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G3时,我曾信心满满地让她参加学校组织的数学挑战赛,结果却让我大跌眼镜——那些涉及逻辑推理和实际应用的题目,她竟然因为"没学过解题方法"而写的一团糟。反观试卷上的基础计算题,她却能轻松拿满分,这件事让我惊醒:美国公立学校的数学教育就像"温水煮青蛙",看似轻松愉快,却在无形中让华裔孩子丧失了数学思维的深度训练。
更让我焦虑的是,当我咨询学校老师如何准备AMC8时,得到的回复竟是:"这类竞赛超出了公立学校的教学范围,建议家长自行寻找课外资源。"那一刻我就明白了,在美国公立学校这样的教学环境之中,要让孩子在数学竞赛中脱颖而出,必须打破学校的"舒适圈"。
在华裔家长群里的一次"数学鸡娃经验分享会"上,我第一次听说了LingoAce的新加坡数学培优课。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我为女儿预约了试听课。没想到这一试,竟让我们找到了数学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
试听课上,老师用"分糖果"的生活场景引入分数概念,先让孩子用积木模拟分配过程,再用条形图表示分配比例,最后推导出分数运算公式。女儿课后兴奋地告诉我:"妈妈,原来1/3+1/4可以用巧克力分块来算,比AoPS上的公式好懂100倍!"这种新加坡特有的CPA教学法,完美解决了像我女儿这种海外华裔孩子"懂计算却不懂逻辑"的痛点。我特意截图了课堂上的建模过程,对比之前AoPS教材上的纯公式推导,真的可以直观感受到两种教学体系的差异。
并且在上培优课前,女儿做数学题常常凭直觉"猜答案",但是LingoAce的老师教会她用UPSC四步法来解题,也就是先用荧光笔标出题干中的关键数据来理解问题,然后在草稿纸上列出可能的解题路径,接着选择最优的解题方法来解决问题,最后用逆推法来检查答案的正确与否。上周女儿做一道AMC8模拟题时,主动用UPSC法分析:"这道题说'火车过隧道',我得先理解隧道长度和火车长度的关系,再计划用速度=路程/时间的公式,最后检查单位是否统一。"看着她在草稿纸上清晰的解题步骤,我对这门课程的满意和放心程度呈直线上升。
除了上课的课堂内容,LingoAce的学习闭环设计也让我这个"焦虑型妈妈"倍感安心:课前预习视频帮助女儿提前了解知识点,课后作业分为基础、拓展、竞赛三个层级,每月的阶段测评还会生成详细的能力雷达图。上个月的测评报告显示,女儿的"抽象思维能力"从入学时的65分提升到了82分,这让我们对未来的AMC8竞赛更有信心。
最后我想说,在陪伴女儿学习LingoAce课程的这一年里,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像我们这种海外华裔孩子的数学教育,就是既要保留中式数学的严谨基础,又要融入西式教育的思维创新。当其他家长还在纠结"要不要让孩子学奥数"时,我更关注的是:她是否掌握了"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她是否具备了"面对复杂问题不慌乱"的逻辑?她是否保持了"对数学探索的热情和自信"?上周,女儿拿着LingoAce阶段测评的"优秀学员"证书告诉我:"妈妈,我觉得数学越来越有意思了,我想试试明年的AMC8!"看着她眼里的光,我就知道我们的选择没有错。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希望为孩子的数学学习打开一扇窗,不妨让孩子体验一次LingoAce的新加坡数学培优课——不是为了跟风竞赛,而是为了让孩子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拥有更好的数学思维基础。毕竟,藤校看中的从来不是刷题机器,而是真正具备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