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便想起来问问:你们看的第一个武侠小说是什么?怎么看到的?新武侠或旧武侠、连载或单行本都可以。
我是《白发魔女传》,先听同学说起电影,再在地摊上看到书,偷偷买的。估计是盗版的。
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35155855/
大陆最早的金庸单行本?
RMR (人生没有圆满,但希望永远存在) 2015-05-22 21:08:05
一般都是这么说啦。但统一书号10051·60400的《书剑恩仇录》是1984年11月印刷的。

版权页

封面。据封底,封设是卢延光

书脊。显示此书属于《武林》丛书

封底。内部发行
事实上,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还出另一个版本的《书剑恩仇录》,无印刷出版年月。

版权页。无书号无出版年月等等

封面

书脊。标明是”新派武侠小说“

封底。”新派武侠小说“印章
【关于“新派武侠小说”这个词,1981年6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其实是广人社文学室分离出来后成立的花城出版社出版,但因为内部关系还没厘清,第一版只能以广东人民出版社的名义出版)《萍踪侠影》一书,是为49年后大陆出版的第一本(新派?)武侠小说,内容简介第一句为“这是一部长篇新派武侠小说。”)】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内翻印过许多港台版书籍,不知什么原因,往往版权页信息不全,但类似该书连印刷出版年月都没有的,就少见了。那么,这书到底是什么时候印刷出版的呢?在孔网上,我找到了这张图:

显然,这是原书主人的签名和印章,而”1981.9.18“则非常可能是购书日期。当然不能排除伪造的可能,但是。。。为了卖十五块钱的旧书。。。至于吗?再查国图,与这个版本相符的书目http://opac.nlc.gov.cn/F/GN3TU11GJSLV4RQS3QC8UG1BXGKTEGA318KHRDDVDFXCQDINC6-03522?func=full-set-set&set_number=879911&set_entry=000024&format=999标注的出版年份就是1981年。显然,这个出版于1981年9月之前的无书号的版本恐怕才是大陆最早的金庸单行本(正规出版物)。
从84年印刷版的版权页上的”1976年版“来看,这两版《书剑》似乎是翻印自香港明河社的修订版。明河社版《书剑恩仇录》初版于1975年6月,76年8月再版,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应该翻印的是76年的再版本。但港版的繁体竖排都改成了简体横排。
说来大陆最早正式发行金庸小说的,也是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1981年7月,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发行的《武林》杂志创刊号上,开始连载《射雕英雄传》。不过《武林》连载《射雕》只到第四回就戛然而止了,一共8期(81年双月刊1~3期+82年月刊1~5期),至于原因嘛。。。据说是因为“盗版书籍后来居上,读者可以一气呵成尽览《射雕英雄传》”(宋伟杰《从娱乐行为到乌托邦冲动:金庸小说再解读》,1999)。。。也不知道从哪儿据说来滴。。。
金庸1981年7月18日受猫论作者招见,等于在内地获得了政治上的背书,他的作品也有了在内地出版的可能。但《武林》杂志7月创刊,显然,决定连载《射雕》是在金庸觐见之前。当然,邓决定要见金庸的消息可能早就走漏了【科普出版社广州分社社长邹斯礼是当时国家的七级干部,解放初期曾是《红旗》杂志的编辑。最终拍板决定连载《射雕》的就是他。】,饶是如此,广州人的胆子也是够大。
进一步猜想,也许决定发行单行本《书剑恩仇录》也是早有预谋的事情。甚至不排除7月份就开印的可能【81年6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萍踪侠影》,大概也是个刺激,但更可能在81年2月1日创刊的《南风》文学报(《花城》杂志社和《广州文艺》杂志社合办的文学增刊,两周一期)连载《白发魔女传》并一纸风行后,就动念了吧】。也许正因为印得太早,所以不能明目张胆的打上印刷时间。
个人认为,当时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应该是同时开始了《书剑恩仇录》与《射雕英雄传》明河版的繁竖改简横的工作,因为《书剑》的篇幅较小,所以先完工,于是先出单行本,而还没改完的《射雕》则边改边在《武林》杂志上连载。但82年年中,就中断了《射雕》的连载,难道真是盗版猖獗,逼死正规出版物?【1982年4月3日国家出版局发布《关于坚决制止滥印古旧小说的通知》,三个月后,《射雕》连载终止。也许。。。】
二十年一覺江湖夢:廣州媒體與新派武俠傳入http://hk.crntt.com/doc/1002/0/0/9/100200933.html?coluid=55&kindid=1150&docid=100200933&mdate=0911123624【还是古狗好用,度熊就是屎
2022年9月30日补记:
发现了一分新证据
《读书》杂志1982年第一期杜哉《书市杂感》https://www.fx361.com/page/1982/0715/3954747.shtml
不料在去年一次书市上,竟让我开了眼界。我走进一个外地出版社的新书馆,看见许多人围着一张台子转。我挤进圈子去一看,原来大家争相翻阅和购买的,是一本“新派武侠小说”,叫做《书剑恩仇录》。一看那封面,花花绿绿的挺俗气,和四十几年前我在地摊上见过的廉价书很相象。什么地方冒出来的这种新古董?翻开版权页一查,竟是南方一家“科普出版社”翻印的港版书。唉!八十年代的中国,社会主义的出版社,竟然数以十万计的大量翻印这种“新派武侠小说”(实在抱歉得很,我一点也不知道它“新”在哪里),岂不奇哉怪也?更可怪的是,武侠小说和科学普及,究竟有什么瓜葛?为什么要由科普出版社来大量翻印武侠小说?我不懂。
~~~~~~~~~~~~~~~~~~~~~~~~~~~~~~~~~~~~~~~~~~~~~~~~~~~~~~~~~~~~~
文章里说的“去年一次书市”应指1981年9.2~20举办的上海书市。作者杜哉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原副处长,老干部不懂新时代,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