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银行汇丰银行应该有许多满清官员的财产吧?

版主: CaravelTheMatrixmolen

回复
wanmeishijie(石昊)楼主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wanmeishijie 的博客
帖子互动: 1879
帖子: 65959
注册时间: 2022年 12月 10日 23:58

#1 瑞士银行汇丰银行应该有许多满清官员的财产吧?

帖子 wanmeishijie(石昊)楼主 »

感谢包叔!把香港一锅端了!
—————-


敦煌,那片古老而神秘的沙漠绿洲,藏经洞静静地隐藏在莫高窟中,里面藏着5万件珍贵的文物,它们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历史的见证者。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带着贪婪的目光来到这里。他用仅仅200两白银,就从看守藏经洞的王道士手中,骗走了29箱珍宝。这些珍宝中,有精美的壁画、古老的经卷、珍贵的佛像。而在这背后,是陕甘总督升允的暗中授意。升允,这位平日里自诩为「文化保护者」的满清贵族,却在利益的诱惑下,出卖了国家的文化遗产。同期,他在瑞士银行的账户里,凭空增加了18万英镑的存款。这些英镑,沾满了文物的血泪,是中华民族文化财富的损失。

天文历法典籍的流失,更是给国家的战略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1908年,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来到北京,他从众多珍贵的典籍中,挑选出了《崇祯历书》手稿。这份手稿,凝聚着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智慧结晶,它被伯希和带走后,直接推动了欧洲近代天文学的发展。而负责看守这些典籍的翰林院编修梁鼎芬,却在次年,用不知从何处得来的钱财,在香港购置了占地50亩的庄园。他在庄园里过着奢华的生活,却将国家的文化财富弃之不顾。



在民生领域,满清权贵们的掠夺更是触目惊心。1910年,东北鼠疫爆发,这场可怕的瘟疫,像死神的镰刀,迅速夺走了6万人的生命。防疫总局的账本上,清晰地记录着朝廷拨付的300万两赈灾款。然而,令人愤怒的是,其中有107万两被标注为「特别转运费」。这些钱,没有一分一毫用在救治百姓、防控疫情上,而是最终出现在纽约花旗银行的特别账户。在疫情肆虐的东北,百姓们在痛苦中挣扎,缺医少药,而那些权贵们,却在遥远的海外,数着从百姓身上搜刮来的钱财,逍遥自在。

1880年,汇丰银行上海分行的财报,像一颗重磅炸弹,炸开了金融界的黑暗内幕。财报显示,其存款总额的62%,竟然都来自满清官员。其中,庆亲王奕劻个人存款更是高达712万两白银。走进汇丰银行那气派的大厅,便能看到那些身着华丽官服的满清官员,在银行职员的殷勤接待下,办理着存款业务。他们谈笑风生,全然不顾国家的危亡和百姓的疾苦。这种「官银私存」的现象,在甲午战争期间达到了令人发指的顶峰。黄海海战的硝烟弥漫,北洋水师的将士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他们面对敌人的先进战舰,奋勇抵抗,却因为缺少银两,无法购置足够的炮弹。而此时,李鸿章家族在汇丰银行的存款,却足以装备三支舰队。李鸿章,这位洋务运动的领袖,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却未能将财富用在刀刃上,他的家族财富,成为了历史的耻辱。

在国际贸易的舞台上,更隐秘的财富转移也在悄然上演。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档案里,详细记录着1830 - 1850年间的一系列操作。通过「茶叶溢价」,他们将原本价值正常的茶叶,虚报高价,让中国的茶叶出口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巨额利润拱手相让;利用「丝绸虚价」,将丝绸的价格肆意抬高,然后通过复杂的贸易流程,将超过8000万两白银转移到伦敦的私人账户。这些资金,就像消失在黑暗中的幽灵,它们的最终去向,成为了清末十大未解悬案之一。每一笔资金的转移背后,都是无数中国商人的破产,无数百姓的血汗被榨干。
1900年,沙俄的铁蹄无情地践踏外东北。在侵占瑷珲城后,他们从城中缴获了800箱黄金。这些黄金,每一块都闪耀着冰冷的光,它们本是军机大臣刚毅家族准备运往「龙兴之地」的私藏。刚毅,这位在朝堂上威风八面的大臣,平日里满口仁义道德,背地里却疯狂敛财。他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搜刮民脂民膏,将无数财富运往东北,妄图为自己和家族留下一条后路。

鸦片战争后,这种「双保险」策略更是加速实施。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前夜,局势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内务府的档案里,清晰地记录着有37艘商船从天津出发,它们就像一群神秘的幽灵,趁着夜色,缓缓驶向长崎。这些商船上,载着1200箱珍宝,每一件都是价值连城的稀世之宝。而这一切,都打着「皇室采办」的旗号,可实际上,却是慈禧太后在为自己转移私产。慈禧,这个掌控着晚清最高权力的女人,生活奢靡无度,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她不惜动用国家资源,将无数珍宝运往海外。日本横滨海关在189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来自中国的贵金属走私量突然激增300%,而这一时期,恰好与戊戌变法前夜的政治动荡期吻合。在那风云变幻的政治漩涡中,满清权贵们趁机浑水摸鱼,大肆转移财富。

然而,真正让财富转移的闸门彻底打开的,是1895年的《马关条约》。2.3亿两白银,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数字,它约合日本四年的财政收入。当这些白银如洪流般流出中国时,日本横滨正金银行的档案悄然记录下了一个惊人的秘密:竟有超过1200万两白银,通过精心伪造的贸易合同,像一条条狡猾的鱼儿,偷偷地回流到了满清权贵在伦敦的账户。这些权贵们,与外国势力相互勾结,在赔款的混乱中,巧妙地编织着自己的财富网络。他们用虚假的货物清单、虚构的交易金额,将本应属于国家和百姓的财富,堂而皇之地装进了自己的腰包。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让这场财富掠夺达到了疯狂的巅峰。4.5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是压垮中国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庆亲王奕劻家族,在这场财富盛宴中,扮演了极其丑陋的角色。他们通过虚报「战争损失」,将价值380万两的私产巧妙地混入赔款清单。为了达到目的,他们收买官员,篡改账目,让那些本不存在的损失,变成了白纸黑字的「事实」。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自己的日记中毫不掩饰地写道:「这些东方贵族的贪婪令人震惊,他们就像一群饿狼,将国家的灾难,变成了私人财富转移的黄金通道。」
理解了老将是代入狗的视角之后,你就理解了老将
viewtopic.php?t=120513

理解了它们是代入狗的视角之后,它们为什么会嘲笑不愿意当狗的人,以及为什么会害怕想要反抗的人,就都可以理解了:
“放着好好的狗不当” :lol:
回复

回到 “史海钩沉(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