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大家都读得下去吗?

包含原读书听歌看电影版、电视版、Food版、Travel版,以及其他生活娱乐相关版面。

版主: kazaawangwh

回复
smallstone楼主
见习作家
见习作家
帖子互动: 41
帖子: 376
注册时间: 2024年 10月 26日 14:41

#1 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大家都读得下去吗?

帖子 smallstone楼主 »

多次拿起,但是实在受不了那种满篇阶级斗争的论调啊

+2.00 积分 [版主 wh 发放的奖励]
wh(问号)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wh 的博客
帖子互动: 4166
帖子: 85937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8日 00:07

#2 Re: 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大家都读得下去吗?

帖子 wh(问号) »

smallstone 写了: 2025年 4月 20日 19:53 多次拿起,但是实在受不了那种满篇阶级斗争的论调啊
记得文笔很好,写尼采写得很清楚。阶级斗争不记得了,李泽厚是不是有很多阶级斗争?记得李的美学史政治性强,陈词滥调多……mnls前一阵读过,查了一下,他说后面部分理论性强,没有基础看不进去。干嘛看这个?
smallstone楼主
见习作家
见习作家
帖子互动: 41
帖子: 376
注册时间: 2024年 10月 26日 14:41

#3 Re: 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大家都读得下去吗?

帖子 smallstone楼主 »

wh 写了: 2025年 4月 20日 20:51 记得文笔很好,写尼采写得很清楚。阶级斗争不记得了,李泽厚是不是有很多阶级斗争?记得李的美学史政治性强,陈词滥调多……mnls前一阵读过,查了一下,他说后面部分理论性强,没有基础看不进去。干嘛看这个?
哈,还没读到尼采,开篇提到自己的改造,学习马克思主义,之后不断提到阶级对立,可能跟撰写的年代有关吧。那我捏着鼻子把这段熬过去继续往下读吧。

李泽厚是民运吧?没读过他的书。
wh(问号)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wh 的博客
帖子互动: 4166
帖子: 85937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8日 00:07

#4 Re: 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大家都读得下去吗?

帖子 wh(问号) »

smallstone 写了: 2025年 4月 20日 22:42 哈,还没读到尼采,开篇提到自己的改造,学习马克思主义,之后不断提到阶级对立,可能跟撰写的年代有关吧。那我捏着鼻子把这段熬过去继续往下读吧。

李泽厚是民运吧?没读过他的书。
还不知道李泽厚搞民运。他以前最出名的是《美的历程》、《美学四讲》等书,还有黑格尔研究,算是中国现代搞美学研究的先驱/先锋之一吧。朱光潜不如他的书多,名气没他大。看到维基说他参加六四:

“1989年六四事件中,5月14日李泽厚与刘再复、戴晴、严家其等12人前往北京天安门广场,戴晴宣读了他们共同完成的《我们对今天局势的紧急呼吁》,要求中央当局将这次学潮定性为“爱国民主运动”,并呼吁学生暂时撤离广场。六四事件后,李泽厚的作品被禁,他本人也受到中共和共产党人批判。

1992年初,李泽厚获准移居美国,曾任教于美国科罗拉多学院。1999年退休,旅居美国科罗拉多。 ”

不知道他移民美国后有没有再参加民运?他前几年去世,最轰动一时的新闻是冷冻大脑……
站内帖子:李泽厚去世后冷冻大脑;你们会考虑冷冻等待复活吗?
smallstone楼主
见习作家
见习作家
帖子互动: 41
帖子: 376
注册时间: 2024年 10月 26日 14:41

#5 Re: 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大家都读得下去吗?

帖子 smallstone楼主 »

wh 写了: 2025年 4月 20日 23:41 还不知道李泽厚搞民运。他以前最出名的是《美的历程》、《美学四讲》等书,还有黑格尔研究,算是中国现代搞美学研究的先驱/先锋之一吧。朱光潜不如他的书多,名气没他大。看到维基说他参加六四:

“1989年六四事件中,5月14日李泽厚与刘再复、戴晴、严家其等12人前往北京天安门广场,戴晴宣读了他们共同完成的《我们对今天局势的紧急呼吁》,要求中央当局将这次学潮定性为“爱国民主运动”,并呼吁学生暂时撤离广场。六四事件后,李泽厚的作品被禁,他本人也受到中共和共产党人批判。

1992年初,李泽厚获准移居美国,曾任教于美国科罗拉多学院。1999年退休,旅居美国科罗拉多。 ”

不知道他移民美国后有没有再参加民运?他前几年去世,最轰动一时的新闻是冷冻大脑……
站内帖子:李泽厚去世后冷冻大脑;你们会考虑冷冻等待复活吗?
版主好像对他很有研究啊,👍

冷冻大脑我怎么感觉是噱头,看来他去世的大脑还没老年痴呆,但大概率也不好使了 :D 冷冻还不如直接捐了做研究:)
forecasting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363
帖子: 4432
注册时间: 2023年 4月 17日 08:26

#6 Re: 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大家都读得下去吗?

帖子 forecasting »

smallstone 写了: 2025年 4月 20日 19:53 多次拿起,但是实在受不了那种满篇阶级斗争的论调啊
读不下去就不读,尤其带着这么重的意识形态色彩的著作。朱光潜放在国际上也算不上美学大家,为什么读他的东西。

说闲话,顺便说说自己的读后感。
李泽厚的东西也读得很少,读过他的美学概论?几乎没感觉到有啥收获。
宗白华的美学著作读过一本,是美学散步吗?都是很小的时候读的,觉得他那些插图很美,就读了一些。
读过傅雷的一点艺术/美术史之类的东西。

很恐怖的是,还读过一些黑格尔美学,觉得有点黑格尔的哲学做基础,读他的美学没有多少障碍,尤其牵涉其理论的部分。
觉得莫斯科语言小组的艺术理论很不错。其他的,尼采,叔本华,柏格森等等都是读着玩的,别人说起来或许还能明白是谁的思想,靠自己,完全模糊了。
还读过一些欧美艺术/美术史的东西。

建议你找一本欧美美学史读,结合中国的,就看着玩吧,另外读点美学专著,当然是最好的那种,然后最好是结合美术、音乐、文学来讨论。既然是书版,想来会有人有兴趣一块读一块讨论。
forecasting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363
帖子: 4432
注册时间: 2023年 4月 17日 08:26

#7 Re: 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大家都读得下去吗?

帖子 forecasting »

转Grok:最著名且具影响力的美学史及美学理论书籍清单,涵盖西方、东方(包括中国、印度、日本)及其他传统,包含经典与现代作品。每部作品附简要介绍、作者和意义,并与您之前的提问(如姬姓、王莽新朝、焚书坑儒、清代藏书楼)建立历史文化联系。为保持简洁,我将直接列出核心信息,若需深入分析某书,请进一步说明。当前日期为2025年4月20日,若需最新背景或新版信息,请告知。

一、著名美学史著作
美学史著作聚焦美学思想的演变,分析不同文化与时代中的美学理论,通常采用历史叙述或比较研究方法。

《西方美学史》(A History of Western Aesthetics)
作者:瓦迪斯瓦夫·塔塔尔凯维奇(Władysław Tatarkiewicz,波兰美学家)
出版:1960-1970年(波兰语原版,后译为英语等多语种)
内容:系统梳理西方美学从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20世纪的发展,涵盖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分析美、艺术、审美体验的概念变迁。
意义:西方美学史的权威之作,结构严谨,资料翔实,全球学术界广泛引用。
与您的提问联系:类似塔塔尔凯维奇追溯希腊美学,中国清代藏书楼(如海源阁)保存的《诗经》《乐记》等文献,为研究焚书坑儒(公元前213-212年)后中国美学的恢复提供了基础。
《美学史》(History of Aesthetics)
作者:伯纳德·博桑奎特(Bernard Bosanquet,英国哲学家)
出版:1892年
内容:聚焦西方美学思想,从古希腊到19世纪黑格尔,探讨美学与哲学、艺术的关联,强调理想主义美学传统。
意义:早期系统性美学史著作,为英语世界美学史研究奠定框架。
与您的提问联系:博桑奎特的研究方法类似清代学者整理《诗经》等经典,弥补焚书坑儒造成的文献损失,海源阁的藏书为此提供了支持。
《中国美学史》
作者:李泽厚(中国哲学家)
出版:1984-1987年(中文,两卷本,部分译为英文)
内容:全面梳理中国美学从先秦(孔子、老子)到清代的演变,涵盖儒家(礼乐美学)、道家(自然美)、佛教(禅宗美学)及明清艺术理论,突出“意境”“气韵”等概念。
意义:中国美学史研究的里程碑,结合哲学与艺术,影响深远。
与您的提问联系:书中讨论的先秦美学因焚书坑儒部分失传,清代藏书楼(如海源阁)保存的宋元刻本(如《文选》)为李泽厚研究提供了文献。
《印度美学史》(A History of Indian Aesthetics)
作者:K. C. Pandey(印度哲学家)
出版:1950年(英文)
内容:追溯印度美学从《吠陀》到中世纪,聚焦《舞论》(Natyashastra)、阿毗达磨(Abhinavagupta)的“拉萨”(Rasa)理论及梵语诗学,分析印度艺术与宗教的审美观。
意义:印度美学史的经典之作,揭示东方美学的独特体系。
与您的提问联系:印度美学强调情感共鸣,类似中国禅宗美学的“意境”,清代藏书楼保存的佛教文献为中印美学比较提供了素材。
《日本美学史》(Nihon no Bigaku)
作者:大西克礼(Katsumi Onishi,日本美学家)
出版:1980年代(日文,部分译为英文)
内容:梳理日本美学从奈良时代到现代,涵盖和歌、茶道、物哀(mono no aware)、侘寂(wabi-sabi)等,分析佛教与神道对日本美感的影响。
意义:系统呈现日本美学的独特性和东方哲学根源。
与您的提问联系:日本侘寂美学与道家自然美相通,清代藏书楼的《庄子》等文献为跨文化研究提供了桥梁。
二、著名美学著作
美学著作是关于美学理论、原则或实践的原创性探讨,涉及美的本质、艺术功能、审美体验等,对哲学和艺术产生深远影响。

《诗学》(Poetics)
作者: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
出版:约公元前335年
内容:探讨悲剧、史诗等文学艺术的本质,提出“模仿”(mimesis)、“净化”(catharsis)等概念,奠定西方美学基础。
意义:西方美学与文学理论的开山之作,影响文艺复兴至现代。
与您的提问联系:与《诗学》同时期的中国《诗经》蕴含儒家美学(如“思无邪”),但焚书坑儒破坏了部分传承,海源阁的藏书帮助恢复这些文献。
《判断力批判》(Critique of Judgment)
作者:伊曼努尔·康德(德国哲学家)
出版:1790年
内容:探讨审美判断的本质,提出“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和“美的普遍性”,区分美与崇高,奠定现代美学基础。
意义:西方美学的转折点,影响黑格尔、浪漫主义和现代理论。
与您的提问联系:康德的主观审美观与中国道家(《庄子》)的自然美有相似之处,清代藏书楼保存的道家文献为比较研究提供了素材。
《美学》(Aesthetics: Lectures on Fine Art)
作者:格奥尔格·黑格尔(德国哲学家)
出版:1835年(根据黑格尔讲稿整理)
内容:提出艺术是“绝对精神”的体现,划分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艺术,强调美学的历史辩证发展。
意义:系统化美学理论,影响19-20世纪艺术哲学。
与您的提问联系:黑格尔的历史观与王莽新朝(公元8-23年)的复古礼乐理念有共鸣,均强调文化的历史演进。
《美的历程》
作者:李泽厚(中国哲学家)
出版:1981年(中文,部分译为英文)
内容:从哲学和文化视角探讨中国美学的发展,提出“美是历史的”“实践美学”,分析从原始艺术到现代的审美变迁。
意义:中国现代美学的经典,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传统哲学。
与您的提问联系:书中提及的先秦美学(如《乐记》)受焚书坑儒影响,靠清代藏书楼(如海源阁)保存;山东曹氏(双进士)传承了儒家美学。
《舞论》(Natyashastra)
作者:婆罗多牟尼(Bharata Muni,印度古代学者,传说作者)
出版:约公元前200年至公元200年
内容:印度古典艺术理论巨著,提出“拉萨”(Rasa,情感共鸣)理论,系统阐述戏剧、音乐、舞蹈的审美原则。
意义:印度美学的基石,影响南亚和东南亚艺术传统。
与您的提问联系:拉萨理论与禅宗美学的“意境”有共鸣,清代藏书楼的佛教文献为中印美学比较提供了资料。
《物哀论》(The Aesthetic of Mono no Aware)
作者:本居宣长(Motoori Norinaga,日本国学家)
出版:18世纪(日文)
内容:提出“物哀”(mono no aware),即对事物无常的敏感美感,分析和歌与日本文学的审美核心。
意义:日本美学的经典,定义了日本独特的审美情怀。
与提问联系:物哀与道家自然美相通,清代藏书楼的《庄子》为中日美学比较提供了素材。
《艺术哲学》(Philosophy of Art)
作者:阿瑟·丹托(美国哲学家)
出版:1981年
内容:提出“艺术世界”理论,探讨现代艺术(如安迪·沃霍尔)的本质,强调语境和观念在审美中的作用。
意义:解释当代艺术的突破性变化,现代美学的代表作。
与您的提问联系:丹托的语境论可类比中国禅宗美学(强调意境),清代藏书楼的禅宗文献为研究提供了桥梁。
综合说明
美学史著作:如塔塔尔凯维奇的《西方美学史》、李泽厚的《中国美学史》、Pandey的《印度美学史》,提供全球美学思想的历史视角,覆盖西方、印度、中国、日本等传统。
美学著作:如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康德的《判断力批判》、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婆罗多牟尼的《舞论》、本居宣长的《物哀论》,提出原创理论,塑造不同文化中的美学体系。
全球视角:
西方:注重哲学体系(如康德、黑格尔),强调美的普遍性。
中国:强调意境、气韵,与儒道禅思想融合。
印度:以拉萨为核心,注重情感与宗教。
日本:突出物哀、侘寂,强调无常与简约。
推荐入门:
全球综合:塔塔尔凯维奇《西方美学史》(西方经典)、李泽厚《中国美学史》(东方代表)。
理论深度:康德《判断力批判》(西方)、《舞论》(印度)、《美的历程》(中国)。
smallstone楼主
见习作家
见习作家
帖子互动: 41
帖子: 376
注册时间: 2024年 10月 26日 14:41

#8 Re: 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大家都读得下去吗?

帖子 smallstone楼主 »

forecasting 写了: 2025年 4月 21日 06:42 转Grok:最著名且具影响力的美学史及美学理论书籍清单,涵盖西方、东方(包括中国、印度、日本)及其他传统,包含经典与现代作品。每部作品附简要介绍、作者和意义,并与您之前的提问(如姬姓、王莽新朝、焚书坑儒、清代藏书楼)建立历史文化联系。为保持简洁,我将直接列出核心信息,若需深入分析某书,请进一步说明。当前日期为2025年4月20日,若需最新背景或新版信息,请告知。

一、著名美学史著作
美学史著作聚焦美学思想的演变,分析不同文化与时代中的美学理论,通常采用历史叙述或比较研究方法。

《西方美学史》(A History of Western Aesthetics)
作者:瓦迪斯瓦夫·塔塔尔凯维奇(Władysław Tatarkiewicz,波兰美学家)
出版:1960-1970年(波兰语原版,后译为英语等多语种)
内容:系统梳理西方美学从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20世纪的发展,涵盖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分析美、艺术、审美体验的概念变迁。
意义:西方美学史的权威之作,结构严谨,资料翔实,全球学术界广泛引用。
与您的提问联系:类似塔塔尔凯维奇追溯希腊美学,中国清代藏书楼(如海源阁)保存的《诗经》《乐记》等文献,为研究焚书坑儒(公元前213-212年)后中国美学的恢复提供了基础。
《美学史》(History of Aesthetics)
作者:伯纳德·博桑奎特(Bernard Bosanquet,英国哲学家)
出版:1892年
内容:聚焦西方美学思想,从古希腊到19世纪黑格尔,探讨美学与哲学、艺术的关联,强调理想主义美学传统。
意义:早期系统性美学史著作,为英语世界美学史研究奠定框架。
与您的提问联系:博桑奎特的研究方法类似清代学者整理《诗经》等经典,弥补焚书坑儒造成的文献损失,海源阁的藏书为此提供了支持。
《中国美学史》
作者:李泽厚(中国哲学家)
出版:1984-1987年(中文,两卷本,部分译为英文)
内容:全面梳理中国美学从先秦(孔子、老子)到清代的演变,涵盖儒家(礼乐美学)、道家(自然美)、佛教(禅宗美学)及明清艺术理论,突出“意境”“气韵”等概念。
意义:中国美学史研究的里程碑,结合哲学与艺术,影响深远。
与您的提问联系:书中讨论的先秦美学因焚书坑儒部分失传,清代藏书楼(如海源阁)保存的宋元刻本(如《文选》)为李泽厚研究提供了文献。
《印度美学史》(A History of Indian Aesthetics)
作者:K. C. Pandey(印度哲学家)
出版:1950年(英文)
内容:追溯印度美学从《吠陀》到中世纪,聚焦《舞论》(Natyashastra)、阿毗达磨(Abhinavagupta)的“拉萨”(Rasa)理论及梵语诗学,分析印度艺术与宗教的审美观。
意义:印度美学史的经典之作,揭示东方美学的独特体系。
与您的提问联系:印度美学强调情感共鸣,类似中国禅宗美学的“意境”,清代藏书楼保存的佛教文献为中印美学比较提供了素材。
《日本美学史》(Nihon no Bigaku)
作者:大西克礼(Katsumi Onishi,日本美学家)
出版:1980年代(日文,部分译为英文)
内容:梳理日本美学从奈良时代到现代,涵盖和歌、茶道、物哀(mono no aware)、侘寂(wabi-sabi)等,分析佛教与神道对日本美感的影响。
意义:系统呈现日本美学的独特性和东方哲学根源。
与您的提问联系:日本侘寂美学与道家自然美相通,清代藏书楼的《庄子》等文献为跨文化研究提供了桥梁。
二、著名美学著作
美学著作是关于美学理论、原则或实践的原创性探讨,涉及美的本质、艺术功能、审美体验等,对哲学和艺术产生深远影响。

《诗学》(Poetics)
作者: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
出版:约公元前335年
内容:探讨悲剧、史诗等文学艺术的本质,提出“模仿”(mimesis)、“净化”(catharsis)等概念,奠定西方美学基础。
意义:西方美学与文学理论的开山之作,影响文艺复兴至现代。
与您的提问联系:与《诗学》同时期的中国《诗经》蕴含儒家美学(如“思无邪”),但焚书坑儒破坏了部分传承,海源阁的藏书帮助恢复这些文献。
《判断力批判》(Critique of Judgment)
作者:伊曼努尔·康德(德国哲学家)
出版:1790年
内容:探讨审美判断的本质,提出“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和“美的普遍性”,区分美与崇高,奠定现代美学基础。
意义:西方美学的转折点,影响黑格尔、浪漫主义和现代理论。
与您的提问联系:康德的主观审美观与中国道家(《庄子》)的自然美有相似之处,清代藏书楼保存的道家文献为比较研究提供了素材。
《美学》(Aesthetics: Lectures on Fine Art)
作者:格奥尔格·黑格尔(德国哲学家)
出版:1835年(根据黑格尔讲稿整理)
内容:提出艺术是“绝对精神”的体现,划分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艺术,强调美学的历史辩证发展。
意义:系统化美学理论,影响19-20世纪艺术哲学。
与您的提问联系:黑格尔的历史观与王莽新朝(公元8-23年)的复古礼乐理念有共鸣,均强调文化的历史演进。
《美的历程》
作者:李泽厚(中国哲学家)
出版:1981年(中文,部分译为英文)
内容:从哲学和文化视角探讨中国美学的发展,提出“美是历史的”“实践美学”,分析从原始艺术到现代的审美变迁。
意义:中国现代美学的经典,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传统哲学。
与您的提问联系:书中提及的先秦美学(如《乐记》)受焚书坑儒影响,靠清代藏书楼(如海源阁)保存;山东曹氏(双进士)传承了儒家美学。
《舞论》(Natyashastra)
作者:婆罗多牟尼(Bharata Muni,印度古代学者,传说作者)
出版:约公元前200年至公元200年
内容:印度古典艺术理论巨著,提出“拉萨”(Rasa,情感共鸣)理论,系统阐述戏剧、音乐、舞蹈的审美原则。
意义:印度美学的基石,影响南亚和东南亚艺术传统。
与您的提问联系:拉萨理论与禅宗美学的“意境”有共鸣,清代藏书楼的佛教文献为中印美学比较提供了资料。
《物哀论》(The Aesthetic of Mono no Aware)
作者:本居宣长(Motoori Norinaga,日本国学家)
出版:18世纪(日文)
内容:提出“物哀”(mono no aware),即对事物无常的敏感美感,分析和歌与日本文学的审美核心。
意义:日本美学的经典,定义了日本独特的审美情怀。
与提问联系:物哀与道家自然美相通,清代藏书楼的《庄子》为中日美学比较提供了素材。
《艺术哲学》(Philosophy of Art)
作者:阿瑟·丹托(美国哲学家)
出版:1981年
内容:提出“艺术世界”理论,探讨现代艺术(如安迪·沃霍尔)的本质,强调语境和观念在审美中的作用。
意义:解释当代艺术的突破性变化,现代美学的代表作。
与您的提问联系:丹托的语境论可类比中国禅宗美学(强调意境),清代藏书楼的禅宗文献为研究提供了桥梁。
综合说明
美学史著作:如塔塔尔凯维奇的《西方美学史》、李泽厚的《中国美学史》、Pandey的《印度美学史》,提供全球美学思想的历史视角,覆盖西方、印度、中国、日本等传统。
美学著作:如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康德的《判断力批判》、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婆罗多牟尼的《舞论》、本居宣长的《物哀论》,提出原创理论,塑造不同文化中的美学体系。
全球视角:
西方:注重哲学体系(如康德、黑格尔),强调美的普遍性。
中国:强调意境、气韵,与儒道禅思想融合。
印度:以拉萨为核心,注重情感与宗教。
日本:突出物哀、侘寂,强调无常与简约。
推荐入门:
全球综合:塔塔尔凯维奇《西方美学史》(西方经典)、李泽厚《中国美学史》(东方代表)。
理论深度:康德《判断力批判》(西方)、《舞论》(印度)、《美的历程》(中国)。
谢谢推荐。我就是想看看是不是我自己的问题,在微信读书上面大家评价还挺高的。
wh(问号)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wh 的博客
帖子互动: 4166
帖子: 85937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8日 00:07

#9 Re: 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大家都读得下去吗?

帖子 wh(问号) »

smallstone 写了: 2025年 4月 22日 01:04 谢谢推荐。我就是想看看是不是我自己的问题,在微信读书上面大家评价还挺高的。
我昨天找别的东西,正好看到一篇朱光潜学生怀念老师的文章,贴给你看。
forecasting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363
帖子: 4432
注册时间: 2023年 4月 17日 08:26

#10 Re: 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大家都读得下去吗?

帖子 forecasting »

smallstone 写了: 2025年 4月 22日 01:04 谢谢推荐。我就是想看看是不是我自己的问题,在微信读书上面大家评价还挺高的。
简中圈的学术评价得小心,不辨真假优劣的不少,抬轿子故意贬低的也不少。

我觉得人文社会的,叫做翻译家比较好,或者译介家比较好。甚至包括理工的也就稍微好一点,但欧美学术的精髓都没有完全学到手。自己传统的也学不好,甚至直接抛弃了。看看那些介绍诗歌的就知道了,真丢人。
forecasting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363
帖子: 4432
注册时间: 2023年 4月 17日 08:26

#11 Re: 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大家都读得下去吗?

帖子 forecasting »

他是不是更应该称作心理学,美学翻译家?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734 ... 18038dIEOC

能跟全世界上的比较就跟国际上的比较,不能比较的比如汉学,可以跟日本的汉学比较。
forecasting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363
帖子: 4432
注册时间: 2023年 4月 17日 08:26

#12 Re: 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大家都读得下去吗?

帖子 forecasting »

不客气地说,怀疑中国学界食古不化,食洋不化,更别说有创新了。大概跟中国的教育和社会环境都有很深的关联。
mnls
论坛点评
论坛点评
帖子互动: 411
帖子: 2601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9日 15:55

#13 Re: 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大家都读得下去吗?

帖子 mnls »

wh 写了: 2025年 4月 20日 20:51 记得文笔很好,写尼采写得很清楚。阶级斗争不记得了,李泽厚是不是有很多阶级斗争?记得李的美学史政治性强,陈词滥调多……mnls前一阵读过,查了一下,他说后面部分理论性强,没有基础看不进去。干嘛看这个?
人非圣贤,都局限于时代,在国内做文科学术,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办法的事。我当时速读了一下,观其大意,觉得值得一读。找一些一点感兴趣的部分,摘抄了一点读后感。

这本书写于60年代,朱光潜从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近现代哲学家们的思想,娓娓道来,写成这部经典之作。古典部分比较容易理解,近现代美学研究,侧重于概念理论体系,非专业人士很难读进去。用马克思主义来评判一切的态度,是历史的局限性。

美学也要符合从实践到认识又从认识回到实践这条规律,它就必然要侧重社会所迫切需要解决的文艺方面的问题。美学必须结合文艺作品来研究。 在作品中对现实社会问题进行尖锐的批判。最初古希腊时代认为美即和谐。人体自身和谐,与外在宇宙和谐,以及两者的联系,类似于天人感应。

后来提到不协调的美,对立变动,美就不能是静止,绝对永恒的东西。感性认识还是朦胧的,要达到正确的认识,却必须经过理智。

理式床-木匠床-画家床。对应理式世界,感性的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文化遗产批判继承的历史过程中一个发人深省的现象。每个时代都按当时的特殊需要去吸收过去文化遗产中有用的部分,把没有用处的部分扬弃掉,因此所吸收的部分往往就不是原来的真正的面貌,但也并不是和原来的真正面貌毫无联系…

+3.00 积分 [版主 wh 发放的奖励]
forecasting
著名点评
著名点评
帖子互动: 363
帖子: 4432
注册时间: 2023年 4月 17日 08:26

#14 Re: 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大家都读得下去吗?

帖子 forecasting »

有更好的书不读,非要去谅解不好的书然后读吗?而且,宁愿去读钱钟书等有作品的人的谈艺录之类,也不读这些国际上没名气,纯粹靠翻译或者译介在国内成名的。
回复

回到 “书歌影视美食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