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蓝丽蓉出版了她的代表作:《雪泥鸿爪朔数源》(Fleeting Footsteps,
Tracing the Concept of Arithmetic and Algebra in Ancient China)。她在书中详
述中国五世纪《孙子算经》的十进位制筹算的记数法则、和加、减、乘、除、分数运算
、开平方运算的程序,还详细比较九至十世纪阿拉伯著名数学家花拉子米、伊本·拉班
关于印度算法的多种著作,发现阿拉伯国家早期关于印度算法中的四则运算和开平方方
的程序,和孙子算经中的方法十足相同,从而提出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的十进位制概
念,乃起源于中国算筹的学说 [3] 她说,她之所以能够做出这个跨文明的重要发现,
乃因以往西方数学史家不通中算史的中文文献,而中国中算史家又不容易取得西方图书
馆的文献,而她自己则中西文献可以兼而得之之故。《雪泥鸿爪朔数源》一书在2004年
再版,其本内容大致和92年版相同,但增加一篇她在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史大
会上,在荣获凯尼斯·梅奖之后的致谢演讲,题为《中国古代的数学及其对世界数学的
影响》(Ancient Chinese Mathematics and its influence on World Mathematics)
[4] 作为代序,和著名数学史家 Joseph Dauben 的引言。
结语:中国算符是世界科学的奠基者
科学的基础是算符和计算方法系统。希腊罗马的科技没有著作原本,当时欧洲还没有纸张和印刷术,莎草手抄本不耐久,很多莎草本文献,包括圣经抄本,证明是伪造的,伪造者正是牛津大学莎草文献馆的馆长, 监守自盗。2021年,事情揭发对西方考古学和宗教界是巨大打击。文艺复兴后出现的拉丁文版希腊罗马著作,有认为拉丁文著作翻译自阿拉伯文,而后者来自希腊罗马著作。希腊拼音字符与算符是同一套符号,很难区分文字与算符。罗马的五进制算符计算困难。这两种语言文字都很难表达科学理念,如果容易,就不会被通用算符淘汰。笔者曾经讨论希腊罗马数字与不统一的度量衡单位作为科学基础的难度[5]。阿拉伯复杂的数字发音与简单的算符不匹配,如何统一表达计算是一个疑问。7世纪以前,没有算符,阿拉伯如何发展科技?罗马帝国覆灭后1000年,欧洲战乱不止,称为“黑暗时代”,欧洲语言文字至今不统一,文艺复兴以前没有造纸印刷术,如何保存传承文化?这些谜团都不能用现有主流解释说明。
世界通用算符和十进制可以追溯到中国的算筹,花码(苏州码),篆书,金文,甲骨文,以至远古的结绳记事,每个符号的缘起可以解释。中国的算符与十进制奠定了世界科学的基础。通用算符本来源自中国,经过时间的洗练,逐步改进为今日样式,不必介意在中文文献内使用通用算符。
历届数学奥林匹克,优胜者大多是华人华裔,矽谷的研发人才多为华人,不是没有原因的。所谓阿拉伯数字,是通用算符,应该正名为中国算符。
[1] Lam Lay Yong, Ang Tian Se. Fleeting Footsteps: Tracing the Conception of Arithmetic and Algebra in Ancient China.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2004.
[2] Ifrah G. From One to Zero – A Universal History of Numbers. New York: Penguin Books.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