿的让中国升级后的企业摧毁本国的经济呢?你想跟我说,中国就可以捂着口粮市场不放开,欧美日就得规规矩矩开放本国的高技术产品市场和对华高科技出口?
有人说,因为世贸组织规则在,这些国家不接受也得接受这个现实。可实际上呢,这些发达国家又是世界规则的制定者,尤其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创始成员国。欧美日携手,可以完全左右规则的制定。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这些发达国家会傻到放着自己手里的权利不用,心甘情愿的让把本国市场拱手相让给中国呢?
这个问题,国内专家诸如金灿荣之流就环顾左右而言他了。让我们来看看过去已经发生的真实案例。
先来看太阳能。
2011年10月,美国太阳能电池生产商Solar World要求对中国75家相关企业展开“双反”调查,当年美国即开始立案调查。2012年3月,美国商务部初裁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2.9%至4.73%的反补贴税。
2012年5月17日,美国商务部发表声明称,初步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产品(主要是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31.14%至249.96%的高额反倾销税。
美国2012年11月对中国晶体硅光伏电池片等产品征收18.32%至249.96%的反倾销税,以及介于14.78%至15.97%的反补贴税。2013年1季度,中国加工制造的光伏电池片基本退出了美国市场。
2013年3月18日,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债权银行联合向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无锡尚德破产重整申请,正式宣布破产。
2015年8月6日,欧盟认定中国太阳能玻璃企业以远超底线的价格在欧洲市场倾销产品,对中国的光伏玻璃产品开征临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6个月,反倾销税率为17.1%至38.4%。
2015年8月14日,欧盟又提高了对中国光伏玻璃的反倾销税,从此前的最高38.4%上调至最高达75.4%,上调了近一倍。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欧盟对中国光伏玻璃征收反倾销税,将影响多达200家光伏企业,随着税率的大幅提高,大多数有产品出口欧盟的光伏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
再来看通讯产业,2016年美国政府3月表示,中兴通讯及其三家关联公司因向伊朗转出口美国管制货物,违反美国相关出口禁令,将这四家公司列入美国出口限制名单。
美国商务部最终在3月底声明称,向中兴通讯及其子公司中兴康讯发放临时许可,暂时解除对两家公司的出口限制措施。临时许可的有效期从3月24日起至6月30日。中兴通讯复牌首日,H股一度狂泻近16%
2016年6月3日,美国商务部已经向华为美国分公司签发了一张行政传票。如果调查发现华为对上述几国的出口违反了美国的政策,触及美国国家安全,美国可能限制华为获得关键的美制零部件和其他技术产品。华为许多产品都在使用美国部件和技术。如果对华为采取限制措施,可能对全球无线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产生影响。
再来看高铁。过去5年高铁出口全线流产:中铁跟墨西哥的高铁项目流产了,跟泰国的高铁项目流产了,跟委瑞内拉的高铁项目流产了,跟美国的高铁项目流产了,跟蒙古的高铁流产了……前脚放贷款,后脚就流产!泰国的高铁项目已经交给日本了。
而华为5G网络的事情,更是耳熟能详。
2011年12月,彭博社报道称,美国正在动用冷战时期的国家安全权力,迫使包括AT&T和威讯在内的电信运营商在监视中国网络间谍活动时透露有关其网络的机密信息。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已于11月18日表示会对外国公司进行调查
2012年3月26日,澳大利亚政府禁止中国的华为公司在澳大利亚经营的子公司参加国家宽带网络的竞标,理由是国家安全。
2012年10月,美国众议院发布报告,认为中国两家通信设备生产商华为及中兴可能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将两家企业挡在美国市场门外,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对这两家中国企业的3产品“涉嫌为中国间谍活动提供便利”的调查耗时近一年
2012年10月9日,加拿大总理斯蒂芬·哈珀的发言人表示,加拿大政府决定将华为排除在建立安全政府通信网络的计划之外。
2018年1月,根据美国《政府通信保护法》草案(该法案禁止美国政府实体使用华为和中兴通讯的产品和设备)的提议,要求联邦通信委员会调查该公司以及政府的压力。
2018年2月14日,六名美国情报机构的负责人向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作证,建议美国公民不要使用华为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认为“考虑到公务人员和国家机构使用相关设备的安全问题”。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A·雷出具证言时称:“在我们的电信网络中,我非常担心,由外国政府所控制的企业或实体与我们秉持不一致的价值观,从而导致我们的政府权力被外部掌握。”
2018年4月17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以5比0投票,表决通过禁止使用联邦资金从被认定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公司手中购买网络设备。尽管禁令未提及厂家名字,但外界认为,华为和中兴将成为禁令首要的打击目标。
2018年6月15日《华尔街日报》报道,澳大利亚安全机构基于国家安全的考量,拒绝华为参与当地5G基础设施项目招标。
8月1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 其中强化了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CFIUS)审查海外投资的能力,并明确禁止任何美国政府部门使用中国华为与中兴两家公司的产品。
2018年11月尾,新西兰政府通讯安全局以国家安全为理由,决定禁止当地其中一家最大网络供应商Spark使用华为的5G设备,并形容使用华为设备将会导致“严重国家安全风险”。12月5日,英国电信宣布,已将华为排除出其核心5G网络设备供应合同的竞标名单,该公司以后将只在其认为网络中重要性较低的部分使用华为提供的设备(如天线塔相关设备等)
2020年2月5日,沃达丰宣布将把华为排除在其欧洲网络建设的核心之外
2020年7月5日,法国国家资讯系统安全局宣布将限制使用华为设备的电信业者的授权许可。
2020年7月14日,英国政府正式公布禁止华为参与当地5G网络建设。英国数码、文化、媒体及体育大臣杜永敦表示,电讯营运商自2020年底起不能购买华为的5G设备,并要求各电讯公司在2027年前拆除所有华为5G设备。
2020年9月10日,比利时最大电讯公司Proximus在美国指控华为替北京从事间谍活动以及欧盟发表希望在这一敏感领域优先使用欧洲技术之后,宣布将在2023年之前,逐渐用芬兰的诺基亚和瑞典的爱立信替代华为来更新其移动网络。
2020年10月20日,瑞典宣布禁止华为和中兴参与该国的5G网络建设。
2021年4月15日,罗马尼亚宣布禁止中国和华为参与罗马尼亚5G网络的建设。
2022年5月19日,加拿大宣布禁止华为加入其5G网络及移除设施。
2022年8-9月印度已批准5G频谱拍卖计划,推出5G商用服务。但华为、中兴通讯被禁止参与印度5G试验
实际上从过去13年的历史来看,光伏也好,通讯也好,高铁也好,基本上,欧美日韩澳加印是不可能允许自己的本国高端产品市场被中国占据的。性价比高到天上去也不行,物美价廉也得一边凉快去。
这就是因为中国的产业已经动了西方国家的蛋糕,西方国家不会允许中国产业升级后的企业侵占自己的市场份额。
2016年,欧洲议会5月12日以压倒性数票通过决议,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指中国过度生产及削价出口,为欧盟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及环境后
果。
2016年7月14日,美国官员称,无法在12月WTO会议上自动授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日本经济产业省2016年12月8日发布消息称,已决定继续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日本将维持对不当倾销征收高关税的“反倾销税”机制。
相信这些信号已经足以说明真个西方对中国产业升级的态度了。
不难预见,中国其他正在升级的产业,诸如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俗称3D打印)、航空发动机和大飞机、卫星、轨道交通、海工装备、新材料(高性能纤维、特种合金、石墨烯、纳米材料等)、生物产业等等等等,最后的命运也不会离开太阳能、高铁、通讯产品和5G网络多远。拜登上台以来,对华关闭美国市场已经是事实。
我在13年前批判郎咸平和宋鸿兵的时候就说过了,发展到了这一步,再往下就不是产品技术和成本的问题了,而是世界规则的问题了。这个规则的改变,不可能是和平的,而必须通过战争来进行。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49723 ... 21178.html
类似的事情在历史上已经发生过了,这就是英帝国实行的帝国特惠制
20世纪,为了制衡另一近在咫尺的挑战者德国,英国不得不在美洲实行战略收缩,而原本已经在工业实力上超过英国的美国乘机填补了其权力真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加速了这个过程。大战过后,英美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美国 从英国的债务国上升为债权国。一战时,英国的债务累计达12.85亿英镑,主要来自美国,而同时英国还借给盟国约14.19亿英镑。
但是,俄国革命爆发后,新生的苏维埃政府拒绝偿还以前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欠下的债务,但美国却要求英国全额偿还债务。过惯了不差钱日子的英国可是被急坏了。
身为债主的美国觉得抢班夺权的时机终于来了。于是在分配战后利益的巴黎和会上,“贸易自由”和“民族自决”成为了美国总统威尔逊极力挥舞的两杆 大旗。这些主张表面上看是理想主义,但实则却都是冲着英国去的。因为身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地帝国,贸易自由将消解英国商品在各殖民地“本土作战”的优 势,至于民族自决,则干脆是想将英帝国肢解。
手握金融财权又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支撑,按说美国人的计划本是完全之策。不过,两次世界大战间期英美博弈的最终结果,却证明了“姜还是老的 辣”。在表面上逢迎美国人的同时,英国为维护其霸权及时实行了一系列应对之策,其中最见成效的杀手锏就是曾被罗斯福诟病为“旧时代古董”的“帝国特惠 制”,该制度要求英国下属的各殖民地以英镑作为贸易的基准货币,帝国内部各地区之间进行低关税的自由贸易,对外则征收高达30%以上的高关税。
帝国特惠制(英语:Imperial Preference),是一个互惠关税制度,旨在减免大英帝国与其自治领和殖民地,及自治领和殖民地之间的互相进口关税。早在1900年左右,帝国特惠制就已经成为平衡大英帝国各领地的贸易关税制度,旨在提高其与德国和美国的竞争、巩固英国殖民制度。其主要的提倡者是约瑟夫·张伯伦。
在当时,此政策一 出,可是坑苦了美国,到1924年,美国的工业产值已经占了当时世界总量的48%(想想我们中国引以为豪的工业产值,也占到了世界总量的一半了?),此时 整个世界市场骤然向其关闭,美国经济顿时陷入失速的危机。到二战爆 发前的1937年,英国已有重新扳回一局的架势,当年英国的工业产量与1932年相比提高了50%,工人的平均实际工资上涨20%,工作时间减少10%。 整个三十年代甚至被英国人称为“黄金时代”,而美国此时仍然深陷大萧条之中苦苦挣扎。如果不是纳粹法西斯的崛起,美国在两次大战间期对英国的“抢班夺 权”,基本上铁定以彻底失败而告 终。
美国人运气还是极好的,有本身就是工业强国的元首国和天皇国为自己出手搅局。中国就没那么幸运了,因为发达国家已经全部纳入美国战后的世界体系了,俄罗斯冷战后工业也土崩瓦解了,目前就是个拥有核武器的大号沙特。没有其它发达国家搅局,中国的崛起怎么进行下去?进行下去的道路在哪里?哪里还有什么进行下去的道路?
没有国际市场的开放和支持,中国产业升级必定是步履维艰,在国内市场快速饱和以后无路可走。所以说,中国的物美价廉的高科技产品注定是赔本赚吆喝。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