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tcmdoc.cn/article/68119.thtml
“一提起中医,很多人就会和阴阳五行联系起来,什么“阴虚”、“阳虚”,什么“金、木、水、火、土”,听起来就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又没有相关的检查作依据,怪“玄乎”的。还有更玄的,一根丝线系在病人的手腕上,医生在另一头就能知道病人的病情,比“孙悟空”还神奇呢。老百姓日常接触到的中医知识就经常和这些联系在一起,无怪乎中医在众人的眼中充满“玄”念了,而我们知道,“玄”是“不科学”的代名词,正是这顶“玄”的帽子,令中医越来越走向死胡同,正因为“玄”,中医被认为不科学;正因为“玄”,中医的真实面目迟迟不被世人所认识;正因为“玄”,中医被很多的不学无术者利用;正因为“玄”,使得中医失去了公众赖以信任的基础,我无法认识你,还怎么能信任你呢?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可以着手逐步剥去套在中医身上“玄乎”的外套了。让中医走下玄坛,近距离地接触中医,我们才能真正地看清它。”
“而我以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有一天人们会惊奇地发现,中医学在千百年前独具慧眼的研究思路(藏象学),会是远远走在现代医学的前面。“藏象”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可以说它几乎是中医的病因、生理、病理、诊断各个学说的存在基础。在“藏象”学说中,每一脏腑、经络和各种基本物质成分的疾病都有不同的外在表现,因而疾病的定位是很容易的,比如中医认为“心主神志”,故出现心慌、神志不宁、健忘、失眠、多梦等症状的,可以定位在“心”;“肺主呼吸”,故出现气急、呼吸不利、哮喘、咳嗽、胸闷等症状的,可以定位在“肺”;“肝主疏泄”,故出现情志不畅、两胁胀痛、口苦、黄疸等症状的,可以定位在“肝”;“脾主运化”,故出现胃口不佳、脘腹胀闷、大便夹杂不消化食物、嗳腐吞酸等症状的,可以定位在“脾”;“肾主骨及生长发育”,故出现生长发育迟缓、骨骼脆弱、佝偻病、骨折后不愈合、性功能低下等症状的,可以定位在“肾”。疾病虽然千变万化,但究其本质不外乎“虚实、表里、寒热”六项而已。虚实”反映了人体邪气和正气的盛衰情况,邪气盛就是实证,正气虚则是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