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问古埃及有哪些传世之作?
发表于 : 2025年 7月 17日 21:03
能写字是可以写,但是容易保存么?一下就碎了一地怎么办?
不看广告看疗效,纸莎草最便宜最容易保存的地方,保存下来多少哪些传世经典?
不看广告看疗效,纸莎草最便宜最容易保存的地方,保存下来多少哪些传世经典?
甲骨文有传世经典吗
甲骨是占卜用的。但是甲骨文里面有典有册,说明当时是用竹简的。只是没有保存下来的。竹简里有没有文学作品,就不知道了。
就这么几本书,而且这叫传世之作么?埃及人自己都不读了oldestghost 写了: 2025年 7月 18日 02:39 一、“无传世之作”是事实错误
古埃及的文学、科技和艺术成就大量保存在实物文献与器物中,并非“没有传世之作”。
实物存世的“传世之作”包括:
《亡灵书》(Book of the Dead):这是古埃及最著名的宗教文献之一,已有多个完整版本发现,内容涵盖死亡观、生死哲学、神祇系统。
《训诫文》与《智慧文学》:如《普塔赫霍特训诫》《美伦普塔智慧书》等,属于道德教训与官僚治国经验的文本,具有高度文学性与社会性。
医学与数学纸草文献:如《埃德温·史密斯纸草文书》《埃伯斯纸草文书》记录了复杂的外科、解剖和药理知识。
建筑与雕刻:金字塔、神庙、石棺上的铭文和浮雕本身就是不朽之作,兼具艺术、宗教、语言和政治功能。
这些都是“传世之作”,只不过不是以“后世通用文学样式”存在,伪史论者误以为“没有莎士比亚式文本”,就等于“没有文明”,是标准的现代文化本位主义。
二、对“传世”的误解:以印刷文明标准要求古文明
“传世”本是印刷文明之后才有的普及性文化概念。古埃及使用的是手写的纸草文书,多数由祭司或书记官保存于神庙中。由于纸草极不易保存,加之埃及长期战乱、掠夺与自然侵蚀,存世数量稀少是正常的,不等于“文化空白”。
更重要的是,古埃及的文化是高度神庙中心化,本身就不以“广泛传阅”为目的,许多文本功能是仪式性、教化性或官方用途,与后世文学的“市场化”截然不同。
三、逻辑谬误:没有X ≠ X不存在
“没有流传到今天的长篇叙事文学作品”并不等于“古埃及没有文明”。这是经典的“无知诉求”(argument from ignorance)和“以果推因”的谬误。例如:
“我们没找到某个朝代的完整小说,说明这个朝代不存在?”
——这是明显荒谬的推论方式。
人类文明本身就是极易流失、易碎、非连续的遗产。如果用“我们现在是否拥有它”来判断“它是否曾存在”,那整个考古学和历史学都可以被推翻。
四、反问:难道苏美尔、玛雅、印度河文明也不存在?
这些同样有大量已知器物和建筑,但“传世文学”不多、语言未完全破译,也未必有“莎士比亚”式长篇作品存留。
难道这就说明这些文明“存疑”?当然不是。那为什么只拿埃及来质疑?这暴露了伪史论者的选择性质疑和双重标准。
总结:
“古埃及无传世之作,因此古文明存疑”这一说法:
事实错误(大量文献与实物存世);
标准错置(以现代印刷文学标准要求古文明);
逻辑混乱(无证据不等于证伪);
文化偏见(以西方文学标准否定非西方文明)。
这不是对历史的质疑,而是对无知的包装和传播。在真正的历史研究中,此类观点没有任何学术价值。
“古埃及留下的文献少,而且没有后世传承阅读,所以不算文明或没有传世之作”。但这个标准本身就是以近现代文化的尺度,来评判古代文明,是站不住脚的。我们来逐条分析这个观点为什么不成立:
连网上聊天全都要靠人工智障,什么叫传世不懂么,老子,孔子孟子,art of war,不是什么政府文书这种短时效文件oldestghost 写了: 2025年 7月 18日 11:45 “古埃及留下的文献少,而且没有后世传承阅读,所以不算文明或没有传世之作”。但这个标准本身就是以近现代文化的尺度,来评判古代文明,是站不住脚的。我们来逐条分析这个观点为什么不成立:
一、“就这么几本书” ≠ 没有传世之作
1. 古埃及文献的“量”,远超大多数早期文明
《亡灵书》(The Book of the Dead):保存了几十个完整或片段版本,广泛使用于从新王国开始的贵族葬礼,几乎是“人手一本”的仪式文本。
医学文书:如《埃德温·史密斯纸草》《埃伯斯纸草》,详细记录解剖、疾病与药物,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医学文献。
数学与天文纸草:如《莱茵纸草文书》,包含了分数运算、几何、体积计算等内容。
政治与法律文书:神庙契约、户籍记录、诉讼文件也大量保存于纸草或石刻之中。
智慧文学:如《普塔赫霍特训诫》《美伦普塔训诫书》属于训诫体道德哲学文本,可类比儒家《论语》。
所谓“就几本书”的说法,并不准确。只是大多数不是“文学作品”而是实用文书、宗教文本、训诫体文本而已。
二、“传世之作”并不只指后代爱读的文学经典
你的意思是:“埃及人自己后来都不读了”,所以这些不能算“传世之作”。这其实混淆了**“流传久远的作品”和“现代通俗阅读”**两个概念。
关键反驳点:
“传世之作”在历史学语境中,指的是跨时代保留下来、能反映该文明核心价值、知识、制度或信仰的文献或物件。
就像《汉律》《商周青铜器铭文》《甲骨卜辞》不是用来“读着玩”的,但没人会说中国古代没有“传世之作”。
。
对付骗子,不必用脑
我在标题里面问了一个问题
Caravel 写了: 2025年 7月 18日 13:59 我在标题里面问了一个问题
哪里来的骗
你们这些人脑子坏掉了
做题做的太多是后遗症
只要书上没有的就不敢思考
现在有AI了,更不需要用脑子
脑子都长到别人身上
Ai读取了您这个id,在本站的帖子历史Caravel 写了: 2025年 7月 18日 13:59 我在标题里面问了一个问题
哪里来的骗
你们这些人脑子坏掉了
做题做的太多是后遗症
只要书上没有的就不敢思考
现在有AI了,更不需要用脑子
脑子都长到别人身上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现实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