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关于第一印象
魏王是武承嗣,唐荆州都督武士彠之孙,天后异母兄弟武元爽的儿子。
武士彠的封爵周国公是世袭的。武士彠过世后应该是长子武元庆承继了爵位。武则天成为皇后时,武元庆被调任为龙州刺史,到任不久就过世了,由外甥贺兰敏之承继了周国公。贺兰敏之因罪而死后,武则天让武元爽的儿子武承嗣承继了爵位。
从武三思的角度来看,这件事耐人寻味。武三思是武元庆的儿子,武承嗣的堂弟。父亲的爵位,先让表兄承袭,又让堂兄承袭了,就是轮不到父亲的亲儿子头上!
武三思之上还有武审思、武再思,即使顺位继承也轮不到他。
爵位承袭的奇突让人猜测相关人员的背景。人们很容易猜测说武承嗣是能力出众、出类拔萃,因此被天后拔擢。
武承嗣回京袭周国公爵后做了十年宗正卿,685年他被天后提为春官尚书、宰相,并封魏王。然而他宰相做了一个多月就被罢免了!
罢免了!
由于武承嗣在史书中没有留下值得称道的记载,有理由怀疑他能力并不特别出众。
他之前的周国公贺兰敏之“美”,可知武承嗣的相貌也没到让史官留意的地步。
以天后任免人才的过往猜测,武承嗣如果不是比其他武家兄弟年长,一定在其他地方有自己的优势。武承嗣没出生天后就已经入宫,武承嗣尚在孩提时就已随父亲被流放。起初天后并不真正了解他。他的优势在哪里呢?他也许给了天后深刻的第一印象。
按后世人的观点,容貌整洁、语言礼貌、态度谦和稳重、穿着得体、身体语言友善、多听少说、面带微笑、多用眼神交流,都会给人加分。
以上都是猜测。天后在奏请召回武承嗣并封爵时,武承嗣也许还远在边陲。他也许只是因为恰巧起了“承嗣”这个名字,在天后需要的时候被看中了。
天后在亲戚情份上非常冷淡,望文生义更有可能。
但是十年后是他而不是武三思等人平步青云,初发优势后面一定有可以圈点的地方。天后召回他一个月后,他从尚衣奉御升为宗正卿。假设他从奉旨开始就从海南往长安赶路,一个月可能刚够他赶回来。进了京就升了一级。即使他奉旨时已经回到京城,这一个月后的升职也很说明问题。至少他没有行差做错。
闲职上不过不失,宰相却扛不下来。
武承嗣虽然年近不惑,被天后提起来又放下,不见得没有想法。天后是武氏一门荣耀所在,他的想法又不可能太过分。他与武家兄弟常在一起,今天也是与武三思、武攸暨一同觐见。天后说:“让他们进来。”
686年的武承嗣
版主: Caravel, TheMatrix, mol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