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中国经济学家大力鼓吹消费型经济,促进消费,消费驱动等等言论,但是所谓的消费型经济究竟是什么呢?这些言辞背后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呢?不反对提振消费,因为有些不合理的东西确实需要改进,但是反对消费型经济、消费驱动、强制提高消费率的观点,其实所谓的消费型经济就是摆烂,就是经济长期低增长的代名词而已。
经济增长需要投资增长来驱动,高经济增长率必然就需要高投资率,而低投资率也就意味着低增长率,而所谓的消费型经济指的无非就是消费率高、投资率低、增长率低的经济模式,欧洲、东南亚、非洲都是这种情况。
所以这些专家所鼓吹的中国经济要由投资型经济转为消费型经济,其实言下之意就是要让中国由高增长率经济转为低增长率经济,但是可能觉得说的这么直白不好听,所以加了个莫名其妙的消费型经济概念。
所有的经济活动最终目的不都是为了人们消费服务吗,所以所有的经济体自然都是消费经济,所差别的无非是投资率、经济增长率不同而已,洋大人觉得中国经济增长率太高了,投资率太高了,发展太好了,需要降低点,最好转为所谓的消费型经济,但是这种摆烂型的低增长经济符合中国现在的发展目标吗?
其一、转为消费型经济并不意味着人们实际消费水平的提高,因为消费率的高低和消费者实际消费效用、人民实际生活水平并不是一回事。
高消费率并不就意味着高的实际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低的消费率也不意味着实际消费水平就低,反而高消费率往往意味着低的实际消费水平,低的投资率,也就是说中国盲目促进消费的政策,不仅会导致短期胡闹式的消费行为,扰乱正常的经济系统和经济秩序,像淄博烧烤这些胡闹式的消费刺激有什么意义,过后还不是一地鸡毛,而且反而可能会导致实际消费效用和生活水平的降低。
打个比方,这就好比投资建设了一条公路,道路更加畅通便捷了,消费者的开车成本、修车成本开支也就减少了,物流成本也降低了,从表面数字上看起来,投资增加了,消费自然减少了,消费率也降低了,但是消费者的实际消费水平和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其实反而是提高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人均GDP才一万多,但是从各种情况对比来看,人民的实际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和那些两三万的国家也没什么差别的原因所在。
其二、美欧等西方国家随着经济发展通常出现的投资率降低、消费率增加和高消费率的现象,并不具有经济学意义上的普遍性和必然性,而只是一种资本主义国家意义上的发展现象而已。
在这些国家,修一条路就要讨论个几年,预算增加好几倍,与其如此,那还真不如把这些钱给老百姓发福利算了。而在中国,由于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随着经济的发展依然可以高效率的进行公共投资,所以中国依然可以长时期的维持高投资率、高增长率的经济发展,这并不违反经济理论,反而是经济规律的鲜明体现。中国经济现在问题主要是基础货币、信用和实际经济的螺旋紧缩造成的,一直没有得到有力的解决,和消费没什么关系。
中国经济可不要自己掉进坑里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