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血手系列5: 被儒家文人炮制的「文景之治」与大清洗

对应老买买提的军事天地,观点交锋比较激烈。因为此版帖子太多,所以新帖不出现在首页新帖列表,防止首页新帖刷屏太快。

版主: Softfist

回复
2028zhufu(小强)楼主
见习作家
见习作家
2028zhufu 的博客
帖子互动: 8
帖子: 360
注册时间: 2024年 8月 16日 06:03

#1 王朝血手系列5: 被儒家文人炮制的「文景之治」与大清洗

帖子 2028zhufu(小强)楼主 »

从这篇开始,把最近连续更新的《深扒中山国与儒家如何作为王朝血手》这个系列,主标题精简为《王朝血手》,这篇是第五篇了。

读者朋友在阅读我这个系列之前,大家开始有一个认知那就是“华夏族不等于汉族”,以汉族替代华夏族,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这实际上是一种静悄悄的叙事概念偷换导致的历史割裂,肯定是自汉以来的儒家士大夫的有意为之。我想就连儒家文人都说不清楚孔子是不是汉族呢?

在周朝时华夏族与戎狄之间就一直在反复拉锯。到了秦朝前以及其他战国变法图存时候,每个战国都可以把匈奴按在脚下摩擦,到了汉代之后只能依靠几个天才将军给匈奴造成伤害,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名」,在绝对的优势面前压根不需要多么牛逼的名将指挥。

这说明,自汉朝之后经过儒家窃国之后,国力已经赶不上秦朝,甚至部分还要落后于战国,又重新回到了周制的分封诸侯制模式的孱弱状态,中央王朝力量受到了掣肘,所以只能被北方游牧民族吊打。汉朝又是不可争议所有后来封建王朝之中,是汉民族荣耀的高光时刻,「国恒以弱灭而独汉以强亡」。

所以你可以说,自秦始皇身死国灭之后一直到毛主席时代之前,中国都是黑暗的中世纪,也是因为儒家的寄生以及戎狄后人的深层勾连而导致华夏文明陷入低潮。

如果你接受不了这个观点。我觉得接下来的内容,你肯定不会感兴趣,因为我写这个系列就是为了探寻从秦始皇死后到毛主席出生之前,中间的各个王朝更替过程,虽然我还没有完全顺着爬梳下来,还只是开了个头,实际是大家和我一起来参与见证《中山国与儒家如何作为王朝血手》这个系列。我现在大概有7成把握用这一套逻辑,把中间的黑暗历史可以讲清楚,因为真相就像通电一样,可以一下子打通一个中国人大多数历史疑惑,可能时间会有点长,但是以零敲牛皮糖方式逐渐一点点扒出来。

好,废话不多说了。今天接着顺着扒中山国势力如何作为汉朝的深层政府(Deep State)。

汉文帝刘恒实际上在历史上比汉武帝刘彻名气更大,是所谓第一个封建盛世文景之治的开创者,甚至是后世所有皇帝治世的楷模,古代夸一个皇帝圣明说他有汉文帝之风,差不多就是夸有尧舜之贤德的意思。

汉文帝是在汉代军功集团剿灭吕后势力之后的从一个地方分封的诸侯国——代国,迎回京称帝的。

这个代国,在资政通鉴里面的描述是一个非常贫瘠的国家,体现了刘恒和其母薄姬,面对宫廷争夺时候的淡定和低调。

但是这个地方如果你不结合中山国来看,是看不懂其中的玄机的,代国处在太行山脉,是中山国的上游。

历史上中山国曾经多次吞并过代国以谋求复国,从地图上你可以看出代国处在中山国的上游。代国控制了整个中山国的滹沱河(子牙河)。

现在,你还以为刘邦让刘恒去代国是故意支开他去「贫穷」地方吗?刘恒在代国待了16年,某种程度你可以说他已经深入到中山国故地励精图治,根基深厚了再以藩王身份进京。

并且,我们需要特别留意,刘恒的生母薄姬,薄太后本身就是代国人,回到代国的刘恒是回到了母系势力的大本营。

再看薄太后的出生地,运城盐湖区,那肯定是产盐之地,此地又那怎么可能贫穷呢?看历史不看地理只能被文官忽悠的团团转。

这么看来《史记》《资政通鉴》上说刘恒在代国从贫穷诸侯国变成富有国家,并且把代国治理经验复制全国开创文景之治,其中就有很大的水分。

之前我扒过,汉朝的后宫话事人吕后、李夫人、许平君、王政君等均与中山国关系匪浅,我们再来看汉文帝的老婆窦皇后的背景,喜欢看影视剧的朋友都知道窦猗房。

窦太后家所在的古清河郡不用说啦,肯定是中山国地盘了。

史书上说窦漪房一开始是吕后的宫女,本来希望派回赵国,但是因太监误差分配去了代国,受到代王宠幸,但是窦漪房并不是没有故事的女同学,在他接近代王刘恒之后,刘恒原配夫人离奇死亡,原配所生四个儿子接连离奇死亡,自此直到汉文帝登基之后,刘恒也只有两个儿子,刘启(后来汉景帝)和刘武(梁王),以及长公主刘嫖,这三个全部是窦太后所生。

刘恒的其他孩子和女人,全部被做掉了!只有一个可能,他们不是中山国后裔的人不能够在刘恒称帝之前活着,否则就会再分王分走属于他们的利益,他们是刘恒孩子,却是中山国代理人潜在的政敌。

这意味着刘恒本身是中山国后人势力扶持的傀儡,如果刘恒不配合他的那套儒家治国执政理念,随时可以把刘恒送走!

整个文景时期,窦太后才是真正的老大,他甚至一度要求刘启将皇位传给梁王刘武,这一度导致后来汉武帝和窦太后势力之间不睦,而不得不起用寒门,来打击窦太后幕后的中山国世袭势力。

如果以儒家模式治理的文景之治是真的存在的话,那压根不会有汉武帝大刀阔斧重新加强中央集权来打击匈奴的入侵。

甚至在文景之治期间,匈奴主动侵略汉朝达到5次,而汉朝主动和匈奴和亲达到7次。文景之治,并不意味着中国富或者强,而是牺牲王室女人换和平屈辱时期,而有汉一代,匈奴一直是汉代的威胁和劲敌。

也就是说,汉武帝的刚猛,并不能代表汉代的平均势力,而汉武帝本人之所以能够和秦始皇并列为「秦皇汉武」,是在汉武帝开启了汉朝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而打击地方分封诸侯的豪强模式。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主父偃」。


主父偃的「推恩令」被誉为天下第一阳谋,至今无解,避免了汉朝重蹈周朝分封而分裂的覆辙,他迁移豪强兼并之家到茂陵,跟秦始皇迁移六国贵族到咸阳一样, 而朔方郡为如今黄河河套的西北部,为今内蒙古一带。

可以说没有主父偃,汉武帝很难施展他的雄才伟略。从主父偃学识来看,你其实可以看出他用的全部是帝王术,这种天资绝对不像是出自贫寒人能够悟出来的,因为他涉及对于各个诸侯国和皇帝的利益博弈、人性的深刻洞察和缜密的逻辑才能做到。

主父偃姓「主父」,这个姓氏随着主父偃被诛灭九族,而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为什么主父偃会被灭族?我们先来看主父姓氏的起源,你就明白了!

主父是属于赵武灵王的称号,他被杀害于沙丘之后,他夺嫡失败的儿子的后人不再姓赵而是改姓为「主父」,也就是说,主父偃实际上是赵武灵王的后人。

我们再来看《战国策·中山策》之中对于主父赵武灵王的记载。

主父(赵武灵王)想打中山国,谋士李疵建议可以再等等,原因是目前中山国君正在拉拢底层读书人的人心。赵武灵王反问难道中山国是贤君,所以不能讨伐吗?李疵认为,以儒家治国不可能让国家强盛,「举士,则民务名而不存本;朝贤,则耕者惰而战士懦」,这样下去不灭亡是从来没有的情况。

这段话信息量还是很大可证伪文景盛世

一是中山国君倾盖与车而朝穷闾隘巷之士者,七十家。这句话非常像孔子周游列国的情景,并且七十家,和孔门弟子三千而贤者七十二人非常接近。

(孔子周游列国可能是刘向刘歆父子根据中山国君访问70贤故事杜撰出的孔门七十二贤,能凑足这么多人不容易,《论语》是汉代集中皇家文人之力编撰的故事集。)

从主父和李疵对话,我们可以看出,赵国当时普遍已经推行法家而打击儒家,李疵所说的思想几乎和《商君书》讲批六蠹,倡农战的内容如出一辙,他认为儒家追逐虚名而让国力空虚敌人求之不得。而赵武灵王灭掉中山国靠的是法家模式(而不只是历史上的胡服骑射)消灭了中山国。

那么,我们现在要问一个问题,汉武帝在启用主父偃之前,知道他是赵武灵王的后人吗?100%知道。而且他知道主父偃和中山国后裔势力之间是死敌,只能忠诚于自己,那为什么汉武帝在削藩目的达到之后,又相信诸侯国的诬陷而灭掉主父偃家族呢?这就是汉武帝作为皇帝刻薄寡恩的地方,主父偃只是他的一把刀,一旦达成抑制豪强目的之后,又不敢于中山国幕后势力彻底决裂,那就只能牺牲主父偃以求自保了!

不要忘记了,在文化意识形态上,汉武帝全面倒向了儒家——中山国势力原旨宗教。司马迁这样横跳,汉武帝也没有杀掉他。


之前阿星扒过了,同样行法家的赵武灵王和秦始皇均被儒家和中山国财阀报复杀害于沙丘。很不幸,随着考察的深入,我们现在还要说,始皇帝所有儿女,赵武灵王所有的后代都被儒家和中山国白狄势力后续以极其残忍手段全部清洗了,彻底绝后了!

现在知道我为什么要用「王朝血手」这么血腥的字眼来形容它们了吗?!

标签/Tags:
2028zhufu(小强)楼主
见习作家
见习作家
2028zhufu 的博客
帖子互动: 8
帖子: 360
注册时间: 2024年 8月 16日 06:03

#2 Re: 王朝血手系列5: 被儒家文人炮制的「文景之治」与大清洗

帖子 2028zhufu(小强)楼主 »

但是窦漪房并不是没有故事的女同学,在他接近代王刘恒之后,刘恒原配夫人离奇死亡,原配所生四个儿子接连离奇死亡,自此直到汉文帝登基之后,刘恒也只有两个儿子,刘启(后来汉景帝)和刘武(梁王),以及长公主刘嫖,这三个全部是窦太后所生。
2028zhufu(小强)楼主
见习作家
见习作家
2028zhufu 的博客
帖子互动: 8
帖子: 360
注册时间: 2024年 8月 16日 06:03

#3 Re: 王朝血手系列5: 被儒家文人炮制的「文景之治」与大清洗

帖子 2028zhufu(小强)楼主 »

看到的麻烦点个赞,评论一下,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谢谢
回复

回到 “军事天地(Mili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