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校也不好读啊
版主: noles
#170 Re: 藤校也不好读啊
美帝要有这个本事,连雷达都不用。让一个6000公里的飞行器和一个8500公里的飞行器,盲飞到双方不到几公里,美帝反卫星武器早就遥遥领先了
现实是美帝反卫星武器,远远落后中国和俄罗斯
现实是美帝反卫星武器,远远落后中国和俄罗斯
#171 Re: 藤校也不好读啊
反卫星武器和这个原理差不多,还有雷达引导,不用很精确,几百米范围内爆炸就行,靠碎片击毁卫星
不过导弹燃料不够,不能像火箭和空间站对接那样,可以长时间绕地球飞,等到合适位置才对接,必须一次成功
某种程度,导弹就是登月返回舱,卫星就是环月火箭
但是反卫星武器还有雷达导航,随时知道双方位置,飞行轨迹,这样美国实验还大部分失败
不过导弹燃料不够,不能像火箭和空间站对接那样,可以长时间绕地球飞,等到合适位置才对接,必须一次成功
某种程度,导弹就是登月返回舱,卫星就是环月火箭
但是反卫星武器还有雷达导航,随时知道双方位置,飞行轨迹,这样美国实验还大部分失败
#173 Re: 藤校也不好读啊
你和你老婆出门逛街,你去上厕所,上完厕所怎么找到你老婆的?你们又没带雷达,地球自转速度每小时一千英里,也就是说你和你老婆都是是以一千英里的速度高速飞行,所以找到你老婆一定是不可能的事了
#175 Re: 藤校也不好读啊
你啥智商?给你举了反卫星导弹的例子,你给我说这个?windy 写了: 2023年 11月 22日 15:03 你和你老婆出门逛街,你去上厕所,上完厕所怎么找到你老婆的?你们又没带雷达,地球自转速度每小时一千英里,也就是说你和你老婆都是是以一千英里的速度高速飞行,所以找到你老婆一定是不可能的事了
#176 Re: 藤校也不好读啊
靠。 被你说成“民科”,真的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作为一个理学博士,搞了几十年学术。你从哪儿看出来我是“民科”?
windy 写了: 2023年 11月 22日 11:26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你们这些民科连基本的概念都不懂就来大胆质疑。中俄都有顶尖的航天专家,你们说的这些他们不知道?那些专家出来质疑了吗?还是说他们还没你们懂得多?
#177 Re: 藤校也不好读啊
我说的那么清楚了你还不开窍,就这智商还好意思质疑别人的。
你口口声声说对接的难度大因为飞行速度多快,我的例子告诉你飞行速度快根本不是个事,关键是相对飞行速度。第二个例子是告诉你对卫星来说关键还不是速度本身,而是角速度,因为两者都是绕着月球转的。实际原理虽然更复杂,但大体上是宇航员在月球上看到指令舱飞到头顶一定角度时点火起飞。刚起飞时速度低,但轨道也低,所以两者的角速度差不多,指令舱始终在登月舱的可视范围内。等到规定的轨道高度(登月舱的轨道开始是大椭圆),再二次点火,进入更高轨道,但是两者的角速度差别始终不大。最后一次点火是宇航员观察到指令舱在自己轨道前方26.5度的时候最后一次点火。数学计算证明这个26.5度是唯一需要的参赛,两者之间的轨道高度的预期值是15公里,但是如果差别是14公里或者16,17公里,最后都能在同一个预期的汇合点交汇。为此NASA还专门做了一种类似六分仪的工具,让宇航员可以观察是否指令舱的角度是26.5度。实际上在当时的条件下,有人对接比无人对接更简单。当时机载电脑,传感器的水平还很低,人其实更可靠。
你口口声声说对接的难度大因为飞行速度多快,我的例子告诉你飞行速度快根本不是个事,关键是相对飞行速度。第二个例子是告诉你对卫星来说关键还不是速度本身,而是角速度,因为两者都是绕着月球转的。实际原理虽然更复杂,但大体上是宇航员在月球上看到指令舱飞到头顶一定角度时点火起飞。刚起飞时速度低,但轨道也低,所以两者的角速度差不多,指令舱始终在登月舱的可视范围内。等到规定的轨道高度(登月舱的轨道开始是大椭圆),再二次点火,进入更高轨道,但是两者的角速度差别始终不大。最后一次点火是宇航员观察到指令舱在自己轨道前方26.5度的时候最后一次点火。数学计算证明这个26.5度是唯一需要的参赛,两者之间的轨道高度的预期值是15公里,但是如果差别是14公里或者16,17公里,最后都能在同一个预期的汇合点交汇。为此NASA还专门做了一种类似六分仪的工具,让宇航员可以观察是否指令舱的角度是26.5度。实际上在当时的条件下,有人对接比无人对接更简单。当时机载电脑,传感器的水平还很低,人其实更可靠。
x1

#179 Re: 藤校也不好读啊
你啥智商,说的这么清楚想还不明白!windy 写了: 2023年 11月 23日 08:55 我说的那么清楚了你还不开窍,就这智商还好意思质疑别人的。
你口口声声说对接的难度大因为飞行速度多快,我的例子告诉你飞行速度快根本不是个事,关键是相对飞行速度。第二个例子是告诉你对卫星来说关键还不是速度本身,而是角速度,因为两者都是绕着月球转的。实际原理虽然更复杂,但大体上是宇航员在月球上看到指令舱飞到头顶一定角度时点火起飞。刚起飞时速度低,但轨道也低,所以两者的角速度差不多,指令舱始终在登月舱的可视范围内。等到规定的轨道高度(登月舱的轨道开始是大椭圆),再二次点火,进入更高轨道,但是两者的角速度差别始终不大。最后一次点火是宇航员观察到指令舱在自己轨道前方26.5度的时候最后一次点火。数学计算证明这个26.5度是唯一需要的参赛,两者之间的轨道高度的预期值是15公里,但是如果差别是14公里或者16,17公里,最后都能在同一个预期的汇合点交汇。为此NASA还专门做了一种类似六分仪的工具,让宇航员可以观察是否指令舱的角度是26.5度。实际上在当时的条件下,有人对接比无人对接更简单。当时机载电脑,传感器的水平还很低,人其实更可靠。
登月舱8500公里的速度,环月火箭6000公里的速度,这和导弹打卫星实验是完全一样的
导弹打卫星,有地面雷达,知道双方飞行轨迹,美国大部分实验都失败了
登月靠眼睛引导,在这样高速运动的情况下,能飞到差不多高度,双方只差几公里?
显然是骗子,就骗你这样智商不够的人
#180 Re: 藤校也不好读啊
地球比月球大那么多,轨道高太多。月球指令舱的高度才110公里。你说误差要多大才是你可以相信的?
stm32 写了: 2023年 11月 23日 09:01 你啥智商,说的这么清楚想还不明白!
登月舱8500公里的速度,环月火箭6000公里的速度,这和导弹打卫星实验是完全一样的
导弹打卫星,有地面雷达,知道双方飞行轨迹,美国大部分实验都失败了
登月靠眼睛引导,在这样高速运动的情况下,能飞到差不多高度,双方只差几公里?
显然是骗子,就骗你这样智商不够的人
#182 Re: 藤校也不好读啊
8500公里,摆脱月球引力,起飞的登月舱,根本没法轻松转弯,还以为是汽车,能随便转弯?
靠眼睛看和指令仓是26.5度,然后发射,一次对接成功,肯定是骗人的,差一丁点就去外太空了,根本对接不上
全是PPT,嘴上说的好听,根本没法实际操作
实际对接都是要绕轨道好多圈,才能到一个高度平面
靠眼睛看和指令仓是26.5度,然后发射,一次对接成功,肯定是骗人的,差一丁点就去外太空了,根本对接不上
全是PPT,嘴上说的好听,根本没法实际操作
实际对接都是要绕轨道好多圈,才能到一个高度平面
#183 Re: 藤校也不好读啊
这个两者根本不是一个东西。地球表面有大气,飞行的轨迹变数太多,再有就是卫星不是真好从你头顶飞过,轨道也高得多。导弹和卫星的轨道也不在一个平面上,当然不能用同一个方式接近。而且导弹打卫星不会等卫星绕地球一大圈再打掉。而且几百公里也比100公里高太多。
其实你这些问题只要你愿意花点时间做点搜索都能找到答案。起码看懂了人家的原理再来质疑。但是民科就是民科。对民科来说只要质疑就行了。
其实你这些问题只要你愿意花点时间做点搜索都能找到答案。起码看懂了人家的原理再来质疑。但是民科就是民科。对民科来说只要质疑就行了。
#184 Re: 藤校也不好读啊
拜托你看完我贴的youtube再来质疑好吗?人家不是26.5度一次点火就成功的。26.5度是最后一次点火。
和文盲搞科普真累
和文盲搞科普真累
omicron 写了: 2023年 11月 23日 09:19 8500公里,摆脱月球引力,起飞的登月舱,根本没法轻松转弯,还以为是汽车,能随便转弯?
靠眼睛看和指令仓是26.5度,然后发射,一次对接成功,肯定是骗人的,差一丁点就去外太空了,根本对接不上
全是PPT,嘴上说的好听,根本没法实际操作
实际对接都是要绕轨道好多圈,才能到一个高度平面
#190 Re: 藤校也不好读啊
登月舱按照某个角度,对着绕月火箭发射,就是子弹打子弹
双方距离这么远,做到差几公里,完全就是子弹打子弹,还是肉眼的
NASA编了个肉眼子弹打子弹的故事,居然还有很多人信了
双方距离这么远,做到差几公里,完全就是子弹打子弹,还是肉眼的
NASA编了个肉眼子弹打子弹的故事,居然还有很多人信了
#191 Re: 藤校也不好读啊
nasa有外星人技术,我都不告诉别人,就告诉你了。oldmo 写了: 2023年 11月 23日 11:46 登月舱按照某个角度,对着绕月火箭发射,就是子弹打子弹
双方距离这么远,做到差几公里,完全就是子弹打子弹,还是肉眼的
NASA编了个肉眼子弹打子弹的故事,居然还有很多人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