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馆最近读了一篇美国教授20年前发表的雄文<千万别做科学家!>, 看来你川普现在砍科研经费整风是对的, 你们千老同意不?
版主: Softfist
#1 阿馆最近读了一篇美国教授20年前发表的雄文<千万别做科学家!>, 看来你川普现在砍科研经费整风是对的, 你们千老同意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了世界的科学中心,开启了大科学时代。美国依靠强劲的经济和宽松的移民政策吸引了世界上大量的学术科研人才。在此基础上,学术研究逐渐形成了美国模式,其核心就是两条: (1) 不发表,就滚蛋; (2) 没经费,就歇菜。在美国模式的引领下,学术研究的规模越来越大,大学逐渐公司化,博士生导师成了老板。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科学界培养的博士越来越多,达到了学术岗位的两倍(才两倍就受不了了),内卷加剧。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物理学终身教授Jonathan Katz,目睹了博士们的心酸,几杯酒下肚以后,写下了一篇雄文《Don't Become a Scientist!》,震惊美国学术圈。下面是此文的中文翻译。
你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吗?你想揭开自然的奥秘,通过实验或计算来研究世界是怎么运作的吗?把这个想法忘了吧!
科学既有趣又令人兴奋。科学发现带来的快感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你很聪明、雄心勃勃并且也很勤奋,你应该在读本科的时候选择科学。但这就够了,到此为止。本科毕业之后,你将不得不面对现实世界。这意味着,你甚至不应该考虑去读科学专业的研究生。做一些其他的行当吧:医学、法律、计算机、工程,或者其他你感兴趣的东西。
为什么我,一个物理学终身教授,一个在科学事业上很成功的人,要来试图打击你们走科学道路的勇气和信心呢?因为时代变了。我于1973年获得博士学位,1976年就拿到了终身教职。美国的科学界现在已经不能为科学家提供一条合理的职业道路了。如果你去读科学的研究生,你会期望将你毕生的工作精力都花在科学研究上,用你的聪明才智和好奇心去解决那些重要而有趣的问题。不过,你几乎肯定会失望,而且当你失望的时候,你很可能已经错过了选择其他任何职业的机会。
美国的大学制造了两倍于其就业岗位数量的博士。当市场上的某些东西或者某些人供过于求的时候,他就不值钱了。对于获得博士学位的科学家来说,掉价的形式是他们不得不用许多年做一期又一期的博士后,等待着一个工作机会的到来。虽然现在的永久职位的薪水不会比以前低很多,但是,相较于25年前一个博士毕业后大约2年后就能找到教职,现在绝大多数的年轻科学家都得做5年10年甚至更久的博士后。他们看不到永久职位的盼头,通常必须每两年换一个新的博士后工作,也就是每两年搬一次家。欲知更多详情,请咨询“青年科学家协会”或读一读华《盛顿大学月刊》2001年5月的文章。
作为例子,说一说最近应聘我们系助理教授职位的两位主要候选人。其中一位37岁,博士毕业已经10年,但是没有拿到这个职位。另一位被所有人都认为最出色的候选人,35岁,博士毕业7年才找到一个所谓的“永久工作”,其实不是永久教职,只是6年后有可能获得永久教职而已,不过这已经让他稍稍远离那种每两年就要找新博士后工作搬家的驴拉磨死循环了。最新的例子是,一个39岁的家伙,另一个助理教授职位的候选人,他发了35篇文章。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个典型的医生29岁就进入了实习阶段,一个典型的律师25岁就开始实习,31岁正式进事务所,一个计算机博士在27岁时已经能得到很好的工作了。计算机和工程是工业界需要人才的仅有的两个领域,因此这两个行当还是值得去读个博士出来的。任何一个人,如果他有智慧和雄心,能刻苦工作,如果他能在科学上成功的话,他必然也能在其他任何职业上成功。
生物领域的博士后典型年薪是27000美元,物理领域博士后典型年薪是35000美元(注: 这是2001年的薪资水平),而博士生的奖学金比这个的一半还少。你能用这么一点收入养活一个家庭吗?确实,够年轻的小两口住一个很小的公寓。我认识一个搞物理的科研狗,他的老婆把他踹了,因为她实在是厌倦了跟着他不停地搬家却一点安定下来的希望都看不到。到了你三十多岁的时候,你会需要更多的东西:一所位于好学区的房子,以及其他普通中产生活的必需品。科学是一个职业,不是一种宗教使命,也不是一种贫穷或者独身的宣誓。
显然,你走科学道路并不能使你发财——你没有选择去读医学或法律,而一个医生或律师典型的收入是科学家的2-3倍(这还得是那些运气忒好的正教授科学家们)。我也做了这个选择。我成为一个科学家是为了有自由来解决那些让我感兴趣的问题。但你可能并不能得到这种自由。作为一个博士后,你只能按照别人的想法来工作,可能被当成一个技术员来使唤,而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科学家来合作。最终,你可能被彻底排挤出科学界。你可以得到一份很好的工作,比如计算机程序员,但为什么不在你22岁的时候做这份好工作,而要在科学界的人才市场上面悲悲惨惨地混上10年先?你在科学上面花的时间越多,你会发现你越难离开,而且你对其他行当的雇主而言变得越来越没有吸引力。也许你脑瓜足够灵光,以至于你能跳出博士后的陷阱。有些大学会被你打动而在你博士毕业2年后给你一个可能的永久职位。这是可能的。但是科学劳动力市场的整体掉价意味着最灵光的脑瓜也得被拴在博士后磨盘上当驴转上很长时间。想想上面举过的例子吧。许多看上去非常有才而且有傲人的成绩和推荐信的人,后来发现研究上的竞争比其他一切的奋斗都要困难。
假设你最终获得了一个长期工作,也许是一个终身教授职位。现在你不必为每两年换一个博士后工作而奋斗,取而代之的是为研究经费而斗争。你会又一次地发现,这个世界上的科学家有一大箩筐,而你自己又不值钱了。现在你夜以继日地写研究计划,而不是去做研究。更糟糕的是,因为你的研究计划是被你的同行竞争者来审阅的,你就不能按照你自己所好奇的东西来写。你得把你的努力和聪明才智浪费在怎么咬文嚼字地让那帮混蛋不要挑刺上,而不是去解决重要的科学问题上。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事情:你不能把你过去的成功写进研究计划,因为那些是已经完成的工作;而那些原创性的天才想法还没有被证明。一句谚语说,原创性的想法是研究计划中的死神之吻,因为这些想法根本就没有被证明可行(废话,被证明可行了你还写个屁的研究计划),因此它们会被认为是垃圾。所以,当你费劲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那“应许之地”的教授职位上,你会发现这根本就不是你原来想要的。
那么,你能做什么?对任何还没有在科学界取得永久职位的年轻人来说,首要任务是去寻求另一种职业道路,这将使你避免期望落空的痛苦。美国年轻的一代已经觉醒,普遍意识到科学界前景黯淡,没有一条通往中产生活的合理道路,因此他们已经不愿意做科学家。如果你还没有觉醒的话,赶紧加入他们的行列。把博士班留给印度人和中国人吧——他们的家乡情况更糟。在我所认识的人中,人生被读物理博士所毁的人数比被毒品所毁的人还要多。
如果你在科学界身居高位,那么你应该尝试着去劝说相关部门少招些博士生。大街上论吨计量的科学家完全就是他们的资助政策的后果——几乎所有的博士生都是由联邦基金支持的)。那些基金会总在抱怨很少有年轻人对科学感兴趣,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正是他们毁了科学事业。他们本可以扭转这种局面,只要他们少招些博士生,让博士生的人数与教职的人数大致相当就可以了,但他们不干,甚至他们根本不屑于严肃地讨论这件事(许多年来,NSF到处宣扬他们虚假的预测,说科学家短缺,而多数基金会好像真以为是这么回事)。结果就是,最好的年轻人,本该去做科学家的,对此唯恐避之不及;而博士班里是一帮弱弱的美国学生,还有一帮被美国学生签证所吸引来的外国人。
你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吗?你想揭开自然的奥秘,通过实验或计算来研究世界是怎么运作的吗?把这个想法忘了吧!
科学既有趣又令人兴奋。科学发现带来的快感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你很聪明、雄心勃勃并且也很勤奋,你应该在读本科的时候选择科学。但这就够了,到此为止。本科毕业之后,你将不得不面对现实世界。这意味着,你甚至不应该考虑去读科学专业的研究生。做一些其他的行当吧:医学、法律、计算机、工程,或者其他你感兴趣的东西。
为什么我,一个物理学终身教授,一个在科学事业上很成功的人,要来试图打击你们走科学道路的勇气和信心呢?因为时代变了。我于1973年获得博士学位,1976年就拿到了终身教职。美国的科学界现在已经不能为科学家提供一条合理的职业道路了。如果你去读科学的研究生,你会期望将你毕生的工作精力都花在科学研究上,用你的聪明才智和好奇心去解决那些重要而有趣的问题。不过,你几乎肯定会失望,而且当你失望的时候,你很可能已经错过了选择其他任何职业的机会。
美国的大学制造了两倍于其就业岗位数量的博士。当市场上的某些东西或者某些人供过于求的时候,他就不值钱了。对于获得博士学位的科学家来说,掉价的形式是他们不得不用许多年做一期又一期的博士后,等待着一个工作机会的到来。虽然现在的永久职位的薪水不会比以前低很多,但是,相较于25年前一个博士毕业后大约2年后就能找到教职,现在绝大多数的年轻科学家都得做5年10年甚至更久的博士后。他们看不到永久职位的盼头,通常必须每两年换一个新的博士后工作,也就是每两年搬一次家。欲知更多详情,请咨询“青年科学家协会”或读一读华《盛顿大学月刊》2001年5月的文章。
作为例子,说一说最近应聘我们系助理教授职位的两位主要候选人。其中一位37岁,博士毕业已经10年,但是没有拿到这个职位。另一位被所有人都认为最出色的候选人,35岁,博士毕业7年才找到一个所谓的“永久工作”,其实不是永久教职,只是6年后有可能获得永久教职而已,不过这已经让他稍稍远离那种每两年就要找新博士后工作搬家的驴拉磨死循环了。最新的例子是,一个39岁的家伙,另一个助理教授职位的候选人,他发了35篇文章。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个典型的医生29岁就进入了实习阶段,一个典型的律师25岁就开始实习,31岁正式进事务所,一个计算机博士在27岁时已经能得到很好的工作了。计算机和工程是工业界需要人才的仅有的两个领域,因此这两个行当还是值得去读个博士出来的。任何一个人,如果他有智慧和雄心,能刻苦工作,如果他能在科学上成功的话,他必然也能在其他任何职业上成功。
生物领域的博士后典型年薪是27000美元,物理领域博士后典型年薪是35000美元(注: 这是2001年的薪资水平),而博士生的奖学金比这个的一半还少。你能用这么一点收入养活一个家庭吗?确实,够年轻的小两口住一个很小的公寓。我认识一个搞物理的科研狗,他的老婆把他踹了,因为她实在是厌倦了跟着他不停地搬家却一点安定下来的希望都看不到。到了你三十多岁的时候,你会需要更多的东西:一所位于好学区的房子,以及其他普通中产生活的必需品。科学是一个职业,不是一种宗教使命,也不是一种贫穷或者独身的宣誓。
显然,你走科学道路并不能使你发财——你没有选择去读医学或法律,而一个医生或律师典型的收入是科学家的2-3倍(这还得是那些运气忒好的正教授科学家们)。我也做了这个选择。我成为一个科学家是为了有自由来解决那些让我感兴趣的问题。但你可能并不能得到这种自由。作为一个博士后,你只能按照别人的想法来工作,可能被当成一个技术员来使唤,而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科学家来合作。最终,你可能被彻底排挤出科学界。你可以得到一份很好的工作,比如计算机程序员,但为什么不在你22岁的时候做这份好工作,而要在科学界的人才市场上面悲悲惨惨地混上10年先?你在科学上面花的时间越多,你会发现你越难离开,而且你对其他行当的雇主而言变得越来越没有吸引力。也许你脑瓜足够灵光,以至于你能跳出博士后的陷阱。有些大学会被你打动而在你博士毕业2年后给你一个可能的永久职位。这是可能的。但是科学劳动力市场的整体掉价意味着最灵光的脑瓜也得被拴在博士后磨盘上当驴转上很长时间。想想上面举过的例子吧。许多看上去非常有才而且有傲人的成绩和推荐信的人,后来发现研究上的竞争比其他一切的奋斗都要困难。
假设你最终获得了一个长期工作,也许是一个终身教授职位。现在你不必为每两年换一个博士后工作而奋斗,取而代之的是为研究经费而斗争。你会又一次地发现,这个世界上的科学家有一大箩筐,而你自己又不值钱了。现在你夜以继日地写研究计划,而不是去做研究。更糟糕的是,因为你的研究计划是被你的同行竞争者来审阅的,你就不能按照你自己所好奇的东西来写。你得把你的努力和聪明才智浪费在怎么咬文嚼字地让那帮混蛋不要挑刺上,而不是去解决重要的科学问题上。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事情:你不能把你过去的成功写进研究计划,因为那些是已经完成的工作;而那些原创性的天才想法还没有被证明。一句谚语说,原创性的想法是研究计划中的死神之吻,因为这些想法根本就没有被证明可行(废话,被证明可行了你还写个屁的研究计划),因此它们会被认为是垃圾。所以,当你费劲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那“应许之地”的教授职位上,你会发现这根本就不是你原来想要的。
那么,你能做什么?对任何还没有在科学界取得永久职位的年轻人来说,首要任务是去寻求另一种职业道路,这将使你避免期望落空的痛苦。美国年轻的一代已经觉醒,普遍意识到科学界前景黯淡,没有一条通往中产生活的合理道路,因此他们已经不愿意做科学家。如果你还没有觉醒的话,赶紧加入他们的行列。把博士班留给印度人和中国人吧——他们的家乡情况更糟。在我所认识的人中,人生被读物理博士所毁的人数比被毒品所毁的人还要多。
如果你在科学界身居高位,那么你应该尝试着去劝说相关部门少招些博士生。大街上论吨计量的科学家完全就是他们的资助政策的后果——几乎所有的博士生都是由联邦基金支持的)。那些基金会总在抱怨很少有年轻人对科学感兴趣,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正是他们毁了科学事业。他们本可以扭转这种局面,只要他们少招些博士生,让博士生的人数与教职的人数大致相当就可以了,但他们不干,甚至他们根本不屑于严肃地讨论这件事(许多年来,NSF到处宣扬他们虚假的预测,说科学家短缺,而多数基金会好像真以为是这么回事)。结果就是,最好的年轻人,本该去做科学家的,对此唯恐避之不及;而博士班里是一帮弱弱的美国学生,还有一帮被美国学生签证所吸引来的外国人。
上次由 陈之汉 在 2025年 7月 28日 16:27 修改。
@迷途知返陈之汉
台湾省政协副主席
台湾省政协副主席
标签/Tags:
#2 Re: 阿馆最近读了一篇美国教授20年前发表的雄文<千万别做科学家!>, 看来你川普现在砍科研经费整风是对的, 你们千老同意不?
那么,你能做什么?对任何还没有在科学界取得永久职位的年轻人来说,首要任务是去寻求另一种职业道路,这将使你避免期望落空的痛苦。美国年轻的一代已经觉醒,普遍意识到科学界前景黯淡,没有一条通往中产生活的合理道路,因此他们已经不愿意做科学家。如果你还没有觉醒的话,赶紧加入他们的行列。把博士班留给印度人和中国人吧——他们的家乡情况更糟。在我所认识的人中,人生被读物理博士所毁的人数比被毒品所毁的人还要多。
#4 Re: 阿馆最近读了一篇美国教授20年前发表的雄文<千万别做科学家!>, 看来你川普现在砍科研经费整风是对的, 你们千老同意不?
你们美国那张破绿卡已经不值钱了!
@迷途知返陈之汉
台湾省政协副主席
台湾省政协副主席
#7 Re: 阿馆最近读了一篇美国教授20年前发表的雄文<千万别做科学家!>, 看来你川普现在砍科研经费整风是对的, 你们千老同意不?
转码才是正途?dealfinder10 写了: 2025年 7月 28日 16:24 那么,你能做什么?对任何还没有在科学界取得永久职位的年轻人来说,首要任务是去寻求另一种职业道路,这将使你避免期望落空的痛苦。美国年轻的一代已经觉醒,普遍意识到科学界前景黯淡,没有一条通往中产生活的合理道路,因此他们已经不愿意做科学家。如果你还没有觉醒的话,赶紧加入他们的行列。把博士班留给印度人和中国人吧——他们的家乡情况更糟。在我所认识的人中,人生被读物理博士所毁的人数比被毒品所毁的人还要多。
@迷途知返陈之汉
台湾省政协副主席
台湾省政协副主席
-
- 论坛元老
VladPutin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1599
- 帖子: 13955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1:12
#8 Re: 阿馆最近读了一篇美国教授20年前发表的雄文<千万别做科学家!>, 看来你川普现在砍科研经费整风是对的, 你们千老同意不?
主要是滥竽充数太多,没人敢做冒险的工作,都是循规蹈矩数paper混吃累死,非常不值。疮阿扁砍经费的结果是科学家连基本的学术自由都没了,选题还要政治正确,白人至上才行。 还有就是砍经费最倒霉的是单打独斗的学者,而不是拉帮结派的蠢物。
蒙古国有愚豕浮阳外越,便结不通,频下清个痢虚之气。虽屡试开赛露之剂,终无寸效。遂引诣兽医师诊之。医者摩其腹良久,谓主人曰:"咄!此蠢物腹中空若悬磬,纵投万斛通肠开赛之剂,犹决涸泽而求鲋也,岂有济哉?"
#9 Re: 阿馆最近读了一篇美国教授20年前发表的雄文<千万别做科学家!>, 看来你川普现在砍科研经费整风是对的, 你们千老同意不?
美国人的洪波价值观有问题,学校里体育好的比学习好的更吃香。你要是博士后找不到教职,还真不如回国。
#10 Re: 阿馆最近读了一篇美国教授20年前发表的雄文<千万别做科学家!>, 看来你川普现在砍科研经费整风是对的, 你们千老同意不?
站内帖子:你们美国学术圈学阀横行,坑蒙拐骗,以前funding多的时候,还能给那0.01%的风骨学者留点饭碗。可如今。。。VladPutin 写了: 2025年 7月 28日 22:15 主要是滥竽充数太多,没人敢做冒险的工作,都是循规蹈矩数paper混吃累死,非常不值。疮阿扁砍经费的结果是科学家连基本的学术自由都没了,选题还要政治正确,白人至上才行。 还有就是砍经费最倒霉的是单打独斗的学者,而不是拉帮结派的蠢物。
@迷途知返陈之汉
台湾省政协副主席
台湾省政协副主席
-
- 论坛元老
VladPutin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1599
- 帖子: 13955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1:12
#12 Re: 阿馆最近读了一篇美国教授20年前发表的雄文<千万别做科学家!>, 看来你川普现在砍科研经费整风是对的, 你们千老同意不?
要你妈的逼的饭,是你们这群垃圾傻逼在吃科学家免费发现的福利。没有科学家拿低工资没日没夜的工作能让你这种贱货享受现代科技医疗, 你丫老逼早就入土了。
蒙古国有愚豕浮阳外越,便结不通,频下清个痢虚之气。虽屡试开赛露之剂,终无寸效。遂引诣兽医师诊之。医者摩其腹良久,谓主人曰:"咄!此蠢物腹中空若悬磬,纵投万斛通肠开赛之剂,犹决涸泽而求鲋也,岂有济哉?"
#13 Re: 阿馆最近读了一篇美国教授20年前发表的雄文<千万别做科学家!>, 看来你川普现在砍科研经费整风是对的, 你们千老同意不?
你这种论述可以适用于大部分职业。
比如:“没有老农生产食物,你呀老逼早就入土了”
看起来比你这个科学家论述还牛逼。你丫实际上论述了科学家不如老农。
比如:“没有老农生产食物,你呀老逼早就入土了”
看起来比你这个科学家论述还牛逼。你丫实际上论述了科学家不如老农。
VladPutin 写了: 2025年 7月 29日 08:06 要你妈的逼的饭,是你们这群垃圾傻逼在吃科学家免费发现的福利。没有科学家拿低工资没日没夜的工作能让你这种贱货享受现代科技医疗, 你丫老逼早就入土了。
#14 Re: 阿馆最近读了一篇美国教授20年前发表的雄文<千万别做科学家!>, 看来你川普现在砍科研经费整风是对的, 你们千老同意不?
上面说的美国核心的第一条就是错的。科研成果一发表东西就不是自己的了。这和写书的相反,除了正式出版后拿版税,就是网络作家也有机会等待影视版权拿钱。科研之所以贱,就是把事情做成流血闹革命。用一人牺牲换万人受益,虽然值得尊敬,但万人不配。就像国人不配刘三百,美帝也不配巨巨的血。所以巨巨上台一样要吸血榨精。
#15 Re: 阿馆最近读了一篇美国教授20年前发表的雄文<千万别做科学家!>, 看来你川普现在砍科研经费整风是对的, 你们千老同意不?
能发明现代科技的科学家 早就发财啦。根本不用要饭了。只有垃圾才需要要饭VladPutin 写了: 2025年 7月 29日 08:06 要你妈的逼的饭,是你们这群垃圾傻逼在吃科学家免费发现的福利。没有科学家拿低工资没日没夜的工作能让你这种贱货享受现代科技医疗, 你丫老逼早就入土了。
#16 Re: 阿馆最近读了一篇美国教授20年前发表的雄文<千万别做科学家!>, 看来你川普现在砍科研经费整风是对的, 你们千老同意不?
除了生产学术垃圾以外没有一技之长,要饭很丢人么?
@迷途知返陈之汉
台湾省政协副主席
台湾省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