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 / 2
#1 看各位鸡娃有感。
发表于 : 2025年 11月 11日 14:08
由 ktar
老生常谈的话题,鸡娃为了什么?似乎各位的目标以及思路就是,我按照这个菜谱鸡娃,GPA达到多少多少,课外活动做ABC项目,再做一些义工活动比如XYZ,那我就应该上Top 5/10/20/50的学校。 毕业了以后就可以进大厂/读医学院/牙医/律师
我觉得归根结底这个思路还是过于着眼于做题。
大学的录取看重三个问题
1.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人生的追求和意义是什么
2.我能为社会和社区做什么
3.贵校的教育资源如何能够帮我实现问题1和问题2的解答
比如说关于问题1:很多华人(包括韩台)会推娃学钢琴,小提琴大提琴, 甚至还有专门学中提琴就因为中提琴比较容易进乐团的(拜托,中提的都是从小学小提然后转中提的好吗。。) 请问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多了解音乐这门语言?还是说只是checklist其中的一项?说实话,这个话题可以单开一帖讨论。 同样这个话题可以引申出问题2:你学音乐,能为你的社区做什么? 各位看官看到这里如果不懂的话,我可以做一个对比,假设老中子女Lingling,从小跟名师学习钢琴,州内大赛获奖若干。老墨子女Miguel,跟小伙伴组个业余乐队,水平一般,不定期在社区的活动上表演。
论水平,lingling甩了Miguel好几条街,但是要论对于申请的帮助,那就未必了。
真实的例子:VA Jefferson High,成绩很好,白人,女子,每周都会去教会给他们弹钢琴或者是Organ。最后去了Wustl的本科,WUSTL的MD/PHD项目,然后去了麻省总院的儿科住院医。看来,人家对赚钱没什么兴趣。
真实的例子2:白人,女,各方面条件都比较低配屌丝,但是一直都有身体力行advocate for women health,最后也是top 10 MD。MD期间同时也是一直身体力行的支持Homeless Health Promotion。最后申请住院医的时候,Top 10的内科包括麻省总院的项目都有面试,最后去其中一家。
关注这两个例子,她们的社会项目都是一个长期的,Longitudinal的活动。是一个持之以恒,最好是发自内心的活动,而不是像很多亚裔子女类似于checklist一样的履历。就比如,南加的中介据说还有介绍高中生去越南还是缅甸什么地方去排地雷的(lol,应该就是去两个星期走个过场)。同样是社会活动,这种Checklist类型的经历,对于大学录取帮助并不大。
我见过大部分的第一代华人,想明白问题1,同时去引导子女考虑问题1,就已经很厉害了。这里并不是说华人劣根性如何如何,而是说,东亚那么一个几千年变态内卷环境,根本不可能去考虑这么深层次的问题。 这里我再扯一下,我见过的,听说过的老中MD,尤其是第一代,无非都是想去皮肤科,放射科这些活少钱多作息规律的科室。甚至还有从Top10医学院match到社区医院,单单就为了做皮肤科的。我这里并不是说反对大家赚钱,或者说赚钱有罪,赚钱可耻。咱们再说问题2,你能为社会和社区做什么? 现在假如说有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就是赚钱,I have zero interest in hobbies, I just wanna make money, I wanna make a fucking ton of money,然后,我会拿我的财富去支持和回馈社区。自然而然的,贵校的教育能够极大地帮助我make a fucking ton of money (then serve the community and the society). 那么这个在逻辑上面也行得通。很遗憾,绝大多数亚裔都不符合这样的设定。
亚裔给人更刻板的印象就是,人生的意义就是上名校,然后找一个好工作,赚钱,大房子,豪车,然后下一代继续,至于社区怎么样,社会怎么样, I don't care,反正我住10分学区,我现在不住10分学区,以后我也要换房子,搬10分学区。这样的理念,给亚裔的申请求学之路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如何破局,可以从我提的那三个问题着手。
#2 Re: 看各位鸡娃有感。
发表于 : 2025年 11月 11日 14:10
由 ktar
另外,讽刺的是,等你真正想明白这些问题并且身体力行为之努力,上不上大学,以及上哪个大学,top5还是top100,反而没那么重要了。那怕是州内学校甚至社区学院的教育,也能够支持你做很多事情。
#5 Re: 看各位鸡娃有感。
发表于 : 2025年 11月 11日 14:43
由 Hercubic
说实话,都是小孩儿自己的事,父母有能力就帮,没能力当好父母就行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儿孙福…操那么多心干嘛,大部分是无用功,甚至是帮倒忙…
#6 Re: 看各位鸡娃有感。
发表于 : 2025年 11月 11日 15:59
由 rgg
ktar 写了: 2025年 11月 11日 14:08
老生常谈的话题,鸡娃为了什么?似乎各位的目标以及思路就是,我按照这个菜谱鸡娃,GPA达到多少多少,课外活动做ABC项目,再做一些义工活动比如XYZ,那我就应该上Top 5/10/20/50的学校。 毕业了以后就可以进大厂/读医学院/牙医/律师
我觉得归根结底这个思路还是过于着眼于做题。
大学的录取看重三个问题
1.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人生的追求和意义是什么
2.我能为社会和社区做什么
3.贵校的教育资源如何能够帮我实现问题1和问题2的解答
比如说关于问题1:很多华人(包括韩台)会推娃学钢琴,小提琴大提琴, 甚至还有专门学中提琴就因为中提琴比较容易进乐团的(拜托,中提的都是从小学小提然后转中提的好吗。。) 请问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多了解音乐这门语言?还是说只是checklist其中的一项?说实话,这个话题可以单开一帖讨论。 同样这个话题可以引申出问题2:你学音乐,能为你的社区做什么? 各位看官看到这里如果不懂的话,我可以做一个对比,假设老中子女Lingling,从小跟名师学习钢琴,州内大赛获奖若干。老墨子女Miguel,跟小伙伴组个业余乐队,水平一般,不定期在社区的活动上表演。
论水平,lingling甩了Miguel好几条街,但是要论对于申请的帮助,那就未必了。
真实的例子:VA Jefferson High,成绩很好,白人,女子,每周都会去教会给他们弹钢琴或者是Organ。最后去了Wustl的本科,WUSTL的MD/PHD项目,然后去了麻省总院的儿科住院医。看来,人家对赚钱没什么兴趣。
真实的例子2:白人,女,各方面条件都比较低配屌丝,但是一直都有身体力行advocate for women health,最后也是top 10 MD。MD期间同时也是一直身体力行的支持Homeless Health Promotion。最后申请住院医的时候,Top 10的内科包括麻省总院的项目都有面试,最后去其中一家。
关注这两个例子,她们的社会项目都是一个长期的,Longitudinal的活动。是一个持之以恒,最好是发自内心的活动,而不是像很多亚裔子女类似于checklist一样的履历。就比如,南加的中介据说还有介绍高中生去越南还是缅甸什么地方去排地雷的(lol,应该就是去两个星期走个过场)。同样是社会活动,这种Checklist类型的经历,对于大学录取帮助并不大。
我见过大部分的第一代华人,想明白问题1,同时去引导子女考虑问题1,就已经很厉害了。这里并不是说华人劣根性如何如何,而是说,东亚那么一个几千年变态内卷环境,根本不可能去考虑这么深层次的问题。 这里我再扯一下,我见过的,听说过的老中MD,尤其是第一代,无非都是想去皮肤科,放射科这些活少钱多作息规律的科室。甚至还有从Top10医学院match到社区医院,单单就为了做皮肤科的。我这里并不是说反对大家赚钱,或者说赚钱有罪,赚钱可耻。咱们再说问题2,你能为社会和社区做什么? 现在假如说有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就是赚钱,I have zero interest in hobbies, I just wanna make money, I wanna make a fucking ton of money,然后,我会拿我的财富去支持和回馈社区。自然而然的,贵校的教育能够极大地帮助我make a fucking ton of money (then serve the community and the society). 那么这个在逻辑上面也行得通。很遗憾,绝大多数亚裔都不符合这样的设定。
亚裔给人更刻板的印象就是,人生的意义就是上名校,然后找一个好工作,赚钱,大房子,豪车,然后下一代继续,至于社区怎么样,社会怎么样, I don't care,反正我住10分学区,我现在不住10分学区,以后我也要换房子,搬10分学区。这样的理念,给亚裔的申请求学之路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如何破局,可以从我提的那三个问题着手。
赞中间内容。
但不赞前后打靶亚裔家长。
#7 Re: 看各位鸡娃有感。
发表于 : 2025年 11月 11日 16:23
由 pplar
#8 Re: 看各位鸡娃有感。
发表于 : 2025年 11月 11日 16:27
由 牛河梁
Hercubic 写了: 2025年 11月 11日 14:43
说实话,都是小孩儿自己的事,父母有能力就帮,没能力当好父母就行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儿孙福…操那么多心干嘛,大部分是无用功,甚至是帮倒忙…
非著名放羊老牦鼓励娃们立大志。吃饭问题留给爹妈爷爷奶奶操心好了。
#9 Re: 看各位鸡娃有感。
发表于 : 2025年 11月 11日 16:46
由 ktar
rgg 写了: 2025年 11月 11日 15:59
赞中间内容。
但不赞前后打靶亚裔家长。
此贴绝非打靶自恨帖。
#10 Re: 看各位鸡娃有感。
发表于 : 2025年 11月 11日 16:56
由 benadryl
我觉得说的很有道理,但同样不赞成立亚裔家长做靶子。我觉得有先射箭再画靶的嫌疑。首先所列鸡的这些都是其他族裔早就玩过的;另外亚裔也很多元的,不鸡娃的也很多。
#11 Re: 看各位鸡娃有感。
发表于 : 2025年 11月 11日 16:58
由 ktar
提出这个问题的初衷绝对不是要喷射各位鸡娃家长,更不用上升到亚裔自恨的高度。
鄙人乃认为各位走的国内升学-美国留学的道路。 然而美国大学申请完全不是国内高考择优录取那一套游戏规则,如果一步一步人云亦云按照模板来鸡娃,轻则事倍功半,重则耽误子女前程。
#12 Re: 看各位鸡娃有感。
发表于 : 2025年 11月 11日 17:03
由 ferrygao
讽刺的是,等你真正想明白这些问题 才知道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
#13 Re: 看各位鸡娃有感。
发表于 : 2025年 11月 11日 17:07
由 rgg
ktar 写了: 2025年 11月 11日 16:58
提出这个问题的初衷绝对不是要喷射各位鸡娃家长,更不用上升到亚裔自恨的高度。
鄙人乃认为各位走的国内升学-美国留学的道路。 然而美国大学申请完全不是国内高考择优录取那一套游戏规则,如果一步一步人云亦云按照模板来鸡娃,轻则事倍功半,重则耽误子女前程。
这个班活跃的几位都是把这段走完的。你数数哪些帖子是鸡娃的?
#14 Re: 看各位鸡娃有感。
发表于 : 2025年 11月 11日 17:07
由 ktar
benadryl 写了: 2025年 11月 11日 16:56
我觉得说的很有道理,但同样不赞成立亚裔家长做靶子。我觉得有先射箭再画靶的嫌疑。首先所列鸡的这些都是其他族裔早就玩过的;另外亚裔也很多元的,不鸡娃的也很多。
你说的没错,但是恰恰就是为什么“鸡的都是其他族裔玩过的”是个问题。鸡娃的出发点就是‘他们做了xxx和xxx,娃上藤校,所以我也得这么做’。
我提出的观点则是,我做什么是我想做的,我做这些不是为了上藤校。 这个恰恰目前绝大多数的Committee想看到的申请Profile。
#15 Re: 看各位鸡娃有感。
发表于 : 2025年 11月 11日 18:42
由 benadryl
ktar 写了: 2025年 11月 11日 17:07
你说的没错,但是恰恰就是为什么“鸡的都是其他族裔玩过的”是个问题。鸡娃的出发点就是‘他们做了xxx和xxx,娃上藤校,所以我也得这么做’。
我提出的观点则是,我做什么是我想做的,我做这些不是为了上藤校。 这个恰恰目前绝大多数的Committee想看到的申请Profile。
我觉得那也无可厚非,见贤思齐,看见人家做了啥上了藤校咱也有样学样也没啥。美国好就好在大家都不互相judge,你上你的藤校,我打我的篮球。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16 Re: 看各位鸡娃有感。
发表于 : 2025年 11月 12日 08:09
由 laomei9
鸡娃真的要为LGBTQ事业贡献终身的时候
父母可能会捶胸顿足,哭天抢地了吧,我
怎么养出这么傻的儿子啊
#17 Re: 看各位鸡娃有感。
发表于 : 2025年 11月 12日 12:20
由 Bluesky
不要judge别人,以免被别人judge.
你提到的是你自己的观点,我摇的也是我自己的头。
#18 Re: 看各位鸡娃有感。
发表于 : 2025年 11月 12日 12:29
由 cng
#19 Re: 看各位鸡娃有感。
发表于 : 2025年 11月 12日 12:41
由 bluebird
在楼主睿智博爱的眼中,白人是阳春白雪,亚裔是下里巴人
#20 Re: 看各位鸡娃有感。
发表于 : 2025年 11月 12日 21:21
由 coolcat
#21 Re: 看各位鸡娃有感。
发表于 : 2025年 11月 13日 03:01
由 ktar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您要是自己内心有那么点自信的话,就不会觉得我在自恨亚裔身份。
另外,实事求是地说,白皮现在是微弱nerf。 亚裔算是中等nerf。
原住民buff最强,其次黑皮buff,再次墨皮。
不过我这里不想强调种族之间的区别,本文的主旨也不在于白皮vs黄皮。
我认识的亚裔有顶着nerf上医学院的吗?其实也是有的。 南加,越南华裔,会西班牙语,在墨西哥做志愿者。同样,这个志愿者不是说你去混三个星期就可以,而是有规律地坚持做了好几年。
看出其中的门道了吗?我再次给你们划重点,LONGITUDINAL,MULTI-YEAR.
十个蜻蜓点水类型的经历,可能还不如一个坚持好几年的state park清理垃圾。
我好心给你们指出游戏规则而已,请勿阴阳怪气。 我写这么一长串,就是来攻击各位素不相识旁友的么?离谱。
#22 Re: 看各位鸡娃有感。
发表于 : 2025年 11月 13日 03:19
由 ktar
医学院里面那么多亚裔
要不你就是学霸MCAT 522+ (99%),GPA 4.0。
要不你就是Nathen Chen这种。但是强如Nathen Chen,现在都在Yale实验室take a gap year混个经历先。
要不本科就发CNS,曲线救国去MSTP (MD/PHD)
要是上面几种都不是?那可以父母给学校捐个七位数,也是很有影响力的。
最最最最最容易的方式,我看还是把一件事情做到位,再强调一遍,Longitudinal and impact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