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获得者吕通过实验证明DNA能够发射电磁波,并且所发射的电磁波又能够生成DNA。之前文章不够清晰,这次将完整解读该文。
一.起源-DNA发射电磁波探寻
2005年,作者就发现了,当一些细菌被高度稀释后

,所发出的电磁波幅度和频率有所增加。
2011年,他进行了实验:准备细菌或病毒的DNA(比如艾滋病毒、支原体),把DNA溶液过滤(去掉大颗粒),再极度稀释(稀释1000万倍)

,然后趁它不注意疯狂摇晃,让水”记住”DNA的信息。
实验过程中在坡莫合金的测试盒子里面

(一种比较好的弱磁材料),关闭了手机

并去掉电池进行实验。
如图1所示,他观察到:随着溶液的稀释,开始是没有电磁波信号

。随着慢慢稀释,到特定量级后

,就发射出1千赫兹到3千赫兹的信号。
2.电磁波是否真能携带DNA信息?
他把“信号水”

放进PCR仪(一台“DNA复印机”

,能把极少量的DNA复制到足够检测的量,就像我们Ctrl C,Ctrl V ),加入酶和原料

(引物、核苷酸),居然能复制出原来的DNA

!这一步尚能理解,因为里面本来就有点残存的味道

。
但是骚的来了!他把这个电磁信号录成电脑文件

,通过邮件发给多个实验室,图2是他发送的一些机构

。上面很多实验室,而且是各个国家的,之前这些实验室从未对该DNA或作为该DNA来源的细菌或病毒进行过研究


。图3是远程传输的大概流程:
对方用这个文件驱动电磁线圈

,流程如下(图太糊了,不一定丁真)让普通水

暴露在磁场中

,再用PCR居然也能复制出DNA

!阿根廷和德国实验室用这种方法从水中“变”出了细菌的DNA

。(这个水里面应该是有原料的

,但是并无DNA

)。
图4是实现的流程(大概就像修建房子的砖瓦水泥

都准备好了码放在一起,但是没得图纸和人手。当照射电磁波

,电磁波就是这个图纸和人手的角色


,就可以直接实现房子的搭建

。)
三.作者对实验的描述
作者提到

:这个实验在他们实验室已经重复了很多次,在PCR步骤中采取了特别的预防措施以避免污染,并且总是进行了许多对照实验。省略该程序的任何主要参数(激发、金属屏蔽、暴露于激发的时间、PCR的任何成分)以及协议的任何小细节都会导致实验失败。也就是给不好复现了一个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