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撤资大陆与香港 → 被批“跑路”
时间:2013–2015年左右起
**背景:**李嘉诚旗下的长和系(长江实业、和记黄埔)开始陆续出售香港及内地的资产,转向欧洲、加拿大等海外市场。
舆论批评:
被媒体和部分网民称为“李超人跑路”、“抛弃国家”、“没信心”等。
一些爱国主义倾向媒体批评他“不爱国”。
李嘉诚的回应:
他从未正面怼回媒体,但曾在罕见采访中表示:
“商人投资,不应受感情左右,要看回报与风险。”
后来:
事实证明他的“去中国化”提前避开了房地产下行风险和政策监管。
欧盟资产稳定增值,电信、能源等布局稳健增长。
2019–2023年中国地产行业剧烈调整,李嘉诚的避险操作被称为“超前”。
2. 投资英国,曾被笑“看走眼”
时间: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后
他加大了对英国水务、电网、港口等基础设施的投资。
批评声音:
很多人质疑英国未来前景,“英镑贬值会血亏”。
有评论说他“错判局势”“买烂摊子”。
后来:
英镑虽然短期走低,但资产稳定现金流支撑整体收益。
英国公用事业抗风险能力强,长期回报优秀。
李嘉诚一如既往强调“看的是20年后的局”。
3. 香港社会事件期间“和稀泥” → 被两边批
时间:2019年香港局势动荡期间
他曾呼吁“以爱止暴”,但没有明确站队。
结果:
被激进一方骂他“墙头草”;
被另一方指责他“太软弱”;
舆论在那段时间对他极不友好。
他回应:
“年轻人如果连犯错的机会都没有,社会怎么进步?”
这句话既有温和的劝解,也表现出他的政治智慧。
类型 内容 最终结局
商业撤资 被骂“跑路” 避险成功,资产保值
英国投资 被骂“看错局” 长期稳健回报
社会中立 被说“和稀泥” 保持信誉,不被卷入派系
对象 被嘲原因 最后结果
巴菲特 不投科技股 泡沫破裂后封神
李嘉诚 卖中资、买海外 地产下行中保全资产
他们都被“短视者嘲讽”,却被时间证明是远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