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峡工程反对派的压力下,中国中央和国务院搁置了1984年的同意建设三峡工程的决定。1986年中国中央和国务院发布15号文件决定进行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同样在三峡工程反对派的反对下,1986年5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撤销三峡省筹备组,三峡省全部人员“从哪里来仍回哪里去”。
1988年底,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按计划结束。此时,三峡反对派发现了自身的一个弱点,武死战,文死谏的上书路,是一条封闭信息的路,一条最终走不通的路。他们决定尽快地将信息公开,把反对意见告诉民众,而且要用普通百姓能听得明白的话。
这个任务就落在著名的《光明日报》记者戴晴的身上。戴晴邀请了北京各报刊的十余名记者,分别对十余名三峡反对派人士进行采访,并收录了孙越崎等政协委员的上书及其他一些文章,编辑成册。在贵州人民出版社的许医农女士的帮助下,《长江,长江》这本收集了三峡反对派意见的书在1989年2月底公开出版了,赶在每年的“两会”之前。三峡反对派期待社会对此作出反响,并期待在国务院审查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时有一次更大的交战,并自信能再次阻止三峡工程的上马。
(八九六四后)国务院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两位副主任以国务院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名义向三峡工程反对人士所在单位的党组织分别寄出了检举信。林华和田方的工作单位、国家计委党委收到如下的检举信:《长江,长江》是一本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书,是一本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书,是一本为动乱与暴乱制造舆论的书。你单位林华、田方同志参加了这一活动。现将有关材料送上,供你单位清查和考察干部时参考。
为此国家计委党组负责人找田方单独谈话,指出问题的严重性,要求田方不再在公开场合发表对三峡工程的意见。此次是国家计委党组织出面保护了你,如果下次再发生这样的事,国家计委党组织也无能为力,政治后果要自己负责。从1989年6月4日到1992年4月三峡工程决策,林华、田方都无法在公开场合对三峡工程发表意见,其他反对人士也是同样命运。
1992年全国人大批准三峡工程上马。1994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孙越崎 三峡工程 八九六四
版主: Softf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