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润地闲谈,不争执,不起急
大概是临近春节的缘故,又想起我爹。我跟我爹并不是父慈子孝,而是有很多不同意见。
想起来并不是后悔自己不听话,而是幸亏没听他的。但一直遗憾,如果我能更懂事一点儿,不是跟他顶牛,而是温和地对他思想反哺该多好啊!
2.要承接牵挂和爱,不因观念不同而切断沟通
我父母是那种克己的人,属于拼尽全力让孩子过得好的,我反哺不及获得的万一。
当然,我过去不这么想,老了才意识到。我父亲字写得非常好,离婚的时候,他给我写了封长信有十几页,劝我要以孩子为重,我看都不看,塞到了床垫上褥子底下。我移民的时候,他帮我收拾房子,他看到这封信,我说我没看,他流泪了,说要把这封信带回去。我妈说:你爸在家里写这封信重写了好几回,边写边控制不住掉泪,你看看,最后那页纸是皱的,他的泪止不住。
我年轻,心智刚强,我有远大前程,我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理会这些唧唧歪歪。
3.依赖和信靠也是爱和给予
现在我老了,孩子大了。我现在这么想,做父母的,不能太懂事儿,只给予,不索求,要理直气壮地问孩子要回报,当一生过去,孩子想起来,就是:啊,父母很爱我,我也尽力回报了。否则,孩子心里会有巨大的难以弥补的空洞,能够把要求说出来,本身就是信赖和依靠,这种索取是给予了孩子回报的机会,当父母逝去的时候,孩子会心里安宁。
*
愿这些金苹果掉进银篮子里,跟娃,跟同事、跟亲友,珍惜这人世间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