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
汉代铜镜上写人民昌,四夷皆服,中国强
版主: Softfist
#6 Re: 汉代铜镜上写人民昌,四夷皆服,中国强
此镜的表面光洁度,看起来埋了不到1个月的样子,2000年前,应该是1999年某月的


大共和家,大民主家,大进步家,大自由家
#7 Re: 汉代铜镜上写人民昌,四夷皆服,中国强
2年前?
#8 Re: 汉代铜镜上写人民昌,四夷皆服,中国强
Deepseek答曰:
这面铭刻“多贺君家人民昌,四夷皆服中国强”的铜镜,名为“人民昌·中国强”汉镜,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汉代文物。其来历与真伪问题可从以下角度综合分析:
一、铜镜的来历与基本特征
代码: 全选
发现与收藏
该铜镜于2022年9月5日在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首次公开展出59。据记载,它并非考古发掘所得,而是由私人收藏家捐赠或机构征集入藏,具体出土时间、地点尚未公开。目前为大唐西市博物馆的核心馆藏之一69。
形制与铭文
尺寸与工艺:圆形,直径22.3厘米,厚0.7厘米,半球形钮,镜体保存完好,纹饰清晰,光可鉴人56。
铭文内容:镜背铸有47字隶书铭文:
“天禄辟邪曰有喜,上有龙虎四时置,长保二亲乐毋事,子孙顺息当大富,侯王寿命长,多贺君家人民昌,四夷皆服中国强。”
其中“人民昌”“中国强”为首次发现的吉语组合,意义特殊59。
纹饰主题:内区饰龙虎对峙,中区浮雕天禄、辟邪、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羽人持灯等25种祥瑞灵兽,镜缘刻西王母、九尾狐等神话元素,体现汉代“天人感应”思想69。
历史背景
铭文中“侯王寿命长”暗示其使用者可能是汉代诸侯王或高级贵族。此类铜镜多为祈福、彰显身份而铸,结合“四夷皆服”的表述,反映了汉朝强盛时期“中国”国家观念的成熟与边疆治理的自信56。
二、真伪的学术鉴定依据
代码: 全选
专家权威认证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吴镇烽、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王亚民等学者在鉴赏会上一致认定其为真品,并强调其兼具“文化、艺术、历史、学术多重价值”45。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张懋镕指出,其纹饰布局、铭文字体(隶书融合悬针篆)符合东汉晚期铜镜典型特征49。
工艺与技术分析
铸造工艺:采用范铸法,结合浅浮雕、高浮雕技法,分层清晰,符合汉代铜镜的“同心圆式+放射式”构图传统69。
合金成分:检测显示为铜锡铅合金,比例与汉代铜镜配方一致,表面包浆自然,无现代仿品常见的化学处理痕迹9。
铭文与纹饰的佐证
铭文中“人民昌”“中国强”虽为孤例,但类似吉语在汉代文物中已有先例:
武汉博物馆藏东汉“多贺中国人民富”镜(铭文:“多贺中国人民富”)12;
新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56;
其他铜镜如“中国安宁人民息”“中国安宁并不扰”等5。
纹饰中“天禄”“辟邪”“羽人飞仙”等元素常见于东汉神兽镜,与《后汉书》记载的祥瑞崇拜吻合68。
三、争议点与学术讨论
尽管真伪已获主流认可,部分细节仍存探讨空间:
代码: 全选
出土信息缺失:缺乏明确出土背景(如墓葬、地层),使断代依赖风格比对,未形成考古学实证链59。
铭文独特性:“中国强”一词在汉代文物中属首次发现,需结合文献进一步考证其语境合理性。但学者认为其与汉代“中国”概念从地理指向(中原)转向政治实体(国家)的演变趋势一致69。
纹饰复杂性:25种精灵纹饰的密集布局较罕见,但东汉晚期铜镜确有“繁复化”倾向,如湖南出土的“青盖作镜”亦融合多重神兽810。
四、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
代码: 全选
“中国”观念的实物见证
此镜与西周何尊(“宅兹中国”)、西汉“中国人民富”镜共同构成“中国”一词从地域到国家概念的演变链条,佐证汉代已形成“国家-人民”命运共同体的意识56。
盛世理想的千年回响
“人民昌·中国强”的祈愿,与今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成为中华文明连续性的生动符号69。
铜镜基本信息概览
特征类别 详细信息
尺寸规格 直径22.3cm,厚度0.7cm,半球形钮
铭文字数 47字,含“人民昌·中国强”吉语
纹饰元素 25种神兽精灵,包括天禄、辟邪、四神等
年代推测 东汉晚期(公元2-3世纪)
工艺技术 范铸法,浅浮雕与高浮雕结合,铜锡铅合金
现藏地点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
结论
综合专家鉴定、工艺分析及同类文物比对,“人民昌·中国强”汉镜应为东汉真品,且是迄今唯一同时铭刻“人民昌”与“中国强”的汉代铜镜。其来历虽无考古发掘记录,但学术机构与权威专家的背书、技术特征的吻合性,以及铭文纹饰的历史逻辑性,均支撑其真实性。它的面世不仅填补了汉代“国家”话语体系的实物空白,更成为贯通古今家国情怀的文化载体456。
#10 Re: 汉代铜镜上写人民昌,四夷皆服,中国强
xexz 写了: 2025年 8月 19日 00:06Deepseek答曰:
这面铭刻“多贺君家人民昌,四夷皆服中国强”的铜镜,名为“人民昌·中国强”汉镜,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汉代文物。其来历与真伪问题可从以下角度综合分析:
一、铜镜的来历与基本特征
代码: 全选
发现与收藏 该铜镜于2022年9月5日在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首次公开展出59。据记载,它并非考古发掘所得,而是由私人收藏家捐赠或机构征集入藏,具体出土时间、地点尚未公开。目前为大唐西市博物馆的核心馆藏之一69。 形制与铭文 尺寸与工艺:圆形,直径22.3厘米,厚0.7厘米,半球形钮,镜体保存完好,纹饰清晰,光可鉴人56。 铭文内容:镜背铸有47字隶书铭文: “天禄辟邪曰有喜,上有龙虎四时置,长保二亲乐毋事,子孙顺息当大富,侯王寿命长,多贺君家人民昌,四夷皆服中国强。” 其中“人民昌”“中国强”为首次发现的吉语组合,意义特殊59。 纹饰主题:内区饰龙虎对峙,中区浮雕天禄、辟邪、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羽人持灯等25种祥瑞灵兽,镜缘刻西王母、九尾狐等神话元素,体现汉代“天人感应”思想69。 历史背景 铭文中“侯王寿命长”暗示其使用者可能是汉代诸侯王或高级贵族。此类铜镜多为祈福、彰显身份而铸,结合“四夷皆服”的表述,反映了汉朝强盛时期“中国”国家观念的成熟与边疆治理的自信56。
二、真伪的学术鉴定依据
代码: 全选
专家权威认证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吴镇烽、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王亚民等学者在鉴赏会上一致认定其为真品,并强调其兼具“文化、艺术、历史、学术多重价值”45。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张懋镕指出,其纹饰布局、铭文字体(隶书融合悬针篆)符合东汉晚期铜镜典型特征49。 工艺与技术分析 铸造工艺:采用范铸法,结合浅浮雕、高浮雕技法,分层清晰,符合汉代铜镜的“同心圆式+放射式”构图传统69。 合金成分:检测显示为铜锡铅合金,比例与汉代铜镜配方一致,表面包浆自然,无现代仿品常见的化学处理痕迹9。 铭文与纹饰的佐证 铭文中“人民昌”“中国强”虽为孤例,但类似吉语在汉代文物中已有先例: 武汉博物馆藏东汉“多贺中国人民富”镜(铭文:“多贺中国人民富”)12; 新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56; 其他铜镜如“中国安宁人民息”“中国安宁并不扰”等5。 纹饰中“天禄”“辟邪”“羽人飞仙”等元素常见于东汉神兽镜,与《后汉书》记载的祥瑞崇拜吻合68。
三、争议点与学术讨论
尽管真伪已获主流认可,部分细节仍存探讨空间:
代码: 全选
出土信息缺失:缺乏明确出土背景(如墓葬、地层),使断代依赖风格比对,未形成考古学实证链59。 铭文独特性:“中国强”一词在汉代文物中属首次发现,需结合文献进一步考证其语境合理性。但学者认为其与汉代“中国”概念从地理指向(中原)转向政治实体(国家)的演变趋势一致69。 纹饰复杂性:25种精灵纹饰的密集布局较罕见,但东汉晚期铜镜确有“繁复化”倾向,如湖南出土的“青盖作镜”亦融合多重神兽810。
四、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
代码: 全选
“中国”观念的实物见证 此镜与西周何尊(“宅兹中国”)、西汉“中国人民富”镜共同构成“中国”一词从地域到国家概念的演变链条,佐证汉代已形成“国家-人民”命运共同体的意识56。 盛世理想的千年回响 “人民昌·中国强”的祈愿,与今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成为中华文明连续性的生动符号69。
铜镜基本信息概览
特征类别 详细信息
尺寸规格 直径22.3cm,厚度0.7cm,半球形钮
铭文字数 47字,含“人民昌·中国强”吉语
纹饰元素 25种神兽精灵,包括天禄、辟邪、四神等
年代推测 东汉晚期(公元2-3世纪)
工艺技术 范铸法,浅浮雕与高浮雕结合,铜锡铅合金
现藏地点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
结论
综合专家鉴定、工艺分析及同类文物比对,“人民昌·中国强”汉镜应为东汉真品,且是迄今唯一同时铭刻“人民昌”与“中国强”的汉代铜镜。其来历虽无考古发掘记录,但学术机构与权威专家的背书、技术特征的吻合性,以及铭文纹饰的历史逻辑性,均支撑其真实性。它的面世不仅填补了汉代“国家”话语体系的实物空白,更成为贯通古今家国情怀的文化载体456。
不信
#12 Re: 汉代铜镜上写人民昌,四夷皆服,中国强
我对这个铜镜也存疑
我完全赞成全世界采用统一标准鉴别和确认所有文物,不论中西
#15 Re: 汉代铜镜上写人民昌,四夷皆服,中国强
你扪心自问,如果按照你严肃的科学态度,古希腊古埃及古以色列有多少文物是一眼假的
#16 Re: 汉代铜镜上写人民昌,四夷皆服,中国强
我没仔细研究过。
#17 Re: 汉代铜镜上写人民昌,四夷皆服,中国强
你错了,碳14非常不成熟,条件太苛刻,仅适用于环境单一隔绝的场合,说白了就是对中国考古比较有效
你那碳14测维纳斯测埃及法老,那纯粹就笑话。迄今所谓科学并没有帮上考古什么忙
#18 Re: 汉代铜镜上写人民昌,四夷皆服,中国强
这个应该是真的,
古代的锡青铜,可以靠杂质发现是那个矿山的
理论上把镜子同时代的铜器分析一边,可以归类到几个铜,锡产地
然后看看这个镜子是不是这几个产地的

#20 Re: 汉代铜镜上写人民昌,四夷皆服,中国强
中国人考古很严格,不但要有考古现场,还尽量要有文字佐证。自明清以后,基本上所有的重大文物都有实物和文字双重考据,非常严格
史前文物考据,至少要有挖掘现场,文字佐证没有就基本被认定假货。中国民间祖传文物多了,绝大多数不被认可
西方连夏朝都不认,但是他们能拿出的东西没一样是有挖掘记录和历史记载相互认证的,以中国考古界的标准全都是假货。应该个屁,什么叫应该
midlander 写了: 2025年 8月 19日 00:59这个应该是真的,
古代的锡青铜,可以靠杂质发现是那个矿山的
理论上把镜子同时代的铜器分析一边,可以归类到几个铜,锡产地
然后看看这个镜子是不是这几个产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