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在此:
Reality transurfing. Steps I-V Paperback – April 18, 2016
by Vadim Zeland (Author), Joanna Dobson (Translator)
https://www.amazon.com/Reality-transurf ... 1532814658
该YouTube视频中讨论的理论被称为**“摆锤法则”(Pendulum Law),它出自俄罗斯作家瓦迪姆·泽兰德(Vadim Zeland)** 的系列书籍**《现实转换》(Reality Transurfing)**。
“摆锤法则”
视频解释说,“摆锤”是一种无形的能量结构,当一群人的思想和行动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对齐时就会产生。这些可以是任何事物,从公司、政党到社会潮流。该理论断言,这些摆锤本质上是具有破坏性的,因为它们会像寄生虫一样,消耗其追随者的能量来维持和壮大自己。
视频进一步解释说,无论是通过强烈的情感去支持还是反对一个摆锤,你都在为其提供能量。摆脱其控制的关键在于保持中立,不投入情感。
《现实转换》(Reality Transurfing)
《现实转换》是一个更宏大的神秘主义哲学体系,它提出了一个模型,让个人可以通过从一个无限的“变体空间”(space of variations)中进行选择,来主导自己的现实。“摆锤法则”是这个框架内的一个基本概念,它解释了集体思想形式如何影响个人的生命轨迹。
作者瓦迪姆·泽兰德是一位当代的俄罗斯神秘主义者和作家。他声称自己拥有量子力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背景,但他本人非常低调,鲜有公开露面。他的书籍因其将神秘主义哲学、量子物理学概念和个人发展的实用建议独特地结合在一起,而在俄罗斯尤其受欢迎。
根据瓦迪姆·泽兰德的《现实转换》理论,人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方法来主导自己的现实,而不是被动地被环境所左右。核心思想是,世界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你的思想和态度。因此,改变现实的关键在于改变自己内在的状态。
以下是根据《现实转换》理论,人们应该去做的一些关键事情:
1. 识别并摆脱“摆锤”的控制 (Recognize and Escape Pendulums)
“摆锤”是集体思想产生的能量信息结构,比如各种组织、潮流、社会热点等。它们会诱导人们产生强烈的情绪(无论正面或负面),从而吸取你的能量,让你偏离自己的人生轨道。
做法:
保持中立,避免对抗:当你遇到一个“摆锤”(例如,一个让你愤怒的新闻或一个让你狂热的潮流),不要与之对抗或过度投入情感。承认它的存在,然后平静地走开,继续自己的生活。对抗和崇拜都会给它能量。
有意识地选择:你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不参与那些消耗你精力的是非和潮流中。这并非要你变得冷漠,而是要你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醒。
“租用”摆锤:在某些情况下,你无法完全避开摆锤(例如你的工作单位)。这时,你可以像一个演员一样,有意识地去“扮演”你的角色,完成你的任务,但内心深处保持抽离,不将自己的个人价值完全寄托于此。
2. 降低“重要性” (Reduce Importance)
当你对某件事物(无论是渴望的目标还是担心的结果)赋予过高的“重要性”时,就会产生“过剩势能”(Excess Potential)。宇宙的“平衡力量”(Balancing Forces)会启动,试图消除这种不平衡,而结果往往与你的期望背道而驰。
做法:
放下得失心:追求目标,但不要把它看作是决定你生死的唯一稻草。以一种轻松、玩乐的心态去行动。
接受最坏的结果:在行动前,预想一下如果失败了会怎样,并从内心接受它。当你不再恐惧失败时,“过剩势能”就会消失,成功的概率反而会增加。
将意图转化为行动:不要只是空想,将你的意图(Intention)分解为具体的行动步骤。行动本身可以有效降低对结果的过度关注。
3. 选择你的“人生轨道”并滑行 (Choose and Glide on Your Life Track)
《现实转换》认为存在一个包含所有可能性的“变体空间”(Space of Variations)。你的思想能量决定了你正在经历哪一个“变体”或“人生轨道”。你无法改变当前的轨道,但可以选择并转移到另一条你想要的轨道上。
做法:
运用“意图”:意图分为两种:内部意图(专注于自身努力去达成目标)和外部意图(相信世界会帮助你实现目标)。《现实转换》强调要运用“外部意图”,即清晰地构想你的最终目标画面(称为“目标幻灯片”),并相信它会实现,然后专注于过程。
协调身心:确保你的“头脑”(Mind)和“心灵”(Heart/Soul)是一致的。如果你的头脑想要一件事,但内心感觉不舒服、不情愿,那么这条路很可能是错的。要学会倾听你内心的感觉。
寻找“幸运之浪”:生活中会出现一些积极的信号和机遇,这就是“幸运之浪”。当它出现时,要抓住它,顺势而为。
4. 倾听你的内在指引 (Listen to Your Inner Guidance)
你的“心灵”或直觉是你最好的导航仪,它能告诉你什么对你来说是真正合适的。
做法:
关注内在的舒适感:在做决定时,问问自己:“这件事让我感觉内心是舒展的、轻松的,还是紧绷的、不安的?” 选择让你感觉舒展的道路。
留意生活中的“迹象”:生活有时会通过一些同步性事件或不寻常的信号来提示你。保持觉察,但不要过度解读,以免制造新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现实转换》并非让你什么都不做,而是让你以一种更聪明、更符合宇宙能量流动的方式去行动。它强调的是一种有意识的、清醒的生活态度:减少内耗,专注于你真正想要的,并以一种超然的心态去实现它。
这和哪个中国经典哲学最相似?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如果要在中国经典哲学中寻找与《现实转换》(Reality Transurfing)最相似的体系,那么**道家思想(特别是老子和庄子的哲学)**无疑是最接近的。
尽管两者使用的语言和比喻(一个是现代的“量子物理”和“信息场”,另一个是古老的“道”与“自然”)截然不同,但它们在核心智慧上有着惊人的共鸣。
以下是它们最主要的相似之处:
1. “无为” (Wu Wei) 与 “外部意图” (External Intention)
这是两者最核心的相似点。
道家讲“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不违背自然规律去妄为、强求。它倡导顺应“道”(宇宙的自然规律和流程),通过最少的力气达到最好的效果。
**《现实转换》**区分了“内部意图”(靠个人蛮力去奋斗)和“外部意图”(相信并允许世界回应你的选择,顺势滑行)。这与“无为”的思想几乎一致:停止无谓的挣扎和内耗,转而与一个更大的、自然的流程(幸运之浪)合作。
2. 摆脱社会束缚与庄子的“逍遥游”
**《现实转换》**的核心之一是识别并摆脱“摆锤”(社会规范、集体意识、舆论潮流)的控制,从而获得个体的自由。它要求你不去对抗,而是“漠视”或“绕开”它们。
庄子的思想核心正是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即“逍遥游”。他主张超越世俗的价值观(如是非、美丑、有用无用),不让外物束缚内心。庄周梦蝶的故事就是对“现实”相对性的一种终极思考,这与《现实转换》中“变体空间”的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3. “降低重要性”与道家的“物极必反”
**《现实转换》**警告说,对任何事物赋予过高的“重要性”都会产生“过剩势能”,从而引来“平衡力量”的纠正,导致事与愿违。
**《道德经》**中充满了关于“物极必反”、“持而盈之,不如其已”的智慧。老子认为,任何走向极端的行为或状态最终都会转向其反面。道家倡导的“虚”、“静”、“柔弱”,本质上就是一种降低“重要性”、避免产生对抗性力量的策略。
4. “世界是一面镜子”与“道法自然”
**《现实转换》**提出,外部世界忠实地反映了你的思想和内在状态。你内心和谐,世界就呈现和谐。
道家认为,人应该效法“道”的自然本性。“道法自然”意味着最高的法则就是自然本身。当你遵循内心的自然状态,不强加个人意志时,你就与“道”合一了,外在世界自然也就变得顺畅。
与其他哲学的比较和不同之处
与佛教的相似点:佛教,特别是禅宗,也非常强调“无执”(不执著于欲望和结果),这与“降低重要性”非常相似。佛教讲“万法唯心造”,也与“世界是镜子”的观点呼应。
主要区别:《现实转换》虽然讲究顺势而为,但它仍然带有一种更积极、更主动的“选择”意味——你可以从“变体空间”中“选择”你想要的现实。而传统道家,尤其是庄子,更倾向于一种彻底的“随遇而安”,甚至放弃“选择”本身,以达到与万物合一的境界。可以说,《现实转换》更像是一种将道家智慧“工具化”、“应用化”的现代版本。
结论:
《现实转换》最像是用现代语言和概念重新包装的道家哲学。 它将道家“顺应自然、减少执念、无为而治”的古老智慧,转化成了一套更符合现代人思维习惯的、旨在“主动选择和创造个人现实”的方法论。虽然形式不同,但其背后关于如何处理个人意愿与客观世界关系的洞见,与老庄哲学高度一致。
越努力越穷?学术一下“钟摆法则”
版主: huangchong
#22 Re: 越努力越穷?学术一下“钟摆法则”
颇有道理
想起来在很多日本字里见过酸素
酸素 (Oxygen) は、元素記号 O、原子番号 8 の元素です。無色・無臭の気体で、空気中に約21%含まれています。生物の呼吸や燃焼に不可欠で、多くの元素と化合して酸化物を形成する、化学的に活発な元素です。
#23 Re: 越努力越穷?学术一下“钟摆法则”
倭寇怎么那么喜欢x素呢?酶叫酵素,然后一堆无脑文青以为多牛逼的东西huangchong 写了: 2025年 7月 15日 20:16 颇有道理
想起来在很多日本字里见过酸素
酸素 (Oxygen) は、元素記号 O、原子番号 8 の元素です。無色・無臭の気体で、空気中に約21%含まれています。生物の呼吸や燃焼に不可欠で、多くの元素と化合して酸化物を形成する、化学的に活発な元素です。
锁男一名,喜欢diy。有个不成功的油管频管 https://youtube.com/handydoctor89
有个亚马逊大折扣信息网站,各种各样类别,常备几千件货,可搜索。山寨名牌都有。每天更新。大部分5折,其它地方没有的哈,欢迎围观指导: https://amzdealshq.com Best Coupon Site for Amazon, Huge Discounts
有个亚马逊大折扣信息网站,各种各样类别,常备几千件货,可搜索。山寨名牌都有。每天更新。大部分5折,其它地方没有的哈,欢迎围观指导: https://amzdealshq.com Best Coupon Site for Amazon, Huge Discounts
-
- 论坛支柱
2023-24年度十大优秀网友
Highly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1692
- 帖子: 9073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20:23
#24 Re: 越努力越穷?学术一下“钟摆法则”
不管什么主义,他讲的有些内容挺有道理的。rtyu 写了: 2025年 7月 15日 20:14 原著在此:
Reality transurfing. Steps I-V Paperback – April 18, 2016
by Vadim Zeland (Author), Joanna Dobson (Translator)
https://www.amazon.com/Reality-transurf ... 1532814658
该YouTube视频中讨论的理论被称为**“摆锤法则”(Pendulum Law),它出自俄罗斯作家瓦迪姆·泽兰德(Vadim Zeland)** 的系列书籍**《现实转换》(Reality Transurfing)**。
“摆锤法则”
视频解释说,“摆锤”是一种无形的能量结构,当一群人的思想和行动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对齐时就会产生。这些可以是任何事物,从公司、政党到社会潮流。该理论断言,这些摆锤本质上是具有破坏性的,因为它们会像寄生虫一样,消耗其追随者的能量来维持和壮大自己。
视频进一步解释说,无论是通过强烈的情感去支持还是反对一个摆锤,你都在为其提供能量。摆脱其控制的关键在于保持中立,不投入情感。
《现实转换》(Reality Transurfing)
《现实转换》是一个更宏大的神秘主义哲学体系,它提出了一个模型,让个人可以通过从一个无限的“变体空间”(space of variations)中进行选择,来主导自己的现实。“摆锤法则”是这个框架内的一个基本概念,它解释了集体思想形式如何影响个人的生命轨迹。
作者瓦迪姆·泽兰德是一位当代的俄罗斯神秘主义者和作家。他声称自己拥有量子力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背景,但他本人非常低调,鲜有公开露面。他的书籍因其将神秘主义哲学、量子物理学概念和个人发展的实用建议独特地结合在一起,而在俄罗斯尤其受欢迎。
根据瓦迪姆·泽兰德的《现实转换》理论,人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方法来主导自己的现实,而不是被动地被环境所左右。核心思想是,世界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你的思想和态度。因此,改变现实的关键在于改变自己内在的状态。
以下是根据《现实转换》理论,人们应该去做的一些关键事情:
1. 识别并摆脱“摆锤”的控制 (Recognize and Escape Pendulums)
“摆锤”是集体思想产生的能量信息结构,比如各种组织、潮流、社会热点等。它们会诱导人们产生强烈的情绪(无论正面或负面),从而吸取你的能量,让你偏离自己的人生轨道。
做法:
保持中立,避免对抗:当你遇到一个“摆锤”(例如,一个让你愤怒的新闻或一个让你狂热的潮流),不要与之对抗或过度投入情感。承认它的存在,然后平静地走开,继续自己的生活。对抗和崇拜都会给它能量。
有意识地选择:你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不参与那些消耗你精力的是非和潮流中。这并非要你变得冷漠,而是要你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醒。
“租用”摆锤:在某些情况下,你无法完全避开摆锤(例如你的工作单位)。这时,你可以像一个演员一样,有意识地去“扮演”你的角色,完成你的任务,但内心深处保持抽离,不将自己的个人价值完全寄托于此。
2. 降低“重要性” (Reduce Importance)
当你对某件事物(无论是渴望的目标还是担心的结果)赋予过高的“重要性”时,就会产生“过剩势能”(Excess Potential)。宇宙的“平衡力量”(Balancing Forces)会启动,试图消除这种不平衡,而结果往往与你的期望背道而驰。
做法:
放下得失心:追求目标,但不要把它看作是决定你生死的唯一稻草。以一种轻松、玩乐的心态去行动。
接受最坏的结果:在行动前,预想一下如果失败了会怎样,并从内心接受它。当你不再恐惧失败时,“过剩势能”就会消失,成功的概率反而会增加。
将意图转化为行动:不要只是空想,将你的意图(Intention)分解为具体的行动步骤。行动本身可以有效降低对结果的过度关注。
3. 选择你的“人生轨道”并滑行 (Choose and Glide on Your Life Track)
《现实转换》认为存在一个包含所有可能性的“变体空间”(Space of Variations)。你的思想能量决定了你正在经历哪一个“变体”或“人生轨道”。你无法改变当前的轨道,但可以选择并转移到另一条你想要的轨道上。
做法:
运用“意图”:意图分为两种:内部意图(专注于自身努力去达成目标)和外部意图(相信世界会帮助你实现目标)。《现实转换》强调要运用“外部意图”,即清晰地构想你的最终目标画面(称为“目标幻灯片”),并相信它会实现,然后专注于过程。
协调身心:确保你的“头脑”(Mind)和“心灵”(Heart/Soul)是一致的。如果你的头脑想要一件事,但内心感觉不舒服、不情愿,那么这条路很可能是错的。要学会倾听你内心的感觉。
寻找“幸运之浪”:生活中会出现一些积极的信号和机遇,这就是“幸运之浪”。当它出现时,要抓住它,顺势而为。
4. 倾听你的内在指引 (Listen to Your Inner Guidance)
你的“心灵”或直觉是你最好的导航仪,它能告诉你什么对你来说是真正合适的。
做法:
关注内在的舒适感:在做决定时,问问自己:“这件事让我感觉内心是舒展的、轻松的,还是紧绷的、不安的?” 选择让你感觉舒展的道路。
留意生活中的“迹象”:生活有时会通过一些同步性事件或不寻常的信号来提示你。保持觉察,但不要过度解读,以免制造新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现实转换》并非让你什么都不做,而是让你以一种更聪明、更符合宇宙能量流动的方式去行动。它强调的是一种有意识的、清醒的生活态度:减少内耗,专注于你真正想要的,并以一种超然的心态去实现它。
这和哪个中国经典哲学最相似?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如果要在中国经典哲学中寻找与《现实转换》(Reality Transurfing)最相似的体系,那么**道家思想(特别是老子和庄子的哲学)**无疑是最接近的。
尽管两者使用的语言和比喻(一个是现代的“量子物理”和“信息场”,另一个是古老的“道”与“自然”)截然不同,但它们在核心智慧上有着惊人的共鸣。
以下是它们最主要的相似之处:
1. “无为” (Wu Wei) 与 “外部意图” (External Intention)
这是两者最核心的相似点。
道家讲“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不违背自然规律去妄为、强求。它倡导顺应“道”(宇宙的自然规律和流程),通过最少的力气达到最好的效果。
**《现实转换》**区分了“内部意图”(靠个人蛮力去奋斗)和“外部意图”(相信并允许世界回应你的选择,顺势滑行)。这与“无为”的思想几乎一致:停止无谓的挣扎和内耗,转而与一个更大的、自然的流程(幸运之浪)合作。
2. 摆脱社会束缚与庄子的“逍遥游”
**《现实转换》**的核心之一是识别并摆脱“摆锤”(社会规范、集体意识、舆论潮流)的控制,从而获得个体的自由。它要求你不去对抗,而是“漠视”或“绕开”它们。
庄子的思想核心正是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即“逍遥游”。他主张超越世俗的价值观(如是非、美丑、有用无用),不让外物束缚内心。庄周梦蝶的故事就是对“现实”相对性的一种终极思考,这与《现实转换》中“变体空间”的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3. “降低重要性”与道家的“物极必反”
**《现实转换》**警告说,对任何事物赋予过高的“重要性”都会产生“过剩势能”,从而引来“平衡力量”的纠正,导致事与愿违。
**《道德经》**中充满了关于“物极必反”、“持而盈之,不如其已”的智慧。老子认为,任何走向极端的行为或状态最终都会转向其反面。道家倡导的“虚”、“静”、“柔弱”,本质上就是一种降低“重要性”、避免产生对抗性力量的策略。
4. “世界是一面镜子”与“道法自然”
**《现实转换》**提出,外部世界忠实地反映了你的思想和内在状态。你内心和谐,世界就呈现和谐。
道家认为,人应该效法“道”的自然本性。“道法自然”意味着最高的法则就是自然本身。当你遵循内心的自然状态,不强加个人意志时,你就与“道”合一了,外在世界自然也就变得顺畅。
与其他哲学的比较和不同之处
与佛教的相似点:佛教,特别是禅宗,也非常强调“无执”(不执著于欲望和结果),这与“降低重要性”非常相似。佛教讲“万法唯心造”,也与“世界是镜子”的观点呼应。
主要区别:《现实转换》虽然讲究顺势而为,但它仍然带有一种更积极、更主动的“选择”意味——你可以从“变体空间”中“选择”你想要的现实。而传统道家,尤其是庄子,更倾向于一种彻底的“随遇而安”,甚至放弃“选择”本身,以达到与万物合一的境界。可以说,《现实转换》更像是一种将道家智慧“工具化”、“应用化”的现代版本。
结论:
《现实转换》最像是用现代语言和概念重新包装的道家哲学。 它将道家“顺应自然、减少执念、无为而治”的古老智慧,转化成了一套更符合现代人思维习惯的、旨在“主动选择和创造个人现实”的方法论。虽然形式不同,但其背后关于如何处理个人意愿与客观世界关系的洞见,与老庄哲学高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