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那他应该要求refund $1,035,000。
其实就算放QQQ现在也差不多20万了。
哈哈,那他应该要求refund $1,035,000。
其实就算放QQQ现在也差不多20万了。
一开始我看漏了第三张图,还在好奇为啥叫a tale in three acts。前两张就很搞笑了,但第三张更增加了戏剧效果。不过这么通用的email 地址居然会删除不再存在了吗?
almostcalm 写了: 2025年 10月 28日 22:20现金流还是很健康。
不过好像美国各个汽车公司都有很多现金。GM 也有300亿美元现金。Ford也有375亿美元现金。所以他们其实都差不多。
有没有懂行的知道为什么?
Toyota更猛,手头有1100亿美元现金。
现金流还是很健康。
不过好像美国各个汽车公司都有很多现金。GM 也有300亿美元现金。Ford也有375亿美元现金。所以他们其实都差不多。
有没有懂行的知道为什么?
AI编程虽然有帮助,但还是取代不了谁。初级码农也取代不了。
主要还是前些年学码转码的人太多,各公司的业务却没有大的增长。
Waymo和Zoox。没有司机和车内安全员。你坐在后排,不睡觉也没有别的事干。去三番,洛杉矶,或者赌城去看看,基本上整个城市满大街都是了。
会有带专业司机的测试, 专门来记录以统计这个紧急介入之间的平均里程数。在这种测试里,司机可以紧急介入。
如果紧急介入之间的平均里程数达到了几十万英里,就说明在统计上比人安全不少了。就可以作为L4无人车开。这时候没有司机了,再出现紧急情况不知如何处理的话,当然就会尽量靠边停车。
我们几个说的其实都是一个意思。
提前30秒的接管可以有,不用计算在内。
提前1-2秒的接管才称做紧急接管(critical intervention)。如果想做到L4, 这种紧急接管必须要上万英里甚至几十万英里才出现一次。
我以前提过,一个重要的指标是测试中每多少英里需要人类司机紧急接管一次。
如果能做的几十万英里才需要紧急接管一次。也就是说一辆车几十年才碰上一次,离真正自动驾驶就差不远了。
而辅助驾驶系统,一般也就几百英里就要人紧急接管一次。也就是说你开一周就得紧急接管一次,否则每周就会出现一次风险。虽然已经时不时让人觉得很神奇,但不能当作全自动驾驶来用。
我有点恍惚。楼主是那个曾经和我争论过的那位同学吗?原来还是open minded,有些转变观点了?
做L4全自动驾驶的那些公司(Waymo, Zoox等),经常被人质疑进展太慢,或者造价太贵。但是考虑到全自动驾驶要保证99.999999..% 有多难,慢和一开始造价高完全是理智人性的策略。图快和便宜才是问题。
good one!
哈哈,不要太酸,听不得有人稍微表扬了一下别人。
我和版主还不时地观点不同,辩论来着。比如关于特斯拉,我和他就是一直观点几乎完全相反的。
但他做了版主之后,确实变稳重些了。几个月前加仓,和几周前的提前减仓,也确实给我留下了印象。
牛版最近几次操作还是很有水平的。
其实也正常。
不想大赌的人会把钱借给meta,但不会把钱借给openai。
赌性重的人可能会把钱投资到openai, 而不是meta。
Lee66666 写了: 2025年 9月 13日 14:54其实TSLA很适合做波段和做T及option,可以通过消息面提前去埋伏,不过musk也有为之在落地,哪怕步子小了一点但都为之在实现,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信任他
拭目以待吧。吹的太多的公司和人,我一般不看好其长远发展。关键是市值也已经太高,上涨的倍数就有限了,总有很多更小更有潜力能翻倍更多的新公司。
但是我承认眼球经济也很重要。一半人看好一半人不看好的公司,就有足够多的人来买股票支撑股价了。所以我也经常短炒。
tesla最牛的产品就是它的股票。
我是反过来的。280时买的。今天卖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