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数码呢,其实指的是数码音频(digital audio)。为什么对数码情有独钟呢?那么还要从模拟时代讲起。
我年少时正式接触音乐出版物(包括在电台播放的那些),基本上已经告别中波质量的单声道媒介。个人用户比较常用的媒体播放器就是便携式卡带播放机。它是飞利浦在上世纪60年代发明创立的一款录音带格式。

后来迅速被索尼等日本企业推广。而国内市场从80年代起,也涌现出大量国产品牌。不过很可惜的是,这些品牌以及企业,基本上没有活到21世纪。下图展示的是当时国产货中,市场分额比较高,口碑不错的飞达牌纯单放机。其音质完全可以媲美索尼爱华的中低档款式,而价格还不到后者的三分之一。

遗憾的是,上个世纪的耳机非常令人失望。无论是国际知名品牌的索尼爱华飞利浦,还是国内众乡镇企业山寨货,很少有让我满意的。这里不讨论专业录音棚品质的高端包耳耳机。在比较了十几种耳机后,终于发现了索尼水滴型耳塞是唯一一款高音层次感鲜明,中音饱满,低音沉稳的便携式耳机。

随身设备微型化一直是我追求的亮点。下面这几款播放器已经做到了比盒带本身还要小。索尼WM-10,在闲置的时候处于折叠状态(下图黑色机)。只有在播放磁带的时候,才伸展成完全尺码(下图蓝色机)。

东芝KT-AS10更加变态。即使在播放状态,卡带还有一大部分并没有被包裹进卡带仓。

以上几款有趣的卡带机,我都有幸亲身体验过。而下面这款黑科技却完全超出我的想象,有点逗比的后现代味道。大家看图自己体会吧。

我们一直畅想,一台小型的卡带复制机(也就是双卡录音机)应该就是两台单放机背靠背的样子。正面插母带,背面插子带。但是,与便携式播放器的小型化不相匹配的是,双卡录音机一直没有出现上面这样的黑科技。到了卡带机彻底被淘汰的年代,它还是这样的大家伙。

模拟时代听音乐,最大的痛苦是噪声。磁带带基上的基础噪声,驱动磁带齿轮的电机声,变压器的交流声...那信噪比简直惨不忍睹。于是在进口中高档设备中,你会发现带有这样标记的按钮。这是杜比逻辑电路降噪功能。但是这一功能也极大地削减了高音的丰满度,和声场的宽度和深度。

使用磁带作为媒介,除了在播放时会无可避免地带入噪声,而且因为磁带磁头的机械接触与磨损,从而损失信号强度。不但播放会磨损信号,就连复制也会造成信号大幅损失,因为转录效率永远达不到、甚至接近不了100%的程度。
请大家稍安勿躁。事实上,仅仅过了不到一个十年,情况就有了翻天覆地的转机。请继续关注下集——我的数码情结 之二:现实比想象的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