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解讀“無條件揀選”,撒但就是這樣禍害教會的!

版接纳所有宗教信仰分享,按照良心发帖。希望不同信仰之间求同存异,共同学习交流以及互相启发。

版主: myelsa

回复
jtbych(黄传道)楼主
知名人士
知名人士
jtbych 的博客
帖子互动: 7
帖子: 65
注册时间: 2023年 2月 15日 15:48

#1 全方位解讀“無條件揀選”,撒但就是這樣禍害教會的!

帖子 jtbych(黄传道)楼主 »

我的視頻:


今天的基督教在傳講福音時,有一個極大的破口,就是傳講來自撒但的謊言--“無條件揀選”。
這是五百年前,加爾文提出的概念,是“鬱金香五要點”中的第二點。顧名思義的說:就是神在創世以前,毫無原則,隨心所欲地創造一些將來必被揀選上天堂的人。
聽起來,這似乎很深奧,實際上,這個概念非常深奧,因為用“無條件“來修飾”揀選”,就好像說“一個白色的紅蘋果”一樣荒謬,這是沒有辦法用正常邏輯來解釋並理解的。
那麼,我們首先來確定一個簡單的問題:聖經裡有這種說法嗎?
聖經是神賜給人的啟示。由數十位作者,歷經兩千年寫成,雖然這些作者學識有高有低,但因著同一位聖靈的感動,他們對真理的闡述上是前後一致的,從未出現過“無條件揀選”這種詞義扭曲,邏輯混亂的概念!
神的智慧無法測度,雖然聖經中有許多至今未被人完全解開的奧秘。但聖經完全遵守一個基本常識,無論是哪個年代的聖經作者,他們所用的語言、字句以及語法等表達方式,都是當時的人看得懂的。
換句話說,聖靈不會感動一個作者用他自己都不明白的語言寫聖經,也不會使用將來才會出現的詞彙,語法上更不會違背基本的邏輯常識。
“無條件揀選”正是一個邏輯紊亂的語言架構, 揀選,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普通的日常行為,無論是古代的希伯來文和希臘文,還是現代的英文和中文,幾千年來,它的詞義沒有變過。就是從一群物件中,按照一定標準、有條件地選出自己所要的個體。比如,選食物、挑衣服、找朋友等等,這也是每個人都具備的經驗。
如此簡單的行為,就是三歲小孩都會,但正因揀選太普通,很多人忽略了它背後隱藏的常識,被“無條件揀選”輕易矇騙。
首先,人的揀選行為經過多次重複後,會形成下意識的習慣,就忽略了條件性,比如我們第一次買蘋果,會仔細挑選,有的人專選便宜的,因為價格是王道;有人只買最貴的,他相信一分錢一分貨;有的人會選大的,覺得水分多;也有人選小的,他認為會甜一點;有人喜歡紅蘋果,那就有人喜歡黃蘋果。但買多幾次,形成習慣後,就不用仔細挑選了。
我這一生買過無數次蘋果,到現在,我買蘋果很簡單,我看一下價格標籤,就憑眼力隨手拿幾個相對大一些的,很快,我就選好自己想要的、又大又便宜的蘋果。
這時,旁觀的加爾文看見我這麼快就買好了,他不知道我心裡想什麼,就寫文章說:“這是無條件揀選。“你們覺得荒唐嗎?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一個更容易被忽略的事實:在任何揀選事件中,揀選者都有主動性、超越性的權柄,被揀選的群體沒有發言權,無法影響揀選者的心意,只能被動承受揀選結果。
沒有誰會一邊買蘋果一邊念叨說:“我要大的,要便宜的。“蘋果也不能說:“我很大很紅,你選我吧。‘在人面前,再金貴的蘋果,也不過是一個死物。
同樣的,在神面前,無論人多聰明多富有,都只是卑微的塵土。人永遠不能和神平起平坐,也不可能測度神的心意。
最後就是人性本能中有一種合理化傾向,只要是出現“多選一“的情形,就算是初次接觸新事物,人都會根據過往的經驗學識自動生成一些條件來做選擇。
因此,同學們,無論是語言邏輯還是行為事實,這個世界上都不可能存在“無條件-揀選”這種事。
聖經中記載了一百多次揀選,其中有一些發生在人與人之間,每一次揀選,聖經都清楚寫明瞭揀選的條件。
第一件就是法老揀選約瑟治理埃及全地,法老的條件就是揀選一個有聰明有智慧的人。【創41:33】而約瑟正是法老心目中這樣的人。
接下來,摩西要從以色列人中揀選一些首領,協助他管理百姓,摩西的條件很清楚,就是揀選有才能,並要敬畏神,誠實無妄,恨不義之財的人。【出18:21】
使徒行傳中,使徒要從門徒中揀選七個人來管理飯食,揀選的條件就是有好名聲、被聖靈充滿,智慧充足的人。【徒6:3】
這些事發生在幾千年前,但讀起來和今天的揀選沒有什麼不同,無論是總統選官員、教授選學生,還是導演選演員,揀選者都有自己的標準和目的。
那麼,奇怪的事就來了,既然“神-無條件-揀選-人”這種說法,在 聖經中從未提及,為什麼加爾文及其追隨者還敢大肆宣揚,並且信徒也願意相信,並以此為自己信仰的根基呢?
究其根本,無條件揀選是一個故弄玄虛的偽神學概念。本質上,是撒但的謊言,撒但是個狡猾的邪靈,他深知人心弱點。
撒但並不在乎他的謊言是否合乎聖經,合乎邏輯,撒但瞄準的是人性,”無條件揀選“雖然荒謬了一點,卻迎合了人性的好逸惡勞傾向,並通過神學家加爾文來傳講,自然能在教會裡站穩腳跟。
同時,撒但並不需要每個信徒都信他,他知道自己滅亡的結局,因此趁著自己世界之王的便利,廣撒網,多斂魚,絆倒一個就賺一個。
好逸惡勞也可以叫趨利避害,是造物主賦予人的一種正常心理機制,就是儘量以最小努力獲取最大回報。幾千年來,人類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和生活水準的提升,背後都有這種心理的推動力。
但人的罪性把趨利避害扭曲成偷奸耍滑,即便是“得永生進天國”這樣至關重要的事,因為走小路過於艱難,信徒想尋找一條輕省的大路。
從心理學分析,好逸惡勞的背後有兩個核心機制,即節能本能和即時滿足傾向。
很多人以為信耶穌是一件簡單輕鬆的事,只要相信就可以了,事實上,跟從耶穌並不容易, 主耶穌親口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太16:24】這正如保羅的勸導:“當恐懼戰兢,做成你們得救的工夫。【腓2:12】
信徒面對的挑戰很多,讀經,禱告,做禮拜,這些事年復一年做下來,有時也會感到枯燥乏味,更艱難的是,每天還要與罪爭戰,克制情欲,追求聖潔。
而且,犧牲一點時間、放下一些喜好,只是最基本的代價,歷代以來,信徒受逼迫,甚至受死殉道的事,到今天依然在發生。
感謝神,用恩典托住我們,使我們持守住對天國的盼望,不至於完全跌倒放棄,只是,如果福音可以選擇的話,相信大多數信徒都會放棄“舍己背十字架”的福音,轉而選擇輕鬆的“無條件”福音。
撒但清楚知道這一點,他奪不走人心中對永生的渴望,他選擇用謊言扭曲神的慈愛,用‘無條件’重新定義神的揀選。為疲乏軟弱的信徒搭建了一條貌似輕省的大路。
所謂“無條件揀選”,實際上就是在暗示信徒:神揀選我們進天國與“任何條件”“無干,無論是信心、行為還是努力、悔改等,這些都不重要,甚至不需要。
如此輕鬆的福音抓住了人性的節能本能,只要選擇相信,信徒的千斤重擔仿佛就卸下了,信仰之路立就變得輕省了。
當永生之路變得輕省時,人性的即時滿足傾向就會趁機佔據了他的思想,在這種心理本能驅動下,信徒慢慢地放棄屬靈追求,只保持最低限度的教會生活,並從聖經中挑選經文來驗證“無條件揀選”,用各種藉口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在世俗中過著自己喜歡的-舒適與快樂的生活,從容地等待他的天國來到。
弟兄們,這就是今天很多信徒生命的光景,不知道是不是你的光景?
我女兒讀高三時,想申請普林斯頓大學,雖然她不清楚具體的錄取標準,但那超低的錄取率告訴她,名校的揀選條件一定很高,所以,她每天努力提升各方面能力,完善申請材料,不敢鬆懈,只盼望能在成千上萬的競爭者裡脫穎而出。
這時候,如果校長加爾文先生髮公告說:“今年招生不看任何條件,只在申請人中隨機抽取。”那麼,你覺得這群拼命奮鬥的高三學生還會繼續努力嗎?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絕對不會!節能本能是每個正常人的天性,努力卻得不到應有的回報,這種事傻子也不會做!
信徒也不是傻子,既然“神學家”和“宗教改革家”加爾文先生都說,神是無條件揀選人,為什麼不信呢?於是,很多人就慢慢放下了自己背上的十字架,轉而跟隨加爾文走上那條輕省的大道。
至此,撒但只用一句看似屬靈的謊言,便開始擄掠信徒的心,也開啟了敗壞基督教信仰根基的歷程,五百年年來的侵蝕,造就了教會如今的光景。
今天的基督教,只要一天不把加爾文的教義定性為異端謊言,基於那無可抗拒的人性本能,多數信徒最終都會選擇便宜的假福音,教會的復興就無從說起。
這並不是說主不看顧祂的教會,神創造人,並賦予完全的人性,神就不會違背自己改變人性,神所行的都是公義,神所做的就是用大能的手保守《聖經》真理,不容一個字被撒但篡改!幾千年前的原文聖經,如今依然存在,聖經過去怎樣,今天仍是怎樣!只要真理存在,謊言就永遠是謊言!
更重要的是,主的話不是晦澀難明的,聖經對救恩的教導簡單直白,理解起來比加爾文的神學教義還容易,主說: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太11:12 】只要聽見這話的人都會明白:不努力,是不能進天國的。
神的揀選也是基要真理,為此,羅馬書說得很清楚:神揀選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為,乃在乎召人的主。【羅 9:11】
揀選不在乎人的行為,絕不等於無條件揀選。人是一個複雜的整體,外在行為只是一部分,主的揀選與呼召,是基於內在的人心。
人心不是指狹義的心臟,人心的定義範圍極廣,包含每個人獨特的性格、思想、意志和情感,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就是人心,這是人類至今無法完全參透的奧秘,世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心。神揀選人的條件,就藏在每個人心裡。
伯利恒人耶西有七個兒子,神要揀選其中一個做以色列的王,於是差遣先知撒母耳去膏他,撒母耳事先不知道神要揀選誰,他見以利押長得高大,就心裡說:“這必是耶和華的受膏者。”耶和華卻對撒母耳說:“不要看他的外貌和他身材高大,我不揀選他。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 撒上 16:7 】
對耶和華神來說,看內心就是看一眼的事,但對人來說,看透人心卻是永不可能的事,即使現在發明了一百萬倍的放大鏡,人也只能看外在,這就是泥土與窯匠之間永不可逾越的天塹。
所以,神是唯一能完全鑒察人心的主,祂也是唯一有資格憑公義揀選人的主。在神眼中,人可分為兩種,祂所喜悅的或所厭惡的。
揀選是神的主權作為,希伯來文“揀選“的字根含義是“挑出”,既然是挑選,那麼,神一定挑選祂所喜悅的人,無論神多麼良善,也絕不會去挑那些悖逆頑梗,死不悔改的人。
這就是聖經真理,以色列人蒙揀選就是這個原因,經上說:耶和華但喜悅你的列祖,愛他們,從萬民中揀選他們的後裔,就是你們,像今日一樣。【 申 10:15 】
以色列人的先祖是亞伯蘭。神沒有告訴我們祂怎樣看透亞伯蘭的心,神用十五章的篇幅展示了亞伯蘭因信心帶出的行為,這就是啟示我們:祂揀選亞伯蘭,是喜悅他的信心。正如經上所說:“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來11:6】
信心,就是相信真神,對大多數人來說,相信“有神”其實並不難,因為世界上有很多超自然的事,叫人一看就明白世上有神,正如經上說: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 羅 1:20 】
但要相信誰是獨一真神,卻比較困難。因為人沒有辨認神的能力,自古以來,人們就傳講許多的“神“,古時有財神、火神,現在有歌神、女神等等,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所信的神。
然而,亞伯蘭是有福的!他是從先祖挪亞口中親自聽到耶和華——那位獨一真神的見證,更重要的是,他聽到後就全然信靠。如同小孩子信賴自己的父親,對看不見、摸不著的神沒有一絲懷疑。
因此,神呼召他的時候,他立刻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哪裡去。【來 11:8-9 】
神喜悅人這樣信從祂,神就與亞伯蘭立了一個約,神說:“你向天觀看,數算眾星,能數得過來嗎?”又對他說:“你的後裔將要如此。”【 創 15:5 】
對亙古長存的神來說,這是一個平常的應許,但對一個七十歲都無法生育的老人來說,聽到這個超越時空的應許,相信真的很難,這如同對夏蟲語冰一樣。活在有限時空裡的人,也無法想像死亡以後的事。
然而,亞伯蘭別的本事不大,在信神的事上,卻無人可比,神怎樣說,他就怎樣信,那一刻,神洞察了他的心,因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創15:6】
古往今來,信耶和華的人何其多,但很難找到一個對神從來不質疑的人,沒有誰能僅憑腦海中的一個聲音,就毫不猶豫地捨棄自己的大半生,去到一個未知的所在。
就是被聖經記載的信心偉人,如摩西,大衛,保羅等,在試煉中都有過掙扎和疑惑。
幾千年來,亞伯蘭的這種信心沒有人能超越,是神賜給世人的信心榜樣,單純真實的信心,就是蒙神喜悅、神揀選的根本條件,是聖經沒有明說,卻又清楚啟示出來的救恩真理。
除了信心,聖經也清楚啟示神喜悅人的第二個標準,就是敬畏神,敬畏也是人心裡的屬性,經上說:敬畏神,謹守祂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傳12:13】
聖經中,敬畏神的教導有一百多次,可見,神非常看重敬畏祂的人,使徒彼得也說: “我真看出神是不偏待人,原來各國中,那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 【徒 10:34–35】
挪亞是聖經記載第一個因敬畏蒙神揀選的人,經上說得分明:“挪亞因著信,既蒙神指示他未見的事,就動了敬畏的心,預備了一隻方舟,使他全家得救。” 【來11:7】
“因著…,就……“是一種遞進的表達,挪亞相信神之後對神更加敬畏,這正是他蒙揀選的重要屬靈標誌。
從小受過挪亞教導的亞伯拉罕,也同樣因著信而敬畏神,當神用以撒的性命試驗他時,他沒有絲毫的掙扎和疑惑,而是完全順從,帶著兒子,直接到了神所指示的地方,然後伸手拿刀,要殺他的兒子。
這時,耶和華的使者從天上呼叫他說:“現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為你沒有將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留下不給我。”【 創 22:1-12 】
神是全知全能的神,祂試驗亞伯拉罕,並不是為了驗證自己的判斷,神早已知道結局,也早就預備了替死的羊,安排了阻攔的天使,,聖經記載這一切,就是要啟示,什麼是真正的敬畏神?
加爾文所謂的“無條件揀選“,對基督教最大的破壞,就是敗壞信徒對神的敬畏之心。當神的揀選被暗示成中獎時,信實的神就被扭曲成一位冷漠的搖號者,無條件就得救的僥倖心理,使人心裡失去了對神應有的敬重和戰兢。
無條件揀選意味著不勞而獲、天降橫財,使信徒的心態如同中了彩票大獎一樣,不懂得珍惜,而是肆意妄為,任意揮霍,好像救恩是根本花不完的獎金一樣,弟兄們,這正是撒但引人走向滅亡的巧妙手段。
神的揀選絕不是無條件隨機的搖號,人心除了信心、敬畏這些屬靈特質,還有對真理的渴望、對罪的羞恥以及正義感、憐憫心、謙卑溫柔等良善品性,這些品性同樣是惟獨神才能鑒察。
最奇妙的是,人的這些內在傾向,大部分是在胎兒期逐漸形成的,並且出生後就基本固定的,因此,古人有“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說法。也正因如此,世人無法用理性明白神揀選的奧秘,就會被撒但無條件揀選迷惑。
對全知全能的神來說,即便是藏在母腹裡的小小胎兒,神一樣能看透他的內心,就如大衛所說: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我未成形的體質,你的眼早已看見了。【詩139:11,16】
論到神的揀選,先知以賽亞也宣告說:耶和華從我出胎就選召我,自出母腹就提我的名。【賽44:2】
近代心理學在某種程度上也印證了聖經對人心奧秘的啟示,科學家發現,人性中有三種能影響後天信仰的心理特質,都是在胎兒時期形成固化的。
第一種是神經敏感性:這是由大腦皮層的發育決定,能引發諸如崇高、神秘的情感反應,高度敏感的人容易被超自然事蹟觸動,產生敬畏之心。
第二種是開放性氣質:是一種先天的行為和情感反應模式,高開放性的人更容易相信神跡奇事;接受屬靈觀念,低開放性的人偏理性思考,不容易接受超自然信仰。
第三種是自我中心傾向: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認知和行為模式,高度自我的人本能抗拒一切權威,低自我中心的人謙卑順服,心存敬畏,容易接受神。
這些發現,與古人“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智慧不謀而合。
聖經是幾千年寫的,神也不會向古人解釋基因,遺傳這些現代科學的概念,因此,當神垂聽利百加祈禱時,神只是啟示一個結果,“將來,大的要服侍小的。”正如經上所記:雅各是我所愛的,以掃是我所惡的。【羅9:12-13】
然而,這不是說神無條件偏袒雅各,神是公義的,從聖經記載兩兄弟的經歷中,我們清楚看到神對人喜悅或厭惡的根本是什麼。
同父同母的雙胞胎在同樣的環境中一起長大,一起聽祖父亞伯拉罕講述與神同行的見證,一起接受以撒愛神敬畏神的教導。
然而,奇怪的是,他們對神的態度卻截然不同,雅各為人安靜,有敏感的心靈,對神及屬靈祝福極其渴慕,在以掃口渴疲乏的時候,他抓住機會,用一碗紅豆湯騙到了長子的名分。甚至用欺哄裝假的手段,騙到了父親屬靈的祝福,最終,雅各成為了神所愛的以色列。【創25,27】
以掃活潑外向,但屬靈反應遲鈍,對神不以為然。隨意丟棄長子名分,即便失去了父親的祝福,他也只為失去地上的好處哀哭,他求父親說:父啊,你只有一樣可祝的福嗎?【創27:30-38 】
日後當他發家壯大後,就非常知足,多年後與雅各重逢,他說:“兄弟啊,我的已經夠了,你的仍歸你吧。“【創33:9】
以掃看上去比雅各老實多了,聖經也沒記載他行過什麼惡事,但他就是一個屬靈的瞎子,被神所厭惡,終其一生,他都沒有明白自己永遠失去的意味著什麼。
神的揀選絕非無條件。神揀選的條件就在於每個人靈魂深處的人性特質,包括信心的真偽、敬畏的程度,以及本性的良善等。
這些屬性每個人都有,因為世人都是照著神的形象和樣式造的,,都是神奇妙的造物法則在母腹中運行的結果,也是人自由意志的體現。
只是世上沒有一模一樣的人,有人心軟好憐憫,有人耿直好公義,如此種種,就如世間萬物的多樣性一樣,彰顯著神的榮耀。
只是罪從亞當入了世界。【羅5:12】人的良善也常被罪性壓制、扭曲,但它從未泯滅,因為信實的神保守著每個人心中的良知。
正如經上所說,他們雖然沒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這是顯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們心裡,他們是非之心同作見證,並且他們的思念互相較量,或以為是,或以為非。【 羅 2:14-15 】
神是公義的,祂不會無條件揀選人得永生,更不會預定人下地獄,神捨棄了獨生子作為贖罪祭,只要世人願意,每個人都有機會得到救恩,祂願萬人得救,不願一人沉淪。【彼後3:9】
經上說,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4:23】人一生的果效,並不是說葬禮有多風光,一生的果效是:這一生結束後,是下地獄還是上天堂?
你的心如何,決定了你的行為,地上有個錢包,你可以選擇撿,也可以不撿,撿了以後,你可以據為己有,也可以交還失主。你的心如何,你一生的果效就如何!
在神面前,世人渺小如水滴,但神仍以公義待我們,耶和華從天上觀看,祂看見一切的世人。從祂的居所往外察看地上一切的居民,祂是那造成他們眾人心的,留意他們一切作為的。【 詩 33:13-15 】
神一直在尋找揀選的,就是那些心中願意相信、願意敬畏,願意悔改的人。因此,無論是淫亂的妓女喇合,還是貪財的稅吏馬太,甚至十字架上罪大惡極的強盜,都蒙了揀選的恩典,脫離了死亡的結局。
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3:16】
回复

回到 “信仰天地(Beli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