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孙子兵法的话都非常有道理
版主: Caravel, TheMatrix, molen
-
- 论坛元老
Caravel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491
- 帖子: 23018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7:21
#1 (转载)孙子兵法的话都非常有道理
此帖转自 Caravel 在 军事天地(Military) 的帖子:孙子兵法的话都非常有道理
没有阅历真读不懂
胜军先胜而后求战
败军先战而后求胜
我初中就读过,当时认为是车轱辘话,没什么意思,
现在阅历见长,才能慢慢看懂。能打胜的军队,都是在家里日夜操练,枕戈待旦,唯恐某个细节没有准备好,最后跃跃欲试找到一个借口开战,一出手就往往如秋风扫落叶之势头。典型的例子有汉武帝打匈奴,美国厉兵秣马参加一战二战。小一点的有赤瓜礁海战。
相反败军浑浑噩噩,整天得过且过,想当然,突然战争即将来临才出去临时抱佛脚。典型的例子就是北洋水师。
没有阅历真读不懂
胜军先胜而后求战
败军先战而后求胜
我初中就读过,当时认为是车轱辘话,没什么意思,
现在阅历见长,才能慢慢看懂。能打胜的军队,都是在家里日夜操练,枕戈待旦,唯恐某个细节没有准备好,最后跃跃欲试找到一个借口开战,一出手就往往如秋风扫落叶之势头。典型的例子有汉武帝打匈奴,美国厉兵秣马参加一战二战。小一点的有赤瓜礁海战。
相反败军浑浑噩噩,整天得过且过,想当然,突然战争即将来临才出去临时抱佛脚。典型的例子就是北洋水师。
x1

#3 Re: (转载)孙子兵法的话都非常有道理
“先胜而后求战”是啥意思?
毛泽东挨批时被人说打仗靠两本书:《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但是老毛辟谣说没有看过《孙子兵法》,之后才去看了看。
毛泽东挨批时被人说打仗靠两本书:《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但是老毛辟谣说没有看过《孙子兵法》,之后才去看了看。
Caravel 写了: 2025年 5月 20日 13:16 此帖转自 Caravel 在 军事天地(Military) 的帖子:孙子兵法的话都非常有道理
没有阅历真读不懂
胜军先胜而后求战
败军先战而后求胜
我初中就读过,当时认为是车轱辘话,没什么意思,
现在阅历见长,才能慢慢看懂。能打胜的军队,都是在家里日夜操练,枕戈待旦,唯恐某个细节没有准备好,最后跃跃欲试找到一个借口开战,一出手就往往如秋风扫落叶之势头。典型的例子有汉武帝打匈奴,美国厉兵秣马参加一战二战。小一点的有赤瓜礁海战。
相反败军浑浑噩噩,整天得过且过,想当然,突然战争即将来临才出去临时抱佛脚。典型的例子就是北洋水师。
-
- 论坛元老
Caravel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491
- 帖子: 23018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7:21
#5 Re: (转载)孙子兵法的话都非常有道理
老习现在就这样,天天狠抓实战化军事训练,腐败的高级将领全部一窝端给新人让位,各种先进武器装备疯狂准备(九天无人机、带舰桥的滚装船等),大力囤积粮草,就是不设开战时间表。
但不远的将来,对方一个挑衅,突然就一声令下开战了,不局限于台海,连日韩菲也一起打掉了。
但不远的将来,对方一个挑衅,突然就一声令下开战了,不局限于台海,连日韩菲也一起打掉了。
Caravel 写了: 2025年 5月 20日 13:16 此帖转自 Caravel 在 军事天地(Military) 的帖子:孙子兵法的话都非常有道理
没有阅历真读不懂
胜军先胜而后求战
败军先战而后求胜
我初中就读过,当时认为是车轱辘话,没什么意思,
现在阅历见长,才能慢慢看懂。能打胜的军队,都是在家里日夜操练,枕戈待旦,唯恐某个细节没有准备好,最后跃跃欲试找到一个借口开战,一出手就往往如秋风扫落叶之势头。典型的例子有汉武帝打匈奴,美国厉兵秣马参加一战二战。小一点的有赤瓜礁海战。
相反败军浑浑噩噩,整天得过且过,想当然,突然战争即将来临才出去临时抱佛脚。典型的例子就是北洋水师。
#8 Re: (转载)孙子兵法的话都非常有道理
汉武帝打匈奴,虽然前期有卫青霍去病横扫漠北,但是后期先是李陵5000人全军覆没,后来李广利10万大军全军覆没,最后汉武帝下罪己诏停止了与匈奴的战争。
Caravel 写了: 2025年 5月 20日 13:16 此帖转自 Caravel 在 军事天地(Military) 的帖子:孙子兵法的话都非常有道理
没有阅历真读不懂
胜军先胜而后求战
败军先战而后求胜
我初中就读过,当时认为是车轱辘话,没什么意思,
现在阅历见长,才能慢慢看懂。能打胜的军队,都是在家里日夜操练,枕戈待旦,唯恐某个细节没有准备好,最后跃跃欲试找到一个借口开战,一出手就往往如秋风扫落叶之势头。典型的例子有汉武帝打匈奴,美国厉兵秣马参加一战二战。小一点的有赤瓜礁海战。
相反败军浑浑噩噩,整天得过且过,想当然,突然战争即将来临才出去临时抱佛脚。典型的例子就是北洋水师。
-
- 论坛元老
Caravel 的博客 - 帖子互动: 491
- 帖子: 23018
- 注册时间: 2022年 7月 24日 17:21
#11 Re: (转载)孙子兵法的话都非常有道理
这句话并不是一劳永逸ridgway 写了: 2025年 5月 21日 00:57 汉武帝打匈奴,虽然前期有卫青霍去病横扫漠北,但是后期先是李陵5000人全军覆没,后来李广利10万大军全军覆没,最后汉武帝下罪己诏停止了与匈奴的战争。
#12 Re: (转载)孙子兵法的话都非常有道理
古之善为将者,必能十卒而杀其三,次者十杀其一。三者,威振于敌国;一者,令行于三军。是知畏我者不畏敌,畏敌者不畏我。如曰:尽忠益时、轻行重节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惰、败事贪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质直敦素者,虽重必舍;游辞巧说、虚伪狡诈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赞,恶无纤而不贬,斯乃励众劝功之要术。昔马谡军败,葛亮对泣而行诛;乡人盗笠,吕蒙先涕而后斩;马逸犯麦,曹公割发而自刑;两掾辞屈,黄盖诘问而俱戳。故知威克其爱,虽小必济;如爱胜其威,虽多必败。盖赏罚不在重,在必行;不在数,在必当。故《尉缭子》曰:“吴起与秦人战,战而未合,有一夫不胜其勇,乃怒而前,获首而返,吴起斩之。军吏曰:此壮士也,不可斩。吴子曰:虽壮士,然不从令者,必斩之。”故须劝之以重赏,威之以严刑,随时而与之移,因机而与之化,可谓不滥矣。凡人耳目,不可以视千里之外;因人耳目而视听之,即无善不闻,无恶不见。故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三者并进,则明不可蔽。如能赏罚不欺,明于察听,则千里之外,隐微之事,莫不阴变而为忠信。若赏罚直于耳目之前,其不闻见者,谁肯用命哉?故上无疑令,则下不二听;动无疑事,则众不二志。由是言之,则持军之急务,莫大于赏罚矣。
#13 Re: (转载)孙子兵法的话都非常有道理
中国所有学问,都是对道德经的注解和阐释。孙子兵法也不例外,是一门应用道学。
毛太祖说他没学过孙子兵法,这完全可能。但毛是一个道学大师,毛的著作是应用道学的典范,所以他不用看孙子兵法。
毛太祖说他没学过孙子兵法,这完全可能。但毛是一个道学大师,毛的著作是应用道学的典范,所以他不用看孙子兵法。
x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