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
					
								由 liufanghe » 
			
			
			
			
			
			
想说这个来着
我们果子的经典吃法有蘸豆浆,
或就着豆腐脑或嘎巴菜吃
不知为什么我们这里豆浆有一种“铁涩”或“卤水”的味道
主要是不知道怎么形容那股味道,
北美长大的孩子说自家的更好喝,
没问出过是怎么做出来的。
有人会把油条折成一段段撇在豆浆里
我喜欢提油条戳到豆浆里,
只让头上蘸饱了豆浆,提起时汁水滴滴答答地
小心地送到嘴里,要咬在没有浸过位置
绵脆复合的口感,油香豆香共同刺激味蕾
在家里也是教孩子这么吃最过瘾。
小时有人会在豆浆里加些许盐,
我极少那么吃,但会介绍给外地朋友。
蘸果子料是有了永和大王天津才开始有的吃法
现在想怕是因为家乡的果子本身已经很好吃了
比如我们放到隔天的果子又是另一种干脆的口感,
可以用来做果子卤下面条,有些像阳春面
但会多些现爆香的花椒油和炒熟的酱油
再有煎饼果子,不知大家为什么喜欢果篦儿的
少了老果子的那种嚼劲,感觉缺了煎饼果子的灵魂。
做煎饼果子的油条不用炸到脆,
卷到煎饼里之前要在烤透
天津的果子就是外地的油条,
果篦儿北京叫薄脆,以前我也只在京津见过
那个年代我都觉得它太油
再有就是 角儿饼 卷油条
大饼加一切的前身,那是碳水加碳水
不理解大饼魅力的人很少能体会各种滋味。
“Information is power. But like all power, there are those who want to keep it for themselves.”  ― Aaron Swartz
在新水木看到的有哲理的回答
月收入 1 万是个什么样的水平?拿的人能接受,看的人说 “活不下去” 的水平。
可怜的美华。上半辈子折腾美国签证,下半辈子折腾中国签证。