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数学我是想明白了
版主: verdelite, TheMatrix
#1 孩子数学我是想明白了
其实一开始我对孩子的数学学习是没太多过高的期待的。想着小学基础打稳了就行,反正我们小时候也就是九九乘法表背一背,该学的时候自然会学会。但我儿子对数学似乎有一点天分(希望不是家长对自己孩子滤镜),他经常跟我吐槽这边学校的数学教育节奏是真的很慢,尤其是他在公立学校,有时候一个学期学不了几道稍微复杂一点的题。孩子做的作业,连我这个文科出身的家长都能轻松带着讲完。久而久之他的话我开始怀疑,这样的轻松教育,到底是不是好事。
在成绩上他算不上次次都全对的那种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但他的数学思维有的时候我都自愧不如。比如他很喜欢分析各种概率的逻辑思考题,什么不同盒子装豆子的概率什么的,还热衷于玩数独,甚至有一段时间他还兴致勃勃的跟我说他发现任何数字乘以11的规律,我真的很震惊。表面看他虽然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数学尖子,但我觉得,如果不给他更多刺激和引导,可能会让他失去那种对数字天生的敏感。如果只是那种填鸭式的练习,他很容易抗拒。任务式的做题,就像每日todo list的打卡,真的很消磨孩子对于数学的兴趣。
后来我们逐渐找到一个适合我们节奏的方式:不是刷题,不是竞赛,而是通过引导去理解问题、拆解问题,让数学变成一种语言,而不是负担。
所以我们开始在课外找资源。我试过很多方法,网上的、书本的,甚至也试过让他上一些机构
比如有一节课讲倍数与规律,老师没有一上来就给公式,而是问:“如果你想知道某个钟是不是坏了,要怎么观察它的指针?”从这个生活场景出发,孩子们开始推测“等时间”“重复性”,然后慢慢地引出“周期”“倍数”这些概念。孩子不是被填鸭式灌输知识,而是一步步参与在构建知识的过程中。
我们现在用的这个是一次试听的时候发现它挺注重引导孩子去讲出自己的思路,孩子自己也喜欢。那时候我也没报太大期望,想着就当补充学校课堂。后来才知道原来是lingoace旗下的AceMath的课,不过说实话,它不像我印象中那些竞赛班那样上来就是技巧,反而挺注重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我们也不鸡娃,没往竞赛那条路子走,纯粹是为了给孩子开拓一下思维。
我一开始也纠结过要不要早点学代数,要不要从小学竞赛之类的。但我现在是觉得,其实关键不是学什么,而是孩子能不能建立起对数学的信心和理解方式。如果把它当成赶进度,别说孩子了,我作为家长早晚也会焦虑。但如果当作知识探索思维,兴许有可能走得更稳更远。
我们这一代人,不少是带着对数学的恐惧长大的。考试时候背公式、套题型、考完就把知识点还给老师。说实话我对数学学生时代的恐惧至今还成为我的么梦魇。所以我真的希望我儿子不是这样长大的。
我能明显的看得出来,他在慢慢建立属于自己的数学世界。他偶尔会用几何知识和我讨论房间哪个边是多长,也憧憬说他想进honor math。最让我放心的是,他从来没有一次在思考不出来的时候说过“我讨厌数学”。这就够了。
我不期望他一定要拿奖牌,也不信心满满说他一定能进Honor Math,但每个孩子都值得有一个对数学不恐惧的童年。我不要急着让他赢,就像让他先懂一点、喜欢一点,多鼓励他一点。
想问问版块里stem的大佬,该怎么支持孩子这种数学兴趣啊?这种数学思维的敏感要不要做点什么维持,还是说顺其自然就好。
在成绩上他算不上次次都全对的那种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但他的数学思维有的时候我都自愧不如。比如他很喜欢分析各种概率的逻辑思考题,什么不同盒子装豆子的概率什么的,还热衷于玩数独,甚至有一段时间他还兴致勃勃的跟我说他发现任何数字乘以11的规律,我真的很震惊。表面看他虽然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数学尖子,但我觉得,如果不给他更多刺激和引导,可能会让他失去那种对数字天生的敏感。如果只是那种填鸭式的练习,他很容易抗拒。任务式的做题,就像每日todo list的打卡,真的很消磨孩子对于数学的兴趣。
后来我们逐渐找到一个适合我们节奏的方式:不是刷题,不是竞赛,而是通过引导去理解问题、拆解问题,让数学变成一种语言,而不是负担。
所以我们开始在课外找资源。我试过很多方法,网上的、书本的,甚至也试过让他上一些机构
比如有一节课讲倍数与规律,老师没有一上来就给公式,而是问:“如果你想知道某个钟是不是坏了,要怎么观察它的指针?”从这个生活场景出发,孩子们开始推测“等时间”“重复性”,然后慢慢地引出“周期”“倍数”这些概念。孩子不是被填鸭式灌输知识,而是一步步参与在构建知识的过程中。
我们现在用的这个是一次试听的时候发现它挺注重引导孩子去讲出自己的思路,孩子自己也喜欢。那时候我也没报太大期望,想着就当补充学校课堂。后来才知道原来是lingoace旗下的AceMath的课,不过说实话,它不像我印象中那些竞赛班那样上来就是技巧,反而挺注重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我们也不鸡娃,没往竞赛那条路子走,纯粹是为了给孩子开拓一下思维。
我一开始也纠结过要不要早点学代数,要不要从小学竞赛之类的。但我现在是觉得,其实关键不是学什么,而是孩子能不能建立起对数学的信心和理解方式。如果把它当成赶进度,别说孩子了,我作为家长早晚也会焦虑。但如果当作知识探索思维,兴许有可能走得更稳更远。
我们这一代人,不少是带着对数学的恐惧长大的。考试时候背公式、套题型、考完就把知识点还给老师。说实话我对数学学生时代的恐惧至今还成为我的么梦魇。所以我真的希望我儿子不是这样长大的。
我能明显的看得出来,他在慢慢建立属于自己的数学世界。他偶尔会用几何知识和我讨论房间哪个边是多长,也憧憬说他想进honor math。最让我放心的是,他从来没有一次在思考不出来的时候说过“我讨厌数学”。这就够了。
我不期望他一定要拿奖牌,也不信心满满说他一定能进Honor Math,但每个孩子都值得有一个对数学不恐惧的童年。我不要急着让他赢,就像让他先懂一点、喜欢一点,多鼓励他一点。
想问问版块里stem的大佬,该怎么支持孩子这种数学兴趣啊?这种数学思维的敏感要不要做点什么维持,还是说顺其自然就好。
#2 Re: 孩子数学我是想明白了
让他读Grothendieck的 Éléments de géométrie algébrique (EGA) ,Séminaire de géométrie algébrique (SGA)以及文集 Fondements de la Géometrie Algébrique (FGA)?半只橘子 写了: 2025年 7月 21日 21:38 其实一开始我对孩子的数学学习是没太多过高的期待的。想着小学基础打稳了就行,反正我们小时候也就是九九乘法表背一背,该学的时候自然会学会。但我儿子对数学似乎有一点天分(希望不是家长对自己孩子滤镜),他经常跟我吐槽这边学校的数学教育节奏是真的很慢,尤其是他在公立学校,有时候一个学期学不了几道稍微复杂一点的题。孩子做的作业,连我这个文科出身的家长都能轻松带着讲完。久而久之他的话我开始怀疑,这样的轻松教育,到底是不是好事。
在成绩上他算不上次次都全对的那种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但他的数学思维有的时候我都自愧不如。比如他很喜欢分析各种概率的逻辑思考题,什么不同盒子装豆子的概率什么的,还热衷于玩数独,甚至有一段时间他还兴致勃勃的跟我说他发现任何数字乘以11的规律,我真的很震惊。表面看他虽然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数学尖子,但我觉得,如果不给他更多刺激和引导,可能会让他失去那种对数字天生的敏感。如果只是那种填鸭式的练习,他很容易抗拒。任务式的做题,就像每日todo list的打卡,真的很消磨孩子对于数学的兴趣。
后来我们逐渐找到一个适合我们节奏的方式:不是刷题,不是竞赛,而是通过引导去理解问题、拆解问题,让数学变成一种语言,而不是负担。
所以我们开始在课外找资源。我试过很多方法,网上的、书本的,甚至也试过让他上一些机构
比如有一节课讲倍数与规律,老师没有一上来就给公式,而是问:“如果你想知道某个钟是不是坏了,要怎么观察它的指针?”从这个生活场景出发,孩子们开始推测“等时间”“重复性”,然后慢慢地引出“周期”“倍数”这些概念。孩子不是被填鸭式灌输知识,而是一步步参与在构建知识的过程中。
我们现在用的这个是一次试听的时候发现它挺注重引导孩子去讲出自己的思路,孩子自己也喜欢。那时候我也没报太大期望,想着就当补充学校课堂。后来才知道原来是lingoace旗下的AceMath的课,不过说实话,它不像我印象中那些竞赛班那样上来就是技巧,反而挺注重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我们也不鸡娃,没往竞赛那条路子走,纯粹是为了给孩子开拓一下思维。
我一开始也纠结过要不要早点学代数,要不要从小学竞赛之类的。但我现在是觉得,其实关键不是学什么,而是孩子能不能建立起对数学的信心和理解方式。如果把它当成赶进度,别说孩子了,我作为家长早晚也会焦虑。但如果当作知识探索思维,兴许有可能走得更稳更远。
我们这一代人,不少是带着对数学的恐惧长大的。考试时候背公式、套题型、考完就把知识点还给老师。说实话我对数学学生时代的恐惧至今还成为我的么梦魇。所以我真的希望我儿子不是这样长大的。
我能明显的看得出来,他在慢慢建立属于自己的数学世界。他偶尔会用几何知识和我讨论房间哪个边是多长,也憧憬说他想进honor math。最让我放心的是,他从来没有一次在思考不出来的时候说过“我讨厌数学”。这就够了。
我不期望他一定要拿奖牌,也不信心满满说他一定能进Honor Math,但每个孩子都值得有一个对数学不恐惧的童年。我不要急着让他赢,就像让他先懂一点、喜欢一点,多鼓励他一点。
想问问版块里stem的大佬,该怎么支持孩子这种数学兴趣啊?这种数学思维的敏感要不要做点什么维持,还是说顺其自然就好。
这话是开玩笑的。
觉得你可以找一些有适当难度的问题让他解决,问题的难度逐步提高,他可以一边自己摸索,一边学习。切忌太难或者太容易。但问题的选择和引导小家伙摸索或学习,都得有一些对数学的大的了解。
也可以到这里问:https://math.stackexchange.com/
对了,我不是STEM大佬,专门云山雾罩惹自称STEM大佬的那些人
#3 Re: 孩子数学我是想明白了
他现在最喜欢看的一个叫Riddles and Paradoxes,讲真因为我是学人文的所以我也看不太懂这个是什么难度水平forecasting 写了: 2025年 7月 21日 21:53 让他读Grothendieck的 Éléments de géométrie algébrique (EGA) ,Séminaire de géométrie algébrique (SGA)以及文集 Fondements de la Géometrie Algébrique (FGA)?
这话是开玩笑的。
觉得你可以找一些有适当难度的问题让他解决,问题的难度逐步提高,他可以一边自己摸索,一边学习。切忌太难或者太容易。但问题的选择和引导小家伙摸索或学习,都得有一些对数学的大的了解。
对了,我不是STEM大佬,专门云山雾罩惹自称STEM大佬的那些人
-
- 论坛支柱
2024年度优秀版主
TheMatrix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264
- 帖子: 13269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6日 00:35
#5 Re: 孩子数学我是想明白了
我觉得顺其自然就好。不用找什么资料。半只橘子 写了: 2025年 7月 21日 21:38 其实一开始我对孩子的数学学习是没太多过高的期待的。想着小学基础打稳了就行,反正我们小时候也就是九九乘法表背一背,该学的时候自然会学会。但我儿子对数学似乎有一点天分(希望不是家长对自己孩子滤镜),他经常跟我吐槽这边学校的数学教育节奏是真的很慢,尤其是他在公立学校,有时候一个学期学不了几道稍微复杂一点的题。孩子做的作业,连我这个文科出身的家长都能轻松带着讲完。久而久之他的话我开始怀疑,这样的轻松教育,到底是不是好事。
在成绩上他算不上次次都全对的那种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但他的数学思维有的时候我都自愧不如。比如他很喜欢分析各种概率的逻辑思考题,什么不同盒子装豆子的概率什么的,还热衷于玩数独,甚至有一段时间他还兴致勃勃的跟我说他发现任何数字乘以11的规律,我真的很震惊。表面看他虽然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数学尖子,但我觉得,如果不给他更多刺激和引导,可能会让他失去那种对数字天生的敏感。如果只是那种填鸭式的练习,他很容易抗拒。任务式的做题,就像每日todo list的打卡,真的很消磨孩子对于数学的兴趣。
后来我们逐渐找到一个适合我们节奏的方式:不是刷题,不是竞赛,而是通过引导去理解问题、拆解问题,让数学变成一种语言,而不是负担。
所以我们开始在课外找资源。我试过很多方法,网上的、书本的,甚至也试过让他上一些机构
比如有一节课讲倍数与规律,老师没有一上来就给公式,而是问:“如果你想知道某个钟是不是坏了,要怎么观察它的指针?”从这个生活场景出发,孩子们开始推测“等时间”“重复性”,然后慢慢地引出“周期”“倍数”这些概念。孩子不是被填鸭式灌输知识,而是一步步参与在构建知识的过程中。
我们现在用的这个是一次试听的时候发现它挺注重引导孩子去讲出自己的思路,孩子自己也喜欢。那时候我也没报太大期望,想着就当补充学校课堂。后来才知道原来是lingoace旗下的AceMath的课,不过说实话,它不像我印象中那些竞赛班那样上来就是技巧,反而挺注重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我们也不鸡娃,没往竞赛那条路子走,纯粹是为了给孩子开拓一下思维。
我一开始也纠结过要不要早点学代数,要不要从小学竞赛之类的。但我现在是觉得,其实关键不是学什么,而是孩子能不能建立起对数学的信心和理解方式。如果把它当成赶进度,别说孩子了,我作为家长早晚也会焦虑。但如果当作知识探索思维,兴许有可能走得更稳更远。
我们这一代人,不少是带着对数学的恐惧长大的。考试时候背公式、套题型、考完就把知识点还给老师。说实话我对数学学生时代的恐惧至今还成为我的么梦魇。所以我真的希望我儿子不是这样长大的。
我能明显的看得出来,他在慢慢建立属于自己的数学世界。他偶尔会用几何知识和我讨论房间哪个边是多长,也憧憬说他想进honor math。最让我放心的是,他从来没有一次在思考不出来的时候说过“我讨厌数学”。这就够了。
我不期望他一定要拿奖牌,也不信心满满说他一定能进Honor Math,但每个孩子都值得有一个对数学不恐惧的童年。我不要急着让他赢,就像让他先懂一点、喜欢一点,多鼓励他一点。
想问问版块里stem的大佬,该怎么支持孩子这种数学兴趣啊?这种数学思维的敏感要不要做点什么维持,还是说顺其自然就好。
#6 Re: 孩子数学我是想明白了
找些物理问题、物理方程、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统计物理、量子力学、电动力学、光学的启蒙书给他看看。日本人编写了一些。鼓励他用数学去解决上面的物理问题。例如弦论、对称破缺、场论、杨氏米尔方程、黑洞、霍金的传记。单纯的公式推导容易让孩子乏味。但是和物理问题相关的数学,孩子会感兴趣一些。
半只橘子 写了: 2025年 7月 21日 21:38 其实一开始我对孩子的数学学习是没太多过高的期待的。想着小学基础打稳了就行,反正我们小时候也就是九九乘法表背一背,该学的时候自然会学会。但我儿子对数学似乎有一点天分(希望不是家长对自己孩子滤镜),他经常跟我吐槽这边学校的数学教育节奏是真的很慢,尤其是他在公立学校,有时候一个学期学不了几道稍微复杂一点的题。孩子做的作业,连我这个文科出身的家长都能轻松带着讲完。久而久之他的话我开始怀疑,这样的轻松教育,到底是不是好事。
在成绩上他算不上次次都全对的那种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但他的数学思维有的时候我都自愧不如。比如他很喜欢分析各种概率的逻辑思考题,什么不同盒子装豆子的概率什么的,还热衷于玩数独,甚至有一段时间他还兴致勃勃的跟我说他发现任何数字乘以11的规律,我真的很震惊。表面看他虽然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数学尖子,但我觉得,如果不给他更多刺激和引导,可能会让他失去那种对数字天生的敏感。如果只是那种填鸭式的练习,他很容易抗拒。任务式的做题,就像每日todo list的打卡,真的很消磨孩子对于数学的兴趣。
后来我们逐渐找到一个适合我们节奏的方式:不是刷题,不是竞赛,而是通过引导去理解问题、拆解问题,让数学变成一种语言,而不是负担。
所以我们开始在课外找资源。我试过很多方法,网上的、书本的,甚至也试过让他上一些机构
比如有一节课讲倍数与规律,老师没有一上来就给公式,而是问:“如果你想知道某个钟是不是坏了,要怎么观察它的指针?”从这个生活场景出发,孩子们开始推测“等时间”“重复性”,然后慢慢地引出“周期”“倍数”这些概念。孩子不是被填鸭式灌输知识,而是一步步参与在构建知识的过程中。
我们现在用的这个是一次试听的时候发现它挺注重引导孩子去讲出自己的思路,孩子自己也喜欢。那时候我也没报太大期望,想着就当补充学校课堂。后来才知道原来是lingoace旗下的AceMath的课,不过说实话,它不像我印象中那些竞赛班那样上来就是技巧,反而挺注重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我们也不鸡娃,没往竞赛那条路子走,纯粹是为了给孩子开拓一下思维。
我一开始也纠结过要不要早点学代数,要不要从小学竞赛之类的。但我现在是觉得,其实关键不是学什么,而是孩子能不能建立起对数学的信心和理解方式。如果把它当成赶进度,别说孩子了,我作为家长早晚也会焦虑。但如果当作知识探索思维,兴许有可能走得更稳更远。
我们这一代人,不少是带着对数学的恐惧长大的。考试时候背公式、套题型、考完就把知识点还给老师。说实话我对数学学生时代的恐惧至今还成为我的么梦魇。所以我真的希望我儿子不是这样长大的。
我能明显的看得出来,他在慢慢建立属于自己的数学世界。他偶尔会用几何知识和我讨论房间哪个边是多长,也憧憬说他想进honor math。最让我放心的是,他从来没有一次在思考不出来的时候说过“我讨厌数学”。这就够了。
我不期望他一定要拿奖牌,也不信心满满说他一定能进Honor Math,但每个孩子都值得有一个对数学不恐惧的童年。我不要急着让他赢,就像让他先懂一点、喜欢一点,多鼓励他一点。
想问问版块里stem的大佬,该怎么支持孩子这种数学兴趣啊?这种数学思维的敏感要不要做点什么维持,还是说顺其自然就好。
#7 Re: 孩子数学我是想明白了
不错,自己的孩子自己最了解
有合适的方法引导就好
有合适的方法引导就好
“Information is power. But like all power, there are those who want to keep it for themselves.” ― Aaron Swartz
在新水木看到的有哲理的回答
月收入 1 万是个什么样的水平?拿的人能接受,看的人说 “活不下去” 的水平。
可怜的美华。上半辈子折腾美国签证,下半辈子折腾中国签证。
在新水木看到的有哲理的回答
月收入 1 万是个什么样的水平?拿的人能接受,看的人说 “活不下去” 的水平。
可怜的美华。上半辈子折腾美国签证,下半辈子折腾中国签证。
-
- 论坛支柱
2024年度优秀版主
TheMatrix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264
- 帖子: 13269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6日 00:35
#12 Re: 孩子数学我是想明白了
楼主,能不能先把你的帖子标题加个标点,让我能读明白?
孩子,数学我是想明白了
孩子,数学,我是想明白了
孩子,数学,我,是想明白了
孩子数学,我是想明白了
…你究其想说什么啊?
孩子,数学我是想明白了
孩子,数学,我是想明白了
孩子,数学,我,是想明白了
孩子数学,我是想明白了
…你究其想说什么啊?
人皆有明珠一颗,终有日可照山河万朵。
#15 Re: 孩子数学我是想明白了
碾压个鸡巴,你自己没这样转过?或者你没见过数学转过来的人吧?
学完数学,脑子就废了,压根不能从事其它学科研究,天天指责这是错的,那个不精确,这个推导不对。。。。
本版就有好几个,不信你翻翻,
这些数学家天天指责量子计算是错的,entanglement是错的,etc,etc,。。。
LOL
一句话,学完数学,压根不能碾压别人,而是变成精神病天天指责别人
#16 Re: 孩子数学我是想明白了
你搞反了吧,“指责这个是错的,那个不精确,这个推导不对”的确实是数学家,这个是相对于工程师而言;但是“指责量子力学是错的,entanglement 是错的,etc,etc”的,却我们电子工程师,而不是数学家。恰恰相反,搞量子计算的都是些搞数学的,张口闭口希尔伯特空间,李代数,U多少对称性的,这其中也包括一个叫弃婴的。弃婴千枝 写了: 2025年 7月 23日 14:39 碾压个鸡巴,你自己没这样转过?或者你没见过数学转过来的人吧?
学完数学,脑子就废了,压根不能从事其它学科研究,天天指责这是错的,那个不精确,这个推导不对。。。。
本版就有好几个,不信你翻翻,
这些数学家天天指责量子计算是错的,entanglement是错的,etc,etc,。。。
LOL
一句话,学完数学,压根不能碾压别人,而是变成精神病天天指责别人
没有光子;也没有量子能级,量子跃迁,量子叠加,量子塌缩和量子纠缠。
#17 Re: 孩子数学我是想明白了
那些做量子计算的物理学家都不时拿出一些新闻来忽悠,不然公司就解雇他们,没饭吃了,像microsoft,google, IBM,verdelite 写了: 2025年 7月 23日 22:44 你搞反了吧,“指责这个是错的,那个不精确,这个推导不对”的确实是数学家,这个是相对于工程师而言;但是“指责量子力学是错的,entanglement 是错的,etc,etc”的,却我们电子工程师,而不是数学家。恰恰相反,搞量子计算的都是些搞数学的,张口闭口希尔伯特空间,李代数,U多少对称性的,这其中也包括一个叫弃婴的。
#19 Re: 孩子数学我是想明白了
我能说句实话么?
有兴趣很好,从描述来看最多数学还可以, 不拉后腿。 但是要谈天赋,以后学数学还距离尚早。数学好一点不会担心能不能进 Honor Math.
我见到的小中孩子,除了少数几个智商回归确实差点的,基本上没有听说过他们上过 Honor Math. 也许我孤陋寡闻了。我印象中他们基本上都会直接 skip Honor Math, 直接上 AP的。 好像他们说 Honor 课都是给傻白甜刷 GPA的,他们都不屑于去上这种课。
有兴趣很好,从描述来看最多数学还可以, 不拉后腿。 但是要谈天赋,以后学数学还距离尚早。数学好一点不会担心能不能进 Honor Math.
我见到的小中孩子,除了少数几个智商回归确实差点的,基本上没有听说过他们上过 Honor Math. 也许我孤陋寡闻了。我印象中他们基本上都会直接 skip Honor Math, 直接上 AP的。 好像他们说 Honor 课都是给傻白甜刷 GPA的,他们都不屑于去上这种课。
半只橘子 写了: 2025年 7月 21日 21:38 其实一开始我对孩子的数学学习是没太多过高的期待的。想着小学基础打稳了就行,反正我们小时候也就是九九乘法表背一背,该学的时候自然会学会。但我儿子对数学似乎有一点天分(希望不是家长对自己孩子滤镜),他经常跟我吐槽这边学校的数学教育节奏是真的很慢,尤其是他在公立学校,有时候一个学期学不了几道稍微复杂一点的题。孩子做的作业,连我这个文科出身的家长都能轻松带着讲完。久而久之他的话我开始怀疑,这样的轻松教育,到底是不是好事。
在成绩上他算不上次次都全对的那种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但他的数学思维有的时候我都自愧不如。比如他很喜欢分析各种概率的逻辑思考题,什么不同盒子装豆子的概率什么的,还热衷于玩数独,甚至有一段时间他还兴致勃勃的跟我说他发现任何数字乘以11的规律,我真的很震惊。表面看他虽然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数学尖子,但我觉得,如果不给他更多刺激和引导,可能会让他失去那种对数字天生的敏感。如果只是那种填鸭式的练习,他很容易抗拒。任务式的做题,就像每日todo list的打卡,真的很消磨孩子对于数学的兴趣。
后来我们逐渐找到一个适合我们节奏的方式:不是刷题,不是竞赛,而是通过引导去理解问题、拆解问题,让数学变成一种语言,而不是负担。
所以我们开始在课外找资源。我试过很多方法,网上的、书本的,甚至也试过让他上一些机构
比如有一节课讲倍数与规律,老师没有一上来就给公式,而是问:“如果你想知道某个钟是不是坏了,要怎么观察它的指针?”从这个生活场景出发,孩子们开始推测“等时间”“重复性”,然后慢慢地引出“周期”“倍数”这些概念。孩子不是被填鸭式灌输知识,而是一步步参与在构建知识的过程中。
我们现在用的这个是一次试听的时候发现它挺注重引导孩子去讲出自己的思路,孩子自己也喜欢。那时候我也没报太大期望,想着就当补充学校课堂。后来才知道原来是lingoace旗下的AceMath的课,不过说实话,它不像我印象中那些竞赛班那样上来就是技巧,反而挺注重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我们也不鸡娃,没往竞赛那条路子走,纯粹是为了给孩子开拓一下思维。
我一开始也纠结过要不要早点学代数,要不要从小学竞赛之类的。但我现在是觉得,其实关键不是学什么,而是孩子能不能建立起对数学的信心和理解方式。如果把它当成赶进度,别说孩子了,我作为家长早晚也会焦虑。但如果当作知识探索思维,兴许有可能走得更稳更远。
我们这一代人,不少是带着对数学的恐惧长大的。考试时候背公式、套题型、考完就把知识点还给老师。说实话我对数学学生时代的恐惧至今还成为我的么梦魇。所以我真的希望我儿子不是这样长大的。
我能明显的看得出来,他在慢慢建立属于自己的数学世界。他偶尔会用几何知识和我讨论房间哪个边是多长,也憧憬说他想进honor math。最让我放心的是,他从来没有一次在思考不出来的时候说过“我讨厌数学”。这就够了。
我不期望他一定要拿奖牌,也不信心满满说他一定能进Honor Math,但每个孩子都值得有一个对数学不恐惧的童年。我不要急着让他赢,就像让他先懂一点、喜欢一点,多鼓励他一点。
想问问版块里stem的大佬,该怎么支持孩子这种数学兴趣啊?这种数学思维的敏感要不要做点什么维持,还是说顺其自然就好。
-
- 著名点评
heteroclinic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39
- 帖子: 3848
- 注册时间: 2022年 10月 31日 00:35
#20 Re: 孩子数学我是想明白了
你说的数学天才在尤其是美国加拿大大学里叫strange persons.既不会和别人说话,也不希望被接触.每个大学的纯理科都有大批这样失败者,能有稳定的实验室助理工作干一杯子退休,已经罕见.
我高中时候参加过一次升级数学竞赛,我拿了三十分,我们年纪有2个拿了四十分,得了四等奖.我们是高三,有一个高二的拿了90分得了大概二等或一等奖,总分200分.考了什么我一点也不记得了,我回想只能是类脑筋急转弯,和流型,解析代数,我使劲吃奶力气想不出有什么联系.
有机会能接触一些最少终身了的数学教授,和庙里成功的和尚差不多,有一定交际能力,很早读了名校数学系,拿了PHD,要综合两种天赋.我在企业里一个也没遇到过(让你比较服气).这些人比第一段的的比例在50:1.
回到第二段的那个小哥,我们学校根本不刷题,完全的放三洋,高三开始加大模拟考试的频率.这个自己可能做题比较多,但是我觉得强度远低于我那时候三本工科的数理化强度.这个相当然的天才小哥,我后来完全没有听说过.大概铝"不是学,泯然众人".对应第一段,很多人啃几本书四五是年,啥也没有.
你想象的数学,学校里的数学,人物传记/维基百科的数学,和你娃擅长的事情.是四个不同的食物.作为家长把你娃送上任何一所大学都行.你娃自己会有主观能动生存.
我高中时候参加过一次升级数学竞赛,我拿了三十分,我们年纪有2个拿了四十分,得了四等奖.我们是高三,有一个高二的拿了90分得了大概二等或一等奖,总分200分.考了什么我一点也不记得了,我回想只能是类脑筋急转弯,和流型,解析代数,我使劲吃奶力气想不出有什么联系.
有机会能接触一些最少终身了的数学教授,和庙里成功的和尚差不多,有一定交际能力,很早读了名校数学系,拿了PHD,要综合两种天赋.我在企业里一个也没遇到过(让你比较服气).这些人比第一段的的比例在50:1.
回到第二段的那个小哥,我们学校根本不刷题,完全的放三洋,高三开始加大模拟考试的频率.这个自己可能做题比较多,但是我觉得强度远低于我那时候三本工科的数理化强度.这个相当然的天才小哥,我后来完全没有听说过.大概铝"不是学,泯然众人".对应第一段,很多人啃几本书四五是年,啥也没有.
你想象的数学,学校里的数学,人物传记/维基百科的数学,和你娃擅长的事情.是四个不同的食物.作为家长把你娃送上任何一所大学都行.你娃自己会有主观能动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