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妹

Highly

波哥与中华美食

Highly
(刚才翻存货,找出这个,不大相信是我写的。没啥印象了 :lol:

A:我最近在高速公路旁开了家中餐馆,有空去那儿吃吧。

B:你会做中餐?你不是卖波哥(burger)的吗?

A:太小看人了吧!我做的都是正宗的中餐,家乡的味道,八大菜系一个不少。

B:都有什么招牌菜?

A:肉夹馍喜欢吗?先发好面,再烙成烧饼,中间横着切开来,放进用五花肉小火慢炖而成的腊汁肉。大冬天吃上一口,人生完整了啊。

B:听着就馋人。问题是开在高速旁边,有多少人吃呢?

A:说得对啊,开高速的人,哪有那么多时间等你烙饼、炖肉?其实把烧饼换成面包片,味道也差不多。

B:腊汁肉呢?

A:五花肉多肥啊,改成精瘦牛肉。怕咬不烂,那就剁碎了再烧。

B:面包夹牛肉饼,你这不就是牛肉波哥吗?

A:什么波哥?我店里还有别的。红烧鱼喜欢吗?

B:太喜欢了,怎么做的?

A:这鱼啊,要先在背上划几刀,放锅里两面煎得焦黄。锅里再放入姜葱蒜,酱油,尤其别忘了加糖。把汁稍浓,就可以出锅了。

B:听着不错。点了红烧鱼后,配什么饭呢?

A:当然是配米饭了。不过开高速的人赶时间不说,经常还要一边开车一边吃,可以选择把米饭换成面包片。

B:那也不行啊,面包片里夹红烧鱼,鱼骨头怎么办?

A:所以嘛,不能用整鱼,得用大片的鱼肉。

B:这不就是鱼肉波哥吗?

A:别波哥了,我们店里还有别的。北京烤鸭!爱吃吧?

B:这可是大菜呀,怎么做的?

A:这个菜可讲究了,鸭子都是从北京空运过来的大白鸭,鸭皮上要抹饴糖水,烫过之后挂在阴凉通风处一整天。烤的时候肚子里要灌汤,烤鸭的木材都是用的上等枣木。

B:真够讲究的。

A:鸭子出炉后,再刷一层香油,就可以开切了。要片成薄薄的一片片,最好是拿薄饼,包上小葱,卷着吃。

B:对。

A:不过有些客人不爱吃饼,也可以换成面包。小葱可以换成洋葱。还有的嫌鸭子味道怪,换成鸡肉也行。

B:脆皮鸡肉,crispy chicken,这不还是波哥吗?

A:就你机灵!肉包子你喜欢吗?

B:那当然了,这回你做不成波哥了吧?

A:这话说得!包子面先拿酵母发好,包子馅可以任选。

B:都有什么馅?

A:有鸡肉啊,蘑菇啊,菠菜青椒什么的。

B:听着还行。而且包子好拿,应该很受司机们的欢迎。

A:好拿是好拿,但刚蒸熟的包子,馅裹在里面,太烫了。根据司机们的反馈,干脆不把包子皮捏起来,直接敞开了烤,把馅摊在上面。

B:这是包子还是比萨饼啊?算了算了,你们店里有炒菜吗?

A:有,什么都有,各式小炒,随便点。有的顾客要放生菜,有的喜欢加西红柿洋葱。不过司机嘛,也等不及你炒,通常把菜放一起拌拌就拿走了。

B:上面还得洒沙律酱吧?

A:那是那是。

B:除了波哥比萨饼沙率,你们店里还卖啥?

A:烤地瓜你喜欢吗?

B:这是正宗中国小吃。

A:为了做好这款烤地瓜,特意进了个大缸炭烤炉。地瓜都选红皮黄瓤的,吃起来最香甜。

B:总算有道真正的中国菜了。

A:不过顾客还是有意见啊。有的问卖之前能不能先把皮去掉。有的嫌地瓜个儿太大,叫切成一条条的。还有的不爱吃地瓜,要改成土豆。嫌烤起来太麻烦,干脆改炸吧。

B:这不就是炸薯条吗?

A:老北京豆汁!

B:这你也有?

A:绿豆加水研磨后,去除淀粉再发酵。熬豆汁必须用砂锅。

B:对。

A:煮好之后要趁热喝。有的顾客喜欢加糖,有的不喜欢加糖,加奶。还有的问,能把绿豆换成咖啡豆吗?

B:这不就是咖啡嘛。

A:差点儿忘说了,我们店有个秘制小吃。这个虽然很多中餐馆都会做,但不是谁都能做好的。

B:这是什么宝贝?

A:先从食材开始说起。为了保住我们的招牌,这样食物必须亲手种。每年秋冬季参加拍卖会,出高价买最好的苗子。按先天八卦五行选个风水宝地种下,每天日晒不能超过八小时。

B:真够严格的。

A:种下后还要给搭架子啊,架子都是按照欧洲时装界的最新理念来设计的形状。时不时要来地里浇水施肥驱虫,天冷了给盖被,半夜醒了陪聊天。

B:什么乱七八糟的!

A:第二年五月收获,前前后后真是跟生了个孩子一样辛苦。食材摘下来,洗净后,要在锅里煮九九八十一分钟。

B:一分钟都不能少。

A:煮的同时,要加入黄石公园西北角五十年一熟的大蒜,和印度恒河边上没沾过屎的胡椒。

B:这第二点比较困难。

A:煮好了之后关火,在月圆之夜放上一整夜,然后就可以上桌了。反正甭管你吃什么食物,这都是一道妙不可言的下饭小菜。

B:说了这么多,到底是什么中华美食啊?

A:番茄酱。

此博文来自论坛版块:肚皮舞运动(Joke)

共 12 条评论

  1. Highly
    Highly

    microfish 写了: 2023年 6月 21日 07:05 我说的马季赵世忠的版本
    每道菜都是豆腐
    后来捧哏急了
    逗哏就不说是豆腐的菜名,而是形容每道菜的样子或者做法
    哦哦,结尾是豆腐渣那个,特别喜欢。。。对,就是模仿那种假装高大上的劲儿
  2. Highly
    Highly

    东升西降 写了: 2023年 6月 21日 00:55 所谓 梦笔生花 耶
    得看生啥花,菊花也是花 :lol:
  3. microfish
    microfish

    Highly 写了: 2023年 6月 21日 00:09 你是说老版本还是郭德纲版本的?我整天听这些,应该是融合了好几个段子,包括我最喜欢的《大保镖》——明明是厨子,打死不认那种 :lol:
    我说的马季赵世忠的版本
    每道菜都是豆腐
    后来捧哏急了
    逗哏就不说是豆腐的菜名,而是形容每道菜的样子或者做法
  4. 东升西降
    东升西降

    Highly 写了: 2023年 6月 21日 00:10 @huangchong @datoumao 你们记性好!我就记得番茄酱这一段了,中间是做梦写的?
    所谓 梦笔生花 耶
  5. Highly
    Highly

    @huangchong @datoumao 你们记性好!我就记得番茄酱这一段了,中间是做梦写的?
  6. Highly
    Highly

    YWY 写了: 2023年 6月 20日 22:3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5%AA ... 4%E9%86%AC

    番茄醬的前身是17世紀中國南方的發酵海鮮汁,閩南語稱為「膎汁」(發音:kê-chiap)。該醬料後來傳入東南亞,在馬來語稱為 kecap(該詞今指醬油),可能因此再由爪哇貿易站傳到當時的英國,成為英語的 ketchup。在這過程中,蔬菜和香料的比例慢慢增加,海鮮的比例下降,最後成為現代以番茄為主要材料的醬料。正因為早期的材料多元例如核桃、蘑菇,而非番茄,番茄入原料是在19世紀時,因此有些地區的英語習慣稱之為 tomato ketchup,而不是單稱 ketchup。[1][2]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說法是來自粵語中「茄汁」的讀法(粵拼:ke2 zap1),但這個說法有待商榷。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etchup

    The etymology of the word ketchup is unclear and has multiple competing theories:[28]

    Amoy theory
    A popular folk etymology is that the word came to English from the Cantonese "keh jup" (茄汁 ke2 zap1, literally meaning "tomato sauce" in Cantonese).[29] The word "keh" (茄) means "eggplant";"Tomato" in Cantonese is 番茄, which literally translates to "foreign eggplant".

    Another theory among academics is that the word derives from one of two words from Hokkien of the Fujian region of coastal southern China: "kôe-chiap" (in Xiamen and Quanzhou) or "kê-chiap"[30][31] (in Zhangzhou). Both of these words (膎汁, kôe-chiap and kêchiap) come from either the Quanzhou dialect, Amoy dialect, or Zhangzhou dialect of Hokkien, where it meant the brine of pickled fish (膎, meat; 汁, juice) or shellfish.[32] There are citations of "koe-chiap" in the Dictionary of the Vernacular or Spoken Language of the Amoy (London; Trudner) from 1873, defined as "brine of pickled fish or shell-fish".
    吓到了,原来是种有学问的高大上食品 :mrgreen:
  7. Highly
    Highly

    microfish 写了: 2023年 6月 20日 23:19 你这是模仿的找堂会吧
    你是说老版本还是郭德纲版本的?我整天听这些,应该是融合了好几个段子,包括我最喜欢的《大保镖》——明明是厨子,打死不认那种 :lol:
  8. microfish
    microfish

    你这是模仿的找堂会吧
  9. datoumao
    datoumao

    这个记得,也就顶多一年
  10. huangchong
    huangchong

    我还记得这个 波哥
  11. YWY
    YWY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5%AA ... 4%E9%86%AC

    番茄醬的前身是17世紀中國南方的發酵海鮮汁,閩南語稱為「膎汁」(發音:kê-chiap)。該醬料後來傳入東南亞,在馬來語稱為 kecap(該詞今指醬油),可能因此再由爪哇貿易站傳到當時的英國,成為英語的 ketchup。在這過程中,蔬菜和香料的比例慢慢增加,海鮮的比例下降,最後成為現代以番茄為主要材料的醬料。正因為早期的材料多元例如核桃、蘑菇,而非番茄,番茄入原料是在19世紀時,因此有些地區的英語習慣稱之為 tomato ketchup,而不是單稱 ketchup。[1][2]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個說法是來自粵語中「茄汁」的讀法(粵拼:ke2 zap1),但這個說法有待商榷。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etchup

    The etymology of the word ketchup is unclear and has multiple competing theories:[28]

    Amoy theory
    A popular folk etymology is that the word came to English from the Cantonese "keh jup" (茄汁 ke2 zap1, literally meaning "tomato sauce" in Cantonese).[29] The word "keh" (茄) means "eggplant";"Tomato" in Cantonese is 番茄, which literally translates to "foreign eggplant".

    Another theory among academics is that the word derives from one of two words from Hokkien of the Fujian region of coastal southern China: "kôe-chiap" (in Xiamen and Quanzhou) or "kê-chiap"[30][31] (in Zhangzhou). Both of these words (膎汁, kôe-chiap and kêchiap) come from either the Quanzhou dialect, Amoy dialect, or Zhangzhou dialect of Hokkien, where it meant the brine of pickled fish (膎, meat; 汁, juice) or shellfish.[32] There are citations of "koe-chiap" in the Dictionary of the Vernacular or Spoken Language of the Amoy (London; Trudner) from 1873, defined as "brine of pickled fish or shell-fish".
  12. 肚欲鸣
    肚欲鸣

    又说相声

评论

© 2024newmitbbs.com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