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金庸小说的硬伤,以及他的小说为什么只能称为意淫
版主: Softfist
#1 说说金庸小说的硬伤,以及他的小说为什么只能称为意淫
说说金庸小说的硬伤,以及他的小说为什么只能称为意淫
金庸小说的硬伤在于违背常识的地方实在是太多,可谓遍地皆是。让读者读了以后,觉得严重违反常理,荒诞不经,因此失去阅读的兴趣。
这些硬伤,让金庸小说难以成为一代经典。下面举几个例子
1,冰火岛的描写严重违背地理与生态常识。
冰火岛的设定自相矛盾,违背地理与生态常识,体现了金庸的地理常识严重匮乏,使小说更接近“意淫”而非经典。经典需具备现实依据与参考价值,而冰火岛的非现实性严重削弱了这些特质。
在《倚天屠龙记》中,冰火岛是谢逊、张翠山和殷素素被困的孤岛,位于极北之地。小说描述冰火岛具有以下特征:
地理与气候:半年白昼、半年黑夜,气候奇寒,表明其位于北极圈内。
地质活动:岛上有火山喷发,暗示地质活跃。
生态系统:动植物繁茂,奇花异草遍布,岛上有蛇等冷血爬行动物。
叙事功能:冰火岛是谢逊、张翠山和殷素素的避世之地,张无忌在此出生并成长,岛上的奇特环境为剧情(谢逊的隐居、张无忌的童年)提供背景。
这里的具体矛盾包括:
半年白昼半年黑夜与奇寒:这表明冰火岛位于北极圈内(如冰岛、格陵兰),纬度极高(约66.5°以北)。此类地区冬季极夜、夏季极昼,气温常低于-20°C,生态系统受限,植被以苔藓、地衣为主,动物多为耐寒物种(如北极熊、驯鹿),冷血爬行动物(如蛇)因低温无法存活。
动植物繁茂与奇花异草:热带或亚热带生态的特征(如繁茂植被、奇花异草)需要温暖湿润的气候,与北极圈的奇寒环境冲突。蛇等冷血动物依赖外部热源,极寒地区几乎无生存可能。
火山喷发:火山活动可能带来局部热源(如冰岛的温泉),但不足以改变整体生态,使岛上呈现热带特征。火山岛(如夏威夷)多位于板块边界,生态与纬度相关,北极圈的火山岛(如冰岛的赫马岛)仍以寒带生态为主。
现实对照:冰岛或格陵兰作为北极圈的代表,其生态以苔原为主,动植物稀疏,无奇花异草或蛇类。反之,热带火山岛(如印尼的爪哇岛)虽有火山与繁茂生态,但无极昼极夜现象。因此,冰火岛的设定在现实中无对应,属于地理与生态的硬伤。
冰火岛结合了北极圈的地理特征(极昼极夜、奇寒)与热带生态(奇花异草、蛇类),并加入火山活动。这种组合在现实世界中无原型,火山热源不足以将北极生态转变为热带生态,蛇类在极寒环境下的存在尤为荒谬。
结论:冰火岛的设定在地理与生态上自相矛盾,违背科学常识,现实世界中无对应地点。这一硬伤反映了金庸在地理与生态知识上的不足,支持了我关于“意淫”与“地理常识匮乏”的论点。
参考地区:俄罗斯雅库斯克
2,琅嬛福地的描写严重违背地质学常识。
在《天龙八部》中,段誉因被无量剑派追逐,误入无量山附近的一个神秘山洞(即“琅嬛福地”),发现玉像和秘籍,意外习得《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从而成为武林高手。这一情节包含以下虚构元素:
神秘山洞:山洞内有玉像、蒲团和秘籍,环境安全且适宜阅读。
偶然性:段誉误入山洞并发现绝学的过程高度依赖巧合(逃跑中跌入洞中、恰好找到秘籍)。
武侠设定:《北冥神功》(吸取他人内力)和《凌波微步》(轻功身法)基于虚构的武学体系。
这里的具体矛盾包括:
无量山位于云南省境内,地下都是喀斯特地形。
喀斯特地形特点:
暗河与钟乳石:无量山位于云南大理,属喀斯特地貌,地下多暗河、钟乳石和石笋,洞穴潮湿且布满障碍。
洞中套洞:喀斯特洞穴地形复杂,分支众多,类似广西天坑的迷宫结构,极易迷路。而且一旦下雨,雨水灌入洞中,很容易阻断洞穴通路,形成一个个隔离的封闭空间。空间内氧气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越来越稀薄。洞中的人很容易因为缺氧死去。
生存难度:缺乏照明、导航和补给,普通人(即使是段誉)误入后难以存活,更不用说原路返回或研读秘籍。
专业设备需求:即使现代地质科考队,也需携带照明设备、绳索和GPS导航,否则有生命危险。
情节的非现实性:段誉作为一个书生,缺乏探险经验与装备,却能在复杂洞穴中安全进出并习得武功,明显违背地理与生存常识,凸显了金庸在地质学知识上的严重不足。
结论:从现实主义与科学角度,我的批评完全成立。无量山的喀斯特地形(暗河、迷宫化洞穴、生存难度)使段誉误入山洞并获得绝学的设定高度虚构,与实际地理条件严重脱节。这种硬伤支持了我的“意淫”论点,严重削弱了情节的可信度与参考价值。
参考事件:泰国睡美人洞救援事件
3,昆仑仙境的描写缺乏地理学常识
在《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因受伤和被追杀,意外坠入昆仑山一个隐秘谷地(即“昆仑仙境”),在那里遇到世外桃源般的环境,疗伤并习得《九阳真经》,从而武功大进。这一情节高度虚构,包含以下非现实元素:
地理奇迹:谷地气候温暖、物产丰富,与昆仑山的严酷环境形成强烈反差,宛如仙境。
偶然性:张无忌误入谷地的过程依赖巧合(坠崖未死、恰好发现秘境)。
武侠设定:谷中的《九阳真经》和张无忌的快速疗伤,基于虚构的内功体系。
文中严重不合理之处:
海拔与高原反应:昆仑山主峰(如格拉丹东)海拔超6000米,普通人(即使是张无忌这样的武侠主角)在无现代装备(如氧气瓶)的情况下,难以承受低氧环境,走着走着就会因为缺氧而晕倒。
天气与地形:昆仑山的暴雪、陡崖和冰缝构成致命威胁,坠崖后存活并发现温暖谷地的概率极低。
生存难度:缺乏补给和导航,偏离路径几乎等于死亡,与小说中张无忌的轻松生存形成反差。
结论: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我的核心论点成立——张无忌误入昆仑仙境的情节高度虚构,与昆仑山的实际地理环境严重脱节。这种脱离现实的设定削弱了情节的参考价值,使其更接近“意淫”式的浪漫想象,而非基于事实的文学表达。
参考事件: 乔格里峰山难
4,蓝凤凰为令狐冲输血的描写严重缺乏医学常识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蓝凤凰使用一种特殊方法为受伤的令狐冲输血,具体是通过水蛭从几十个不同男人身上抽取血液,再输给令狐冲。这一情节旨在展现武侠世界的奇幻与浪漫,但从医学角度看,它存在显著的科学错误。
医学分析:三大硬伤
1. 血型不符的风险
医学事实:人类的血型系统(如ABO和Rh系统)决定了输血的匹配性。ABO血型不匹配会导致免疫系统将异体红细胞识别为“敌人”,引发溶血反应,红细胞破裂释放血红蛋白,可能导致急性肾衰竭、休克甚至死亡。通常,这种反应在输血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发生。例如,一个A型血的人如果输入B型血,基本上是致命的。
小说情节的错误:蓝凤凰从“几十个不同男人”抽血,血型必然不一致。这种轮流输血相当于每天都在赌博生死,现实中不可能成功。小说完全忽略了血型匹配的必要性,反映了金庸在医学知识上的不足。
历史背景:血型系统直到20世纪初才被发现(1901年由Karl Landsteiner发现),而金庸写作《笑傲江湖》时(1967-1969年)已知血型的重要性。因此,这一错误并非基于历史医学的误解,而是虚构设计的疏漏。
2. 感染风险极高
医学事实:在没有严格无菌环境的情况下,任何血液操作都面临高感染风险。使用水蛭或直接滴血可能导致细菌感染(如败血症、肺炎)和病毒传播(如乙肝、丙肝、HIV)。水蛭本身可能携带细菌,其咬口也可能引入感染源。此外,血液传输需通过无菌设备(如输血袋、针管),而小说中显然缺乏这些条件。
小说情节的错误:黑木崖的环境(山寨式的武林据点)无法提供现代医学的无菌条件。蓝凤凰的“换血大法”未提及任何消毒或隔离措施,感染风险极高,现实中可能导致令狐冲迅速死亡。
历史背景:直到19世纪末,血液操作仍缺乏无菌技术,感染风险高,但金庸写作时已知现代医学的无菌要求,这一情节的非现实性更显突出。
3. 水蛭的用途:放血而非输血
医学事实:水蛭疗法(hirudotherapy)在医学史上用于放血减压,如治疗血瘀或皮肤移植后促进血液回流。其原理是利用水蛭分泌的抗凝血物质(如水蛭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水蛭只能吸血,不能将血液从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人,且其咬口可能携带细菌,增加感染风险。现代医学中,水蛭用于特定手术(如再植手术),但绝非输血工具。
小说情节的错误:小说中蓝凤凰用水蛭从多人身上抽血再输给令狐冲,完全违背了水蛭的生物学与医学功能。水蛭无法“转运”血液,其作用仅限于吸血,无法实现小说中描述的输血效果。
历史背景:水蛭疗法在19世纪欧洲盛行(如法国医生François Broussais的实践),但仅用于放血,而非输血。金庸可能受此启发,但将其误用为输血工具,反映了医学知识的误解。
硬伤对可读性与名著地位的影响
可读性的削弱
现代读者的科学理性:用户提到00后、10后更偏好科学理性的叙事,蓝凤凰用水蛭输血的硬伤可能破坏沉浸感,尤其对熟悉医学知识的读者(如用户)。这一情节的非现实性(血型不符、感染风险、水蛭用途)与现代医学常识冲突,削弱了小说的可信度。
文化断层:金庸写作时(20世纪60-70年代),读者对医学知识的了解有限,可能会接受这种虚构设计。但在今天,医学普及度提高,硬伤更容易被察觉,影响年轻读者的接受度。
这一情节的医学硬伤严重削弱了其思想深度。蓝凤凰的“换血大法”更多是一种爽文式的剧情推动,而非深刻的人性或社会探讨。
参考视频:血型不同的人能否彼此输血
除此以外,还有其他许多许多常识性硬伤,严重削弱了金庸小说的可读性和可信性,称其小说为《吹牛大王历险记》式的意淫并不为过。在他的时代受欢迎,只能说当时的互联网普及程度不高,读者知识水平不够,容易被忽悠而已。
金庸小说的硬伤在于违背常识的地方实在是太多,可谓遍地皆是。让读者读了以后,觉得严重违反常理,荒诞不经,因此失去阅读的兴趣。
这些硬伤,让金庸小说难以成为一代经典。下面举几个例子
1,冰火岛的描写严重违背地理与生态常识。
冰火岛的设定自相矛盾,违背地理与生态常识,体现了金庸的地理常识严重匮乏,使小说更接近“意淫”而非经典。经典需具备现实依据与参考价值,而冰火岛的非现实性严重削弱了这些特质。
在《倚天屠龙记》中,冰火岛是谢逊、张翠山和殷素素被困的孤岛,位于极北之地。小说描述冰火岛具有以下特征:
地理与气候:半年白昼、半年黑夜,气候奇寒,表明其位于北极圈内。
地质活动:岛上有火山喷发,暗示地质活跃。
生态系统:动植物繁茂,奇花异草遍布,岛上有蛇等冷血爬行动物。
叙事功能:冰火岛是谢逊、张翠山和殷素素的避世之地,张无忌在此出生并成长,岛上的奇特环境为剧情(谢逊的隐居、张无忌的童年)提供背景。
这里的具体矛盾包括:
半年白昼半年黑夜与奇寒:这表明冰火岛位于北极圈内(如冰岛、格陵兰),纬度极高(约66.5°以北)。此类地区冬季极夜、夏季极昼,气温常低于-20°C,生态系统受限,植被以苔藓、地衣为主,动物多为耐寒物种(如北极熊、驯鹿),冷血爬行动物(如蛇)因低温无法存活。
动植物繁茂与奇花异草:热带或亚热带生态的特征(如繁茂植被、奇花异草)需要温暖湿润的气候,与北极圈的奇寒环境冲突。蛇等冷血动物依赖外部热源,极寒地区几乎无生存可能。
火山喷发:火山活动可能带来局部热源(如冰岛的温泉),但不足以改变整体生态,使岛上呈现热带特征。火山岛(如夏威夷)多位于板块边界,生态与纬度相关,北极圈的火山岛(如冰岛的赫马岛)仍以寒带生态为主。
现实对照:冰岛或格陵兰作为北极圈的代表,其生态以苔原为主,动植物稀疏,无奇花异草或蛇类。反之,热带火山岛(如印尼的爪哇岛)虽有火山与繁茂生态,但无极昼极夜现象。因此,冰火岛的设定在现实中无对应,属于地理与生态的硬伤。
冰火岛结合了北极圈的地理特征(极昼极夜、奇寒)与热带生态(奇花异草、蛇类),并加入火山活动。这种组合在现实世界中无原型,火山热源不足以将北极生态转变为热带生态,蛇类在极寒环境下的存在尤为荒谬。
结论:冰火岛的设定在地理与生态上自相矛盾,违背科学常识,现实世界中无对应地点。这一硬伤反映了金庸在地理与生态知识上的不足,支持了我关于“意淫”与“地理常识匮乏”的论点。
参考地区:俄罗斯雅库斯克
2,琅嬛福地的描写严重违背地质学常识。
在《天龙八部》中,段誉因被无量剑派追逐,误入无量山附近的一个神秘山洞(即“琅嬛福地”),发现玉像和秘籍,意外习得《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从而成为武林高手。这一情节包含以下虚构元素:
神秘山洞:山洞内有玉像、蒲团和秘籍,环境安全且适宜阅读。
偶然性:段誉误入山洞并发现绝学的过程高度依赖巧合(逃跑中跌入洞中、恰好找到秘籍)。
武侠设定:《北冥神功》(吸取他人内力)和《凌波微步》(轻功身法)基于虚构的武学体系。
这里的具体矛盾包括:
无量山位于云南省境内,地下都是喀斯特地形。
喀斯特地形特点:
暗河与钟乳石:无量山位于云南大理,属喀斯特地貌,地下多暗河、钟乳石和石笋,洞穴潮湿且布满障碍。
洞中套洞:喀斯特洞穴地形复杂,分支众多,类似广西天坑的迷宫结构,极易迷路。而且一旦下雨,雨水灌入洞中,很容易阻断洞穴通路,形成一个个隔离的封闭空间。空间内氧气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得越来越稀薄。洞中的人很容易因为缺氧死去。
生存难度:缺乏照明、导航和补给,普通人(即使是段誉)误入后难以存活,更不用说原路返回或研读秘籍。
专业设备需求:即使现代地质科考队,也需携带照明设备、绳索和GPS导航,否则有生命危险。
情节的非现实性:段誉作为一个书生,缺乏探险经验与装备,却能在复杂洞穴中安全进出并习得武功,明显违背地理与生存常识,凸显了金庸在地质学知识上的严重不足。
结论:从现实主义与科学角度,我的批评完全成立。无量山的喀斯特地形(暗河、迷宫化洞穴、生存难度)使段誉误入山洞并获得绝学的设定高度虚构,与实际地理条件严重脱节。这种硬伤支持了我的“意淫”论点,严重削弱了情节的可信度与参考价值。
参考事件:泰国睡美人洞救援事件
3,昆仑仙境的描写缺乏地理学常识
在《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因受伤和被追杀,意外坠入昆仑山一个隐秘谷地(即“昆仑仙境”),在那里遇到世外桃源般的环境,疗伤并习得《九阳真经》,从而武功大进。这一情节高度虚构,包含以下非现实元素:
地理奇迹:谷地气候温暖、物产丰富,与昆仑山的严酷环境形成强烈反差,宛如仙境。
偶然性:张无忌误入谷地的过程依赖巧合(坠崖未死、恰好发现秘境)。
武侠设定:谷中的《九阳真经》和张无忌的快速疗伤,基于虚构的内功体系。
文中严重不合理之处:
海拔与高原反应:昆仑山主峰(如格拉丹东)海拔超6000米,普通人(即使是张无忌这样的武侠主角)在无现代装备(如氧气瓶)的情况下,难以承受低氧环境,走着走着就会因为缺氧而晕倒。
天气与地形:昆仑山的暴雪、陡崖和冰缝构成致命威胁,坠崖后存活并发现温暖谷地的概率极低。
生存难度:缺乏补给和导航,偏离路径几乎等于死亡,与小说中张无忌的轻松生存形成反差。
结论: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我的核心论点成立——张无忌误入昆仑仙境的情节高度虚构,与昆仑山的实际地理环境严重脱节。这种脱离现实的设定削弱了情节的参考价值,使其更接近“意淫”式的浪漫想象,而非基于事实的文学表达。
参考事件: 乔格里峰山难
4,蓝凤凰为令狐冲输血的描写严重缺乏医学常识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蓝凤凰使用一种特殊方法为受伤的令狐冲输血,具体是通过水蛭从几十个不同男人身上抽取血液,再输给令狐冲。这一情节旨在展现武侠世界的奇幻与浪漫,但从医学角度看,它存在显著的科学错误。
医学分析:三大硬伤
1. 血型不符的风险
医学事实:人类的血型系统(如ABO和Rh系统)决定了输血的匹配性。ABO血型不匹配会导致免疫系统将异体红细胞识别为“敌人”,引发溶血反应,红细胞破裂释放血红蛋白,可能导致急性肾衰竭、休克甚至死亡。通常,这种反应在输血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发生。例如,一个A型血的人如果输入B型血,基本上是致命的。
小说情节的错误:蓝凤凰从“几十个不同男人”抽血,血型必然不一致。这种轮流输血相当于每天都在赌博生死,现实中不可能成功。小说完全忽略了血型匹配的必要性,反映了金庸在医学知识上的不足。
历史背景:血型系统直到20世纪初才被发现(1901年由Karl Landsteiner发现),而金庸写作《笑傲江湖》时(1967-1969年)已知血型的重要性。因此,这一错误并非基于历史医学的误解,而是虚构设计的疏漏。
2. 感染风险极高
医学事实:在没有严格无菌环境的情况下,任何血液操作都面临高感染风险。使用水蛭或直接滴血可能导致细菌感染(如败血症、肺炎)和病毒传播(如乙肝、丙肝、HIV)。水蛭本身可能携带细菌,其咬口也可能引入感染源。此外,血液传输需通过无菌设备(如输血袋、针管),而小说中显然缺乏这些条件。
小说情节的错误:黑木崖的环境(山寨式的武林据点)无法提供现代医学的无菌条件。蓝凤凰的“换血大法”未提及任何消毒或隔离措施,感染风险极高,现实中可能导致令狐冲迅速死亡。
历史背景:直到19世纪末,血液操作仍缺乏无菌技术,感染风险高,但金庸写作时已知现代医学的无菌要求,这一情节的非现实性更显突出。
3. 水蛭的用途:放血而非输血
医学事实:水蛭疗法(hirudotherapy)在医学史上用于放血减压,如治疗血瘀或皮肤移植后促进血液回流。其原理是利用水蛭分泌的抗凝血物质(如水蛭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水蛭只能吸血,不能将血液从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人,且其咬口可能携带细菌,增加感染风险。现代医学中,水蛭用于特定手术(如再植手术),但绝非输血工具。
小说情节的错误:小说中蓝凤凰用水蛭从多人身上抽血再输给令狐冲,完全违背了水蛭的生物学与医学功能。水蛭无法“转运”血液,其作用仅限于吸血,无法实现小说中描述的输血效果。
历史背景:水蛭疗法在19世纪欧洲盛行(如法国医生François Broussais的实践),但仅用于放血,而非输血。金庸可能受此启发,但将其误用为输血工具,反映了医学知识的误解。
硬伤对可读性与名著地位的影响
可读性的削弱
现代读者的科学理性:用户提到00后、10后更偏好科学理性的叙事,蓝凤凰用水蛭输血的硬伤可能破坏沉浸感,尤其对熟悉医学知识的读者(如用户)。这一情节的非现实性(血型不符、感染风险、水蛭用途)与现代医学常识冲突,削弱了小说的可信度。
文化断层:金庸写作时(20世纪60-70年代),读者对医学知识的了解有限,可能会接受这种虚构设计。但在今天,医学普及度提高,硬伤更容易被察觉,影响年轻读者的接受度。
这一情节的医学硬伤严重削弱了其思想深度。蓝凤凰的“换血大法”更多是一种爽文式的剧情推动,而非深刻的人性或社会探讨。
参考视频:血型不同的人能否彼此输血
除此以外,还有其他许多许多常识性硬伤,严重削弱了金庸小说的可读性和可信性,称其小说为《吹牛大王历险记》式的意淫并不为过。在他的时代受欢迎,只能说当时的互联网普及程度不高,读者知识水平不够,容易被忽悠而已。
上次由 LittleBear 在 2025年 7月 3日 11:51 修改。
#4 Re: 说说金庸小说的硬伤,以及他的小说为什么只能称为意淫
小说,有不是意淫的么?
“小说”,其本意就是意淫啊。
“小说”,其本意就是意淫啊。
x1

天朝撅起的关键在于屏蔽铲除五毛粉蛆畜牲。
特注:Lahei,Xiaoju已被本贴主拉黑屏蔽,望尔等自重,停止跟帖谩骂本帖主。Lahei, Xiaoju你每回本帖一次,我就操你老母祖宗十八代一万次(请网友见证并共操)。如果Lahei你躲在别的楼里攻击本艾迪,那么Lahei你全家死绝。
特注:Lahei,Xiaoju已被本贴主拉黑屏蔽,望尔等自重,停止跟帖谩骂本帖主。Lahei, Xiaoju你每回本帖一次,我就操你老母祖宗十八代一万次(请网友见证并共操)。如果Lahei你躲在别的楼里攻击本艾迪,那么Lahei你全家死绝。
#6 Re: 说说金庸小说的硬伤,以及他的小说为什么只能称为意淫
巨硬伤:称霸武林只要且只有得到前人的武功秘籍。
被这样的思维模式洗脑的族群,没有下注投资技术进步的动力,只会喜欢倒买倒卖。LOL
被这样的思维模式洗脑的族群,没有下注投资技术进步的动力,只会喜欢倒买倒卖。LOL
离题
不裸聊不裸聊
#9 Re: 说说金庸小说的硬伤,以及他的小说为什么只能称为意淫
艺术来源于生活。情节你可以虚构,但是情节本身必须合理,有科学依据支撑,在现实生活中有对应的原型。
《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都是跟武侠小说一样,都是古代发生的事情。
但是他们的小说里面从来不会出现什么在杳无人迹的石头洞里突然掉下一个风清扬,教给自己剑法,而且还是天下第一的剑法这种意淫情节。水浒传里面也有拜师情节,但是九纹龙史进拜的师傅,是京城80万禁军教头王进。一个农村地主的儿子,仅仅是个业余级别的武术爱好者,输给一个京城出来的国家级军队教官,就非常真实可信。基本没有人质疑这个情节。
#10 Re: 说说金庸小说的硬伤,以及他的小说为什么只能称为意淫
《三国演义》也不是意淫诸葛亮天下无敌,永动机木牛流马吗
红楼梦 本身就是本意淫小说, 跟一块玉生下来。
鲁智深倒拔杨柳,不是意淫?
小说也已,不必深究。
红楼梦 本身就是本意淫小说, 跟一块玉生下来。
鲁智深倒拔杨柳,不是意淫?
小说也已,不必深究。
LittleBear 写了: 昨天 12:27 艺术来源于生活。情节你可以虚构,但是情节本身必须合理,有科学依据支撑,在现实生活中有对应的原型。
《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都是跟武侠小说一样,都是古代发生的事情。
但是他们的小说里面从来不会出现什么在杳无人迹的石头洞里突然掉下一个风清扬,教给自己剑法,而且还是天下第一的剑法这种意淫情节。水浒传里面也有拜师情节,但是九纹龙史进拜的师傅,是京城80万禁军教头王进。一个农村地主的儿子,仅仅是个业余级别的武术爱好者,输给一个京城出来的国家级军队教官,就非常真实可信。基本没有人质疑这个情节。
#12 Re: 说说金庸小说的硬伤,以及他的小说为什么只能称为意淫
三国演义怎么就意淫诸葛亮天下无敌了?诸葛亮到了晚年不照样是面临关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窘境吗?任命的武将大多是庸才,才有了挥泪斩马谡这样的情节,而且诸葛亮面对司马懿时,也经历了诸多失算。蜀国节节败退。在诸葛亮死后被魏国所灭。
金庸小说的意淫结构分析:五大套路解剖
引言:从武侠浪漫到意淫结构
金庸小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迅速风靡,曾被誉为“中华通俗文学的巅峰”。然而,当我们站在今天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些被奉为经典的文本时,发现它们并非只是“侠义江湖”,更是以爽文模式为内核的幻想机器。
本文试图拨开金庸小说的浪漫外衣,剖析其中五大核心意淫结构。这些结构并不是偶然写作技巧,而是系统性地围绕“满足读者幻想”的写作策略展开,构成了金庸作品持久吸引力的真实基础。
套路一:掉进山洞就成高手 ——主角获得外挂式的天赋激活
典型案例:段誉误入琅嬛福地得《北冥神功》,张无忌在昆仑仙境得《九阳真经》,令狐冲在华山山洞遇风清扬得《独孤九剑》。
这种设定背后的心理机制非常清晰:“无须努力,只要命好”。
它摒弃了现实中“长期学习—反复失败—缓慢进步”的成长路径,而采用了“误打误撞—瞬间开挂”的捷径逻辑。读者将自己投射在主角身上,感受到一种“我本凡人,却被命运选中”的快感。
这正是典型的意淫结构:
不劳而获;
命运垂青;
天降秘笈。
现实中,我们要学一样技能得花几年,小说里,“练了三天”即可天下无敌。这种设定放在今天的00后10后眼里,不是浪漫,是低级外挂。
套路二:十女九爱我 ——主角自带“女性集邮癖”光环
典型案例:张无忌身边有赵敏、周芷若、小昭、殷离,段誉爱王语嫣,但钟灵、木婉清都为他动心,杨过则几乎“见一个女的感动一个”。
这种设定毫无生活依据,却屡见不鲜。在金庸小说中,女性角色的主要功能就是“爱上男主”,无论她是公主、尼姑、女侠、毒教主,只要遇见主角,就注定痴情难忘。
问题在于:
主角往往并不具备复杂魅力或人格深度;
女性的爱来得突兀、理由薄弱;
情感不具备心理过程,只有“设定已完成”。
在真实生活中,一个男人若言语鲁莽、情绪摇摆、反复逃避责任,是很难收获稳定情感的。而在金庸小说中,这样的主角却成了多情浪子+众星捧月的化身。
这不是男女之爱,是男性作者的情感投射——一种幻想的“女人都爱我,不问我是否值得”的情绪快感。
套路三:我是唯一的灰姑娘能选中的“草根神人” ——反精英式的升维幻想
典型案例:郭靖出身贫寒却当上抗金民族英雄,张无忌身世复杂最终成为明教教主,萧峰本是契丹人却被众汉人景仰为大英雄。
金庸小说频繁地使用“底层逆袭”的情节,但这种逆袭方式并非依靠现实逻辑,而是依赖巧合、血统、奇遇、宿命安排。它让普通读者获得心理满足:“即使我没背景,也会因为天命、性格、血脉而被世界选中。”
这种设定本质上是一种“民间意淫”——反精英、反权威,但又不提供真实的社会爬升路径,而是构建出一个“只要你内心纯正,世界就会帮你成功”的伪道德叙事。
这对现实社会中真正需要公平与努力的人来说,并非启发,而是麻醉。
套路四:敌人都是陪练包,主角从不真正失败 ——去除代价的胜利机制
在金庸小说中,主角虽然遭遇过“打不过”“被背叛”“情感波折”等困境,但这些都只是情节暂时的延宕,从未真正造成不可逆的沉痛后果。
主角总会:
死里逃生;
在绝望中发现新武功;
反败为胜且代价极小;
被人救下或突然逆转。
相较之下,真正具有文学深度的作品,如《红楼梦》《权力的游戏》《悲惨世界》,会给人物施加真实的痛苦与代价。但金庸小说更像“打怪练级剧本”——失败只是过程,胜利永远属于主角。
这是另一种典型的意淫机制:
读者幻想:“我虽然暂时受挫,但最终必定成功,且不会失去任何重要的东西。”
这不是成长,是心理慰藉系统的运转。
套路五:武功即人格,道德即武力 ——将复杂世界简化为拳头世界
金庸构建的世界,是一个“谁武功高谁道德正确”的世界。凡是武功盖世之人,往往自动拥有话语权、道德制高点、美女青睐、江湖资源。
乔峰强→所有人怕;
张无忌强→掌控明教;
独孤求败→被神化为传说。
但现实世界从来不是这样运作:
道德不是由拳头决定;
公义不能靠强者施舍;
正义与武力之间没有天然的等号。
金庸世界把复杂社会秩序简化为“谁武功高谁说了算”,这不是江湖智慧,而是一种权力幻觉,是封建武力中心主义的现代遗留物。
本质上,是一种男权父权幻想结构:男人的强,不需靠治理能力、制度设计、情绪管理,只要练功够强,全世界都得听你的。
这不是武侠,这是霸权意淫。
结语:我们需要超越金庸,而不是反复膜拜
金庸小说在它诞生的时代,确实满足了无数人对英雄、浪漫、忠义、成功的想象。但今天,当我们知识更加丰富,思维更加严谨,情感更加真实时,就该识破这些“系统性意淫结构”,告别这种低成本高回报的幻想模板。
不是我们冷漠,是我们清醒;
不是我们肤浅,是我们不再需要麻醉;
不是金庸没有价值,而是他的价值已经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
今天的我们,需要的不再是“风清扬从山洞跳出来教你神功”,
而是如何在不跳山洞、没有外挂、无人救赎的现实中,自我成长,直面世界。
===============================================
侠义不是开挂,成长不是捡秘籍
一、引言:别把“捡到秘籍”当作成长故事
在金庸小说里,成长似乎是一种偶然。掉进一个山洞,翻出一本秘籍;喝下一杯毒酒,反而激发潜能;本是病骨支离,却因“奇遇”成为盖世高手。
于是我们熟悉了这种剧情模式:
“他原本只是个凡人,直到命运赐给他一部秘籍,从此踏上无敌之路。”
但我们必须问一句:
这是成长吗?这是侠义吗?
——不是。
侠义从来不是外挂式胜利,成长也不是剧情推动的随机奖励。真正的侠义是选择、是承担、是付出;真正的成长是反复失败之后仍不放弃,是在无路可走时坚持做对的事。
金庸小说之所以今天越来越难以打动年轻人,正是因为它将“成长”简化为“幸运得宝”,将“侠义”扭曲为“主角特权”,丢掉了真实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词:代价与责任。
二、从“成长”变成“开挂”:金庸小说的错位路径
在金庸小说中,主角大多数时候不是靠坚持、学习、训练获得成长,而是靠“被天命选中”:
张无忌:误食寒毒,反而练成九阳神功;跌进山谷,正好找到九阳真经和神兽白猿。
段誉:完全没有练武志愿,却误打误撞学成《凌波微步》《北冥神功》,成为绝世高手。
令狐冲:受伤藏身,碰巧被风清扬收为弟子,传授《独孤九剑》,从此剑术天下第一。
这些主角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偶然赐福+剧本设定。他们没有付出持久的努力、也没有承担真正的代价,成长过程也不是心理变化、人格成熟,而是技能数值暴涨。
这不是成长,这是“升级打怪的外挂配置”。
三、真正的成长,是清醒地选择与承受
成长,应该是什么样?
看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他在一次次亲人离散、家族衰败、爱情失落中,逐渐明白人生的虚无与人情的复杂。他没有获得什么秘籍,只有一次次流泪、一次次醒悟。
再看《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他“仁德”非天赋,而是在无数次失败、逃亡、被背叛中仍不放弃信念,终于建立蜀汉。他没有系统奖励,只有坚持与牺牲。
成长不是主角光环加身之后的爽感,而是:
被误解时仍然选择诚实;
被击倒后仍然愿意站起来;
明知道没有人看见,也愿意做好事。
这才是人格的成长,不是武力值飙升。
四、侠义,不是“赢了就是正义”
金庸笔下的“侠”往往是“武功高→有影响力→说话算数→被当成侠之大者”。但这其实是把侠义变成权力的遮羞布。
真正的侠义,不是你能赢别人,而是你愿意保护别人。
萧峰强大到能镇压群雄,但他真正的侠义,是明知自己被民族身份所抛弃,仍然不愿挑起战争。
郭靖不聪明也不敏捷,但他愿意守城到死,不为一己之利而苟且偷生。
就连《水浒传》中的武松、林冲,也不是因武功高才被敬重,而是他们在面对强权时选择了抵抗,在面对不公时选择了怒吼。
侠义不是你说了算,而是你为别人承担什么。
一个角色武功高,只能说他厉害;但一个角色明知牺牲仍然去做,那才是“侠”。
五、年轻人越来越讨厌“捡秘籍”,因为他们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
今天的年轻人早就知道:
没人会从山洞里出来送你秘籍;
没有神功能一次解决所有问题;
成长不是“幸运加成”,而是“痛苦积累”。
他们越来越不能接受“金手指剧情”,不是因为他们肤浅,而是因为他们已经经历过太多现实的冷漠、竞争的残酷、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痛苦。
他们要的是——
情节有因果;
主角有人格;
成长有代价;
英雄有责任。
他们希望看到的,不是“幸运儿”,而是“承受过的普通人”。
六、结语:告别意淫,重新认识侠义与成长
成长不是系统奖励的技能点;
侠义不是爽文设定下的武力崇拜。
我们要重新找回那种——
即使失败也要坚持原则,
即使弱小也要保护他人,
即使没有神功秘籍,
也能在现实中活出一份侠气与人格。
如果金庸代表的是一个幻想时代的终结,
那今天的我们,应该写出属于自己的新篇章。
不靠秘籍,不靠外挂,
只靠清醒的认知与坚定的行动。
那,才是真正的成长之路。
上次由 LittleBear 在 2025年 7月 3日 13:06 修改。
#13 Re: 说说金庸小说的硬伤,以及他的小说为什么只能称为意淫
鹿鼎记1969年10月24日至1972年9月23日连载于《明报》,共22回.
1972年之前香港有互联网?
金庸小说只有一个目的, 那就是用来增加报纸销量的, 啥情节读者喜欢, 金庸写啥.
1966年梁羽生专门写文章匹配金庸写小说为了情节而情节, 不顾合理性. 但是金庸根本不在乎.
武侠小说不受欢迎, 合理性再强有啥用.
1972年之前香港有互联网?
金庸小说只有一个目的, 那就是用来增加报纸销量的, 啥情节读者喜欢, 金庸写啥.
1966年梁羽生专门写文章匹配金庸写小说为了情节而情节, 不顾合理性. 但是金庸根本不在乎.
武侠小说不受欢迎, 合理性再强有啥用.
#14 Re: 说说金庸小说的硬伤,以及他的小说为什么只能称为意淫
建议你去看梁羽生1966年写的 金庸梁羽生合论, 里面着重批评金庸写小说不顾合理性的. 但是金庸根本不在乎这种批评.LittleBear 写了: 昨天 12:27 艺术来源于生活。情节你可以虚构,但是情节本身必须合理,有科学依据支撑,在现实生活中有对应的原型。
《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都是跟武侠小说一样,都是古代发生的事情。
但是他们的小说里面从来不会出现什么在杳无人迹的石头洞里突然掉下一个风清扬,教给自己剑法,而且还是天下第一的剑法这种意淫情节。水浒传里面也有拜师情节,但是九纹龙史进拜的师傅,是京城80万禁军教头王进。一个农村地主的儿子,仅仅是个业余级别的武术爱好者,输给一个京城出来的国家级军队教官,就非常真实可信。基本没有人质疑这个情节。
#20 Re: 说说金庸小说的硬伤,以及他的小说为什么只能称为意淫
现在流行修仙小说,谁管你硬伤不硬伤的
别看你牛逼哄哄的发帖回帖,却会被叔驳得体无完肤,最后就是气急败坏地耍赖和骂人。这样谁会相信你的帖子,还不如不发。
叔也讨厌中国独裁政府,但看不惯造谣贬低中国的行为,叔被叫作五毛无所谓。同样叔也看不惯鼓吹中国富强遥遥领先,被叫做台巴子又怎样。叔不会贬低美国,但是会批评美国做得不好的地方,叔就会很烦被人骂为啥不滚回中国。不偏不倚不骂人,是叔发帖的原则。
叔也讨厌中国独裁政府,但看不惯造谣贬低中国的行为,叔被叫作五毛无所谓。同样叔也看不惯鼓吹中国富强遥遥领先,被叫做台巴子又怎样。叔不会贬低美国,但是会批评美国做得不好的地方,叔就会很烦被人骂为啥不滚回中国。不偏不倚不骂人,是叔发帖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